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5节

  而这个浅水县,就是现在豳州宜禄县浅水原这块,以前设置过一个浅水县,那里也就是此次李世民与薛举大战,刘文静他们八总管大败的浅水塬。

  五百亩地还分在五百里外,这事整的。

  “李郎现在是男爵了,也就不再是庶人,而是官身,享受五品待遇,有诸如可纳妾、免课役等许多特权”

  普通庶民,四十岁以前,没资格纳妾,有钱也不行,除非有勋。四十岁以后,还得是老婆生不出儿子才能纳妾。

  说到勋,

  宦官又拿出了一道敕令,

  这次没刚才封爵那么正式,是皇帝直接赏赐他钱绢马匹等,

  李逸听到那些赏赐后都差点流口水。

  “金瓮一只、银瓶一对、良马两匹、绢三百匹,渭北三原赐田百亩。”

  “又赐散实官大都督。”

  李逸对最后这个大都督没搞明白,“赐我大都督?”

  他印象中,大都督那不是皇子亲王才能担任的吗,比如魏王李泰越州大都督、荆王李景荆州大都督、晋王李治并州大都督啥的。

  宦官微笑着耐心解释,真的很有耐心,

  “这个大都督属于散实官第三阶,也被称为勋名。”

  “前朝以北周戎号十一阶为散实官,从上柱国到都督。大业天子曾废除散实官、八郎八尉及43号将军,取而代之的是九大夫及八尉,称为散职。

  我大唐建立后,既沿用散官,也恢复散实官,皆称勋名。”

  李逸听了好一会,算是搞明白了。

  武德朝现在还没有文散官,更没有武散官,甚至没有勋官,

  有的是散实官和散职,散职是九大夫八尉,这个相当于后来的散官,而十一等散实官,李渊加了一级,实际就是后来勋官的前身。

  这两套东西,都是用来酬勋劳,拉拢人心的,反正不是啥实职。

  因为授予的太滥,搞的这才开国半年,就不太值钱了。

  李逸这个大都督,不是什么高级官职,相反只是很低级的勋名,类似武德后期的十二转勋官里的第三转飞骑尉。

  现在散实官第一阶就是都督,有点宋朝太尉多如狗满街走那味。

  他这个大都督,也仅视从六品,不是六品官,而是能享受一些六品官的待遇而已。

  不值钱的玩意,

  李逸也就没在意了。

  皇帝赏赐的这些东西,宦官们没带来,得李逸亲自到长安去领取。

  但金瓮并没他想象中那么大,金瓮和银瓶都是十六两重,也就是才一斤,说是个金杯差不多。

  李逸刚跑了趟长安,卖了批粮食,都赚了二十多两黄金,相当于一个半金瓮了。

  姬氏来添茶的时候给李逸使了个眼色,

  李逸跟着出来。

  “阿郎得给他们准备一份谢礼。”

  “送什么合适?”

  姬氏是从宫里出来的,对这宫里的事要清楚些。

  “这只是低级宦官,不需给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可以送三匹绢,那两个同来的禁军一人给一匹绢就行。”

  “会不会太少了?”

  “不少了,再多也不合适,”

  李逸想想也是,那可是宦官,皇帝身边的人,你送太多钱,想干什么?

  “阿郎有空的时候,可以到金店去打点金豆子,一个一钱或半钱重,以后若是再碰上这样的时候,就很方便。”姬氏提醒他。

  一两黄金直钱八千,一钱金豆子能直八百钱,八百钱能换近三匹绢,很大几卷,可一粒金豆子则非常不起眼。

  “你说的对,我手里正好也还有点金子,下次去金店打一点金豆子、金瓜子,一钱、半钱的金豆,一两、半两的金瓜子,携带方便,也不像金铤金锭那么重不好分割。

  最后李逸还是给宦官四匹绢,两个禁军各两匹,还奉送了点腐竹豆泡。

  三人都非常满意,

  对李逸也是热情的很,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

  这要是给的是金豆子,估计得更不舍。

  人送走,李逸回到客厅,姬氏给他煮茶,绿珠这个时候才敢进来,她被下过监狱,到现在也怕公门里的人,尤其是怕当兵的。

  “阿郎封爵了,”绿珠兴奋的搂起他的手臂,磨磨蹭蹭的。

  李逸也感觉好像做梦一样,刚才他已经详细问过宦官,知晓了浅水原前线的情况,先败后胜,

  而李世民能够绝境翻盘,关键是吃了他送的药,带病上阵,夜袭敌营,一举击败薛举,把他赶回了折城。

  虽然唐军仍是阵亡了一万多人,

  但那两万多俘虏救出来了,失守的高城也夺回来了,甚至还反过来夺了薛举一万多匹马。

  长安的危机解除,

  甚至薛举经此败,可以说此次东进战略也是失败了。

  李世民亲自为他请功,皇帝也大方的赏赐了个男爵,

  他当的起这个封赏吗?

  绝对当的起。

  姬氏安静的煮茶,不像新罗婢那么撒娇求宠。

  没想到当初在杜曲,送出的药还真立下大功了,李世民真是牛比,这样都能翻盘,不得不说天纵英才啊。

  想到是自己成就了李世民这一战,他都不由的有些热血上涌。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此刻他应当拿把羽毛扇子在手,李逸心中得意。

  姬氏给他分了杯茶汤,“朝廷制度,六品以上宅,许做乌头门,门屋三间两架。可以在大门外再起一道乌头墙,建乌头大门。应当赶紧请匠人过来,赶紧把乌头大门立起来。”

  乌头门,也称阀阅,有五品及以上功名的官员之家,可以在大门两侧立两根柱子,

  门左的柱子叫阀,喻意建有功劳。

  门右的柱子叫阅,象征经历久远。

  主要结构就是两根柱子一根横木搭成一个草字头,但没有六品以上,不许做乌头门,甚至这柱子的高度,也得跟品级挂钩,不得有半点逾越。

  正门阀阅高八尺至二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

  这有点像是后世牌坊的雏形。

  李逸现在达到了建乌头门的级别,可以建八尺高一丈宽的乌头门。

  罗二进了前院,站在客厅前有些拘束的望着里面,

  “二叔,进来喝茶。”

  “无村长县男”罗二吭哧了半天,结结巴巴却不知道要怎么称呼李逸了,

  李逸封浅水县开国男爵、授大都督散实官的消息已经风一般的传遍了整个村子,还在迅速向附近村子蔓延。

  罗二面对李逸时,已经感觉莫名的紧张了。

  “你还是叫我无逸便是,快来喝茶,刚沏的茶不喝也浪费了,这茶还是上次杜府属送的,一饼茶几千钱,这一杯就得几十钱呢。”

  李逸没啥变化,

  但罗二和村民们面对他却都变了。

第57章 成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东宫。

  太子李建成给王倒了杯茶,“跟孤说说这个李逸,”

  王双手接过茶杯,谢过太子,“李逸年轻,而且有才学,一手瘦筋体极具个性,铁划银钩满是傲气。”

  李建成捏着下巴,“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十六岁的年纪,倒也正常。孤听说,他来东宫前,就跟世民见过面,世民还曾邀请他到秦王府任职?”

  刚升迁为太子中允的王点头,“是有此事,我也是他辞官后才知晓,先前陛下调秦王府兵曹杜如晦外迁陕州总管府长史,二大王知晓后特去求见陛下请留杜如晦

  在杜曲杜如晦家中,李逸遇到二大王的,二大王邀请他为秦王府书令史,然后他直接拒绝了,二大王赠了他一把金刀子,他收了。”

  建成静静听着。

  “二郎就是喜欢送人金刀子,他府上也不知道囤了多少金刀子,”这话里有几分嘲讽之意。

  以前兄弟二人关系还是不错的,但如今唐国公府的长公子,成了大唐太子,以前的二郎成了现在的二大王,李建成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事情。

  “先前虽然把不少人调出了秦王府,可这个杜如晦没能调离,可惜。”建成又道。

  他心里更有几分可惜的是这次世民浅水原大败后,居然还能绝境翻盘。

  一个上次自己出京而错过的李逸,庶民而已,却让世民翻盘了。

  “世民这次军中突然生病,不得已将兵权交给不知兵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那二人损兵折将,丧师误国,真是可恨。

  幸好有这个李逸的灵药,让世民及时好转,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叔啊,李逸虽然辞了太子正字,可也是进过东宫的,也算是我们东宫走出去的人,

  这次幸亏有他,既医好了我的同胞手足,而且还挽救了我大唐一场兵危。遗憾上次能没见到他,否则说不定孤就能把他留下了。

  孤要准备厚礼,好好感谢他一番。”

  王听出太子话中之意,他现在升任太子中允,这是东宫左春坊左庶子的副手,相当于朝廷的黄门侍郎,深受太子建成信任倚重。

  当下道:“殿下此举,可得千金市马骨之效,我以为,不仅要备厚礼相谢,最好是殿下能够在朝堂上向陛下荐举他一个既清且贵还显要的官职。”

  李建成道:“此子狂傲,会不会太抬举他了。”

  “千金市马骨嘛,越是如此方越显太子爱才之心。”

  建成轻笑,“那举荐何职,上次从九品的太子正字瞧不上,这次总不能安排个正九的太子校书吧。”

  “起码得是个七品清要官,方显太子心意。”

  “雍州司录参军?”

  王摇头,“此官要而不清。”

  “秘书省秘书郎?”

  “此官清而不要。”

  王提出一个官职,“太子可当殿举荐李逸为正七品上侍御史,侍御史按朝廷法规监察百官、参与三司理事,既清且贵还要。”

  侍御史实权极重,其关键就在于监察百官,若百官违法,因而弹奏,所弹之事需要落实,因而要推鞠,这样御史台这个监察机关,实际上兼有监察、起诉和审判的权力,这才是侍御史的厉害之处。

  御史台有自己的监狱称为台狱,侍御史审判皇帝交给的案子,就是所谓的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它甚至成为凌驾于大理寺之上的高级审判机关。

首节上一节55/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