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204节

  夏林骂了一声将他推开到一边:“少给我琢磨这些个有病的招数。去,点些人来,我们去难民那边瞧瞧,这春耕就在眼前了,浪费了可不划算。”

  很快夏林便来到了难民的聚居区之中,自从有了收容灾民的经验之后,现在安置千来口子难民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夏林过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做饭,就是把黄豆罐头倒入米中煮熟,便成了一份果腹的饭菜。

  别说这样吃的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日子以来这已经是如在天宫一般了,不但安全无忧还有吃喝,再回望过去那些日子,当真是生不如死。

  难民中有不少人发现夏林过来,连忙上前跪拜迎接,夏林眉头一皱:“站起来,不许跪。我最讨厌下跪了。”

  那些人茫然的四周看了看,最终还是站起了身来,而夏林在这巡视一圈之后,便站到了一块高一些的石头上喊了起来:“如今春耕在即,你等现在失去了家园,倒不如就在大营周围安家落户开垦荒田,军营在此定不会叫你们再受侵扰,今明两日营中将会为你等录入姓名,分派田亩,若是家中无壮年,还可由军丁协助。”

  这个消息传来,这些个流离失所的百姓自然是欢呼雀跃,而农耕文明在重建家园方面绝对是有天赋加成的。

  在录入完姓名田亩之后,重建工作即刻开始,有些人甚至家都不要,胡乱用个窝棚顶着住也先去开垦田地去了。

  夏林这边有种子也有技术人员还有青壮劳动力可以帮忙,反正前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千多亩田地便已经垦荒播种了下去,接着自然就是重建庄户,这件事反倒是简单了起来,因为随船带了不少专业人员,所以这方面的进度也非常快。

  大船自然也不可能闲置,只留下两艘轮值,其余的船便在丹徒县和镇海县两边来回的跑,将浮梁的物资运送到这里,沿途顺便接一些运输货物的买卖。

  “圣旨”大概是在夏林抵达这里的半个月后到的,上头没有多说什么废话,这一点夏林还是很欣赏太子爷的,他是个不爱说废话的人,圣旨上只是做出了关键指示。

  首先就是命夏林全面接管镇海,镇守海疆抚恤难民。其次就是要彻底除尽海寇,断不允许再有海寇上岸扰民之事发生。最后就是重建镇海的职责现在也归了夏林。

  这里头并没有提到哪怕一个字关于定国公的事,但要是仔细分析的话,里头却充斥着对定国公的不满。

  如果非要做阅读理解的话,那这篇圣旨就可以理解成这样“小林啊,镇海就归你了,里头的日常政务你都处理一下,重建镇海也要上心,至于你重建多久,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那我不管,反正你只管重建就是了。沿海的防务你也一并挑起大梁吧,我是真没办法处置定国公,他们武勋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我现在位置还不稳,但你怎么办我不管,只要别激起了武勋家族的公愤就行”。

  而这里头夏林怀疑还有高士廉的参与,那老小子机敏的很,这个超级敏感的时刻他肯定不会轻易去招惹任何一方,所以这才会默许上头放下这么大的权给自己。

  这个全权负责是什么概念呢,夏林在浮梁是一把手,而镇海如今就是浮梁的飞地了,他同时也在这里是一把手,别的地方他管不着没关系,但定国公现在也没资格去管辖定海了。

  无形之中夏林手中就多了一个靠海的县,虽然这里入目苍茫破败,甚至还不如当年的浮梁,但夏林也不是当年的夏林了,如今的小林子可是资源丰沛到用也用不完。

  还行,这也算满足了夏林喜欢种地的爱好,浮梁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期了,江南道恐怕很长时间也就这样了。

  然而这个消息却让夏林可谓是欣喜若狂了,原本他就打算是刘备借荆州,可现在看来这突然之间就名正言顺了。

  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镇海给了夏林,那么跟镇海隔海相望的海中洲,那可也就是夏林的了。

  这个海中洲也称甬东,也就是未来的舟山,这会儿其实还真的是个不毛之地,上头所住者寥寥且都跟野人无异,大概要一百年后那地方才会迎来第一个县令。

  现在倒是好了,直接给了夏林一个硕大的群岛,那地方可是东海明珠,诸多岛屿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如果可以好好开发,那可了不得了。

  “好好好,种地好,种地比宫斗好。”

  夏林一边哼着歌一边拿出地图开始比划,旁边的参将听不懂他哼的歌,只是觉得那是靡靡之音,倒与夏林往日的作风颇为契合。

  “来,传信回去。叫唐家商号家主携十三堂口大掌柜速速而来。”

  别说夏林完全不以权谋私,毕竟唐家商号是浮梁官方指定合作伙伴,全天候战略级的,有好事当然是要优先合作伙伴不是。

  偌大一个舟山,海鲜吃到尿血出来!

  夏林嘿嘿的笑着,但还是老规矩,步子不能跨的太大,有了浮梁的经验他更知道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

  在做出了一个初步规划之后,他立刻喊来了人:“去,回浮梁把杜丰给我喊来。告诉他,他当官的机会来了。”

  在进一步指示之后,夏林叉着腰看着面前的茫茫大海:“哎呀,大好河山呐。”

  他肯定是没法在这个地方长时间驻留的,所以他现在一定要快准稳狠的在这里扎下根来,根据浮梁经验第一步就是把人口拉起来,然后是把定居点设置好,接着工农商的模式就按浮梁的走,而且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完全可以辐射到下头的泉州甚至是东南亚以及这会儿正是推古女皇统治下的小八嘎。

  而夏林这边接到了圣旨,定国公那边自然也接到了敕令,上头把他狠狠的给骂了一顿,然后里头的意思就是不要再插手镇海的事情了,就让夏林在那剿匪平寇。

  这个事情对定国公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他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毕竟谁也想不到他居然能被朝中护成这个样子,就连皇家之名人家都不在乎了?

  不过现在想想也对,他的岳父如今是摄政王,他的干爹现在执掌京畿拱卫之权,这简直就是不败金身。

  既然如此,那定国公当然不能就这么放任他开开心心的在自己的地盘上生根发言。

  “去叫杨德喜来。”

  过不了一会儿,一个有点驼背的独眼龙出现在定国公的面前,他佝偻着腰冲着国公点头哈腰:“公爷,您找我啊。”

  “嗯。”定国公微微扬起下巴:“你那还有多少人?”

  “还有三百多吧,上次损失大了一些,唉……朝廷来的那个剿匪的太厉害了。”

  “少给我来这一套,说实话,还有多少!”

  “七百……”

  “好!”定国公一拍矮桌:“我再给你一千人,你们化作水匪去给我把镇海再平一次!”

  那杨德喜面露苦色:“公爷,这可不好办啊。那可是正经的剿匪大军,一千人……”

  “两千!”定国公咬着后槽牙说道:“不要给我留下活口,听见没有!”

  “好嘞,不过就是一些少爷兵嘛,公爷您等着消息吧。”

  上次两百来人吃了大亏全没在了镇海,而如今国公已经开口,两千精兵那可不是小数目,就那些个水土不服的少爷兵哪里会是这国公府精兵的对手?

  杨德喜那是相当嚣张的从公爷手中领了人走,只是这些人自然是要进行伪装的,而且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准备,不过这可是两千多人,两千多人还拿不下一个区区小营?

  而就在杨德喜带着这两千人离开阳州的当天下午,夏林那边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探子甚至把多少人多少粮多少马匹牛车都给数的清清楚楚,一系列的数据就这么陈列在了夏林的手上。

  看完之后的夏林都快笑出花来了。

  “妈的,这他娘的找谁说理去?我就是想安安稳稳种个地。”夏林撩起袖子:“这老兄不肯让我种地啊。”

  “将军可有反杀之计。”参将小声问道:“这可都算视同谋反了。”

  “不急。”夏林摆了摆手:“弟兄们憋着一股劲儿呢,都是年轻小伙子,这股劲不让他们泄出去,到时候可是要士气低落的。正常操练,保持警惕。”

  “得令。”

  而在参将下去之后,夏林坐在那摸着下巴,他这人有仇必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可是早上知道你这叼毛的消息,晚上就给你办掉!

  嗯……有点难办,人家要是咬死不知情强攻肯定不成。

  夏林想着想着,眼珠子一转,大腿一拍:“诶!有了!”

第347章 斗智斗勇

  师出有名这种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这就是为啥当小以子拿出圣经当地契的时候,一众东南亚国家拍着桌子冲他喊放屁的原因,毕竟这玩意一旦通过了,隔壁的罗马可是死了很多年,但这头儿的大汉还活着呢。

  所以夏林要办定国公,那就不能只办定国公,要师出有名,要服众要让人觉得办了他也是理所应当的。

  现在摆在夏林面前的路径有三个,一个是最简单的,就是等一个防守反击,在水贼进攻他之后,反手以追查水贼党羽的名义突击国公大本营。

  这个简单高效,但问题是它并不牢靠,容易被人拆穿,毕竟这归根到底还是人家的势力范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道理,夏林还是了解的。所以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容错率太低,但凡人家找人指认说夏林这边就是假借剿匪之名诬陷定国公,那可就师出无名了。

  第二条路径相对复杂一些,虽然也是在水贼进犯之后,从中找出定国公指使的证据,然后再进行围剿。这个的好处就是不管怎么样都是师出有名,但缺点就是在证据确凿之后,自己是不能随意处置定国公的,因为他是武勋代表着的是大魏王朝的颜面,武勋集团是不会允许夏林这么一个新贵去触犯他们的天威,即便定国公有天大的错,那也是得由他们来审判。

  这个方案不行,现在的夏林就像是玩星际争霸囤了两百人口航母的选手,但凡不能一路A过去,他都觉得这盘游戏算是白玩了。

  那第三个路径是最复杂的,但却也是最十拿九稳的,就是甭管三日之后甭管水贼来了没来,直接以谋反重罪宣了定国公,先斩后奏先崩再查,反正定国公这边肯定是不会有冤假错案。

  但这里就涉及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根据现在侦察兵的报告,定国公手底下的大营有六处,人数大概在五万人上下,自己就带了个两千来人过来,直接硬干的确是可以粉碎定国公的谋划,但问题是他自己犯不着玉碎对吧。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部署谋划的问题,舰炮够不着,士兵人数也跟不上,能赢不能赢不知道,但损失肯定不会小,而且一旦自己输了,那谋反的人可就成了自己,他可就是要被先崩后查的那个人了。

  于是怎么让定国公暴露自己,并且远离那六个大营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

  夏林坐在自己的营帐里仔细思考,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他明白定国公肯定也是明白,所以朝堂上的人其实也明白,那道圣旨下来的时候,就是这两人必有一死的结局。

  “不成,不能着急。”夏林侧过头呼唤了一声:“春良,进来一下。”

  蒋副将匆匆赶来:“将军,有何吩咐。”

  “附耳过来。”

  夏林叫蒋副将来到自己身边,小声说道:“你即刻赶回浮梁,抽调两万兵丁,再将大炮运个二十门过来。一定要小心,半点风声不得走漏。”

  “得令!”

  “要快!”

  夏林知道自己是个数值怪,数值怪的意义那就是要做到数值碾压,尽可能的压缩伤亡,定国公这边五万来人,自己用两万人的数量加上大炮应该问题不大。

  这不还有神机营的虎蹲炮呢,虽然知道跨时代的武器能打出跨时代的战损,但这不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嘛,总不能拿着辛苦培养的士兵的小命上来就做测试对吧,虽然士兵的作用在战场上就是统帅手里的牌,但那也都是活生生的命。

  接下来夏林就是等,他什么也不干,就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给人一种年少轻浮狂妄不堪的感觉。

  他在等着那两千“水寇”来,也在等着浮梁的援兵。而定国公自然也不会放松警惕,这些日子大营之内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包括周围开垦、日常练兵等等,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都被汇报给了定国公。

  “国公,那黄口小儿的大营里真正的兵士不过只有两千余人,多的都是一些匠人、商人,要我看恐怕他早有预谋要来霸占我们的地方。”

  幕僚躬身对国公汇报当下夏林那边的情况。

  “这些日子他有何动向?”

  “并无动向,大多时候都是在为那些个穷鬼开垦建屋,也就早晚例行操练罢了。”

  定国公听闻之后嗤笑一声:“哎呀,我道这闻名天下的夏道生有什么能耐,看来也不过仗着郭达滕王之流起身的家伙,沽名钓誉。”

  “以我看来的确如此,国公当下该有如何吩咐?”

  “先且让他悠哉几日,等过几日那头整备好了,倒要他见识见识真正的水寇之凶。”

  比战略定力嘛,两人都在憋招等CD,但相比而言夏林的侦察兵技能更全面一些,他所得知的消息也相对更多一些,随着这些深入敌后的探子锲而不舍的追索,那一夜之间消失的两千国公府兵却是已经逐渐露出了马脚。

  两千人不是小数目,他们的动向其实并不难抓,所以夏林的探子们很快就从市场各类商品每日的变化上发现了蛛丝马迹,接着顺藤摸瓜找到了这群人悄悄驻扎的地方。

  位置有了,他们的动向那就更好琢磨了,探子们每日死盯着这些人,说夸张一点就连这帮人什么时候拉屎放屁都能被记录下来。

  这股劲儿两边都在憋,就看谁先憋不住,先憋不住的那个就得成人家瓮中的鳖。

  当然,夏林肯定是有定力的,因为他要干的事还很多呢,他现在保持一天一封奏折的速度往上写,第一封是说镇海这名字不好,镇海镇海,海纳百川如何镇?小孩都知道名字不能取的太大了,不吉利,镇海不就为了宁波么,直接改成宁波好了。

  第二条奏折就是说这地方好啊,天然的晒盐场,他想在这弄个晒盐的场地,但问题是自己是军权统御,没有行政权,想叫朝廷派个县令过来,这地方幅员辽阔东边还有个大岛属无人,要好好开发的确是个极好的地方。

  第三条奏折就是说最近天气乍暖还寒,陛下身体可好呀?太子身体可好呀?滕王身体可好呀?干爹身体可好呀?高相身体可好呀?曾相身体可好呀?

  第四条奏折就是写过去问了一下今年春闱考试的情况,然后跟太子爷抱怨了一下他一个北方汉子在这海边上这里那里的水土不服,什么昨日又拉了肚子,今日还感觉有些不适等等。

  这个书信奏章的密度着实非常大,虽然里头都是一些家长里短无聊的内容,但问题是人家不知道。

  在定国公那边,他看到的可就不同了,他只是知道小小的镇海县一天一封八百里加急出去,这谁见了心里不慌?八百里加急,每一封的成本都上百两银子,他总不能是写家书吧?

  这可把定国公给慌透了,当夏林写到第五封的时候,他终究是坐不住了。

  这日夜晚,他将自己手底下几个专门走暗线的人都召集到了他的府中,小黑屋中一坐,他便开口道:“事情不容耽搁了,需要快刀斩乱麻,否则定要夜长梦多。明日一早,你们几人便策应杨德喜攻入镇海,事不宜迟,速去行营准备。”

  “公爷,此事是否操之过急,听闻那可都是破虏新军,贸然行事恐怕有些风险。”

  “都到此时了,管他风险如何,若再不动手,以此子之心机,我等卧薪尝胆之功恐前功尽弃。”

  “既然公爷如此说了,那我等便誓死以效!”

  “诸位,武运方昌!”

  初春的海边此刻已经下起了细蒙蒙的雨,夏林站在田地之间庆幸终于在这场春雨之前将这些新地都播种完成了。

  远眺一片平整田地与周围百姓的欢欣,他其实知道这地里种的可不止是粮食,更多的还是这些人活下去的希望。

  “将军。”

  一名小校快步来到夏林的面前:“将军,有事奏报。”

  夏林回头看了他一眼,背着手朝着大帐里走了过去,嘴里还哼着歌。

  进了大帐,那名小校拱手道:“大人,探子回报,今晨海寇已动,预计明日午时上下抵达我处。”

首节上一节204/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