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310节

  “作了充分的豫备,一切已经就绪,自然就有所收益;既然一切豫备已经准备就绪,聚汇云集了天下盛大的力量,实力已甚为雄厚,此时就已经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一阵凉风拂过,卷起诸葛亮的衣袍。

  “主公对此战的准备,早在他以惊雷之势,决定“使耕者有其田”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

  “此战,汇聚了太多人的信念与支持,故此……勿疑!”

第324章 迟来的公道话

  昆阳。

  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袁绍也并没有托大,而是将伸出去的五指一根一根收了回来,重新变成了一只铁拳。

  淳于琼、张、高览都重新返回此处,便是在许昌城下,袁绍也只留下沮授、逄纪二人看守,将郭图都召了回来,专心应对此战。

  “刘邈……吾都不知道夸他胆子大,心气高,还是说他不懂兵法,意气用事。”

  如今两军周围的舆图已经被斥候勘测出来。

  可以清晰的看见,在袁绍大营和刘邈大营中间,不过隔着一条昆水,一条澄水。

  其中那条澄水……

  所谓“澄”者,清澈而平静无波也。

  所以澄水,说是河流,其实不过是一条浅浅的小溪,跃马可过,根本构不成防护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今刘邈和袁绍中间,完全没有任何防护,全部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这对于兵力数量占据劣势的刘邈军而言,简直就是最大的噩梦!

  袁绍麾下文武对如今这个局势,也是一言不发。

  不是说太过困难,而是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傻子都知道应该怎么打这场仗!

  袁绍盯着这张舆图,嘴角也是露出意义不明的微笑。

  “刘邈啊刘邈,哈哈。”

  此时袁绍将目光投入到舞阳的西北角。

  那里,是双方战场为数不多,有山岳存在的地方。

  五峰山。

  虽然并不巍峨,但占据此处,就能够看清刘邈大半个军营的动向,对之后双方的战事明显有利。

  “仲简。”

  “袁公!”

  淳于琼资格极老,曾与袁绍、曹操一同为西园八校尉;故此即便是投靠袁绍,在军中的威望资历也是极其雄浑,从袁绍将沮授的监军之权一分为三,由他和郭图各领一部分便可见一斑!

  “汝在雒阳驱逐夏侯打的不错,不知能否为我打下五峰山,在那里立营,以监视刘邈全军呢?”

  “区区刘邈,必为主公手到擒来!”

  淳于琼身材魁梧,有美髯。

  此时应喏,声音更是雄浑,惹得袁绍高呼:“壮哉!”

  “如此,便以仲简为先锋,领五千精锐先行!”

  袁军在昆水上早就架设了许多能够通行的浮桥。

  毕竟袁军如此追求的,不是利用昆水进行防守,而是不让昆水成为自己近处大营的掣肘。

  淳于琼刚刚率军出击,刘邈这边也收到消息。

  周瑜依旧为全局都督,负责统合整场战事。

  太史慈、朱桓、黄忠、徐晃、张辽等将坐于左侧。

  贾诩、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陆议等端居右庭。

  而像徐盛,以及李严、霍峻等则都是没有资格分居一席,只能是扎着胡床坐在行帐的尾端,竖起耳朵来听刘邈的军事安排。

  “淳于琼,是奔着五峰山去的。”

  仅看了舆图一眼,周瑜就立即判断出淳于琼的动向。

  “五峰山是舞阳附近唯一的高点,袁绍想要占据此处也不奇怪。”

  如今整个战场的局势,都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西面的五峰山如果是被袁绍占领,那将来作战的时候,只需要在此地驻扎数千袁军,完全就能够当做数万人来使用。

  故此,肯定不能让五峰山白白落入到袁绍手中。

  刘邈抬头看了一眼,见诸将都跃跃欲试,但却都没有选择使唤他们。

  反而是看向有些沉默寡言的张辽:“文远,若是派你前去,你有信心将淳于琼截住吗?”

  听到刘邈点名张辽,众人都是一脸莫名其妙。

  就连张辽也有些迟疑道:“主,主公,我麾下的可是重骑兵,那不是……”

  那个,不应该是刘邈的底牌吗?

  你见过谁打仗的时候,直接把底牌打出去的?

  若是真将重甲骑兵使出去,以后怎么办?

  而且听斥候来报,淳于琼不过带了五千兵马,如此就要上重甲骑兵前去应对,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倒是周瑜听出了刘邈的用意,当即看向刘邈:“主公是想要以田忌赛马之势,挫挫袁绍的锐气?”

  “算是吧。”

  “不过……”

  刘邈捻着自己的胡须:“倘若公瑾是袁绍,看到我首战就搬出重甲骑兵,公瑾会如何想?”

  “臣必然以为,主公此时心中惶恐,已经完全失了方寸,竟然将重甲骑兵拉出来当做首战。如此,即便是败了,也是一件欣喜的事情。”

  “那就对了。”

  刘邈没有解释自己的缘由,便朝着张辽点头:“文远准备准备,出征吧。”

  “不过小小淳于琼,文远难道以为自己不能拿下不成?”

  张辽立即摇头:“末将必然为主公拿下淳于琼,不让他逾越五峰山一步!”

  张辽奉命领三百重甲骑兵前去狙击淳于琼,同时还有徐晃领两千步卒在张辽后方予以策应。

  五峰山更加靠近舞阳,故此即便张辽、徐晃后发,却依旧率先来到了五峰山下开始结阵等待淳于琼。

  淳于琼懒洋洋的来到五峰山下,见到此地有刘邈军士卒先是一惊,但当看清对方的兵马数目连自己的一半都没有,便又重新放下心来。

  “刘邈身为主帅,到了这个时候还吝啬兵力,实在可笑。”

  淳于琼命斥候前往周围打探,听到附近没有刘邈伏兵的时候,便直接整顿兵马,徐徐朝着张辽、徐晃等人压去。

  “果然上当!”

  张辽见到淳于琼这般托大,本来稍微有些紧张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

  重甲骑兵虽然威力巨大,但只有在密闭狭小的战场内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之前袁谭急着要从龙门渡口离开,所有人都乱糟糟的挤在一团,就是发挥重甲骑兵威力最好的时机。

  如今面对淳于琼,张辽害怕的就是淳于琼太过谨慎,命令士卒结阵前行,如此就会将重甲骑兵的杀伤给分散,从而无法造成应有的威慑。

  可淳于琼在见到自己这边不过步骑两千余人后,显然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之心,开始全员往张辽方向而来。

  “上马!”

  张辽和重甲骑兵穿好甲胄后,为了节省力气,就一直藏在步卒身后。

  如今见到淳于琼前来,这些恐怖的移动堡垒再次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淳于琼起初并没有在意。

  即便已经看到刘邈军中好像忽然多出来一些骑兵,但其数目不过三百而已,并不足以对淳于琼这边造成太大的威胁。

  骑兵,尤其是轻骑,如果数量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即便是冲锋,也不一定能够伤到结阵步卒的分毫。

  以三百骑兵就想要破开准备万全的五千步卒,无论怎么看,都仿佛是天方夜谭!

  可等到那些骑兵开始奔腾冲刺的时候,淳于琼发现了异常!

  那些骑兵,并不是按照传统骑兵迂回侧翼乃至后方的路线而前进。

  他们没有丝毫的闪躲,没有丝毫的犹豫,完全是以最短的直线距离开始朝着袁军冲刺!

  而随着张辽率领骑兵的冲刺,大地的震动也明显与普通骑兵冲刺时的动静完全不一样。

  磅礴的声势,就好似从五峰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激流,让这片大地都感到害怕,开始瑟瑟发抖,一个劲的朝着后方藏去。

  再近些,淳于琼终于能够看到对面骑兵的全貌。

  身上的山文锁子甲在阳光下反射出神秘而又威严的光芒。

  一个个严丝合缝扣在一起的甲片,就好像是本来生长在这批怪物身上的鳞甲一样,随着冲刺时的摆动不断呼吸,不断积蓄力量。

  人、马已经完全分不出区别。

  就好似《山海经》中吃人的怪兽跑了出来,张牙舞爪的正往这边冲来,似要大快朵颐!

  “重骑兵!”

  淳于琼终于看清了朝自己冲来的,究竟是怎样一些怪物!

  仅仅是片刻,淳于琼便已经开始汗流浃背!

  虽然河东之战的时候,袁谭已经说明了刘邈军已经装备了重甲骑兵。

  但因为有些人的浑水摸鱼,尤其比如袁谭某个兄友弟恭的好弟弟,使得袁营诸将对刘邈装备“重骑兵”一说都有些嗤之以鼻。

  首先,“重骑兵”哪里是那么容易研制出来的?

  就算研制出来,位于南方的刘邈能够找来几匹合适的战马用来承载那动辄高达五、六十斤的战甲?

  其次。

  按照袁谭的说法,当时刘邈的重甲骑兵是从龙门渡北方来的。

  这就意味着,这支重骑兵要从关中出发,翻越崇山峻岭,这才有可能迂回绕后,对袁谭发动进攻。

  可重甲骑兵的装备那般沉重,刘邈麾下的士卒怎么可能带着这些东西完成一整个的战略迂回?

  所以袁营诸将普遍的认知就是,要么是袁谭当时眼花,要么就是刘邈弄虚作假,在骑兵身上贴了什么图案用以欺骗震慑袁谭,使得袁谭不敢与之争锋。

  可当淳于琼见到如今正朝自己杀来的重甲骑兵时,瞬间将之前所有的猜疑推翻!

  刘邈麾下,是真的有一支货真价实的重甲骑兵!

  而且从他们甲胄的振幅来看,淳于琼笃定,他们身上穿着的,绝对都是真货!

  淳于琼看向为首的张辽此时不断疾驰而来,心中终于是为袁谭说出了一句公道话

  “有没有可能,我等真的误会大公子了?”

首节上一节310/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