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170节

  “此事交予我,仲山便放一万个心便是!”

  陆是一天都不想在行伍中待下去。

  并非陆嫌弃,纯粹是人比人气死人!

  陆成天和周瑜、陆议、吕蒙这种军事天才跟在一起,有时候好不容易悟透了一点兵法,要朝着众人卖弄,结果人家反手就道出更加艰难晦涩的兵法出来,这让陆情何以堪?

  陆不是没有想过从事政务,但却被陆康在私下制止。

  “我如今是江东的五名将军之一,伯言将来也肯定会在军伍中立足,你怎么可以再去沾染政务呢?”

  陆老爷子的话也让陆放弃了州郡之事。本以为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但如今机会就在眼前,陆又怎能放过?

  “仲山你候着便是!这次一定马到功成!”

  吴地之铜、铁、盐、丝绸、兽皮、蚕桑、茶叶、豆腐,都是北方紧缺之物。

  同理。

  河北之牛、马、酢、陶器、漆器、铜器、香料,也都是江东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加上中原战乱,袁术占据淮南,将江东和北方的道路断绝,两边更是货物奇缺。如今复通,利润必然颇丰!

  陆准备了几十船的货物,就要与糜芳从江东离开的时候,却又忽然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陈。

  “公玮可算回来了!汝不去金陵城内见仲山,怎么来到我跟前了?”

  陆与陈打着招呼,陈却问起陆:“听说你们是要往北方去吗?”

  “正是。”

  “可愿载我同行呼?”

  陆点头:“可以倒是可以,只是公玮为何要去北方?难道是仲山有什么事情托付吗?”

  “非也。”

  陈背着自己的行囊:“我并未与仲山知会,直接就从会稽来到了这里。”

  “起初前往会稽,是想要与景兴共同整理先贤经典,成为生民立命之绝学,可闭门造车,终究困难重重。”

  “太史公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方才能作《史记》,我陈的才学远不及太史公,见识亦不如太史公,又如何能够作出绝学呢?”

  陈下定决心:“故此,吾终究是要出门游历一番,遍交鸿儒,遍寻道理,遍见苍生,如此才能够功成!”

  陆不由钦佩,便也不再劝阻,而是邀陈一起上船。

  从金陵西面的(秦)淮河中乘舟而出,从长江往东而行,就到了濡须口。

  在此查验身份,继续北上,就达到巢县,可以从巢湖穿插而过,入淝水,经合肥,抵寿春,进淮河。

  如今春耕已过,陈朝两岸看去,已经能够看到农田中破土而出的幼苗。

  “淮南之地,也已经尽数施行均田之法。”

  陈只是有些感慨:“也不知过去多久,淮南才能恢复到袁术来前的景象。”

  陆之前也就在淮南,所以对陈的心情也是感同身受:“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年吧。”

  “土地耕种还是其次。以前的淮南,为南北交通之要道,贸易繁荣,商贾士人常常从此而过,故此才有淮南盛况。”

  土地可以经过一两年的时间迅速恢复成耕地,但是那些已经离去的人,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到这里。

  陈点点头,显然也是认同了陆的话。

  有些事情,倘若不发生,那就永远不会理解。

  若是在大汉繁盛之时,百姓遍地都是,大家在乎的都是那少之又少的耕田,哪里会在乎百姓在其中的作用?

  直到乱世降临,留下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才终于认清倘若没有人在,那土地将是一文不名。

  陈在舟上,每日记录自己的思绪,有时候还和陆、糜芳一起讨论

  “若是让天下耕者皆有其田,恐怕天下也就能够安定了吧?”

  “耕者皆有其田?谈何容易?而且民无穷也,地有限也。其他不能耕者又当如何?”

  “可为商贾?官吏?”

  “这些人不事生产,到头来不还是一样?”

  “若想要耕者皆有其田,恐怕需要不断垦荒田地。”

  “去哪里垦荒?交州吗?辽东吗?西域吗?这些地方距离中原都颇为遥远,应当如何制约呢?”

  “为何要制约呢?效仿商周之时广封诸侯不好吗?”

  “哪里能够那么容易!而且这些诸侯国最后不都不听周天子号令了?”

  “……”

  三人讨论着,虽然意见并没有统一,却也让陈收获颇丰,同时也更加坚定要畅游北方,不在江东闭门造车。

  等到了商丘之后,陈就直接向二人辞行。

  “朝廷公卿中,学识超越我的人犹如过江之鲫,我想要前去请教他们。”

  陆却有些担心,害怕陈被匪盗所害,便想要给刘邈写信,让刘邈派来些甲士护送陈。

  陈制止了陆的行为:“如今仲山需要专心致志应对荆州的战事,怎么可以因为我的事情而分心呢?”

  “况且,莫要忘了,吾乃三公之后,家父乃是陈球,总归还是有些名声的,哪里能那般轻易的被贼人所害?”

  陈与陆别过:“而且万事哪里都必须要依仗仲山呢?”

  “平定天下,匡扶汉室,乃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景!若是仅仅是让仲山一人来做这事,那对他而言岂不是太不公平?难道这汉室,仅仅是仲山一人的汉室吗?”

  “无论是百姓种植田地,还是二位开通商贸,亦或者是我现在遍访大儒,难道不都是我们自己追求安宁吗?既然是自己的事情,又为何要假借于他人之手呢?”

  陈有预感:“若我们人人如此,恐怕下次再见的时候,天下也就能够更加安定几分吧!”

  陆、糜芳皆与陈拱手道别:“公玮所言甚是!”

  耕种也好,通商也好,战争也好,注书也好,到底都是殊途同归。

  百姓所求,诸君所求,终究不过一个人人为公,天下大同!

  今晚开始就是荆州的剧情了,更新可能会有点迟~~~

第183章 文和乱武 凤雏展翅

  宛城。

  南阳郡治。

  现有北地枭雄张绣屯兵于此。

  张绣生的浓眉大眼,身形也是凉州人的魁梧,依稀能看见当年纵横天下的西凉铁骑的风采。

  可此时张绣却是眉宇不展。

  “贾公,曹操已抵达水,马上就要进入南阳,你以为我应该如何呢?”

  在张绣身边的,是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中年文士。

  他双手自然垂下,交拢在膝前,默默看着张绣。

  “贾公,如今事态紧急,还请给我指明一条出路!”

  张绣如今好歹也算是一方诸侯,可他在对待面前之人时,却是行子侄礼!可谓敬重!

  贾诩直到此时才缓缓开口:“将军以为,现在的兵力可以战胜曹操吗?”

  张绣摇头。

  “如今我麾下,士卒不过五千,精骑不足千人,如何能与曹操相媲美呢?”

  张绣也听命了贾诩的意思。

  “您是要我投降曹操吗?”

  可张绣又踟蹰道:“刘表收留我,本来就是想要让我当作他北面的屏障,用以抵御曹操,我现在还没有与曹操交战过一次,就这般投降于他,岂不为世人所耻笑?”

  “而且……”

  张绣还有另外担心的事。

  “听说曹操在迎接天子、讨平袁术后,与袁绍已经有决裂之嫌!”

  “刘表素来亲近袁绍,我若是投降曹操,将来万一袁绍击败曹操,那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经历了吕布夺取兖州、刘备继承徐州、天子出逃关中、曹操迎接天子、袁术称帝淮南、吕布再夺徐州后,本来纷乱的中原局势已经渐渐稳定。

  现在明眼人都已经能够看出,曹操与袁绍将来估计会有一战。

  此战的胜者,很有可能会决定天下的归属。

  所以虽然曹操明显势大,张绣依旧不敢在这个时候投降曹操,免得将来被袁绍秋后算账!

  贾诩点头:“这么说,将军是在担心袁绍了?”

  “然也!”

  张绣焦虑道:“如今袁术即没,袁绍已经占据并、冀、青三州之地!就连幽州也已有大半落入其手,还在易京坚守的公孙瓒早晚会被袁绍击败!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是袁绍南下入主中原的时候了!”

  贾诩听到张绣如此言论,颇为欣慰的点点头。

  显然,张绣和其他不长脑子的西凉军阀不一样,竟然能够看透如今的天下局势,属实是难得。

  “将军真的以为,袁绍真的能够夺取天下吗?”

  “不然呢?”

  张绣不理解贾诩何出此言。

  “之前大家都在传,天下非绍即术。如今袁术既没,最后的胜者自然应该就是袁绍了吧?”

  张绣开玩笑道:“难道贾公以为,曹操能够击败袁绍吗?”

  贾诩摇头:“曹操不能攻占徐州、淮南,只能困居中原,恐怕很难抵御袁绍。”

  “那不就对了!”

  张绣又道:“还是说,贾公以为西凉马腾、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这些人能够成就大业呢?”

  贾诩依旧摇头。

  张绣再问:“还是说,贾公以为那之前进献天子,如今又平定袁术的刘邈能够成就大业呢?”

  贾诩终于不再摇头,而张绣也心中一凛,有些疑惑道:“不会吧……”

  “贾公,那刘邈之前素无名声,即便是现在,也没听说过他做出过什么大的功绩。”

  “就连击败袁术,我听说也是那刘备麾下的大将关羽大显神威,趁乱斩杀了袁术麾下的张勋、桥蕤,这才让刘邈捡了个便宜,抢先攻入寿春而已……这样的人,竟然能超过袁绍和曹操吗?”

  说完,张绣还抱怨道:“之前刘邈的使臣鲁肃路过,您竟然还要我给他送上几百匹西凉战马,当真是奢侈……”

  贾诩此时终于开口:“难道将军真的以为,一个毫无真才实学的人,却能够在短短两年间扫平江东,扩充势力,收复俊才,并击败袁术吗?”

  “如果这样的人还叫做毫无真才实学,那天下还有能称得上有才之人吗?”

首节上一节170/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