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50节

  一般婚礼,新郎若不会做诗,那也会提前请人做好催妆、却扇诗几首,或者干脆请个会做诗的做伴郎,

  李逸可是早有准备,

  当下笑着吟诗一首:“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吾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众人中有文化懂诗的还不少,这首却扇诗一出,大家都顿觉惊艳,这绝对是一首好诗。

  纷纷大声赞叹,

  还有人喊再来一首的。

  倒是新娘子杜十娘,怕李逸为难,并没有刁难,主动的放下了手中团扇。

  这时大家也算是一睹真容,看到了新娘子真面目。

  “新妇子真好看,”石头大声喊。

  初唐女子大婚,只以扇摭面,却是没有红盖头的,放下扇子的杜十娘,确实很美。

  当然,民间传闻里,也有不少新婚日,新娘却扇,把新郎吓跑的。连清朝的纪晓岚笔记里都写过,说灞州有官员子娶新妇,新娘甫一却扇,新婿失声狂奔出,

  估计是新郎受到了挺大刺激,难以接受新娘长相。

  石头带头嚷着要闹新妇子闹洞房,

  李逸直接撒帐,各种干果点心麦芽糖,还撒了十几把铜钱,于是这些孩子满足了。

  天暗下来,

  各自也都去坐席了,

  青庐内终于只剩下了两人,

  红烛燃烧着,

  “今日委屈你了,”

  “能够嫁给心上人,不委屈。”十娘流着泪道,憋了一天,终于再控制不住。

  李逸替她擦泪,越擦泪越流。

  “阿郎,还有个仪式,”十娘去除花钗,解开发髻,放下满头青丝,挑出一缕来,“结发。”

  李逸也摘去爵弁冠,散开头发,也挑出一缕。

  十娘把两缕头发绑在一起,

  “阿郎,夫妻结发,永结同心。”

  “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十娘把这缕结在一起的头发剪了下来,放入锦盒珍藏。

  “我没想到,杜家这么不体面,给你这么大委屈。”李逸看着她身上的连裳,“杜家不肯给你花树钗钿礼衣出嫁,我以后会给你挣得诰命,一样给你花树钗钿礼衣。”

  杜十娘扑进李逸怀中,

  “我为娘子卸妆吧?”

  外面的宾客自有人帮忙招待,李逸今晚只想在青帐里陪着十娘,他温柔的帮忙卸妆,洗去脸上胭脂、铅粉,

  也把那套不符合她身份的连裳婚服换下,换上了一套更舒适的睡袍。

  “饿不,刚才的羊肉还在这,”

  李逸看着冷切羊肉,“我还是让弄点热饭菜来,”姬氏和玉漱、红绡几个就在外面守着,李逸一招呼,就过来了。

  “给我们弄些热饭菜来,”

  “好的,”

  “你们自己也赶紧去吃饭,晚上这里留两人就行,”

  没一会,姬氏送来热饭菜,挺丰盛,夫妻俩你一口我一口,还相互喂着吃,心情倒是慢慢好了,

  这么喜庆的时候,也没必要一直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

  对李逸来说,既然郭氏这么无情,大不了以后少走动就是。

  红烛高照,

  饭后,

  小夫妻俩个依偎在一起,慢慢聊着天。

  对杜十娘来说,被李逸那么亲密的搂着一时难以习惯,十分害羞,李逸倒是经验丰富,还特意挑逗着,弄的她羞的面红耳赤的。

  “听说大家千金出嫁前,家里还都会给准备一本画册,用以学习了解夫妻之事?你有没有这样的画册,我们一起温习温习。”

  十娘羞红着脸道:“我与阿郎的婚事匆忙,祖母又不支持,哪里还会顾及这些,”

  “啊,那你岂不是一窍不通,啥都不懂?”

  十娘点了点头,

  “阿郎多多担待,”

  “天也不早了,我们抓紧时间,我现在就亲自给你讲解,边教边做!”

  “等一下,”杜十娘叫停他,

  然后掏出了一条白巾,“以前听阿姆讲,夜婚夜,一定要垫条白巾!”

第141章 当家娘子

  昨夜洞房花烛燃烧彻夜,

  李逸以身示范,引领懵懵懂懂的杜十娘上路,

  清晨,李逸呼呼大睡,

  十娘却早就已经醒来,看着就睡着旁边的李逸,心里不由的甜丝丝。

  天才蒙蒙亮,

  十娘便起身,刚一动,感觉阵阵不适,脸不由羞红,扭头瞪了眼那个还在呼呼大睡的肇事者,

  对镜梳妆,

  按习俗,婚礼第二天是要拜舅姑的,也就是拜丈夫的父母。阿郎的父母还没有找到,这个仪式倒免了。

  十娘却还是要早起,既然过了门,她打算以后做个尽职的妻子。

  她要给李逸做早饭,习俗新娘子婚后第二天要下厨,做黍。十娘打算下厨好好表现一下,好在她不仅会诗词懂琴棋,也还会女红厨艺。

  关中的女子,一般很早都会做黍这道菜了。

  梳好头发,扎了个侧拧的随云髻,没有疏影那个丫环在身边,十娘还有些不习惯。

  突然好想念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梳好头,画了个淡妆,换上一套石榴红裙。

  这套衣裙是李逸给她准备好的,用料很好,裁剪缝制的也很精美,看的出阿郎对她十分用心。

  反之,是她出嫁,不仅一个仆妇丫环都没能带来,甚至连穿的用的戴的都没有拿一件。

  她就一身青色连裳嫁衣进了夫家,

  想想就心痛,

  梳妆台上的首饰盒里,有着许多支首饰,象牙的梳篦,金钗、银。

  简单梳妆好,

  李逸还在呼呼大睡。

  十娘走出青庐,

  旁边还有个小帐篷,昨夜姬氏、玉漱、红绡还有阿福家的她们轮流值守。

  十娘一出来,姬令仪就迎了过来。

  “娘子这么早起来了,有什么吩咐吗?”

  十娘对她笑笑,“我想给阿郎做个黍,”

  姬氏笑笑,“我带娘子去厨房。”

  到了厨房,姬氏让厨娘阿贵家的取来软黄米和羊肉,她帮十娘打下手,两个女人一边忙活着,一边聊着天。

  秦朝时,十月朔日为岁首,这一天就要吃黍,走亲访友也以此招待。

  属于相当隆重的一道食物,软黄米加肉做成的羹,

  十月,又恰是黍子成熟之时,又有尝鲜之意。

  到了如今,关中人依然把黍看的很重,女嫁之明日,其家做黍,新娘子在夫家的第一顿饭,就是要做黍,

  黍做的好不好,代表着是否贤惠。

  十娘的黍做的也很熟练,姬氏帮着打下手,倒是越发轻松。

  聊天中,十娘也通过姬令仪,知晓了家里更多的一些情况。

  太阳初升,

  李逸醒来,一看枕边没人,唤了两声,玉漱进来。

  “娘子一早就去厨房做黍了,素君跟着一起。”

  “哦。”

  昨夜睡在庭院帐篷里,好在有炉子,倒也不觉得冷,在玉漱服侍下,李逸洗漱更衣,

  身后的青庐,一会也就要拆掉了。

  昨晚的客人,基本上都是住在家里,现在的长安城夜里实行宵禁,不仅城门坊门关闭上锁,而且在街上走被发现了,是要挨打甚至可能被抓去徒坊做苦力的。

  好在这宅子够大,客人们挤一挤也能将就。

  他来到东院,

  大家都笑着上来打招呼,

  虽然昨日亲迎出了点意外插曲,可大家也都没太在意,对于罗家堡的村民们来说,他们眼里只有村长李逸。

  许多人还是头次进长安城呢,别看就离着四十里,但有些人还真就没来过,特别是许多妇人孩子,更别说了。

  这次李逸直接雇马车把全村老少都接来,可以说也是很难得了。

  这婚宴吃的又好,八大碗呢,荤菜又多,大家都呆的乐不思蜀了。

  不过也有急着回乡下的,要忙着耕地,准备秋播等。

  “大家难得来次长安,也别急着回去,一会吃完早饭,带你们去乐游原上登高,在那里可以把整个长安城都尽收眼底,再去城曲江看看,那里的芙蓉园,可是非常漂亮,”

  罗二道:“家里事多着呢,作坊临时用稻草盖了屋顶,现在已经重新忙起来了,停一天,可损失不小,现在作腐竹的也好几家,竞争也激烈,咱这要是供不上货,可就让别人抢走生意了,”

  罗三也说少府监那边已经派工匠在敕建新的无极院和学校,也得有人跟着。

  “建的很快哩,工匠派的多,材料都齐备,又从地方征召了不少壮丁,直接夯土版筑,快的嘞。”

首节上一节150/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