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本来就是刘邈攻下荆州后的基本国策。
趁着如今袁绍忙于覆灭公孙瓒,曹操忙于应对袁绍,吕布忙于攻略青州。交州士燮、汉中张鲁、益州刘璋又没这个胆子来进攻自己的时候,刘邈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对整个荆州的土地改革,用三长、均田彻底取代以往基层的世家大地主体制。
不然的话,等到将来战事逼近,刘邈想做都来不及了!
所以,除非是袁绍打来了,不然刘邈绝对不会在这个关头浪费一兵一卒。
“仲山你,现在也是有高祖的几分残酷了。”
“残酷吗?”
刘邈摸着自己的胡须:“兴许吧。”
刘邈对天子那边,确实是很同情。
但一想到若是真让刘协杀了曹操,导致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中原,那才是对大汉百姓最大的残酷!
“不管他们!与我说说,你那什么《新论》《论衡》是什么东西?”
“……”
为司马防准备的宴席上。
刘邈自然是主人,而作陪的也尽是些荆州本地的大儒名士。
如宋忠、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綦毋,皆是经学大家。
而除了这些久负盛名的大家,还有一些青年才俊也都位列末席,坐在角落里参加这场经学盛宴。
庞统,就与诸葛亮坐在一起。
“孔明,你说那司马防真的那般厉害吗?”
“既然是刘骠骑相邀,那定然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
被誉为卧龙、凤雏的两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
起初庞统对诸葛亮还相当不服。
尤其是当诸葛亮光明正大拿走那一千金后,庞统更是酸的面目全非!
可在与诸葛亮交谈过几次后,庞统由衷感慨道:“孔明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便是管仲、乐毅复生,又哪里能比的过孔明呢?”
而诸葛亮对庞统的才能也感到惊奇,甚至评价庞统之才,在徐庶、石韬等人之上!
而且庞统发现,诸葛亮竟然毫不歧视自己的外貌!与刘邈麾下那些没有礼貌的臭丘八有着鲜明的对比!
“呜呜呜!孔明应该是第一个知道我才学,还不因相貌鄙视我的人了!”
诸葛亮安慰庞统:“士元这是哪里的话?倘若我真是第一个的话,那刘骠骑又是第几个呢?”
刘邈?
庞统满脸狐疑。
“若是刘骠骑不是爱惜士元的才华,又怎么可能将士元释放呢?若是刘骠骑真的厌恶士元的外表,又怎么可能将士元带在身边呢?”
庞统觉得诸葛亮的话好像有些道理,可还是疑虑道:“但刘骠骑经常骂我!”
“他谁不骂?”
诸葛亮的一句话,让庞统心中瞬间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确实!
真正和刘邈相熟的人,都没少受刘邈的骂。
反之,若是被刘邈毕恭毕敬对待的,其实反倒都是不与刘邈亲近之人。
“听到孔明这么说,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宴席上,庞统再度问起诸葛亮:“孔明,我怎么看这司马防都不像是名士大儒啊?你说刘骠骑这一次是不是看走眼了?”
……
片刻后,庞统才发现诸葛亮竟然一直没有回话!
只见诸葛亮一直盯着司马防后面排在第二位的少年,神情凝重。
那少年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诸葛亮的眼神,所以在起身与诸位宾客行礼时,还特意往诸葛亮这里看了一眼,声音也是格外厚重,仿佛是尽量为了让诸葛亮听清
“河内司马懿,司马仲达,见过诸位!”
司马仲达?
庞统紧紧盯着司马懿,忽然对旁边的诸葛亮说了一句:“孔明小心,这人不是个善茬!”
“士元怎么看出来的?”
“孔明没有发现?”
庞统一边扭着自己短小的脖子,一边朝着诸葛亮那边转动:“这人有鹰视狼顾之相!与我等这样光明磊落的君子恐怕不是一路人啊!”
在庞统身旁还坐着一人
吕蒙一直偷听二人说话,此时却突然插嘴:“光明磊落?君子?你?”
庞统:……
若不是看在吕蒙是刘邈假子的份上,庞统保证现在就打的吕蒙连他妈都不认识他是谁!
第237章 冢虎
因为这次问袁绍要来司马防,就是打着要与司马防探讨学术的旗号。
所以这场接风宴,这些经学大儒自然才是主角。
宴席上也并未出现什么太过粗犷的器物食物,转而是讲究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过是爵、觥、杯中各有米酒、杏酒、茶水,在以鼎、簋中盛有笋蒲、鹿肉,以符合士人谈论学术的氛围。
“刘骠骑既然专门请司马建公前来,想必是有什么高屋建瓴的见解吧?”
开口的是宋忠,南阳章陵人,当世大儒。
其虽不及郑玄、蔡邕这样名扬四海的名儒,却依旧可以称为一代宗师。
当司马防见到这样的名师大儒竟然为自己戴上高帽,一时间也是有些踟蹰。
直到现在,司马防都不认为自己在学术上的造诣有什么是能够被刘邈看上的。
论及学术经学,别说与宋忠这样的人相比,即便是陈都让司马防是自愧不如,觉得与其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堑!
如今听到宋忠发问,司马防一方面不好回答,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连辩论都不辩论的行为惹得刘邈生气,只能是硬着头皮与宋忠等荆州大儒讨论经义。
可很快,所有的荆州大儒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司马防的经学虽然治的不错,甚至其中还有些颇为难得的独到之处,但都远远达不到那种“令人眼前一亮,闻之惊叹”的地步。
司马防的水平,大抵是可以称为宋忠弟子那一流,而不是和宋忠同席而坐,共同探讨经义。
一时间,这些荆州士人都好奇的看向刘邈,猜测刘邈是不是找错了人。
而司马防鬓角处也是流出冷汗,不知自己应当如何自处。
之后宋忠一个询问司马防如何看待“代汉者,当涂高也”的问题,更是让司马防难堪到了极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父亲,你莫不是忘了这一路上陈夫子与我们讲述过的《新论》了吗?”
就在这时,司马懿忽然在旁边小声提醒,而司马防也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这个问题给出见解
“谶纬之言,不过好似占卜一样,不足为信罢了!”
此言一出,果然让荆州一众大儒目瞪口呆:“建公何出此言?”
“难道不是这样吗?”
本来已经走投无路的司马防在司马懿的提醒下,瞬间另辟蹊径,往陈的那条离经叛道的方向狂奔。
“孝武皇帝就曾言: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如此之言也被王莽引用,成为篡汉的法理。”
“之后光武、公孙述都因此谶纬进行过争论。可大汉并未因此就被他人取代。”
“先前称帝的袁术,以为这条谶纬之言是在说汝南袁氏。”
“先前还有女巫道人对李说过“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
“可如今,袁术、李安在?”
“以我来看,这谶纬之言并非是意味着大汉必将被取代;而是先前的圣君留下这条谶纬用以警示后来的大汉天子,让他们勤勉治国,不要荒废朝政,导致大汉江山倾覆罢了!”
司马防用“不信谶纬”,去“解释谶纬”。
如此,反倒是让一众荆州大儒不好说些什么。
难不成,要当着刘邈这个汉室宗亲的面,说些什么大汉必然将亡之类的话?
持续被压制了一整晚的司马防,终于在换了道路之后扳回一城!
而这,也让这些荆州大儒开始对司马防认真起来。
綦毋道:“建公以为,谶纬不可信,是不是也意味着天人之说不可信呢?”
天人感应,是儒学如今唯一,也是如今最完善的世界观与认识论。
綦毋询问司马防这个问题,显然就是要动真格了!
司马防却没有任何犹豫,立即点头:“天,不过是如同玉石之类的未知之物。万物的生长不过是“自然之化”,那些灾祸也有着其明显的规律。”
“我听说刘荆州曾经编纂一部《荆州星占》的天文历法之书。这其中必然也有记录天象运转,只要认真查看,便可知晓其中缘由。”
綦毋面色一沉!
因为刘表编篡的《荆州星占》,他正是编者之一!
而在整理历代的星象天文时,也确实是发现了一些天象上的规律!
比如那被天子朝廷历来忌惮的日食月食,就隐约能够察觉其确实有一些秘密。
但这个问题,谁提谁死!
天便是君!
君便是天!
以臣议君,以人议天,纯属大逆!
见到綦毋不言,庞德公立即补位:
“若如此,建公难道以为生而神圣的圣人都没有得到天命吗?”
司马防闻言也是按照近些日子陈教导的《新论》上的内容反驳
“传闻中,夏的祖先是其母吃了一种叫做“薏苡”的草生下的,商的祖先是其母吞吃了玄鸟的蛋而生的,汉高帝……”
说到这的时候,司马防忽然警觉!
不过在看到刘邈没有发怒的神情后,还是说了出来:“汉高帝刘邦是其母在野地里和龙交合而生……”
“咳咳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