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16节

  李云龙团长的话,立即引来周围大家一阵附和声。

  八路军家大业大,但是人数也多,总部后勤部的张万和部长算账那叫一个仔细,大家前去申请物资没少吃瘪。

  ……

  吃过了热闹的全马宴,各级军官们就踏上了归程。

  张云仍然豪气万千,安排后勤部按照目前麾下各部队人数,为军分区每名战士都再次发放了两身军装、足够一个月的罐头及补给,并贴心的为在外地作战的386旅等部队提供了运输服务。

  ……………………分割线……………………

  热闹的大会结束之后,副总参谋长、大旅长都没有走,而是暂时在军分区驻扎了下来。

  他们带着总部的命令,要去观摩一下军分区的仓储。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风云变化,这些八路军高级将领们都对战局有了一种比较清晰的认识。

  鬼子很强大,而且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是鬼子面临问题也很多,如需要防备苏联、英、法、美等世界强国,同时严重缺乏石油等重要资源,战争机器运转系于他人之手。

  如今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世界进入动荡年代,鬼子政府自觉已经吃掉了中国的精华区域,再打下去战争支出大于收益,很不划算,因此不愿意在中国战场投入太多的精力,以便集中力量寻找其他的扩张机会。

  至少短时间内,包括华北地区的中国战场上,鬼子的力量不仅不会增长,反而会有所降低(鬼子开始大量将常设师团调回本土修整,同时新设警备师团代替)。

  在这种背景下,鬼子更加重视对占领区的控制,加大了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想要将根据地分割、困死,从而实现对中国资源的快速掠夺,将中国矿产、人力资源转化为鬼子的战争资源。

  同时,国民政府及晋绥军也因为对八路军发展的恐惧而推波助澜,暗中配合,阻断了八路军大部分物资购买渠道。

  反观己方八路军部队,通过冀南反扫荡战役、北岳反扫荡战役以及刚刚结束的太岳山(无名山驻地)攻防战,大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也对敌我双方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结论就是:在能够保障现有水平的弹药和物资供给下,他们能够挡住深入山区的鬼子,能够以游击战方式坚持住自己的平原根据地。

  但是,必须保持有现有的火力水平,不然部队会被鬼子的扫荡持续的削弱。

  而保障现有弹药水平,就需要大量的矿石、粮食等资源和大量经费。

  之前,八路军总部兵工厂就是依靠张云供给的部分金银铜铁,以及采买的大量矿石粮食等撑起来的,并投产了大量的枪械和部分炮弹。但是如今八路军很多物资采买渠道都遇到了问题,后续很难再保障之前便捷的物资供给,如今总部兵工厂的物料都已经开始趋紧,总部正在发愁兵工厂后续各类物资如何持续保障。

  物资匮乏,将成为八路军后续面临的最棘手难题。

  但幸好,总部和大旅长都知道张云早早开始布局。

  现在很多高级干部和情报员都知道,在昔阳、和顺、辽县等地,(昔榆)军分区建立了数个物资仓库群及中转站。过去半年里,这些物资仓库和中转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不断有运输队运输和仓储着各类资源。(毕竟数量过大,很难保密,但是大都是矿石、粮食及日用品物资,不用太担心鬼子蓄意的破坏。)

第275章 军分区的储备仓库2

  昔阳县东侧与和顺交界处,太行山的山路上。

  张云带着警卫营,正在陪同着副总参谋长、大旅长等人前往参观正太军分区在昔阳西侧的大型物资储备仓库区。

  此时的山路上,不仅有张云一行人,还有不少的运输车队。

  大量的群众赶着牛车、马车等,运输着上次大破袭中“缴获”的粮食和部分物资,前往仓储区方向运输。

  一路上,牛马的嘶叫声,老把式的甩鞭声,不绝于耳。

  这些都是军分区以粮食作为薪酬动员的支前群众,虽然目前正是抢收的秋收时节,但是群众们仍然热烈响应,积极的参与着军分区的任务。

  “张云同志,”副总参谋长看着这些绵延的运输车,很是惊异的问道:“你们的仓储区到底有多大,可以存储如此多的粮食?”

  “参谋长,我们建立的是仓库群,每个仓库都不大,但是整体放在一起储存量就很可观了。”

  “截止目前,我们共建立了4处大型物资仓储区,其中无名山驻地就是其中一处,主要负责储存枪支弹药、火炮火药、医疗药品等关键物资,也存储了一部分布匹、粮食和罐头等。”

  张云如数家珍的介绍道:“山体驻地你们都亲身参观过,山体仓库也都见过,那些仓库之前都快装满了。可惜之前攻防战耗费巨大,如今不少仓库是空的。”

  说到这里,副总参谋长和大旅长都有些沉默了,回想起早上参观时的震撼。

  三座山体工事围绕着山体工厂,构成了无名山驻地的核心区。而山体工事的正面是无数的火炮和机枪口,后面则是大量的隐蔽式仓库。

  他们漫步其中,每隔几十米就是一个仓库,而每一个仓库中都存放着大量的武器弹药。整齐排列的子弹箱、炮弹箱整整塞满了几十个仓库;密集排列在箱子里的火炮零件和炮管,同样塞满了仓库;大量的布匹和罐头,还是塞满了仓库……

  根据张云的介绍,无名山驻地目前大概存储了1000余万发的子弹、200余万发的炮弹、近400门火炮,1.2万支各类枪支、4万具防毒面具,2万匹布匹、1万余吨的粮食、数千吨的钢铁,以及十多万吨的硫铁矿矿石。其中矿石直就没放进仓库,而是分布在驻地区域的数十个露天位置(矿石不怕炸弹)。

  这时候,张云继续介绍着情况。

  “我们的云烟厂分厂就在仓库不远处,以便就近取材。该厂主要生产部分炸药以及迫击炮炮弹、手榴弹等。目前我们提供给总部的迫击炮炮弹,基本是这处分厂的产品。”

  “目前该处仓库的空余空间仍然还有不少,我们计划继续往里面再储存2万吨粮食。”

  “第三处仓储区在和顺县城东侧6公里处的山区,有路况较好的山路相连。那里的建设方式跟这里相似,大概有110余个仓库,但是目前仅存放了10万吨粮食和部分钢铁、布匹,日用品等。那里是作为战略仓库使用的。”

  “第四处仓储区在辽县县城东南侧5公里左右的山区里,同样也跟这里类似。那里大概有190多个仓库,已经存放了12万吨的粮食及部分布匹、日用品。那里我们也定位为战略储备仓库。”

  “另外,我们在和顺、辽县县城内建设了两个物资中转站,物资不多,主要负责中转使用,并配合仓储区的存储工作。”

  副总参谋长和大旅长心中默算,大吃一惊。

  “这就是31万吨,大概510万石粮食!”

  “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

  副总参谋长的惊讶绝非无因。要知道,山西不算产粮食大省,1936年哪怕风调雨顺,粮食总产量也不过300余万吨,且大都集中在晋中、临汾、运城、长治等盆地地区。

  如今这些产粮区大都在日寇手中,仅长治晋城周边被八路军和晋绥军、中央军掌握。八路军部队核心根据地所在大都是山区地形,粮食产量不高。也幸好张云在昔阳西侧挡住了鬼子,使得目前和顺、辽县、榆社、沁县等地都还完整的掌握在八路军手中(历史上此时这些县的县城核心区已经大部丢失,仅占据了山区),不然八路军粮食就会遇到很大问题,只能从平原地区征集。

  31万吨粮食,哪怕是把周边老百姓的粮食都买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大都是缴获的,”张云“老实”的回答道:“从正太铁路沿线车站里,连续缴获了大概28万吨粮食,其他的则是陆陆续续购买的。”

  嗯,从缴获空间兑现套现出来的,肯定也属于缴获了!

  副总参谋长、大旅长盯着张云看了好一会,才默默点头。

  张云未崛起前,晋察冀军区和晋冀豫根据地也经常破袭正太铁路,却从来没有太大的缴获,反而是耗费子弹远大于收获,更别说战士们的不小牺牲了。

  现如今张云守着正太铁路,前后缴获了数十万吨的粮食、矿石,缴获了近十吨黄金和百万银元,还前后缴获了数万吨钢铁、大量的水泥,还有数量不菲的弹药。

  另外,张云不停的以粮食为报酬动员百姓支前,也让军分区的老百姓家中存粮远超过往。这些粮食并未消失,而是存放在老百姓家中,并逐步溢出到周围的根据地里。这也是一笔数量庞大的粮食。

  可以说,张云凭借一己之力缴获的物资,硬生生将根据地内的粮食矿石等物资数量提升了一个量级。

  这样的功绩,这样的缴获数量,只能用“福将”来解释了……

  听到张云报出的这些数据,副总参谋长内心深处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目前局面虽然还没到最艰难的时候,但是高层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而仅凭张云目前储备的物资,已经够八路军半年甚至更多时间所用,这成为了八路军最大的底气!

第276章 军分区的储备仓库3

  下午时分,张云等人终于随着运输队到达了储备仓库区。

  只见前方巍峨的群山中,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绝壁嶂谷幽深莫测,很多山体直上直下,让人望而生畏(太行山属于断块山,其北部以断裂为主,南部以断层为,绝壁众多)。

  在过去的一年中,张云安排建设工队及军分区战士,在地质专家的指导下,沿着3列峡谷的底部,每隔一段就往内挖掘了数十米。随后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支柱,以岩壁为墙、钢铁做门,建设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小的仓库。

  经过长时间的建设,该地共建成仓库170余个,分列在三个峡谷之中,共同组成了占地巨大的仓储区。

  这些仓库依山而建,借助地形之利,巧妙地隐藏在岩壁之后,并有茂密的树林作为遮掩,可以很好的防止鬼子的空中侦察和轰炸,同时也利于防御工作。

  目前,独立支队的仓储区主要由军分区后勤部管理人员及保卫科负责管理。其中后勤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入库清点、出库管理、防火防潮、防虫防害等等,保卫科则是主要负责仓库的日常巡逻、安全保卫及秩序维护工作(另外还负责军工厂的及家属区的保卫工作)。

  过去一年多里,独立支队(昔榆军分区)已经将阳泉附近的鬼子牢牢的压制在阳泉、平定县城周边,使得鬼子再也难以深入根据地内部进行扫荡。此处仓储区位置已经完全属于根据地的内部,只要军分区保持强大,就基本不会遇到鬼子的部队侵扰。

  因此,张云放心的仅在这里布置了少量2线保卫部队,主要是防范根据地内部的可能偷盗行为,以及防备未来的“益子挺进队”等敌人,保卫部队也仅配置有少量重机枪、部分轻机枪和步枪手枪等。

  当然,这里毕竟临近东区部队驻地,也紧挨着军工厂分厂。必要时候保卫部队可以立即列装不少迫击炮和手榴弹,并在半天之内得到东区部队的支援。

  ……

  到了这里后,张云便带着唐部长等人,陪着副总参谋长一间一间的检阅这些仓库。

  此时这里的大部分仓库中都堆满了装满小米的粮袋,这些袋子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小米山”。偌大的仓库中,不断弥漫着小米特有的香味,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的气味,充满了丰收和富饶的气息。

  副总参谋长安排仓储工作人员取下一袋粮食,细心打开后,从麻袋中小心翼翼的掏出来了一捧小米,细心的用手指捻动着,观察着,同时也轻嗅着小米的香气。

  “不错,不错,都是新小米,且温湿度都合适。”副总参谋长有些专业的点评道:“都是好粮食啊,这种小米存个五六年都不是问题。”

  说罢,他环顾着仓库里密密麻麻的粮食袋,有些感慨的说道:“不愧是独立支队啊,又给我们带来了大大的惊喜。说实话,看到这些我就安心多了,至少几年内,咱们八路军的战士都不会饿肚子了!”

  在副总参谋长进入仓库调研粮食储存情况时,大旅长带着警卫踱步在仓库外边,仔细的观察着周边的地形,揣摩着目前仓库的防御部署。

  等张云和副总参谋长走出仓库,大旅长走过来说道:“这里是峡谷地形,易守难攻,防御敌人正面进攻倒也是不难,但是如果有敌人从峡谷内上摸下来搞破坏,就有一定风险了。”

  “我建议,让总部也参与进来,协调和顺、辽县等周边的民兵部队,在外围再设置几路巡逻队开展日常巡逻,这样就会安全很多。”

  副总参谋长听到了大旅长的话,转头看向张云。

  张云点点头,说道:“我们储备这些物资,本就是未雨绸缪,为咱们部队准备的。一切听从总部安排,请副总参谋协调相关事宜,我们全力配合。”

  听罢张云的话,大旅长、副总参谋长两人内心深处对张云涌现出了一丝敬佩和欣慰。让总部参与保卫工作,其实就是默认总部必要时可以不用张云同意就启用仓储,毕竟原则上部队缴获一切归公,那这些粮食原则上也需要归总部调配。

  在大事大非上,在服务大局上,张云永远是值得信任的。

  (张云:其实是我不在乎,毕竟我还有700多万吨粮食发愁如何套现呢。)

  …………………………分割线………………………………

  随后的几天,张云一边继续带着副总参谋长、大旅长等去参观调研云烟兵工厂分厂情况,以及参观另外两处仓储区,一边遥控指挥着正太军分区部队再次发起了对晋中盆地、正太铁路沿线以及井陉、赞皇等地的大破袭。此次张云甚至协调调动了386旅、补充2团、771团、补充团等军分区双重管理部队,额外破袭了祁县、介休以及武安、邢台等地平原地区。

  此时正是山西、河北等地粮食收获的季节,是地方粮食储备数量最多的时候。这样难得的可以通过“占领”获得大量粮食的时机,张云自然也不会错过。

  “兹命令各部队开展大破袭行动。此次作战目标很明确,就是向着日占平原地区进攻,重点在于摧毁敌人乡村的据点,镇压乡村的汉奸劣绅,在每个村庄都要广泛开展发动抗日宣传。”(通过“占领”日占区的各个村庄,以便获得“缴获加成”)

  一路上,大旅长、副总参谋长两人看着张云轻描淡写很是随意的部署了4万余人参与的破袭作战。

  进攻就是这么随意,毕竟张云也没大规模调动部队,各部队都是在自己熟悉的地域,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对日军开展破袭。

  整场破袭根本没有攻击重点,确切的说,哪里都是攻击重点,鬼子想提前预防都很难。

  于是,在10月中旬的末尾,秋高气爽的时候,正太军分区4万多人的部队以夜色为掩护,从太行山上或者平原根据地内部聚集,拉着大量的山炮、步兵炮、迫击炮以及重机枪等,向着鬼子目前控制的乡村地区发起了洪水般的攻击。

第277章 各部队的破袭1

  山西阳泉,狮脑山阵地前。

  按照张云此次大破袭的行动部署,独立支队野战2团和炮团1部共3500余人负责对阳泉车站及阳泉城周边的破袭工作,民兵部队、昔阳西侧游击队近3000人的部队配合作战。

  2团长老胡拿着蔡司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远处的狮脑山阵地,静静的等待着侦察部队的报告。

  过了一会儿,几个黑影从山上迅速跑了下来,并快步向老胡报告。

  “团长,地下组织的同志们情报是准确的,鬼子再次在狮脑山阵地上布置了警戒阵地,大概有十多人。”

  “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发现敌人并未在哨所旁建设什么严谨的防御阵地,反而是将警戒阵地建在了紧邻着陡崖的地方。我猜测鬼子很可能一旦发现我们就从陡崖撤下去。”

  老胡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

  “哈哈哈,鬼子这是怕了。”老胡面露笑意,很是肯定说道:“阳泉城和阳泉车站是正太铁路的枢纽,是鬼子不得不占,又不得不守的地方。但是之前一万余人都没有守住,现在阳泉的部队仅有三千余人,如何守的住?”

  “根据地下组织的情报,如今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旅团长是我们的熟人,青山一郎。他之前作战就很是谨慎,一向不喜欢与我们作战。上次差点被我们干掉,估计更是心惊胆战。这半个多月,他带着第4旅团在阳泉城大搞建设,不仅挖掘地堡和地道,还在县城外砌了一道胸墙,一心想把阳泉搞成铜墙铁壁。我估计他发现我们进攻后,肯定会把部队全部收缩到阳泉城内,准备和我们打巷战。”

  旁边参谋笑道:“是啊,青山一郎这个老鬼子也算咱们的老熟人了。他一直担心我们攻击阳泉城,随时准备着跟我们打巷战,近一个月连阳泉城也没出去。但是咱们司令的命令是让我们破袭车站及周边,不要攻打阳泉城。咱们和青山一朗就没在一个路数上。”

  老胡有些冷笑道:“自从我们证明能打下阳泉后,独立混成第4旅团就变得老实很多,到了晚上就把鬼子兵收到阳泉城、寿阳城及娘子关里,留下伪军和车站工作人员留守车站,摆明了让这些人挡枪。”

  “独立第4旅团咱们已经不放在眼里,不过按照司令的说法,目前鬼子仍然势大,咱们打仗要讲策略,能不跟鬼子硬拼就不硬拼。”

  “这样,一会1营及炮兵部队直接抢占狮脑山,然后配合主力部队占领车站。随后2营直接包围阳泉城的各个出口,封死鬼子的出兵路线,盯死阳泉的敌人,如果敌人敢出城,就联合1营和炮团,坚决把敌人打回去。3营及游击队、民兵等,负责破袭周围的区域,并开展抗日宣传。”

首节上一节116/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