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343节

  “放心。”刘必烈大汗潇洒离开,临出门前说道:“好好看住你的中原。”

  “也请哥哥放心。”

  第二天刘必烈可汗使团自知在这里找不到什么突破口了,于是便也打道回府,这里最终的六方会谈就剩下了夏林、大唐的朝廷和边地军阀以及西突厥可汗。

  至此这才算是真正的核心利益冲突了。

  夏林当下自然是既要又要,但这里毕竟是李唐的范围,他肯定也是要做出某种让步,所以这个度该怎么调节就困惑了他很长时间,思考良久之后他决定再跟房玄龄好好周旋一把。

  不过等他通告李渊,这一来一回的时间恐怕也要十天半个月了,这段时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夏林就教会了阿史那可汗打麻将。

  其实走到这一步,阿史那可汗也不着急了,也就跟他玩上了路,再加一个房玄龄和河西节度使四个人刚好凑了一桌。

  “有些事情嘛,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们也都是大贵族家里出来的。三万。”夏林在打麻将时就开始旁敲侧击:“这个事情真闹大了,你们对李唐陛下是有交代了,对家族恐怕没法交代吧。”

  “六条。”房玄龄笑了一声:“这个就不劳夏大人费心了,陛下很在意这次的事情。不过夏大人既然要力保西突厥,那我也只好如实跟陛下汇报了。”

  “碰。”夏林呵呵笑了起来:“我是力保西突厥吗?我是力保你李唐江山呢,真叫阿史那大汗亡国灭种了,你且试试吧,东突厥三年之内必挥师南下,到时你看看景泰帝打不打你长安就完事了。”

  房玄龄哈哈一笑:“夏将军,若说是你来打长安,我心中还有忌惮。你说那景泰帝?夏大人,若不是你护着田魏江山,他如今早已姓李。”

  夏林撇了撇嘴:“话不能这么说,山海精骑、破虏军,中原战神两个半,两个都在田魏,你李唐顶不顶的住哦。”

  “李靖已死,郭达苍老,不足为惧。”

  “那各部精兵呢?”

  “精兵?能叫人有几分顾虑的也不过就是王世充了,可王世充如今偏安徐州,手下不过五万老弱病残,依仗着托妻献子而苟延残喘,不足为虑。”

  “好家伙。五万。”夏林笑了起来:“房大人搁这青梅煮酒论英雄呢是吧?这个不足为惧那个不足为虑,那你倒是说说你怕谁?”

  “前怕狼来后怕虎。”房玄龄轻声一笑道:“这前有豺狼李世民,后有猛虎夏道生。我怕啊,真的是怕。依我看,这天下终究就是夏将军与二凤左右争锋,其他人无有可出你二人了。”

  夏林哈哈哈一笑拿起房玄龄扔下的幺鸡:“抓你了,六个子儿。”

  他没有正面回答房玄龄的话,两人来回试探交锋了几次,这历史上挂着账的名士那就是不一样,他是招招不上当还能来回把人往沟里引。

  “不过这么听起来,房大人似乎不太满意二凤?”

  “不不不,皇子殿下英明神武,不过我是陛下的臣子,不敢僭越。”

  “得了。”夏林开始洗起牌来:“你不就是想看看我跟二凤关系咋样么,担心我跟他一块包夹长安。”

  房玄龄没说话,只是抿着嘴笑了笑。

  老几把登的沉默就如少年的脸红一般,胜过了千言万语。这样看来李渊那边恐怕什么都清楚,他恐怕也很担心李世民在皇城门口跟他俩对掏,1V1姑且还有胜算,加上夏林那他李渊这辈子算是白干了。

  一场麻将下来,那都不亚于一场谍战片里的暗线交锋了,双方攻守有序,打的有来有回。

  而这会儿的长安城之中,李渊正在被突然兴起的妖风吹得是头昏脑涨,短短的时间里民间教派的信徒已经不可估算,甚至已经有向着朝堂方向发展的倾向。

  长安要乱,要大乱。李渊心中清楚的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但当下他是真的腾不出手来处置,一边是夏银入库的当口,一边是要安抚西边逃难来的百姓,还要去管这些个邪教搞事。

  “父皇,您找我啊?”

  “三娘。”李渊转过头来看了女儿一眼,然后长叹一声:“长安最近乱糟糟的,父亲想叫你来处置这个事,你在军中威望高,而且可以绕过那些人办事,你看如何?”

  三娘摇了摇头:“这不成的父皇,军政已分开了,若是女儿插手的话,到时必少不得有人传闲话,这个时候传话出来对父皇不利。”

  “那可是该如何是好啊。”

  三娘这会儿眼珠子一转,笑了起来:“倒不如叫我夫君来办。”

  “夏林啊?”

  “父皇~~~”

  李渊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哦哦哦哦,独孤家那小子,对对对,叫他来办。”

第556章 长安到底乱不乱

  “真厉害呀。”

  李渊看完房玄龄通报回来的谈判内容,不由得感叹了一声,他觉得夏林是真的厉害,别的都还行,唯独这纵横捭阖之术是断档的强。

  他的想法无异于就是给东突厥脑袋顶上挂了一把刀,但要是把西突厥给抹了,那这把刀可就要架在他李渊的头上了,草原万里无阻,东突厥的骑兵几日便可以侵扰中原,而这一线再无了西突厥的阻挡,那整个大唐的北线则完全暴露在蛮子的铁蹄之下。

  所以现在李渊是保也得保不保也得保了。

  “臣以为,他的意图不止如此。”杜如晦走到地图上看了一圈:“嗯,的确不止如此。”

  “有话直说,莫要在那里故弄玄虚。”

  “是,陛下。”杜如晦嘿嘿的笑了一声:“依臣看来,他想要的是重铸边军。既然手中握着的是十二大将军虎符,这件事定然不会空穴来风。”

  “嗯……”李渊沉思长吟,过了一会儿,他伸手一指杜如晦:“朕不是叫你堵住耳朵了么?”

  “嗯?”杜如晦一愣,随即答应道:“可陛下未叫臣蒙住眼睛啊。”

  “那还是朕错怪你了。”李渊呵呵笑了两声:“既然如此,那你觉得是叫他弄还是不叫他弄?”

  “当然不叫,若是真叫他弄成了,天下之大统,岂不是都要他说了算?他说谁是正统,谁便是正统,那陛下认为他会承认陛下为天下共主之人?”

  “好。”杜如晦的回答深得李渊的心,李渊点头赞同道:“那克明啊,你有何法子阻止他?”

  “没有。”

  李渊这会儿差点化身欢乐喜剧人,他左顾右盼,走到一个太监面前抄起他手上的拂尘照着杜如晦就开打了。

  “陛下,我真没有啊。陛下只是问我同不同意他重建边军,我自然是不同意啊,可我也没法子阻挠啊,陛下……哎哟……”

  两人在大殿之中追打了半晌,李渊终究是老了,便是坐在台阶上开始喘了起来,杜如晦臊眉耷眼的凑上前:“陛下,莫要动怒嘛。”

  “莫要动怒莫要动怒,你还叫我如何不动怒,命根子叫人攥住了!”

  “谁说不是呢。”

  杜如晦这么一说,李渊眼睛一瞪:“若不是你爹死时将你托孤于我,如今我真是得把你挖个坑埋了去。”

  “知道知道,知道陛下爱我如子,不过我这话不是还没说完嘛。如今他攥着大唐的命根子,咱们不也攥着他的命根子么?”

  李渊一愣,旋即转头来:“什么意思?”

  “他自然可以不认李唐的正统,但他认不认李治的正统呢?”杜如晦嘴角含笑来回走动了起来:“想必是会认的吧?”

  这话一出,李渊眼睛顿时便亮了起来:“李治……对啊!”

  “有些话臣本不当说,陛下应当也是明白。大唐未来的皇帝究竟是谁,当下已有了论述,太子殿下?公主殿下?还是二皇子殿下?”

  “你这话是要杀头的。”

  “杀吧。”杜如晦躬身道:“能为大唐千秋万代,臣死不足惜。”

  “滚滚滚滚。”

  “臣告退。”

  “等会!”李渊一指杜如晦:“回来!”

  “来了。”杜如晦再次站到了李渊的面前:“陛下有何吩咐?”

  “你心中有何法子?”

  杜如晦微微抬起眉:“借势,造一个功高震主。”

  李渊当时便眼珠子一骨碌:“造?”

  “正是。陛下当下为难不过便是因为怎样跟太子殿下解释,那不如叫长公主殿下功高震主,太子殿下自有决断。”

  “你啊你啊!”李渊一指杜如晦:“阴毒。”

  “陛下,臣不认。臣心中只有大唐的江山基业。况且来说,太子殿下登不登基,都少不得一场乱战,陛下别忘了还有个二皇子呢。可若是……都能活。”

  他没说明白,但李渊听明白了,那意思就是说只要能把长公主顶上去,李家的兄弟姐妹都能活,而且对外她能有夏道生的支持,对内她能有二凤的支持,而且也不会对李建成赶尽杀绝。

  这不失为一步好棋,更关键的是夏道生总不能去干自己儿子的江山吧?那不管是三娘的嫡长子也是他夏道生的嫡长子。

  “那便如此吧,突厥那边的事,你叫房玄龄退让一些,可以交于夏林处置。”

  “不成啊陛下。”杜如晦连忙摇头:“不能这么急头白脸的,否则以夏道生的能耐,他转眼就能猜测到陛下的意图。”

  “那你倒是给我说清楚一些!”

  杜如晦嘿嘿笑道:“叫夏道生与西突厥谈,钱他可以拿,但若是换成其他东西,过路长安可是要交两成半的税哦。交税这个事,哪怕是我们的官粮也是要上税的,他自然也不可免俗。”

  李渊一拍大腿:“妙啊!突厥人没什么钱,肯定是以资抵债,这样无形之中我们便抽了他的分成。不过他能答应?”

  “为何不?”杜如晦歪着脑袋笑道:“咱们为他修一条路,这修路不要钱?沿途百姓也要活命嘛,他夏道生不是自诩济世救民么,若是他不答应,他算什么济世救民。”

  “这本来不就是要修……哦!!!”李渊忙不迭的点头:“好好好,就这么与房玄龄说。”

  “臣这便去办。”

  等到杜如晦一皱,李渊就开始琢磨起这件事来,“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在朝堂上从来都是讳莫如深的,其实不管是二凤还是三娘,他们这些年本就是功高震主了,只是李渊可以隐藏了他们的功绩。

  而如今……

  “宣吏部尚书前来。”李渊起身对身旁的太监说:“叫他到书房见我。”

  李渊很快对吏部尚书做出了最高指示,连续调动了七八个人上来,而这些人看上去并没有特别的关联但其实他们都是当年龙城的班底。

  这是什么意思,其实非常明显了,当年龙城可是李家大小姐的地盘,龙城系的官员其实都是三娘的班底,这一下提拔上来这么许多,但凡是稍微有点心的人都能感觉到局势的变化。

  不过李渊也并没有打算隐藏,精通养蛊之法的他,需要的就是以一个正当的名义让李建成下来,然后将女儿安排上去。

  甚至他已经开始想怎样规避孙儿李治的身份问题了,反正正如杜如晦所言,三娘其实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这会儿三娘那边,小豆芽正躺在摇椅上在树荫下乘凉,李治在旁边被迦叶揍得嗷嗷叫,自打两个小东西会走路以来,这府邸之中就没一天安生日子。

  李治脑子极聪明,但性格像三娘。迦叶脑子还行,但性格像全了那混蛋东西,所以家中一般都是妹妹在欺负哥哥。

  “这帮人,还是老一套。”小豆芽将调查的情报放在旁边的茶台上:“叫我来破这种局,那岂不是小儿科?”

  三娘笑了起来:“又成小儿科了,那你觉得该如何呢?”

  “花钱呗。”小豆芽活动了一下脖子:“不对,你说若是你家男人在这他会用什么法子?”

  “他会用马周。”三娘小声哼了一声:“你不觉得奇怪么?马周身为魏国宰相,但这些日子一直却在长安,说是协调新咸阳之物料,但那些事怎么会叫一个宰相来办?”

  小豆芽这会儿直起了身子:“对啊,老马!”

  他们一伙人谁能不认识谁呢,马周是自己人这件事豆芽子自然是心知肚明,听见三娘提起马周的时候,她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来人,去请马相到府中赴宴。”豆芽子对旁边的管家喊道:“莫要怠慢了。”

  三娘坐在旁边看着儿女绕膝玩耍,然后突然开口道:“看来他知道他出征西域,长安城会出什么事。马周处置这种事,可谓是行家。”

  “那是自然,他们那一伙子丑男人个顶个的都是人精。那田魏不是这些人早完蛋了,浮党终究还是撑起了田魏的天呐。”

  豆芽子仰头叹息:“只可惜,这世道不好,若是赶上了好世道,天下百姓的日子不知道该有多好。”

  正说话间,拓跋公主跟糖宝儿走了进来,她俩人上前来坐在了孩子面前:“我们去给孩子做了几身夏日的衣裳,看看合适不合适。”

  独孤豆芽瞥了她俩一眼:“这么喜欢咋不自己生一个。”

  “你独孤家没拿下江山是因为不喜欢吗?”三娘冲她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莫要说这种狗屁的话来气人。”

  拓跋小公主倒是不在意,倒是糖宝儿叹了口气:“福源未到,袁道长为我们判过命的,没有便是没有,没有这般的好福气。”

  “好啥福气啊,你们看三娘,以前多雄浑壮阔,现在喂了两年都干瘪了下去。”

  三娘不语,只是拎着小豆芽去了前堂等待马周到来。

首节上一节343/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