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356节

  既然这些人老是拿这个事情来烦自己,独孤寒索性就把这个事情彻底解决解决。

  工务衙门的人陆续的过来了,独孤寒则叫人把衙门之中这些年积压的东西都拿了出来,那可真的是厚厚一摞。

  “今日呢,咱们别的不干了,这里这些东西都是历年之内书院里头弄出来的玩意,咱们一样一样的看,觉得能赚钱的就挑出来,你们出方案,我批条子,东风商会负责给你们卖出去,诸位觉得如何?”

  这一把手都说话了,那自然没有人唱反调了,所以这一屋子人立刻就动了起来,他们开始翻起卷宗,然后一样一样的给独孤寒汇报。

  这里头积压的东西很多,自然废案也不少,但能用的东西的确也很多,比如一种可供取暖的炉子,这种炉子可以显著的提升屋内的温度,而且还能干很多事,并且比当下常规使用的炉子节煤超过三成,一年下来可以省下不少钱,而且还经过密封改造,进出气的口都直通向屋外,几乎可以避免火毒侵害。

  这个玩意独孤寒圈了一下,然后做出了指示:“这东西太丑,给我改好看一些,最好然它别这么占地方。对了,再争取把成本降下来,能让绝大部分人用得起。”

  独孤寒不懂技术,但她一个富贵人家出来的小姐,什么玩意没见过,她知道大部分有钱人的需求是什么,而且她也在市井之中摸爬滚打过,所以知道底层人需要什么。

  很多世家子弟做生意有个误区,那就是太在意高端人群的需求了,他们始终就搞不清楚真正的消费大头是在哪边,一个高端产品赚八两银子,一个低端产品赚三百文,但卖一个高端产品却能卖三千个低端产品,不怪那帮人生意做得那么小家子气。

  而经过这一下午的筛选,独孤寒一共筛选出了十四种产品,这些玩意涵盖各个方面,从日常生产生活再到吃喝玩乐那是应有尽有,她也算是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即便是不懂技术,但她也能够通过市场需求分析和超强的审美能力给这些东西做出初步的市场评估。

  而她最看重的就是一个纺织机的设计,独孤寒别的物品的内容都是扫一眼,唯独就这个纺织机的信息她是全程精读并仔细研究了一番。

  这个纺织机明显有别于现在常见的脚踏和手摇织机,或者说更原始的飞梭机,这玩意可以同时拉出十几股线进行纺织,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档位来调节用何种丝线,棉线、丝线、纱线甚至是麻线都能够进行设置。

  这简直就是天才的设计,独孤寒当机立断,直接把这个玩意列为了东风商会第一档的项目。

  不得不说,夏林对每个人的定位都是很准的,独孤寒平时看着就是个懒散贵族,性格黏黏糊糊磨磨唧唧还喜欢装逼,但问题是她拥有着天下少有的眼界和见识,因为懒散而不笃信任何学派,思维没有僵化,目光可以说是非常长远了。

  在经过她的一顿折腾之后,整个公务衙门在当下整个浮梁乱糟糟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从这改组的泥沼之中挣脱出来,进入了全员忙碌的阶段。

  豆芽这人也很有意思,她从不插手技术,但她会评估这玩意的实用性,一旦被认可就立刻会进入到试产阶段。

  要问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钱,别的也没什么了,她的超能力就是有钱,富可敌国的有钱而且都是她的可以随意调动的,不会像某夏姓男子一样,手上的钱嗷嗷多,但都是公家的。

  而在见到这个公务衙门背后隐藏的巨大能量之后,独孤寒也不抵触在这当个芝麻绿豆的官了,每天在衙门之中进进出出,而她的东风商号下头又被她拉了一长串的业务出来。

  配套的产业链在投资到位的前提下迅速的被建设起来,从第一台纺织机的试制品下线到第五次的改版,中间只隔了七天。

  为什么这么快呢?无他。

  有钱。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广度是无限的,一个人办不成的事,十个人多少也有些困难,那一百个呢?一千个呢?

  不就是钱嘛,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独孤寒为了测试纺织机,她不惜花高价直接包场了一个纺织工坊,里头从工头到女工她都给拉了过来,挨个试,试完就挑毛病,挑完毛病就叫旁边公务衙门的人去改。

  七天五版,想象一下技术人员这几天是怎么活下来的。

  而为了测试那个炉子到底好不好用,她买了八头猪,关在房子里点炉子,前几头猪在这清明前后的天气里生生在屋子里热中暑了。

  直到测试成功,工务衙门里天天杀猪菜,到后头都把他们给吃恶心了,看着肉就摇头,只想吃点野菜清淡清淡。

  夏林一直都说会花钱敢花钱的人才能够当好领导,豆芽子显然就是这种人,用商人的思维当官是要死的,但用为官的思维经商,那大概率是要赚的。

  用金钱换极致的效率,月薪五两银子是换不来核动力驴的,但再多给十两,每一头驴都能自己给自己买中药续命,而这些钱对于独孤寒来说甚至都不如那九牛一毛。

  一开始工务衙门的人并不理解为什么夏林会把这么一个门外汉安置到浮梁最重要的衙门之一,但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嚼出其中的味道了。

  也就是这么个人了,换了别人这个最重要的部门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因为它真的烧钱,不光烧钱,还很难看到回头钱,这个无底洞谁来都是坑,但唯独豆芽子。

  无底洞?不存在的,什么无底洞她填不满呐?

  而且这明显是有大钱挣的,这不投那不是傻的?

  普通人创业,一般都是先整几台试试?独孤寒创业,先整三万人玩玩。

  而天道不公也就体现在这里了,小心翼翼的创业总是亏到体无完肤,但一整就是以万为单位的创业,甚至可以把政策给干倾斜咯。

  反正清明节前后那个纺织机算是正经的可以量产了,然后独孤寒的纺织机作坊、棉麻作坊就配套起来了。

  这不是会有人担心抢传统纺织业的生意么?独孤寒说“哔哔尼玛呢哔哔,都给我过来上班”,然后吸纳就业三万三千二百多人,把浮梁的纺织业都给垄断了。

  里头她整了个计件制度,想用传统纺织机就传统,想用新式纺织机就新式,统一质量标准之后就按件数给钱。

  不出三天,全部的工人都主动要求使用新式纺织机,再无人闹着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

  而这会儿浮梁的主簿,相当于浮梁的秘书长正在与夏林聊天,他好奇的问道:“大人为何一开始就认定独孤大家能将这事担起来?”

  夏林听完只是呵呵的笑,过了好久才说道:“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从小学的却是大开大合的法门,她既能敏锐的把控市场又能一鼓作气力大飞砖,这对新的工业转型尤其重要,她不行,天底下就没人能行,我都不行。”

  “为何?大人都不行?”

  “我没钱。”夏林咂摸了一下嘴:“而且工业本身就是要下沉到普通民众身边去,才能有平稳长久的发展。这个跟我的身份是有冲突的。”

第576章 工业区发展方案

  如果一个现代人来探讨工业这两个字,只要是认识点字的人大多能掰扯上两句,这并非是智商上的碾压,而是耳濡目染之下的本能反应。

  但放在这个时代,如果要去讨论工业是什么,哪怕再是文采斐然的人也一时半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在长篇大论的思考之后,他们得到的东西最终还是作坊式的小手工业模式。

  再强调一点,这不是笨,而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而当下浮梁最大的问题就是家族、家庭作坊和小手工作坊没有办法形成系统化和体系化,无法整合成为真正的工业模式。

  但众所周知,从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转型成为完整的工业模式是需要掉一层皮的,不管是殖民掠夺还是剥削本土民众都是如此,羊吃人当时不就是经典案例么。

  只是夏林不想走这条路,他这段时间玩命的在翻阅教员语录,就是试图从这个方向找出当下问题的答案。

  而工务衙门,就是他的试点。他要让工务衙门的成功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变革中来。

  毕竟要让人看见这东西它能挣钱,且还能挣大钱才可以激活整体的活力。

  豆芽子这几天属实忙坏了,她这人心大,特别大。她觉得东风商行下头的配套工厂太少了,产能跟不上,到时候会影响她产品的销售问题。

  财大气粗、富可敌国嘛,开足马力就是干,而且这小东西的脾气还特别犟,一个东西的全产业链她都要握在自己手里。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是罐头了,她当下正在搞罐头的军转民,这东西不光只是限定给军品的话,那么成本就一定要压缩,所以从玻璃瓶子开始,再到处理,甚至恨不得瓜果蔬菜都自己来种。

  这一批东西,她就想着能够从原材料开始全部集中在一个区域里,因为产品从原料到成品,运输距离每多一里地成本就增加一文钱。

  这个成本在军用品时体现不出来,因为军用不计成本,但真的要去卖钱的话,这东西可就非常重要了。

  把能够节省的钱节省到极致,这才是经商之道。

  除此之外,她还想让拥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来进入工厂里头,因为根据豆芽子的统计,每多认识一百个字的人,在日常操作里头造成的损耗就会降低一成。

  这可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但就当下的情况看起来并不现实,不过豆芽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放弃的人,所以她跟夏林提了一个要求。

  “给我一块地。”

  这会儿夏林正在茅房里方便,豆芽子就堵在茅房门口搁那要地。

  “你要地干什么玩意?不是,你等会说能死啊?”

  “你给我批一块地,不然我不走,你的纸可在我手上呢。”

  “你有病吧,有病就去吃药。”

  豆芽子冷哼一声:“我要五千亩地。”

  “我看你是失心疯了,怎么可能!”夏林在里头也喊了起来:“五千亩,你要我命算了,我上哪给你弄五千亩。”

  “三千亩也行。”

  “没有,一亩都没有。”

  独孤寒闻言轻轻一哼,语气里带着十二分的不屑:“没有地,你的工务衙门还怎么办?我算是想明白了,你突然把我顶上去,无非就是叫我带你的工务衙门走一条新路,换了旁人没有这个财力和魄力,可如今你倒是要人不给人要钱不给钱。哦,过河拆桥是吧?好好好,不劳您夏将军动手,明日我便去拆了东风商行,投的钱我便当喂狗好了。”

  “纸给我。”

  豆芽子把纸递了过去,夏林擦完之后走了出来,他斜眼瞥了豆芽子一眼,然后一边到水缸旁洗手一边说道:“你要地,上来就要一万亩,做生意讨价还价不是这么干的,我给你算过了,最多最多三千亩,多一亩你都只能种树了。”

  “我是打算种树的。因为罐头厂也要塞进去。”

  这话的意思别人可能听不太明白,但夏林可太清楚了,豆芽子这是打算搞自己的工业生态了。

  “哦?”夏林颇为吃惊的看了她一眼:“形成报告给我。”

  “懒得麻烦,我直接口述给你好了。”

  “那你囗吧。”

  豆芽子只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总感觉他好像是又占便宜了,但也无所谓了,都多大年纪了,犯不着跟小女孩那样玩娇羞。

  不过当夏林完整听完她的设想方案时,其实多少也是有些吃惊,他们独孤家一直都是这么勇的么?这上来就是千万两级的银子投资到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里去?整个区域里差不多要塞下十万人才能满足这头巨兽的吞吐。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说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是足够动摇根本的力量,但看豆芽的样子,她似乎是不打算放弃。

  “十万人,你是说你要弄一个十万人的工业园区出来?你知道但凡出了问题,这就是民乱么?”夏林坐在那哭笑不得:“你要地的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你搁这跟我要十万人?”

  “区区十万。”小豆芽脖子一拧,显然并没有放在心上:“你看我如何拿捏便是。”

  夏林背着手绕着小豆芽转圈圈:“你知不知道……”

  他知不知道还没说完,外头就有人匆匆的冲了进来:“草原突厥称帝建国,改国号为元,声张中华正统。”

  夏林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啥?什么玩意就正统了?”

  “他们说他们是汉武帝当年打匈奴留在那的后裔啊,说要替汉昭烈帝四造大汉呐。”

  一句话愣是把夏林跟独孤寒都给整不会了,夏林知道他们会玩,但没想到这么会玩,什么叫四造大汉呐?解释解释,什么叫四造大汉。五胡十六国刘渊算什么啊?哦,人刘渊匈奴是蛮夷,搁你这突厥就是正统了是呗?

  厉害厉害,会玩,这后头必有汉人指点。

  夏林摸着下巴沉默了片刻回头看向独孤寒:“好的,十万人批给你了。”

  对于这突然的转向,夏林其实也是有些无奈,因为草原这是正经要逐鹿中原了,那按照当前的气候和气温,草原估计爆兵进度已经快满人口了,他们南下的日子也是掰着手指头开始算的了。

  而李渊不可能不防备,那等当下李渊处理完内部的世家问题,接着就会进行新一轮的爆兵,一旦爆兵整个中原的粮食产量等等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有的人为了逃避上战场一定会携家带口南迁。

  这几乎就是一个定律了,那江南道自然是这些迁徙而来的人最好的目的地,那人口会迎来一次暴涨,而高集中度的工业模式刚巧可以消化掉这些人口。

  所以夏林这才答应了独孤寒的要求。

  说起来也是有趣,之前夏林其实是不相信气运的,但自从认识豆芽子之后,他多少是相信了一点。

  大运大运,那是真有点气运在身的,只要独孤寒想要干的事,就算艰难险阻也一定会有意外加持。

  之前她想办南方世家里头跟他作对的,这本身是很难的,毕竟那是一个复合体,但刚巧赶上鸿宝帝驾崩,景泰帝继位之后要用灭佛来支取鸿宝帝存在佛教里头的存款,直接帮她把事情平了。

  之后独孤家隐约有南北分权的迹象,小豆芽亲自去长安都没办成这件事,但好死不死这会儿西突厥进攻长安还被打回去了,北方世家集体被打了一发aoe,人都给打傻了,豆芽子趁机收了北方独孤家的权。

  现在她刚准备走新赛道了,本来这就是纯一腔热血的蛮干,别说夏林了,天底下就不可能有人会支持她的。

  但好死不死,这会儿草原他娘的要再造大汉了,逼北境南迁……

  就这么说吧,大运这辈子啥也没咋干,光靠运气她都快能当皇帝了。

  “诶,你汉名是不是姓刘啊。”

  “刘寒啊,怎么了?”

  夏林用力的搓了搓脸:“你们老刘家上一个这样的人还叫刘秀呢。”

  多的不说,做好准备吸纳人口吧。

  不过独孤寒现在政策是要到了,但前期准备却还没有准备好,但没关系,她啥都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甚至就连啥是工业都懵懵懂懂,但就是有钱。

  有钱,就要拿来花,独孤寒做人的宗旨就是有生之年把家里的钱全部败光,但干到现在她似乎也没成功反而越来越多。

  几年前她就已经富可敌国了,如今她甚至都富可敌好几个国,产业都快引发各级皇帝的恐慌了,甚至像瘟疫一样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首节上一节356/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