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429节

  “能的,一定能的。如果你更厉害一些,你甚至可以亲自主导一场革命。”

  “我?我自己谋反自己?”

  “那能叫谋反么?那叫改革,激烈的改革。你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矛盾,其实换句话说我更希望是看到你来领导一场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可能会颠覆皇权,但对你来说,宛如新生。你可能现在不信,等吧,等过些日子的吧。我十几年前播撒下去的火种应该也快烧起来了。”

  “改革,我这样的人,真的能成大业吗?”

  “你先想想对你来说大业是什么。”

  “我……”

  景泰帝顿住了,他有些说不出口,但夏林似乎并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只是笑着说道:“不着急,吃过了没?”

  “还没有。”

  “一起来吃烤鱼。”

  “吃点就吃点吧。”

  吃吃喝喝也就到了很晚,小姑娘被长公主拉着去洗漱睡觉去了,篝火前就剩下了景泰帝跟夏林二人,还有几个侍卫。

  他们叫侍卫取了酒来,几个男人坐在湖边虽然身份天差地别,但在这样与世隔绝的夜晚,身份反倒是最叫人不齿的东西。

  “前些日子从草原来了几个大力士,每日都在挑战金陵之中的高手,还真没人能打得过。”

  侍卫一边撕着烤鱼一边对陛下和夏林聊着最近市井里的见闻。

  “那么猛?”景泰帝满脸都是好奇:“为何就打不过?”

  “他们那几个人号称西北猛虎,说是要五虎闹南京。京中无人能敌。”

  “你们都不行?你们可是皇家摘出来的侍卫,不比他们那些个散人厉害?”

  见到陛下这样诧异,那几个侍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为不好意思的说道:“陛下,您有所不知,我们大营中有规矩,不得参与民间比斗,我们自然是气坏了,但没法子。”

  夏林靠在那笑道:“明日我召罗士信过来,让你们见识见识那个真能打虎之人究竟有何等的威能。”

  几人正在此说话之时,岛外却是已经乱做了一团,正因为就在刚才大理寺的监牢之中有十五人被杀,其中就包括了之前那几日被抓进去的世家子弟。

  这一下子整个京城真的就是乱做了一团,察事司严防死守却也拦不住那些丧子丧亲的世家之人来到皇宫之前讨要公道。

  夏林跟景泰帝本来都要睡了,但突然间知道这个消息,他俩赶紧换上了衣裳前往了大理寺之内。

  “这些人是真狠啊,他们是一点把柄都不想留给朕。”

  “那是自然。”夏林脸上阴沉沉的:“不过能干出这种手段的,我大概能猜到是哪些人了。”

  “谁?”

  “现在还不能说,这样会影响你的判断,而且我也没有证据就是随便猜猜。”

  “我这个皇帝着实憋屈,他娘的!”

  两人来到现场,那现场可谓惨不忍睹,除了被杀掉的十五个世家子弟之外,还有近二十个大理寺的护卫都惨死当场,夏林上前探查了一下,发现这些士兵都是被一击毙命,力道之大令人咋舌,就感觉他们被银背大猩猩正面给擂了一拳。

  “狱卒呢?”

  夏林走上前去问道,这会儿大理寺丞指着旁边一具尸体道:“他便是坚守狱卒。”

  狱卒倒在地上,脑袋被拧了一百八十度,嘴被整个撕破,扯到了耳朵根。夏林眯着眼睛看着他异常的死状,脑子里逐渐复原起了当时的场面。

  应该是狱卒听到外头的打斗声,然后他将钥匙含在口中,接着上前与贼人拼杀而死,死后被人硬生生的掰开了嘴取出了钥匙,打开了牢笼然后将那十五人杀害。

  “又给老子找事。”

  夏林恶狠狠的嘟囔了一句,转身对身旁的察事司探子说:“叫罗士信与红袖立刻到我面前来。”

  “遵司侯之命!”

  而这会儿景泰帝脑壳都快炸了,因为在夏林处理现场的时候,他正在应付死者家属,就如夏林所说的那样,不是每一个家族都能做出断尾求生的事情来,而且这些年轻人的罪行远不到那一步,这是有人在逼这些家族站队!

  “道生你可快点吧……朕顶不住了。”景泰帝面对这一堆哭哭啼啼的老家伙们,他甚至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第687章 狗日的,逼老爷我开大招

  “都闭嘴!”

  夏林来到陛下的书房,见到一众勋贵、世家上品在那哭嚎,他眉头一皱上前便喊了起来:“一个月内给你们伸冤。”

  他们一见夏林,也不管他说什么废话上来就要跟他拼命,夏林只是站在伸手屏退上来阻拦的侍卫,那帮人却失去了张牙舞爪的勇气,停在了两米开外,一下子竟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和态度去面对夏林。

  没有了叽叽喳喳七嘴八舌,景泰帝一下子好像就变得清凉了起来,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会儿开始唱起了白脸来。

  “怎的,你们是要打他不成?如今朕知你们心中有悲有怒,但事情终究是已经出了,当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将那行凶之人与幕后黑手找出来,还你等一个公道也还大理寺一个公道,诸位觉得如何?”

  有皇帝给台阶下,他们自然是没什么话说,平安侯仗着自己是勋贵倒也是成了他们中的话事人,他来到了夏林面前:“你方才说一个月之内,可有凭证?”

  夏林斜眼看着他:“我既是肯说便能办,无凭无证我也办,若是我想赖账,有凭有据,你们又能奈我何?”

  景泰帝啧了一声,嘴里轻言:“艹……”

  这不是景泰帝一个人的心声而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的确即便是别说夏林不出来说什么,即便是他说了却不兑现也没人能拿他怎样,毕竟这件事本质上跟他没有关系呀。

  “既然陛下如此说了,我们等上一个月又如何?”

  这些人呼呼啦啦的散了,夏林跟景泰帝坐在了书房里,大眼瞪小眼,过了一会儿景泰帝看着他:“夜深了,饿了没有?”

  “有点。”

  “吃些吧,我叫膳房煮点面来。”

  “行吧。”

  很快两大碗鸡蛋面便端了上来,景泰帝这人对食物色欲啥的都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虽说不上口糙吧,至少不是很在意,宵夜大部分时候也都是一碗鸡蛋浆面或者是烙饼。

  “你说一个月能办好,有头绪了?”

  “没有。”夏林低头吸溜面条:“那总得把眼前这一关过去吧,不然人家堵在你面前要说法,你还给不出一个交代,这事可就麻烦了。”

  “那一个月后不还是该怎样麻烦就怎样麻烦么?”

  景泰帝此刻也是忧心忡忡,他现在幸好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极限,知道很多场面是他没有办法应付的,不然的话他还不知道要陷入多深的焦虑之中。

  现在嘛,他也焦虑,不过不影响他吃饭睡觉。焦虑?焦虑没事啊,焦虑不是还有夏道生么,如果他都解决不了,那就是此题无解,此题都无解了还焦虑鸡毛呢。

  “先耗着,明日我发召集令。”

  “召集谁?”

  “到时候给你个惊喜,先给你保密。”

  景泰帝撇了撇嘴:“整日神神叨叨,你有能耐请关二爷上身。”

  夏林放下空的面条碗,一抹嘴:“没那个能耐。先回了。”

  “别走了,这大半夜的,我都怕你回去落水惊惧而亡,就在宫中住下吧。”

  “又喊个妃子过来陪我?”

  “要么?要的话自己去点。”景泰帝优雅的擦了擦嘴:“不过宫中大多都是一些庸脂俗粉,你倒是也瞧不上,那你要实在瘾头来了,去宫女那边选选看?”

  “对了,皇宫预算裁减方案我已经在做了,明年大概就能做出来。”

  “裁减哪些方面?”

  “所有多余的东西都裁撤掉,皇宫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国家行政中枢,一部分对公众开放。”夏林敲了敲桌子:“凭票入场。”

  景泰帝愣了愣:“这也行?”

  “当然行,皇宫太大,空余的地方太多了。你想法子搞定宗正寺和礼部,民间的舆论我来解决。”

  “行,都听你的。你要是真把朕的皇宫给缴了,朕就去浮梁当个青楼天子。”

  “浮梁没青楼。”夏林笑了起来:“放心,肯定给你安排脱妥当,绝对不损你天子威严。”

  景泰帝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长叹一声:“别人家的皇帝,皇殿越盖越大,行宫越盖越多,每年选秀筛尽天下美女,锦衣玉食八百道菜。到了朕这里,连皇宫都要分出去一半。对了,那一半干什么来着?”

  “展示我中华文明威服四海之姿。”夏林笑了起来:“至于你说的那些皇帝,你也可以这么干,不过别怪我没提醒你啊,当下王朝三百年大限可就在眼前了,你也不想国破家亡吧?”

  景泰帝一愣:“啊?我说笑的,一切你定便是了,父皇叫你当帝王家的里子,那这等事就该是你干的,朕只要当好面子便成。”

  夏林拱了拱手,转身离开,而景泰帝看他走之后摸了摸肚子:“来人啊,再给朕下碗面,卧两个蛋再加一块卤肉,朕不过了!”

  第二天一早,夏林的召集令就发了出去,通过的是邮路专线特快,这算是民间的八百里加急,由独孤家专线运营的超级特别快递系统,一里一两银子,反正价格是很昂贵,但效率也是真的高。

  不过夏林用不花钱,因为这本来也就是作为备用专线而启用的线路,闲置也是闲置,而且开辟路线和修路的钱八成都是独孤家投入的,所以交给他们代为运营而已,夏林启用这条路线来发正式的公文即可以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增加线路运营量,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原本从金陵到浮梁除八百里加急之外最快的路线需要四天,但这个民用版八百里虽然做不到朝发夕至,但通过合理的水路转换和马不停蹄的交替运输,也可以做到早晨发出第二天中午抵达。

  所以在第二天的中午,浮梁书院中就有三个系被紧急召集了起来,分别是医学院的法医专业和痕迹专业、还有一个就是司法院里的刑侦专业,三个系经过仔细筛选,最优秀的学员一共七十五人第一时间就登上了前往京城的客船。

  书院十五年了,从最开始的之乎者也发展到现在共有十个大院,四十二个分支的综合性学校,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是不可计数的。

  教育,就是不计成本烧钱的。

  但教育也是产出比最稳定的投资,甚至没有之一,属于那种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真切看到实际产出的投资项目。

  而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江南道的教育资源其实已经断崖领先于其他地方,只是从上一次科举百余人八成江南道之后,这边的学生就不再参与科举取士了,而是属于内部消化,江南道老早就成为了不用科举的试点地区。

  这七十五人沿着水道一路东进,很快便来到了金陵城。

  不得不说他们这帮人一下船,从气质上就能跟京城的书生们拉出一截来,虽不说长相多么俊雅,毕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家出来孩子,基因上肯定不如那些代代优选的贵族子弟好看的,但那板正的身姿还有锐利的眼神,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勤修苦练出来的。

  他们身上的衣裳也与常人不同,身上都是穿着制式的学院服,精良的材质和新颖的款式,一亮相就成了众人的观点。

  “鹅湖书院的人!快看快看!”

  “乖乖,还真的是。这么些人来这里是做甚的?怕不是开恩科了?”

  “那我等不完蛋了?听闻他们这些人的学识能耐远超常人呢。”

  “是啊,我得快些回家询问一番。”

  浮梁书院在当下就属于隐世宗门,之前也是会有浮梁书院的人出来游历或者采风,他们虽然不精通诗词歌赋,但其他方面几乎都是碾压当下的教育水平,更夸张的是他们从小便分了科,专精一项一路走到黑,在其专业领域之中遇到普通学子,那兼职如同砍瓜切菜。

  能与之相比的就是豫章书院,豫章书院更侧重于律法、时政等,鹅湖书院更侧重于理工、算数等,两个书院合在一起,就是江南道恐怖的教育能力。

  这两个书院之所以传奇,除了他们本身就很牛逼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两代皇帝给他们的荣耀,鸿宝帝为鹅湖书院亲笔书了天之骄子的牌匾,景泰帝则为豫章书院书写出类拔萃四字。

  如今鹅湖书院的人一起扎堆出现在京城,京中的学子当时那一下真的是满心的惊恐。

  不过他们来的匆忙并没有太多的消息,靠岸之后没多长时间就被马车接走了,一路直奔皇宫中途甚至都没有停留。

  七十五人来到太极殿,先是面见了景泰帝。

  “哦,原来道生说的惊喜就是你们啊。”

  景泰帝看着下头一个个青春少年,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次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

  “陛下,路上时我们已经传阅了一遍,不过仍需去具体的地方进行勘察。”

  刑侦院的一名学生上前抱拳对景泰帝说:“此番我们几院有信心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这样的手法看似高明,实际却是错漏百出。”

  “当真?你们可是要知道,你们那夏大人可是在朕面前立了军令状,只有一个月时间。”

  “还请陛下放心,定不负陛下期望。”

  景泰帝听闻此言哈哈大笑起来:“德禄,起圣旨,赐宝剑,当以便宜行事,可先斩后奏。”

  他十分满意这帮年轻人的精气神,之前他每每看到江南道的账目上关于教育支出时他都会肉疼胸闷,但如今看到用这些钱养出来的人时,他瞬间就明白这钱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

  这是在种树呀,每一棵树将来都是支撑起这几近倾覆天地的栋梁,在这个问题面前,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首节上一节429/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