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13节

  杜淹没有马上回复妻子借粮的事,其实杜淹家粮食也不多,整个洛阳城现在都饥荒,

  特别是在李密击败宇文化及,而王世充又兵变内讧后,人心惶惶,手里有粮的都四处埋藏,哪里还会拿出来卖,都知道洛阳接下来可能又有大战,

  粮价再贵,可这种时候钱又哪有命贵。

  现在洛阳黑市上的一些粮食,其实都是守军跟李密的手下偷偷交易来的。

  杜淹打开母亲寄来的书信,

  如今中原战事频繁,书信往来也十分不便,

  这封家书也是很艰难送到。

  看完家书,杜淹面色阴郁。

  “阿郎,发生何事?可是母亲身体不适?”郭氏担忧的问,郭氏既是她婆婆,也是她的亲姑姑,两人关系向来是很好的。

  杜淹胸膛起伏不定,满腔怒火。

  “十娘爱上了一个田舍儿,还是个刚还俗的小道,”杜淹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这怎么可能,阿娘难道不管?”郭氏急问,“阿郎之前不是去信阿娘,说要跟韦氏舒懿公府上二公子联姻吗?”

  杜淹很疼爱这个嫡次女,但知道老母亲也疼爱孙女,就特意留她在家中陪母亲。

  可谁想,现在却出了这种事情。

  更气人的是,大房那边的二郎,却也横插一脚,居然忤逆祖母,还把被禁足的十娘带去长安。

  “他杜如晦真是好大威风,趁我和六郎不在家,居然敢当家做主了,丰乡侯府,什么时候轮的到他当家。老夫人还在呢,就算老夫人不在了,那也轮不到他个晚辈!”

  “十娘的婚事,自有我这个做父亲的安排,哪轮的到他插手。”

  杜淹很生气,尤其是在郭氏跟儿子告状时还有些添油加醋,说这个孙子是如何的忤逆不孝,是如何的强行把十娘带走。

  还有她本来让三郎去解决那个田舍儿,可杜如晦居然也从中阻挠,还搬出秦王,把韦杜两家都弄的灰头土脸。

  “可恶!”

  杜淹十分孝顺母亲,也疼爱女儿,可此时他七十九岁老母,十五岁女儿,在家里却被杜如晦这个侄子可欺负了。

  他不觉得十娘去长安杜如晦宅是自愿的,肯定是被他强行带去的,就是看自己在洛阳回不去,他就敢擅作主张,

  母亲说杜如晦跟那个田舍儿李逸关系很好,那他有理由怀疑女儿是被杜如晦设计了,故意用个田舍儿来勾涉世未深的十娘,

  目的自然就是打压他这脉,还是要争夺家族继承大权。

  他杜淹的女儿,丰乡侯府嫡孙女,结果嫁了个野道士、小村长,这事情传出去,他杜淹哪还有半分脸面?

  他杜淹将成为整个关陇贵族世家们眼中的最大笑话。

  此时他恨不得飞回长安,可惜走不了。

  “孽障,”杜淹狠狠的又锤了一记桌案。

  郭氏看完信后,也是愤恨不已,本来两房几十年恩怨纠缠,向来不睦,可现在大房打主意打到女儿头上了,还忤逆姑母,这可就太过份了。

  杜淹在家寻思一夜,

  次日一早就赶往太尉府面见王世充。

  如今的王世充被封为太尉,开太尉府,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可谓是彻底掌握洛阳大权。

  “太尉,下官有要事禀报。”杜淹神色匆匆。

  听完杜淹的禀报,王世充也有些惊到了,“你所言当真?”

  “太尉,杜大郎虽是我亲侄儿,但他暗里跟在长安的弟弟杜如晦勾结,一心想要背叛太尉,出卖朝廷,我虽是他亲叔,知晓了也不能坐视不理,

  只能大义灭亲。”

  王世充长叹一声,“我对杜大郎也不薄,念他是你侄子,也没追究他以前附从元文都等人,仍还授他工部员外郎之职,想不到他却吃里扒外,执礼啊,你说我该怎么处置他?”

  “杀!”

  杜淹咬牙切齿,“如今洛阳城中谣言纷纷,许多人首鼠两端,甚至暗里通敌,有人暗通长安,有人暗通李密,

  若是不杀一儆百,只怕到时跟李密一开战,就有人在后面开城投降了。”

  “他可是你亲侄儿。”

  “太尉,就算是我亲儿子,他敢无君无父,我也要大义灭亲。”

  王世充认真的看了杜淹一眼,

  “好,此事就交由你亲自处理,给他个体面吧,赐白绫三尺。”

  “太尉,杜如晦还有个三弟杜楚客也在洛阳,此人也有通敌之嫌,请将其下狱审问。”

  王世充认真想了想,“嗯,按你说的办。”

  处理完这件事情,王世充问杜淹,“如今李密败宇文士及,声势大壮,而我洛阳刚经历一场内乱,现在人心惶惶,该当如何?”

  “太尉,李密虽破宇文化及,但童山大战,其劲卒良马多死,实元气大伤,士卒疲病。且我东都兵曾数败于他,此时的李密必然志骄意满,

  下官建议太尉重赏将士,缮治器械,暗中积聚力量。”

  “还有呢?”王世充又问。

  “如今东都最大问题是缺粮,而李密坐拥几大粮仓,但天气转凉,李密军缺衣,我洛阳城中却储有许多绢布。下官建议,可找李密以布换米。”

  “李密不可能换吧?”王世充道。

  “其实两军私下一直有人在偷偷交换粮绢,以前打的激烈时交易也没停过,现在李密表面上也仍是受册封的大隋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魏国公,

  太尉以陛下诏令,派人要求以东都绢布易李密仓中之粮,各取所需。”

  “那就试一试。”王世充此时也是没有办法了,缺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洛阳,如今所有人都知道李密跟他会有一战,但毕竟现在两人都是共拥皇泰主,都是朝廷太尉。

  死马当活马医吧。

  “只要换到粮食就跟李密决战,这一次,我要主动出击,趁他童山战后士卒病疲未恢复之时将其击败。”

  王世充也是没有退路了,要是等李密军恢复了,那他夹在李密和李渊之间,就只有死路一条,现在拼一把,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杜淹拿到了王世充的太尉手令,

  直接就带兵闯到两个侄子家中。

  一条白绫扔到杜大郎面前,“特给你求得三尺白绫,保你个全尸,也免你痛苦,上路吧。”

  杜大郎大骂杜淹,

  杜淹挥手,几名军士上前,用白练将其勒死。

  杜三郎杜楚客面对亲叔父杀死亲大哥,懵了。

  “把这个逆贼拿下,关押监牢待决!”

  两个亲侄儿,杀一个,关一个。

  杜淹让杜楚客给长安兄长杜如晦写了封信,说兄长通敌谋逆被诛,他获罪入狱。

  信的内容不长,也没提及别人。

  但杜淹相信这封信到了杜如晦手中后,他就该明白。

  现在杜如晦忤逆了老夫人,带走了他的女儿十娘,他便杀了杜大郎,并囚禁了杜三郎,

  杜如晦要想保住这个亲弟弟,那就把杜十娘送来洛阳,或是送回杜曲。

  这就是杜淹的狠辣,

  一出手就绝不留情,一剑封喉。

  “李逸,”

  杜淹喃喃念着这个名字,小小田舍儿,痴心妄想攀附京兆杜氏,敢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

  那就死吧。

  杜如晦一番安排,

  当天杜楚客的那封信便送往长安,

  还有一行数人也悄然前往关中。

  长安,

  夜已深,

  安民坊内,杜如晦宅西厢客房中,依然亮着灯。

  杜十娘侧躺在榻上,目光落在屋中墙壁上挂的一幅副像上,

  画上一个年轻英俊男子身骑白马,回首微笑。

  她痴痴的看着这副自己费了很多心神绘制的无逸画像,魂都丢了。

第109章 柿子烧酒

  一夜西风紧,叶落叠为诗。

  转眼就进入了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尤其是昼夜温差极大。白天,中午时太阳还很辣,秋老虎的尾巴发余威。但到了早晨傍晚已经有些凉意,尤其是到了夜里,已经得铺草盖被。

  户外深秋景象明显。

  “霜降,万物收藏,”清晨,姬氏看着院里高大的柿子树上的果子红了,高兴的指着柿子对李逸道:“阿郎,柿子红了。”

  柿子初红,

  不过此时还不能吃,是酸涩的,还得再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会变软,甜蜜多汁。

  “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李逸看着开始红的柿子,也切实的感觉到了深秋韵味,前段时间,晚上一人睡还得搂竹夫人才凉快,但这些天,玉漱和姬氏总说担心他夜里冷,要轮流给他暖床,

  搂着睡却实暖和。

  “这柿子可是好东西啊,医书上说柿果乃脾、肺、血分之果,其味甘而气平,行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

  新罗婢则念念不忘的是火晶柿子,还必须得是长安城东新丰的,新丰的柿子经经霜打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称新丰火晶柿子。

  不仅好看,而且无丝无核、皮薄如纸,不仅极易剥离、清凉爽口,甚至直接拿根麦秸杆插进去当吸管,可以直接吸着吃。

  用新丰火晶柿子和面粉做成的新丰火晶柿子饼,也是绵软香甜十分有名。

  最好的火晶柿子,只产于新丰骊山丘陵和山前的山塬,只有这里的品质最好,其它地方的都没有那的好。

  李逸平康坊买的这宅子,也有几株柿子树,但肯定结不出火晶柿子。

  “每年柿子树叶落了,柿子红了,就感觉格外的喜庆温暖嘞。”姬氏想起自己家以前也有几棵柿子树,想起儿时兄弟姐妹们围在树下,父亲给他们摘熟透柿子的历历往事。

  “我找根长竿摘点下来。”李逸道。

  “现在柿子初红,还吃不得呢。”

  “我不吃。”

  “那现在没熟也做不得果酱、柿子饼啊。”

  “我准备弄点柿子酒。”

  “柿子酒?”

首节上一节113/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