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340节

第348章 北伐,你是专业的!

  “幽州?”

  曹操不解。

  “吾之前有一幕僚,名曰田豫。后来因母亲年老,便没有跟从我前往徐州,而是返回到幽州,现在任军谋掾。”

  “他与我言道,如今袁绍总归还是忌惮仲山,故此想要断绝河北与仲山的贸易往来,并且还要想办法制止辽东公孙度与仲山的交易。”

  以前的刘邈和袁绍,还能在名为“大汉”的窝棚下维持表面和气。但现在两面明显是你死我活,袁绍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北方精锐的战马继续流入南方,成为刘邈反制赵国的基石。

  “故此,袁绍近来可能会让人前往幽州招募兵马,震慑辽东……这便是我等契机!”

  相比于曹操在河北的人生地不熟,曾经在河北混了大半辈子的刘备显然是回到了主场,对消息情报的掌握都要超过曹操不少。

  曹操听闻刘备之计,也是认同了刘备的说法。

  “袁绍虽然尽量淡化在昆阳被仲山击败的消息,但将近四、五万河北精锐都折在了仲山手里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般规模的损失,即便是富饶的冀州也要修养一段时间。若是这个时候要震慑辽东,那确实只能在幽州募兵。”

  而袁绍与公孙瓒之间旷日持久的战役,早已在双方百姓中积累了大量的矛盾。袁绍想要在河北募兵,肯定要找寻一位合适的代理人前往幽州。

  刘备身为幽州人,又是汉室宗亲,还是公孙瓒的好友,最关键的是还有声望在身!让刘备去做这个调和者显然是极为正确的决定。

  虽然以袁绍多疑的性格并不会给予刘备兵权或者多余的权柄,但只要能够出去,那总比被袁绍关在邺城当金丝雀的好!

  曹操听到刘备对他和盘托出,也知道刘备总归还是相信了自己,顿时欣慰的笑了起来。

  “原来如此。”

  “玄德尽管运作此事,其余事情交予我。”

  刘备却蹙眉:“孟德不为自己争取?须知,仲山获取战马的路径不止辽东一条!还有关中那边也是!”

  曹操果决的摇头。

  “本初不了解你,所以才敢放你出去。但他是绝对不可能放我离开邺城的。”

  “听说本初如今在城西修筑一座高台,名曰铜雀。到时候就要将我关在其中咧。”

  曹操赌的,并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玄德既然有此志向,那合该大展宏图!”

  “等到仲山北伐之时,只要振臂高呼,南北呼应,那将来汉室必然兴复!”

  

  金陵,紫微宫乾阳殿。

  刘邈正与诸葛亮大眼瞪小眼。

  “孔明,过来!怕我吃了你不成?”

  刘邈拍拍身边的位置,但诸葛亮却是打死都不过去:“如今陛下已是天子之尊,臣不敢僭越。”

  “切!”

  刘邈只能是将胡床放在了桌案对面,要诸葛亮坐到此处和自己搭话。

  如今省台制度的框架已经定下。

  张昭担任尚书令。

  顾雍为中书令,张为中书监。

  鲁肃则为侍中,而诸葛亮、司马懿、刘晔、庞统等则都是设为黄门侍郎,为天子幕僚。

  如今有了君臣之别,故此诸葛亮处事反倒拘谨许多,刘邈要他坐到自己身边也是死活不肯来,如今看到刘邈将胡床放到了对面,这才小心翼翼的来到跟前。

  “回陛下,舆图已经制作完毕。”

  为了让如今的大汉群臣不要忘记奋斗,刘邈便令人绘制一副如今的舆图,将来想要挂在乾阳殿的正中央,提示众人如今国家尚在分裂阶段!

  刘邈展开这幅巨大的舆图,如今天下的局势也尽收眼底。

  入目,便是丑陋的土黄色……

  袁绍与袁术一样,都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故此其赵命承土德。

  在舆图上,幽州、并州、冀州、兖州,这三个北方大州皆被土黄覆盖,成为了北方的一道铁幕。

  而在这铁幕之下,便是火红的炎汉。

  能够明显看到,双方西面以崤山为界,东面则是以济水为界。

  从西向东,还依次标出了界限处的军事重镇

  荥阳、官渡、陈留、定陶、小沛。

  这五座城邑,就好像五根手指一样,重重拍在中原的舆图上,将大部分中原握在了手中。

  而在这明显的分界线外,则是关中以及青徐这两个地方。

  这两块地方就好像是两个飞翼,长在了中原战场的两侧。

  再往西南,便是偌大的蜀地。

  之后,便是南面的交趾以及东北面的辽东。

  如今天下局势,都能从这张舆图上看个清楚。

  袁绍的实控范围,便是冀、并、幽、兖四州之地。

  刘邈的实控范围,便是扬、荆、豫三州。

  但考虑到如今刘邈对占据青、徐的吕布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彼此来看,汉与赵,如今也算打了个半斤八两。

  刘邈端详着舆图,忽然问诸葛亮道:“孔明,看着这幅舆图,没什么想说的?”

  那舆图上浓重的颜料味还没有完全散尽,此时诸葛亮嗅着这股味道,心中俨然是有了几分想法。

  “主公,上次河东一战中,我军便暴露了许多问题。”

  诸葛亮对此直言不讳,并没有因为河东之战是一场胜利就对其全面肯定。

  “首先便是缺马。”

  诸葛亮用羽扇指着关中、中原那大片的平原。

  “此为老生常谈之事。没有战马,在中原战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河东之战,是周瑜对山河之险的完美利用,打了袁谭一个措手不及。

  昆阳之战,同样是利用地势,引水之利对袁绍完成了一场绝杀。

  但刘邈不可能永远龟缩在南方,利用山河之险和袁绍只打防御战。

  刘邈总有一天,要打出去!要在平原上和袁绍正面决战!

  北伐!

  何谓“伐”?便是“攻”!

  但刘邈现在,有能力北伐吗?

  即便是周瑜,也不敢对此事做出保证。

  而要北伐,要在正面战场上和袁绍决战,骑兵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如何刘邈也要将这个问题解决。

  “其次,便是南人不耐寒。”

  这是河东之战,南方士卒暴露出的第二个巨大的问题。

  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寒冷,完全是两个概念!

  南方人喊冷,那抖一抖也就过去了。

  可是北方人喊冷,那是真的能把人冻死!

  而战事,又多集中在秋后寒冬。

  在这样的天气里前往北方北伐,那完全是让将士到前线送命!

  马、衣。

  若是想要北伐,就必须要解决这两件大事!

  此外,诸葛亮还让刘邈注意荥阳、官渡、陈留、定陶、小沛五座边疆重镇。

  “五座城邑,全都无险可依。”

  “北方莫说是鸿沟、济水,即便是大河,都难以做到如长江这般的防御。更不必说中原地势广阔,到处都是平地。”

  诸葛亮严肃道:“之所以现在能够维持这条战线,是因为袁绍昆阳之败后又急于称帝,这才落荒而逃,让陛下收复了豫州。”

  “可一旦袁绍恢复过来,豫州根本无法抵御北面的赵军,只能是一路退败到南阳-汝南,甚至是退败到襄阳-淮水。”

  诸葛亮并未被占据的中原土地所迷惑,所以也是极为慎重的提醒刘邈。

  “尔今之计,陛下最好是在中原广修坞堡,在其内部屯兵,以人心为城墙,筑造防线,以此延缓将来袁绍可能的进攻。”

  “可即便如此,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延缓,而不能真的将其当做固若金汤的防线,所以归根到底,陛下始终都还是要备齐战马与衣物,与袁绍决战!”

  刘邈听到诸葛亮的分析之后,也是以手指敲击着桌案。

  综合诸葛亮的观点来看,刘邈最需要克服的,一个是天时,一个是地利。

  寒冷、缺少战马,都成为了制约北伐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

  北伐,早已成普通的战事,上升到了逆天之举!

  占据北方的袁绍,面对占据南方的刘邈,其优势都是先天性的。

  可相应的,刘邈一方的“人和”则是唯一能够压制袁绍的优势。

  随着制度改革的逐渐完善,以及占城稻这种早稻的普及,将来南方的粮产和财富都会肉眼可见的超过北方。

  而想要弥补自己的缺点,那只有让优点去弥补缺点。

  钱粮堆在府库里,永远只是腐朽的无用之物;只有让其运转出去,才能真的体现其的价值。

  至于怎么弥补……

  刘邈朝着诸葛亮微微一笑,这笑容明明温暖和煦。可不知怎的,诸葛亮心底忽然一阵恶寒!

  “既然孔明分析的如此透彻,那战马与衣物的事情就交予孔明了!”

  诸葛亮那挺拔的鼻梁忽然收缩成了一团,整个人也因为刘邈的这一句话感受到犹如蟒蛇缠绕一般的窒息。

  “陛下,臣……”

  “不要说不可以!朕相信孔明!”

  刘邈脸上没有推卸责任的羞愧,只有对诸葛亮无尽信任的坦然!

  “毕竟,对于北伐……孔明应该是专业的!”

  “嗯?”

  就在诸葛亮怀疑人生的时候,从青州传来消息

首节上一节340/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