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96节

  夜里,

  李逸独自叹气。

  白天他接完旨,就有许多消息灵通的家伙找上门来,

  都想跟着李逸这个福将,去并州捡点功劳。

  几个老部下丘神俨李德奖他们自不用说,这回丘神俨大哥丘英起也想同往,他的大舅子姬思温,吏部主事都不想干了,要弃笔从戎,跟妹夫上战场。

  还有杜家也不少子弟来找他,

  认识的不认识的,今天礼物都收了半间屋子,都想走李逸这个行军副总管的后门,随征并州。

  仿佛只要走这一趟,就能得勋升官似的。

第278章 猪队友们

  巳时三刻,

  皇城兵部衙门里,兵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立于厅中,紫袍玉带佩着金鱼袋,看到他,

  李逸就想到长安一句俗话:宁食三斗葱,不惹屈突通,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这兄弟俩出了名的毫不循私,千万别犯在这哥俩的手里,否则绝不留情。

  这位胡须花白,身形高大壮硕,掌心托着半枚兵符,站立在那自有一股慑人气场,双目炯炯有神。

  “奉圣人口谕,授太常少卿李仲文并州道行军大总管合符调兵之权!”

  太常少卿李仲文约五十左右,身着鎏金绢甲,身形高大魁梧,有着一副精心打理的美须髯。

  李逸觉得这位上司过于精致了些。

  李仲文从自己腰间蹀躞带上取下金鱼袋,把里面自己从皇帝那领取的另半边兵符拿出。

  两名兵部掌固上前,

  将两块鱼符合二为一,

  两枚半符完美契合。

  乌木案上横卧着合好的鎏金铜鱼符,鳞纹以错金法勾勒,鱼目赤红。

  右符脊背錾刻兵部行军四字。

  兵部主事手持黄麻纸抄录兵符编号存档备案。

  李逸也被授予并州道行军副总管的鱼符,还有一道敕牒。

  领完兵符,

  屈突通也自忙去,李逸和李仲文去了一边西厅。

  “县公好年轻,果真少年英雄。”李仲文手拿着那枚兵符把玩着,对李逸笑道。

  “郡公八柱国家之后,世代将门,更是本朝开国元勋,李逸能够跟着郡公出征,也是福气。”

  李仲文哈哈大笑,

  “兵符已授,两万人马已经在召集中,三日内便可正式出发,”他把兵符装入金鱼袋,挂回腰间蹀躞带,往那里一坐,“宋金刚原不过是易州贼,早年与魏刀儿相连结,

  魏刀儿被窦建德所灭,宋金刚也被击败,只好带着几千残部向西投奔了刘武周。

  刘武周在隋末也不过是个马邑校尉而已,靠着给突厥人当狗才能占据代北之地。

  宋金刚投刘武周,他也以为捡到个宝,将妹妹嫁给他,宋金刚也休掉自己元配”

  李仲文的话里充满了对刘武周、宋金刚的不屑。

  “这次唯一有些麻烦的是突厥人,不过我曾多次出使突厥,跟突厥一众贵族也都很熟,

  其实突厥人所求的不过是钱帛礼物罢了,给他们些好处,他们自会退去。”

  “总管跟突厥人很熟?”

  “想当年我在定襄金狼大帐跟始毕可汗喝过酒,跟俟利弗设、莫贺咄设,还有俟斤执失思力、夹毕特勤这些人可都是曾经把酒言欢,称兄道弟的,

  俟利弗设就是现在的处罗可汗,这家伙好酒好色还好赌,当年跟我打赌,还欠了我十个突厥女奴没给呢。”

  李逸看着这位总管的姿态,不由的心里升起不好的感觉。

  太轻敌了。

  李逸可是清楚记得,历史上刘武周引突厥南下,几乎席卷整个河东,李世民都曾经被迫屯兵柏壁龟守不出,对峙消耗了大半年。

  这么轻敌,不是找死么。

  李逸正头痛时,

  四名身着华丽绢甲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当先的两人却正是陇西王李博义渤海王李奉慈哥俩,

  “无逸兄弟,哥哥们终于向陛下讨到了旨意,也能随你出征了。”

  李博义有些得意的亮出敕旨,

  皇帝授上柱国陇西郡王李博义为行军总管。

  李奉慈同样为行军总管。

  李逸看着这哥俩头衔中都带着上柱国衔,不由的更觉得荒唐,这上柱国本来是最高的军功勋,

  可这哥俩从没有上过战场,甚至都没在军中混过,结果一人顶着个上柱国。以前李逸觉得自己的上柱国很水,每次军中转一圈,就得了几转勋,加着加着就上柱国了,可跟他们一比,都已经够有含金量了。

  “你们,行军总管?”

  “嗯,这次两万人马,不是得编七军嘛,七个总管,我哥俩一人占一个。”李博义得意道。

  “你是行军副大总管,我们是总管,比你低一级。”

  这时李逸看到他们两人后面,还跟着两个更年轻些的,“这二位是?”

  “哦,忘记跟你介绍了,这两都是我堂弟,柱国、右千牛备身、淮阳王道玄,今年十六。柱国、略阳郡公、左千牛备身道宗。

  别看我这两弟弟年轻,但道玄骑射了得,道宗熟读兵书,现在都在左右府当千牛,也想跟着你去并州瞧瞧,陛下也允了,授他们为子总管。”

  李道玄、李道宗,都是李虎的曾孙,李渊的侄儿,年纪和李逸相当,但长的高大魁梧,英气蓬勃。

  这哥四个,三郡王一个郡公,也不知道为何李道宗就只是个郡公,但李逸却记得历史上,李道宗可是宗室里成就很高的,其它三个他以前都没听过。

  李仲文对于这四位皇帝侄儿要随军,一点也不反对,甚至还很客气。

  “李少卿,我打算带家兵随征,没问题吧?”李博义问。

  “带子弟、部曲志愿从征,这向来是我们关陇将门出征的传统,放心,到时粮草行营统一供应,要是能立功,也照样录功授赏。”

  李博义很满意这答复:“那我多带点,带三百吧。”

  李奉慈说他也带三百家兵。

  而那两位,则说带二百。

  李逸有点目瞪口呆,人家李靖出征,上次父子三人,也就带了十五个部曲。

  你们四兄弟,就带一千私部曲?

  这朝廷允许拥有这么多私兵吗?

  “无逸兄,带多少部曲?”

  李逸觉得自己带十个八个部曲就够了,不还有亲兵么。

  “要不哥哥们借你点先,一人借你一百骑如何?”

  “你们说一人带三百人,是骑兵?”

  “也不能叫骑兵,就是骑马的部曲,平时跟着骑马狩猎,也算有些配合,骑射都还过的去。”

  听着李博义那轻飘飘的话,李逸对于大唐宗室郡王们的实力,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就算这么纨绔的两年轻郡王,人家平时不仅养了上百的美人,原来还有这么多部曲私兵。

  还是骑马的。

  “跟秦王齐王他们比不了,秦王他们可是有几万人马,”

  “对,平阳公主姐姐也有三万直属部下呢。”

  不久后,

  又有几名将领前来,

  都是奉兵部命令调来行营的,

  有个还是老熟人。

  “刘世让拜见总管、副总管!”

  浅水原一战中八总管之一的刘世让,还曾被俘,薛举让他城下劝降,他却让城中坚守,也获得李渊的赞赏,先前曾出任彭州刺史,如今在京为左武卫将军,便被授为行军司马。

  行营长史则是左屯卫将军王行敏,此人原是上党一带的义军首领,归唐后授潞州刺史,再征入朝为左屯卫将军。

  另有右骁卫将军于筠,中郎将樊伯通、张德政等也奉令随征。

  李逸看着这几员将领,怪不得李渊要给他加个冠军将军散号了,长史王行敏、司马刘世让,都是当过三品刺史,现为十二卫的从三品将军。

  于筠,一看这姓就知道是关陇贵族门阀里核心的于家出身,他也是三品的将军。

  樊德伯、张德政也都是四品的中郎将。

  要是把李博义哥俩这两总管算上,他这个副总管原本的太子左卫率,确实级别低了。

  李仲文兼中军总管,于筠是左前厢军总管,李逸兼右后厢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为左右虞候军总管。

  李博义李奉慈哥俩,则是左后厢总管、右前厢总管。

  李逸看着这七军总管的人选,感觉混进了很不好的东西,战败几率又上升了。

  太极宫中。

  羊皮子味里混着龙涎香味,

  皇帝李渊脚踩着巨大的地图,

  整个天下就在他脚底。

  李渊站在关中长安的位置,看向四面。

  北面,李渊对突厥策略向来是徐徐图之,先结好,一次次的派使者出使突厥,送钱帛送女妓,尽量满足突厥人,重金买突厥的马,但现在这个策略已经失败了,突厥人得寸进尺越来越难满足,现在直接大举进攻。

  西线,

  开国之初,李渊就发兵伐陇右薛举,后来薛举大举进犯,派出世民迎战,虽有曲折,但最终灭掉了薛举,夺取了大半陇右。而如今,河西李轨也内乱,建成出原州,联合吐谷浑,眼看着整个河西将并入大唐版图。

  这是最成功的一路,也解决了后患。

  南线,立国之初,派黄台公李瑗安抚山南,派段纶经营益州,如今李孝恭击败招降了朱粲,老同学许绍又来投,李渊派李靖等增兵山南,要对江陵萧铣展开攻势。

  在东线,

  开国之初派建成世民出兵,夺取了新安等地后就退兵,坐山观王世充和李密斗。待李密兵败后,派李神通魏征安抚山东,又笼络幽州罗艺、营州邓嵩等。

首节上一节296/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