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83节

  李逸觉得自己这个校长有点失职,都好久没管过了,现在是董七郎升任副校长,在帮他管理着。

  深感惭愧的李逸,决定给无极学堂再买二百亩地,凑足五百亩,然后再招几户灾来来做佃户,另外再给董七郎等老师多些福利奖金,再选一些优秀学生,发点奖学金。

  反正学会账上很充裕,该花就花。

第172章 甩手就是一巴掌

  回了御宿川,自然也得去樊川杜家看看。

  李逸心里并不想去,他已经极厌恶郭氏,可杜十娘傻白甜,郭氏对她那么无情,这才过了没多久,回乡省亲祭祖过的十娘,便又挂念起郭氏。

  甚至还觉得祖母只是老迈糊涂了,不是真那么绝情。

  对此李逸能说什么,疏不间亲。

  “老夫人明年就八十高寿了,年纪大糊涂了也是没办法,”李逸呵呵笑着道,“明天吧,明天带上礼物去看看,说来老夫人也挺可怜了,这么大年纪了,结果亲生的两儿子都不在身边,连孙儿孙女们也就你一个在长安,如今又出嫁了。”

  “阿郎你就谅解阿祖年纪大了,不要跟她生气。”杜十娘挽着他摇臂撒娇。

  “放心,她是你祖母,别说年纪大了,就是不糊涂我也不能计较啊。”李逸顺着哄,

  反正跟他不对付的是郭氏,又不是十娘。

  十娘见他如此大度,果然高兴不已,女人就是好哄,立马便去跟虞幼娘她们商量明天带些什么礼物回家。

  李逸跟刘黑子罗三他们去了堡外的塬崖下,

  罗三帮他在这边崖下挖了很多窑洞,用来存发酵的柿子。

  一口口的土窑洞,打开门,里面长长的窑洞内,摆着一口又一口的大缸,里面全是收回来后,用木杵捣碎的柿子。

  已经存满了十几口窑洞,还在源源不断的加工储存。

  “我们按阿郎你的吩咐,捣碎的柿子先在有炉子的暖房里发酵七天,每天搅拌捉其发酵,

  七天后移到窑洞里,按方子加入谷糠和酒糟促进发酵。”

  李逸点头,查看发酵中的柿子情况,

  “记得捣碎柿子,和发酵搅拌时,一定都得用木头,绝不能用铁器,否则会影响柿子烧的成色和味道。”

  “还有就是两次发酵,发酵房要控制好室温,我们的方子用料,也得不断查看和改进。”

  李逸现在做柿子烧,试制酒已经成功,如今是大量在做,既有用酒糟来发酵的,也有用酒曲发酵的,

  有在窑洞里发酵的,也有放在地窑里,或一般房屋里发酵的,

  也还在边弄边琢磨总结。

  总体情况还不错,

  快则一个半月,慢则两月,发酵后的柿子就可以正式蒸馏酿酒,

  “为啥蒸酒时一定要用公鸡豆豆草?”

  晚上,十娘好奇的问,

  公鸡豆豆草是一种野草,蒸酒的时候,要把这种野草铡成八到十公分的段,掺在发酵好的柿子里,搅拌均匀再上锅蒸。

  “因为这样能够增加柿子间的空隙,起到疏松透气的作用,能够提高出酒量,”

  这种野草长的像是缩小版的芦苇一样,穗子像公鸡冠子,拌柿子最好。

  “不能用其它的替代吗,麦秸杆、稻草杆?”

  “谷杆也行,但效果不如公鸡豆豆好,而麦秸杆不行,蒸出来的酒口感不对,”

  十娘想不到这东西还有这么多讲究,“那为什么捣柿子不能用铁器只能用木器呢?”

  “铁器捣柿子,柿子会发黑,蒸出来的酒会带苦味,”

  经历过上次胖婶泄露腐竹方子的事后,

  李逸总结了教训,现在他做柿子烧酒也好,做香皂也罢,都是尽量把工艺拆分开来,

  比如这酿酒,

  他把收购柿子、捣柿子,以及初发酵、二次发酵、添加酒曲、酒糟、甚至是添加谷糠,以及后面添加野草,

  再到蒸馏,

  每一个工艺,都尽量分开,绝不再让人人有机会都接触知晓。

  特别是一些紧要的环节,

  他只用自家的奴隶,不用外人。

  吃一堑长一智,

  该防还得防。

  其实蒸馏柿子烧不是啥难事,要是不分开,很容易让人偷学去。

  最后的蒸馏环节,也就是大锅上架上木甑,跟蒸饭一样把搅拌好的酒料放进去,然后木甑上放个漏酒的溜子,上面再坐个鏊子,

  这也是李逸在自家犁作坊,让铁匠按图纸打造的,用锡一次成型铸造的,像是一个较深的大锅,

  锅底特意铸成尖状,锡鏊就是个冷却器。

  这个尖底要对准酒溜子,溜子其实就是一个带铜管的勺,铜管一端通过甑上留的孔穿出,

  蒸酒时,鏊子里要加满凉水和冰块来冷却,下面烧火,上面要保持鏊子里水冰冷,隔一会就舀出一些水,重新添入冷水,

  这样甑里的酒料加热后,酒蒸气往上冒,遇到冰冷的鏊子,就会冷凝成酒,滴到下面的勺型溜子里,

  通过铜管流出到甑外,用碗或盆接住。

  核心就是蒸馏,热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刚蒸出来的柿子烧度数高,有的能达到七八十度,越到后面度数越低。

  像现在大雪过后,天寒地冻起冰棱的时节,就正是蒸柿子烧的好时节。

  蒸馏出的酒,酒头酒尾度数高低不一,还可以通过二次蒸馏、勾兑等办法,把酒的度数调整。

  想要四十五度就四十五度,想要七十度就七十度,都是可调的。

  上面天锅鏊子里第一次放入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是酒头,度数能达七十五度以上。第三次放入凉水冷却流出的酒,是酒稍,这时度数很低了。

  一般酒头也就占一甑料出酒的百分之十。

  只有第二次换水蒸出的酒,度数不高不低,口味也更香醇,

  其实这就是二锅头了,这种酒纯,质量好。

  掐头去尾,贮藏精酿。

  这掐头去尾的二锅酒,才是好喝不头疼。

  酒头度数高,劲大,杂质多,喝了易伤身,肯定头疼。酒尾则酒香味淡,也没酒花,甚至有些浑,喝着酸涩,杂味重,难喝。

  柿子烧蒸酒,最关键最有技术的一步,

  就是掐头去尾的取酒,

  如何判断掐头,什么时候去尾,选择恰当的时候换水、取酒,也是非常讲究的,这个东西,只能是靠多操作总结经验,

  掐头去尾,过花摘酒,说着容易,但实际操作就全凭经验了。

  当然,酒头酒尾也没必要浪费,可以下锅二次复蒸取酒,但肯定没有直接取的二锅酒好。

  这就得分开来储存和分档售卖,甚至是做出不同的柿子烧牌子。

  不过柿子烧酒,不用粮食酿造,其酒头,倒比一般高粱等蒸的酒头口感要好不少,

  甚至有些人,还就喜欢喝酒头。

  柿子酒更易入口,没有一般白酒的那么辛辣。

  但李逸觉得柿子烧放在唐朝,对没喝过蒸馏白酒的人来说,还是劲大了点,所以酒头还是少留点。

  “明天去看你阿祖,带些新酿好的柿子烧,这柿子烧是果子所酿,乃是果实之精,能够散寒气、活血通脉,老年人总是体寒怕冷,就该喝点柿子烧,能延年益寿!”

  “啊,真有这么好吗?”

  “那是自然。”

  白酒活血通脉,李逸可不是乱说的,当然,什么东西都得适量,八十岁的老人,若是当成药来喝一点调理身体,未必是坏事。可要是喝多了,那可就不是好事了。

  晚上,十娘说金氏日子还没结束呢,让他继续去播种。

  不过最后金玉漱没能被宠幸,

  回到了罗家堡,招财霸占了李逸。

  李逸给它洗了个热水澡,擦干毛后它就直接跳上李逸的床榻,霸占了本属于金玉漱的位置,

  金玉漱跟它争位置,想把它抱一边去,结果就挨了几爪子,幸好没像揍来福那样狠,

  结果这晚,金玉漱跟李逸也只能中间隔了个大狸花一起睡。

  这狸花精神的很,半夜金玉漱几次想越过它都失败了。

  天明,

  金玉漱顶着熊猫眼,一脸憔悴,对着狸花碎碎念,充满怨念。

  李逸倒是养精蓄锐休养了一晚,早上精神抖擞。

  吃过早饭,

  他便和十娘带着仆役丫环,和许多礼物前往樊川杜家。

  隔了许久,

  又来到丰乡侯府,

  却发现已经比之前冷清了一些,

  现在的李逸,再看丰乡侯府杜家,似乎也没那么在意了。

  “老夫人身体不适,不能打扰。”

  郭氏身边的一个女管事来挡了客,面对李逸这新姑爷,没半点好脸色,甚至都没看他一眼。

  “十娘特意来看望老夫人的,”疏影在旁边道。

  妇人瞪着疏影,“我跟十娘说话,你插什么嘴,区区贱婢,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

  李逸听着这话,指桑骂槐啊。

  那妇人嘴里还不干不净,明显是真没把李逸当根葱了。

  她甚至都没把十娘放在眼里,

  十娘脸色难看,却又不好发作,毕竟这人是祖母身边人,是郭氏陪嫁丫环后来生的女儿,也是一直跟在身边。

  李逸上前一步,

  那妇人仍站在大门口挡着,

  李逸冷笑一声,

首节上一节183/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