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到太子朱标咽口水的动作撇了撇嘴。
“我看你是想百室家里的那些吃的?”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能够让你如此失态,你小子也真是的,有什么好东西不想着你,老子竟然敢独吞!”
“说起来咱也没有去过百室的府邸,既然如此,咱们一起去!”
太子朱标愣了一下,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朱元璋。
“陛下是要微服私访?”
朱元璋点了点头。
“老是在这深宫大殿里面,早就待腻了,正好出去看一看,之前听你说百室这个家伙很会享受,咱倒是要看看这老家伙究竟是怎么过日子的!”.
第十五章 还是韩国公会享受
第十五章还是韩国公会享受
太子朱标无奈只能和朱元璋一同前往韩国公府。
此时韩国公李善长正在院子里面钓鱼,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在李善长身边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暑气。
李善长专门让人定制了这可移动的凉亭,有了这东西,钓鱼的时候也不用怕晒了,在这凉亭的四周放置了大量的冰块,再加上周围八个侍女扇着风,虽然是夏天,却极为舒爽。
【叮!恭喜宿主躺平一天,获得奖励:辣椒种子】.
李善长感受着脑海当中的声音,心中舒爽至极,果然这样的日子才是自己梦想中的生活。
“爽,这样的日子给个皇位都不换!”
李善长伸了个懒腰,躺在特制的躺椅上。
这是在他背后突然间出现了一个声音。
“你这老家伙,咱的皇位就如此不值钱吗?”
李善长转头一看却发现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人正盯着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急忙从躺椅上面站了起来。
“陛下,太子殿下,你们怎么来了?”
“臣李善长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看着这周围的陈列,心中羡慕不已,就连自己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没有这么悠闲的日子,果然还是李善长会享受。
李善长心中满是怨念,上一次太子朱标来,这些人没有来汇报也就罢了,如今陛下都亲自来了这些家伙。
难道不来给自己提个醒说一声。
一旁的家丁心中冤屈无比,那人可是陛下,陛下都说了,不让他们前去禀报,他们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和陛下对着干吧。
尤其是那些侍卫和锦衣卫手中拿着明晃晃的绣春刀,这一幕谁看谁不迷糊。
朱元璋摸了摸这用细竹编成的躺椅,周围的冰块伴随着风传来阵阵凉气,令人心旷神怡。
只见朱元璋直接躺了上去,顿时感觉舒爽至极。
“看来咱给百室你的事情太少,太轻松了,竟然这么舒坦,你的病好了?”
李善长尴尬地咳嗽了两声。
“多谢陛下关心,不过老臣的病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太医说了,需要静养!”
朱元璋撇了撇嘴,这话说出去,骗三岁小孩都没有人相信。
此时朱元璋看着一旁的鱼篮里面空空如也。
“这里面也没有鱼,你刚开始钓?”
李善长摇了摇头。
“回陛下的话,今天一大早臣就在这个地方钓鱼了,不过看今天的情况,并不是特别适合钓鱼,这些鱼都没有上钩的打算!”
朱元璋满是怀疑地盯了一眼李善长随后看向一旁的管家。
“百室也钓了好几天的鱼了,总共钓了多少?”
管家尴尬地伸出了一个手指。
“回陛下的话,总共只钓上来一条,还是老爷去如厕的时候是钓上来的!”
朱元璋脸色漆黑,合着李善长这钓鱼的本事就是一个渣渣。
最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想不到我大明的丞相,为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国公连鱼都不会钓!”
李善长听到这话顿时一脸黑线。
“陛下这话可就不对了,术业有专攻,也并不是说臣什么东西都会,再说了,钓鱼讲究的是一个过程,至于能不能钓到不重要!”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也就只有钓不上来鱼的渣渣才这么说。
那时李善长又让手下搬来了两把躺椅。
就这样,在整个大明王朝搅动风云的三个大人物在凉亭里面钓着鱼。
这时朱元璋轻声说道。
“杨宪告诉朕,咱们淮西人在凤阳府侵占耕地,强买强卖,甚至还逼死了人,这件事情你知道多少?”
李善长握着杆的手抖了一下。
如今才洪武三年,杨宪这么快就将这件事情抖搂出来了吗?不过仔细想一想,现在将这件事情抖搂出来倒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国,那些人就算是做了些过分的事情,相信也不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老臣知道他们置办了田产,至于如何置办的,置办了多少,这个老臣确实不知道!”
“不过说起来,土地兼并的事情确实极为严重,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例如如今读书人免税的事就是一个例子!”
朱元璋听到这话皱了皱眉头,心中有些不满。
虽然他读过的书不多,但是非常重视读书人,甚至给这些读书人免税。
“哦?莫非是韩国公觉得这一个政策有些不妥,我可记得那些读书人可都是感恩戴德的!”
李善长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虽然短时间之内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时间长了,竟然会发生许多麻烦!”
“读书人免税势必会影响国库的收入!”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满。
“百室,你这话可就严重了,那些读书人才多少人,就算是给他们免税,他们手中又能够有多少的土地!”
“我大明应该重视的是人才,这点收入算不得什么!”
李善长心中极为清楚,大明后期财政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除了藩王之外,这一个政策也导致了大明税收的匮乏。
各地的百姓为了能够少上交一些税,基本上都会将自家的土地挂靠在这些人的背后。
随着世家大族读书人的越来越多,这就相当于形成了一股极为庞大的力量。
所以等到明朝中后期,国库根本收不上来多少的银子,反而那些世家大族,士绅官员一个个却肥得流油。
“现在却是看不出来什么,可是一百年或是两百年之后呢?”
“若是后世帝王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增加税收,到时候压在百姓肩上的压力就大了!”
“他们定然会千方百计地将手中的土地挂靠在这些人身上!”
“到时候国家收不上来钱,就只能再继续增加税收!”
“交钱的永远是那没钱的人,百姓为了承担高额的赋税,只能够卖掉手中的土地,这样土地会越来越少,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你猜天底下有土地的百姓还能剩下多少?”
“到时候国库又能够收下来多少的税收?”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顿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这些他还真的没有考虑过,仔细想想,细思极恐.
第十六章 农税的影响
第十六章农税的影响
朱元璋所制定的农税为三十税一,在历代当中都算是非常低的标准。
当然也正是这一个原因,他们能够收上来的税收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再加上当地的士绅地主世家大族,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已经极为成熟。
至于如何不着痕迹的剥削百姓,这些人可是很有心得体会。
各种各样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虽然看样子朝廷所征的税收并没有多少,但是有了这些家伙的存在,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历朝历代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今开国之时倒是好了一点,但是财政方面依然捉襟见肘。
若是以后的帝王,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灾荒,竟然会导致财政紧张。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只能够增加赋税,到时候定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
确切地说,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
各种各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注意到,谈何容易。
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普通人能够看得出来的,至于那些读书人这些事情对他们有利。
就算是看出来了,不会将这些事情说出来。
朱元璋脸色难看,就像是黑锅底一般。
“百室,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对不对?”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一件能够影响他们大明国运的事情,能解决最好解决掉。
李善长皱了皱眉头。
“有办法确实是有办法,不过难度确实比较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
听到这话之后,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眉头紧皱。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单独通过名字也能够猜出一些,摊丁入亩应该是将现在的人头税之类的也和田亩税联合在一起,这样的话避免了藏丁的情况,也可以的,有效解决那些土地兼并的事情。
之所以进行土地兼并,实在是因为在这一个社会背景之下,土地就是最好的资源。
将土地传承下去,他们所能够得到的收益极高。
但是如果其中的利益没有多少,自然就不会有许多人往上面凑。
同样的这样的举动会得罪许多人,甚至整个士绅集团。
而另外一个士绅一体纳粮,则是改变了所有的特权组织,当所有的人都一体纳粮的时候,并不存在任何的特权,这样的话税收什么也都能够上来。
要知道那些普通百姓手中的田地并没有多少。
真正的大头实际上是那些官僚地主和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