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自己的那套房子。
心念之间,
神识出现在露台上,
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个露台花园才选的这套房,为此还多花了几万块钱。
四周雾朦朦一片。
回到室内,微微光亮。
来到书房,有些不死心找出备用手机。
许久之后,李逸有些绝望的发现,没水没电没网络,也没有天然气,也无法离开,
这个曾经温馨的家,如今冰冷黑暗。
又是阵阵饥饿感传来,
李逸在厨房找出了一包白象大骨汤方便面,
下一刻,神识复位,他仍在无极观前的大皂角树荫下。
恍如一梦,
但手里那方便面饼却实实在在,
看着面前的青山绿水,李逸反倒是松了口气。
“阿兄,”
远处太阳下走来一个梳着双丫髻,瘦瘦小小的黄毛丫头。
“我阿耶叫你去我家吃早饭了。”
新书开始,请多支持,这次希望能写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第2章 秘银丹锅
梳着双丫髻的黄毛丫头叫兰香,是罗三的女儿。罗三以前是无极观的佃户,佃着无极观的十八亩稻田,是个勤快忠厚的汉子。
无逸就是罗三从坍塌的窑洞里挖出来的,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李逸看了看太阳位置,估摸着现在应当是早上八九点钟了。
这个时候是辰时,也叫食时,吃早饭的时候。
李逸跟着兰香往南岸她家稻草棚走去,路上李逸悄悄的试验着,已经能够熟练的将那块面饼收入和取出意识空间了。
真是一个意外惊喜,
他并不是孤身来到千年前,起码花费了半生积蓄买的那套房子也跟着来了。
他可以直接将里面的东西随心意取出,也可以把外面的东西放进去,甚至可以神识化形进入其中。
这让他心中安定许多,没那么慌张不安了,多了些生存的底气。
河南岸的灌溉水渠边,罗三用稻草搭了一个很简易的棚子,好在现在是夏天,不用担心四面透寒风。
“李道长仙逝,你也别再难过了,日子还得过,先吃饭吧,一会我帮你也在这搭个稻草棚,道观那几间屋随时会倒,不能住。”
“你以后就跟我们一起吃。”
罗三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一张国字脸满是沟壑,乱糟糟的须发已经花白,肩膀上有长期进终南山担脚、扛木磨出的硬茧包,曾经挺拔的背也已经压弯了,
他放过羊,做过麦客,进山割过竹子、扛过木头、烧过炭,也给地主当过长工,还凭良好的名声租到了无极观的稻田。
他娶过两个妻子,生过五个儿女,还曾挖了三孔窑洞,买过一头大黄牛。
第一个妻子在逃荒路上病死了,为给妻子看病还把大女儿卖了,妻子死时小儿子还没满月饿死了。
续娶的妻子又死在先前的暴雨垮窑中,他大儿子也压死了。
麻绳偏从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兰香帮李逸舀饭,
饭是小米粥,很稀,能照出人影,里面还掺了些野菜,连点油花都没。
“给你阿兄捞点干的,”罗三对女儿道。
兰香红了脸,没有辩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逸也看出她的窘迫,那锅里再怎么捞也捞不出几粒米,罗三的碗里同样稀可照人,与其说是粥,还不如说是小米野菜汤。
“以后无逸跟我们一起吃饭,你多煮点米。”罗三道。
“阿耶,家里没粮了。”
罗三顿了一下,叹了声气,“我一会去郭二郎家再借点。”
“阿耶,我们已经跟郭二郎家借了许多钱粮了,春天借种子、借耕牛,
阿娘和大哥的棺材,也是向郭二郎家借的钱,郭家的利息又高,借一还二,再借,咱家拿什么还啊”兰香急哭了,
郭二郎不是什么大善人,借他家的钱粮,都要收很高的利息,借的时候已经立契按过手印了,到期没钱还,可不讲情面,说不得要拉人抵债。
李逸心念一动,
袖中便出现了先前那块面饼,
白象大骨汤方便面,一块面饼二两多点。
“兰妹,把这块面饼煮了。”
李逸从袖中递出那块金黄的面饼时,兰香和七岁弟弟石头,还有罗三后娶那个女人留下的五岁继子狗剩,都瞪大着眼睛盯着。
尤其是狗剩,甚至不停吸溜着鼻子,“真香啊。”
“这是?”罗三也很惊讶。
李逸也没多解释,直接把面饼投进米汤陶罐里,“兰妹,再加把火煮一下。”
这款白象大骨面是传统油炸工艺的,在高温下用油进行炸制而成,这种泡面,会吸收一部分油脂,口感更加酥脆,虽然比起非油炸的来没那么健康,
但李逸买泡面本来也只是半夜码字饿了的时候吃,主打就是方便,都吃方便面了,哪还管他健不健康。
还没煮,
已经挺香了。
下锅后,热水一煮,
那油花也出来了,香气也更加四溢了。
李逸让兰香往里面又添了些野菜,咕嘟咕嘟一会后,就可以开吃了。
二两多点的面饼,也就一人份。
李逸分成五份,
狗剩和石头哥俩迫不急待的就吃,结果烫的吱哇乱叫,
方便面这玩意说实话,闻着比吃着更香,尤其是对没吃过的人来说,更是香气诱人。
李逸肚子饿的咕咕叫,边吹边吃,倒不觉得有多好吃,这款方便面得放汤包,是不是真大骨汤他不知道,但味道确实挺好的。没有放汤包,就是普通的泡面了,闻着还可以,吃起来就一般了。
尤其是这面是放在小米野菜粥里煮的,就更有点不伦不类,口味奇特。
但那边罗家四人,却都是惊为天人,
狗剩更是吃一口就要喊一句真香。
那点面条很快吃完,大家把汤也给分了。
狗剩舔干净碗,还一脸意犹未尽,摸着肚皮在那咂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汤饼,好香,这汤饼那么细,还弯弯曲曲的,这是长安城里皇帝吃的汤饼吧?”
石头也是舔碗,“都还没尝够味,就没了。”
罗三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同样感觉,
这样好吃的汤饼,别说吃,以前听也没听说过啊。
李逸含糊的道,“以前跟师傅云游在外的时候,有贵人送的。”
罗三听了不由的拍大腿,“这种好东西,怎么就随便吃了呢,要是拿去换成小米,这一块饼,能换上一二斗吧?”
他觉得自己不配吃这么好的东西,亏了。
可惜吃进去扣不出来。
“三叔,一块面饼而已。”
罗三却有些发愁,今天倒是开了荤了,可明天怎么办,这地里的稻禾也才插下去个把月不到,离收割还得有差不多三个月呢。
只能再去找郭二郎借粮了,
李逸喝了一肚子汤,见罗三那愁坏了的样子,主动的道,“一会三叔带我去郭二郎家,我这还有几件师傅留下的东西,应当是值点钱,我跟他先换点钱粮来。”
“真人留下的东西,哪能随便变卖,”罗三连连摇头。
“三叔,肚子都填不饱了,这个时候何必那么在意身外之物呢,放心吧,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传承之物,只是些一般物事,不过应当能值点钱粮,先渡过眼前这难关再说吧。”
“三叔,跟我说说郭二郎的情况?”
村长郭二郎不是罗家堡的村长,而是隔壁郭庄的村长,郭村和罗家堡相邻,中间隔着无极观,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
郭二郎家就是村中最大的地主,郭二郎兄弟三人,郭大郎在长安县衙做司法佐,放后世相当于北平市西城区警察局长了,品级不入流,但实权不小。郭三郎,则在右骁卫当府兵,还是个队副,入了流的从九品武官。
郭二郎留在乡下,虽仅是个小小的村长,但他妻子却是隔壁樊川杜曲的,京兆韦杜中的杜氏家族,关中六姓之一,虽他妻子仅是个旁枝庶出的女子,
可这对乡下人来说也不得了了。
总之,郭家是万年县御宿乡兴盛里排的上号的土豪。
李逸一番思索,决定先从他身上薅点羊毛。
他先装模作样回了趟无极观,实则只是借机从意识深处里的家中找了件东西,
他挑了一口锅,
一口极为精致的铝制雪平锅,重量只有一斤,能装三斤多水。要是这么大的铸铁锅,得有三四斤。
这口小锅不仅精致,而且导热快,热奶煮粥都是极快,还不溢锅,李逸花99买的,平时晚上码字,若是太晚,就用这小锅煮碗泡面。
拿块布把小锅包好,
李逸汇合罗三便直奔郭村正家。
河北岸的村子,百姓基本上都是在塬崖上挖土窑居住,真的就是掏个洞,相当简陋。
郭村长家却不一样,
他家也在崖上挖窑洞,但他家用砖石把窑洞门窗接了茬,立马显得高大上许多。而且他家窑洞也多,别人家都是两三孔,他家有五孔,每孔里面还带左右两间,等于是一孔三间的套间。
外面一个大场院,还有十几间草房,有牛马骡驴猪牲口房,有长工房,有厨房、柴房、仓房、茅房、杂物房等,
李逸和罗三的到来,让郭二有点意外。
“郭二郎,我师傅羽逝,如今我被迫要还俗,可现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实在是窘迫,不得已便想拿师傅留下的一件东西,先抵押在郭二郎这借点钱粮,”
“哦,”郭二郎没太在意,来他家借钱借粮的人太多了,郭二郎一般也并不拒绝,放贷可是有利可图的,到期收利,还不上的就拿田、屋抵债,没田没屋,就拿人抵,为奴为婢,总都是赚,不存在坏账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