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263节

  大体,分为三类。

  其一,继续做官吏。

  但这部分人必须要求其才能极高!甚至高到长官不计较其出身愿意去举荐他,所以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只是因为世家子弟中的精英数量本来就不少,所以才显得这条道路好走。

  第二条路,则是被扩建的庠序给吸收,成为了之前不受他们待见的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的待遇不错,地位也高,最重要的是有面子,容易受到他人的礼遇。这对于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世家弟子而言都是一个最好的出路,所以有大量子弟最后都涌入了这条赛道,也间接帮助刘邈用最快速度推行了庠序的建成,提高了识字率与文字的传播。

  第三条,则是与甄俨、甄尧境遇最像的那批人。

  在面对刘邈的屠刀时,他们都果断认怂,以此保住了大量的家产。

  可没有田地,终究只能坐吃山空,这些世家子弟又是一不想从事农耕,二不想教书育人,三不想抛头露面,卷入官场,所以竟然将钱财都投入到了一些别的事情上。

  比如说……作坊!

  甄俨了解到,如今除了纺织、锻造等少数几个大型作坊,其实金陵的小作坊基本都是以前被剥夺了田产的世家子弟在经营。

  因为府兵制度要求府兵自备兵刃、甲胄、衣裳,创造了巨大的需求,所以建立这些作坊,几乎都是稳赚不赔!

  而且甄俨还了解到一个政策。

  官府,确实不允许随意兼并土地。

  但,那仅仅是限于农田。

  若是与官府达成契约,保证用地不会被开垦成农田,而是用来建设作坊,那官府就会放宽许多条件!

  在市场、政策的双重刺激之下,将钱财投入到作坊中的世家豪族是越来越多。

  比较典型的就是以前吴郡四姓中的陆家。

  陆家对刘邈有怎样的帮助,那世人可都看在眼里。

  可即便如此,刘邈在夺取江东之后,也没有立即嘉奖给陆家太多田地,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

  反而是将贸易还有作坊的利益都大量让给陆氏,倒是陆氏如今的农田虽然不能与鼎盛时候相比,但其钱财却一点都不比以前当大地主的时候收成要少。

  如今陆氏开设大量的造纸作坊、冶铁作坊、纺织作坊,甚至造船作坊,还垄断了与河北一半的贸易,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挣到的钱,完全不用藏着掖着。

  当地主收来的钱粮,上怕官府,下怕土匪,全都堆放在府库中藏着掖着,如此钱可不就是越来越少,同时也让需求越来越少吗?

  反观开设作坊的钱……虽然依旧畏惧土匪和同行的眼红,但至少从现在来看,刘邈并没有惦记着这些人兜里的钱。

  而只要刘邈不去惦记,那自然就敢去花这些钱。

  如今金陵的奢侈商货首屈一指,甚至已经有隐隐超过当年雒阳繁荣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此。

  所以。

  即便刘邈从来都没有说过这样的事情。

  甚至刘邈从来都没有鼓励过这样的事情。

  但通过态度与规则,已经是用一种强硬的态度逼迫南方的有钱人,将钱财都拿去开设工坊,促进繁荣。

  在刘邈这边,士族兼并土地确实是找死!

  但是刘邈,也没有如一开始拿起屠刀杀人那般不给士族留下半点活路。

  可前提,是顺着刘邈指出的道路去走。

  不然的话,别说是饿死,就是刘邈再次拎起屠刀大肆屠戮都是有可能的!

  想清楚其中原由后,甄俨再次感慨:“刘骠骑与袁公,看来真的是不死不休。”

  双方的意识理念差的太过离谱,必然只能一方彻底消灭另外一方才行,不然的话,南北之间已经形成的差异和改变绝对不可能有半点停止的可能!

  感慨过后,甄俨就开始寻找目标。

  可惜因为这个时间点已经太晚,甄俨根本无力去和已经布局了产业的本地人去抗衡,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比如冶铁,因为作为原料的铁矿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所以无论其他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竞争得过有官府撑腰的冶城。

  纺织同样如此。

  官方的作坊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原料,这种优势显然不是私人可以去主动抗衡的。

  仔细想来,只有一些原材料好拿,并且还有丰厚利润的作坊值得入手,比如纸张。

  可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即便随着庠序的开设以及官府部门的增加,纸张的需求在陆续变大,但如陆家一类的家族还是孜孜不倦的加大投入,完全不给别人半点吃肉喝汤的机会。

  好在,甄俨还是发现了盲点!

  “江东的纸张虽然优良,但我记得邯郸的纸张质量还要胜过江东一筹!”

  如果甄俨没有记错的话,好像是叫什么“施胶之术”!

  虽然不知道具体原理,但是用了这种技术的纸张又轻又薄,透亮如新!比现在江东用的纸张要强上太多!

  当即!甄俨做出决定!

  去河北寻到这项技术,然后开始投入作坊!

  要是作为造纸行业的巨无霸陆家不同意怎么办?

  甄俨想到刘邈传递给自己的话,也是会心一笑。

  刘邈,并不是不愿意帮助他们。

  刘邈,只是不愿意帮助蠢人和不守规矩的人!

  相反,若是守刘邈的规矩,刘邈往往会慷慨到难以想象!

  果不其然!

  随着甄俨再次传话给刘邈后,刘邈立即派鲁肃这样的高官亲自来面见甄俨,并且给了甄俨回复

  “若是如此,刘骠骑必然鼎力相助!便是陆家那边,也绝对不可能为难甄家!”

第278章 蔡琰归汉

  甄俨如今有了刘邈的支持,一扫之前的郁闷,转而是积极联络起北方的同僚。

  在江东直接联系河北有些困难。

  不过没关系。

  通过中原一人,自然能够轻松联络河北。

  这人并非曹操,而是之前从袁绍阵营叛逃来的许攸!

  许攸不愧是名士,更不愧是袁绍和曹操共同的好友。

  即便是来到曹操麾下,对河北之事依旧是洞悉的明明白白。

  甄俨要打听的事情,在许攸这里根本不是事情!仅仅一月时间,许攸就已经将秘方搞到手中,交由甄俨。

  甄俨河北士族出身,最为清楚许攸贪财的本性。

  本来甄俨都已经做好了被许攸敲诈的准备,但是许攸竟然反常的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这般的反常,让甄俨立即意识到,许攸怕是另有所求。

  于是甄俨让自己弟弟甄尧去一趟许昌,与许攸见上一面,问问许攸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

  不出意外。

  等甄尧千辛万苦来到许昌后,发现许攸果然是有事相求。

  不过这求的,却不是他们,而是刘邈!

  许攸乐呵呵的接待甄尧,只是嘴上说的话却尽是自嘲。

  “别来无恙呼?想不到我二人竟然能够在许昌相见啊!”

  一个袁绍的谋臣。

  一个差一点就能和袁绍结为亲眷。

  按理说,两人应该都将成为袁绍的死忠,却没有想到落得这样的局面,实在令人唏嘘!

  “许公神采依旧啊。”

  “唉~不比你们在江东快活!我听说如今江东富足,那金陵城更是超过了昔日的雒阳!倘若不是要侍奉天子,我真的不想在这许昌待上半日啊!”

  这话说的半真半假。

  许攸年轻时,毕竟曾谋划废掉刘协他爹灵帝的帝位,要说君臣之间的关系多么融洽,恐怕并不见得。

  但如今许昌掌权之人毕竟是曹操,是许攸的好友,所以许攸的日子也算滋润,确实没有离开许昌的必要。

  而这也让甄尧奇怪:“既然许公不愿离开许昌,那与刘骠骑联络什么呢?”

  “唉~~~”

  许攸表示,年轻人还是太肤浅!

  “我之前曾与刘骠骑约好,若是帮他办成一件事情,就该有一笔财货入账。”

  “如今事情已经办成,甚至害的我不得不来到孟德这里,刘骠骑总该是要奉行诺言了吧?”

  虽然许攸说话坦然,但甄尧听的还是别扭。

  仔细一想才明白。

  以前刘邈答应许攸的请求,是因为许攸本身就是袁绍的心腹,所以给的价自然高。

  但现在……

  许攸已经到了曹操这里,刘邈和曹操的关系,可比与许攸的关系要好上太多了。而且在中原这块,曹操说话显然比许攸要好使的多。

  如今许攸在刘邈眼中,显然是不值那么多价……但许攸又还想要原本的价格,这才愿意免费去帮甄家寻到施胶之术的工艺,为的便是让甄家去开这个许攸自己难开的口。

  甄尧虽然性格暴躁,却并不蠢笨。

  他心中不由起了婉拒的心思:“这……许公,我们与刘骠骑也并不熟悉,如何能对他去开这个口?”

  “……”

  许攸两眼一眯:“怎么能叫不熟悉呢?”

  “你的妹妹可是代表河北去与刘邈联姻的。便是我听说那刘邈妻妾众多,也该对她稍稍重视一些。”

  “更何况你们还搞到了重甲骑兵的甲胄,光这些功劳,难道还不足以让刘邈答应此事吗?”

  甄尧顿时害怕起来。

  许攸,竟然知道他们搞到了重甲骑兵甲胄的事情!

  许攸,在河北到底是怎样的根深蒂固啊?

  不过甄尧还是不敢轻易答应,而许攸此时也用出底牌。

  “我去北方打听过,知道如今邯郸的纸商不仅仅有施胶之术可以让纸变得透明白亮,更掌握了一种染纸之术,能够让纸张灭虫防蛀,便于保存……”

  甄尧听到此处,呼吸立即急促起来!

  南方什么都好,可惜就是蚊虫太多!

首节上一节263/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