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82节

  “江陵一下,荆南四郡传檄可定,则荆州于旦昔之间,便可为主公所有也!”

  周瑜也不装了,索性将自己的宏伟战略,一口气尽数展现了出来。

  接着略带讽刺的目光,笑看向鲁肃问道:

  “主公不费吹灰之力,数月间便灭三刘,得荆州,全据长江,一统江南半壁!”

  “莫说曹操尚未恢复元气,就算他已重整兵势,以百万大军前来,我们又有何惧哉?”

  白衣渡江?

  鲁肃目露奇色,忙问道:“主公,何谓白衣渡江?”

  周瑜便不紧不慢,将吕蒙献上的这道计策,向鲁肃这个孙权心腹道出。

  鲁肃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他二人对夺取夏口,为何会如此自信。

  沉吟片刻后,鲁肃却眉头一皱。

  “吕子明此计虽妙,肃以为却有两处缺陷。”

  “其一这两国交锋,私下里商人往来不断,乃是古来的默契。”

  “子明这一计,却要我军冒充商人,借着刘军士卒对商人疏于提防的软肋破烽火台,进而偷袭夏口,其手段似乎略有些不光彩,肃只怕事后会遭人诽议。”

  鲁肃道出了适才与周瑜同样的顾虑。

  顿了一顿后,接着又道:

  “其二,就算我们拔除了夏口烽火台,大军出其不意兵临夏口城下,倘若没有城中内应配合的话,想要速破夏口未必就有十成把握。”

  “如此一来,刘备依旧有及时抽兵来援的机会,这夏口一战仍可能演变成一场鏖战。”

  听得鲁肃的顾虑,孙权和周瑜彼此又是笑而对视。

  “子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厚道。”

  “兵不厌诈的道理,你应该很清楚才对,战争只看结果,至于过程光不光彩,何必在意?”

  孙权用同样的理由,将鲁肃的第一个顾虑轻松驳回。

  “至于内应,子敬你能想到,吾又岂会想不到?”

  周瑜嘴角扬起些许自负,冷笑道:

  “刘表病亡,三刘分裂,刘琦也好刘备也罢,其麾下部将中,心存恐惧,欲另谋出路者不在少数。”

  “吾已责成吕子明,于夏口刘备部将中,以厚赏笼络一将为内应。”

  “只等我大军突至,城中守军军心慌乱之时,此人便会趁势发难,里应外合夺门放我军入城。”

  “夏口城,弹指可破也!”

  听得孙权和周瑜所言,鲁肃彻底无话可说。

  很显然,孙权和周瑜主臣,已是趁着自己不在,将夺取夏口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谋划周密。

  孙权背盟,背后捅刘备一刀的决心,明显已无可更改。

  身为臣子,到了这般地步若还再反对的话,那就是不懂为臣之道了。

  见鲁肃被说服,周瑜遂向孙权一拱手:

  “主公,事不宜迟,我们得即刻动手。”

  “我这就赶回柴桑,率现有驻军突袭夏口,主公尽快赶回巢湖,发后续大军随后跟进。”

  “五日之内,瑜定将捷报,送回江东!”

  孙权精神大振,豪然大笑:

  “好,吾这应回巢湖,令程老将军率军往夏口与公瑾你会合。”

  “吾便在秣陵城中,坐等你美周郎的捷报!”

  …

  当周瑜乘船,由枞阳赶往柴桑之时,萧和乘坐的斗舰,也在赶往夏口的路上。

  日是黄昏,战船驶入夏口水营。

  “还好,我没来晚…”

  当看到夏口城仍在之时,萧和如释重负,暗松了一口气。

  为掩盖身份,防范江东细作,萧和并未直接亮明身份,而是借用伊籍的名字登岸入城,直奔郡府。

  华灯高挂时,萧和已身处郡府正堂之中。

  刘琦和魏延,此时才得知萧和到来,二人双双赶来。

  “和拜见公玮公子!”

  萧和见刘琦到了,起身上前揖身见礼。

  “琦久闻萧军师大名,樊城水淹曹营之计,当真是神来之笔!”

  “今日终于有幸得见,真是幸甚也,咳咳咳”

  刘琦显然萧和是仰慕已久,只是说不得几句便大咳起来。

  萧和打量了一眼这位刘表长子,只见他身形枯瘦,脸色发白,眼眶深陷。

  这一看就是病魔缠身,命不久矣的征兆。

  “这也是个苦命人呀…”

  萧和心下暗自唏嘘。

  魏延也上前拜见,却是奇道:

  “听闻军师辅佐主公北上夺取新野,怎会忽然之间来我夏口?”

  刘琦脸上的敬意也变成了好奇,显然对萧和的突然造访,亦是颇为不解。

  “主公已收复新野,北面的战事差不多算是已结束。”

  “我此番急着赶来,是因为孙权将要背盟,周瑜近几日就会发兵偷袭夏口!”

  “文长,公玮公子,速令全军严阵以待,随时应对江东军来袭吧!”

  萧和也没时间铺垫,开门见山的点明来意。

  此言一出。

  刘琦和魏延二人,脸色骤然一变,皆是大吃一惊。

  “萧军师,你何以断定,那孙权会背信弃义,这几日就令周瑜发兵来偷袭?”

  刘琦未亲身领教萧和的“料事如神”,此刻自然是一脸惊疑。

  “这个嘛,说来话长,咱们以后再说。”

  萧和也无法过多解释,随口敷衍了过去。

  尔后眼中闪过一道诡色,冷笑道:

  “江东军主力尚在巢湖,周瑜能用于偷袭我夏口兵马,最多不超过一万余人。”

  “我们就在水营设伏,等他兵马登陆半渡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刘琦依旧是神情困惑,全然不知所以。

  魏延心中虽想不明白萧和何以如此笃定,孙权会在此时背盟来袭,但他到底是见识过萧和神机妙算。

  想不明白不要紧,只管信便是!

  “延明白,延这就去安排。”

  魏延先是领命,接着又问道:

  “只是延在下游修筑了不少烽火台,一旦周瑜敢率军来袭,我烽火台立时便会向夏口示警,我们自然能提前严阵以待。”

  “以那周瑜智计,既知我有烽火台,却仍敢率军来偷袭?”

  萧和却是一笑,说道:

  “文长啊,你这烽火台之策是别出新裁,不过却并非万无一失。”

  “倘若周瑜使出白衣渡江之计,你又如何应对?”

  白衣渡江?

  魏延一愣,未能领会。

  到了这般地步,萧和自然没必要再故弄玄虚,遂将所有的推测,皆是一并托出。

  魏延恍然明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惊出一身冷汗。

  “延自以为这烽火台之计,乃是天衣无缝,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大的漏洞!”

  “幸得军师及时提醒,若不然延就自以为是,失了夏口,误了大事啊!”

  魏延一脸心有余悸,忙是向萧和一揖。

  萧和却也不责备他,只是轻叹道:

  “这白衣渡江之策手段不可谓不卑劣,势必会遭人耻笑,你魏文长乃豪杰义士,又怎会想到,孙权主臣会如此不择手段?”

  “此计,你没能事先提防,过不在你,不必自责。”

  魏延脸上的愧色这才褪色几分。

  骂了一通江东主臣下作后,魏延忽尔又想到什么,便道:

  “伯温军师,纵然孙权使这白衣渡江之策,能拔除了我烽火台,出其不意兵临了夏口,但若没有内应做里应外合的话,想要速破我夏口也未必有十成把握。”

  “以那周瑜的智谋,会不考虑到这一层吗?”

  内应!

  魏延这两个字,令萧和眼眸为之一亮。

  这一路上,他思索许久,总觉得哪里有疏漏,没有考虑在内。

  魏延这句话,正好帮他解了心头疑点。

  “你说的没错,周瑜在我夏口城中,必定已安插了内应!”

  萧和目光如电,喝道:

  “文长,公玮公子,速速将夏口城内将校名录拿来。”

  魏延和刘琦不敢耽搁,忙将麾下部将名录,全部拿来。

  萧和一一翻看,目光在一个个名字上扫过。

  突然。

  一个半生不熟的名字,印入眼帘。

  “必是这厮了!”

首节上一节82/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