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57节

  但曾经的名门千金,在经历了最不堪的出嫁后,

  现在面对着丈夫给她挣来的这个县君诰命,越发显得珍贵。

  祖母那般反对她嫁给李逸,甚至一边索要赔门财、高彩礼,一边又不给嫁妆,甚至连出嫁当天,也没有半点准备,只让她孤身一人穿着连裳出嫁,

  三日回门,杜家都不肯让他们进门。

  “阿郎,等拿到告身和花树钗甸翟衣,我定要盛妆回杜家祭祖,”杜十娘咬牙道。

  “好,我到时也要穿上爵弁礼服,陪你一同回去。”李逸笑道,他还真期待到时郭氏看到十娘得了县君诰命后,她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姬令仪在旁边看着这幕,心里不免有些羡慕。

  想她当年也是出身郡公府,也嫁到了郡公府,经历过家破,经历过没入掖庭,如今做了阿郎的妾,

  这辈子是没机会得诰命了。

  “把李条顺、郑丑挞还有张骨子,还有窦跛蹄、邓讷儿喊来,”

  李逸这次能封妻县君,可都是靠着武德犁,而这新犁发明,有那几人的功劳,他们各自告诉了李逸一些不同的犁,甚至帮着改进了新犁,

  这份功劳也有他们一份,

  五人从地里赶回来,一身泥土,浑身是汗。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改进的新犁献给圣人,得到了极大赞赏,还获得了授官晋爵,又赏赐了牛马奴隶钱绢,

  从今天起,张骨子为我们将军营田庄的副庄头,李条顺四人为组长,给你们每人赏赐一石粮一匹布,另外每月加五斗粮的工钱。

  好好干,以后不会亏待你们的。”

  五人,每人一石现粮一匹现布,现在就给他们。

  五人都被这天上掉下的馅饼砸懵了,

  虽然跟李逸获得的赏赐相比,不值一提,但武德犁也不是他们做出来的,他们顶多是提供了一些其它犁的信息,帮着提了些改进建议而已。

  几句话的事,能得到一石粮一匹布,而且以后每月都加五斗粮的工钱,

  “谢阿郎,”

  反应快的李条顺已经直接给李逸跪下了。

  其它四人也赶紧要跪,

  “不用跪,大家心里明白就好,我这人呢,向来是有功则赏,从不吝赏赐。”

  “素君,让大家宰只羊,大家也都沾沾喜庆,”

  新来的二十个奴隶,

  也没想到,这来的第一顿饭,就吃上了肥美的羊肉,还有小米饭和羊杂汤,这顿吃的很美。

  李逸安排他们也暂时在将军营庄园帮忙秋种,

  “陛下又赏赐了我一千亩地,在宜州宜君,我打算从这边再招一批人,买牛买种子买农具过去秋种,在那边也立个庄子。”

  “阿郎派谁去管事呢?”

  “我想请罗三叔帮我去那边管事,再从罗家堡请两个村民,有三个人,应当能把这庄子弄起来,等秋种播下去后,冬天也没啥事,就留下一些人在那边,其余的可以拉回来。”

  “三叔是可以信任的,我没意见。”

  李逸还准备也搞个制犁的作坊,这武德犁其实也比较简单,犁头、犁壁是铁的,其余都是木制的,

  主要就是雇几个铁匠铸造犁头、犁壁,

  另外再雇木匠制作其它木头部件,再组装就行了。

  “我们现在这么多地,就算是做了自己用,也比买要省不少,何况这种新犁,接下来肯定是会大力推广,百姓陆续都要换的,这买卖不说多赚钱,但肯定不会亏本,”

  一个生意,只要能赚,不管赚多赚少,那就能做。

  况且,一开始做犁,慢慢的也能做其它的农具,甚至是其它类型的商品的。

  而手里慢慢的就能培养出一批熟练的工匠,那才是很了得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

  李逸仍在田地里忙碌着,

  罗三被请了过来,他又叫上了罗五、二愣和富贵,正好是他们四次服役的四人组,

  李逸带着他们在灞桥、三桥几处灾民那,招了几十人,然后把皇帝赏赐的十头牛也给了他们,还又添了两头牛。

  老牛拉着板车,载着粮食、种子,还有置下的犁耙锄头等农具,以及一些毡毯锅碗,

  一行人就直奔二百多里外的宜州播种去了。

  好在宜州赐的田都是熟地,不是开荒。

  李逸送到中渭桥,

  “就麻烦三叔你们了,”

  罗三笑道:“我们也是拿了你工钱的,有啥辛苦不辛苦的。”

  罗五也道:“反正家里安排的也好,我老娘、妻子都在无逸你作坊里开工,挣着粮食嘞,又包吃住,娃们也马上学堂上课,还管一顿饭,

  我那地里的粮也收完了,现在秋种有二哥在村里带着人帮我们种嘞,都没啥可操心的,”

  二愣子嘿嘿傻笑,“村长给的工钱多,上次去做役,白干那么多天,这次去宜州,又给钱又给粮的,划算。”

  这四人自家的地都没种完,就帮李逸去宜州建庄子种冬小麦。李逸让罗二带着长短工,帮他们耕地播种,连种子都包了。

  他们来给李逸种地,赚的钱粮也多,怎么算都很划算。

  对李逸来说,罗三他们也都是自己信的过的人,有这几人带队,宜州这一千亩地就能种下去,不会误了这一季农时。

  他现在能用的,还真的只有罗家堡这些村民。

  罗五有些羡慕的道:“村长这次可是了不得啊,这到处立庄子,里外里加起来得有五六千亩地吧,这明年夏天,不得收粮万石啊。”

  李逸哈哈一笑,“又不都是我们罗家堡河滩那样的水田好地,多数地也只能亩产一石左右,”

  李逸现在名下田地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亩,还有学会的学田四百亩,要是算上帮秀芝代管的一千亩,

  六千二百亩地,

  这个秋天,大部份都会种上小麦,少部份种芸苔油菜。

  明年夏天,保底能收获五千石粮。

  对于长安城外,那些三五斗粮就愿意典妻卖女的灾民来说,这确实有点让人震惊了。

  罗五坐上牛车,挥手告别,“我以后就给村长做庄头,安安稳稳的赚份钱粮就满足了。”

第148章 岂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乎?

  同州,

  长春宫,

  杜如晦陪同李世民登上城墙高楼,登高遥望太华、中条二山,俯视黄、洛、渭三河,

  “谁能想到,中原局势,竟然还真都被李逸早就言中,李密居然一败涂地,王世充绝地反击,还能大获全胜。”

  李世民望着滔滔黄河水,无比的感慨,

  冬日的长春宫,在萧条中越发显得雄伟。

  这座城是五十年前宇文护所筑,初名晋城,三面悬崖,东临黄河,面对蒲津关,后来因四时如春,改名长春宫,隋开皇年间增建殿宇,仅宫殿就占地三百余亩。

  陕东道大行台,就驻于此,潼关以东兵马皆受李世民节制。

  “我本以为,李密和王世充之战,得到年底,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

  杜如晦也道:“是啊,就跟李逸当初说的一模一样,这小子虽没学过兵法,但他说兵法如棋法还真不错。”

  “王世充是个劲敌,”李世民叹道,

  这次中原大战,李世民坐镇在长春宫,派出许多斥候密切关注战场,但唐军却没有掺与的意思,还刻意摆出无意河南方面的态势,就是要让他们无顾忌的火拼。

  王世充也确实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在李密的兵马还在童山大战后休整中,秘密组织反攻。

  王世充做了几件事,先是左卫军士张永通做梦梦到了周公,周公让张永通转告王世充,当勒兵相助击贼,这事传扬满洛阳皆知,

  于是王世充为周公建庙,每次集结训练都要祭祀、祈祷。

  又找来巫师,说周公让王太尉急讨李密,当有大功,否则士兵都会染疫病而死。

  此时王世充手中军士,多是江淮楚人,相信巫师所言,在王世充心腹的带头下,都纷纷请战。

  于是王世充整编了两万精锐,两千精骑,主动出击李密,军旗上全写上永通,士气高昂。

  面对王世充率兵直逼偃师城,

  李密手下大将裴仁基建议分兵守其要路,让他无法东进,并选精锐三万,进逼洛阳,迫王世充回援。王世充回,魏军就后退,他再出来,我再逼洛阳,如此反复,我有余力,敌军疲惫少粮,必败也。

  李密开始也赞成裴仁基的话,说洛阳王世充军武器精良,二是没有了粮草,这是直奔着我们粮仓夺粮来的,士气高昂,不宜硬拼。

  可单雄信等都说,王世充屡次败在他们手下,现在兵又少,根本不值一提。

  而刚在童山之战后归附的陈智略、樊文超也都说新归附的将士都想立新功,希望一展身手,结果大多数将领都喊着要出兵,要入洛阳。

  最后李密又动摇了,决定出兵迎战。

  裴仁基苦劝无果,记室参军魏征也对长史郑说现在我军大战后精锐伤亡惨重,将士们身心疲惫,而王世充洛阳缺粮,决一死战夺粮,其斗志不比上次宇文化及的骁果军低,

  现在不能跟他们硬碰硬,就得深沟高垒,得跟李世民打薛举父子一样,要不了十天半个月,王世充粮尽只能退兵,那时再趁势追击,必然可胜。”

  郑是李密心腹,嘲讽魏征是老生常谈。

  李密自率内营,统秦叔宝、程咬金、裴行俨诸骠骑将军驻于北邙山上,

  单雄信统外骑兵扎营偃师城北,

  王世充派数百精骑渡河攻单雄信营,李密派程咬金、裴行俨率骑助守,洛阳骁骑精锐,拼死来战,射翻裴行俨,程咬金单骑冲入重围,杀数人,救起裴行俨,突围时被敌将马槊洞穿腹部,

  危急之时,悍勇无比的程咬金转身折断了马槊,反杀敌将,终于带着重伤的裴行俨脱围。

  李密轻敌,立营北邙山上,却不设壁垒,王世充夜晚又派了二百余精锐骁骑悄然上山,埋伏山谷中。

  天明,

  王世充誓师,“打赢了,共享富贵,打输了,我们一个也逃不了。”

  率兵直攻李密。

  李密的军队还来不及列阵,王世充就率军凶悍的杀了过去,两军激战不久,便有人拥出一个五花大绑的人,高喊擒住李密了。

  此人却是王世充事先找的一个极似李密的替身,藏在军中,关键时候推出来,果然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洛阳军高呼万岁,士气大震,而魏军却有些惊慌。

  就在此时,昨夜悄然上山埋伏的二百余精锐骑兵,从侧后高处冲了下来,驰入后方李密营地,纵火焚营,

  李密军大溃,

  原本战前叫嚣着要出击,要立功,要展露身手的原宇文化及降将张童仁、陈智略诸将,直接就率领部下又倒戈投降了王世充。

首节上一节157/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