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01节

  严格来说,AK47的武器制造工艺是极为复杂的,不说其对钢材的要求较高,还需要严格的锻造淬火等工艺,就是其几个核心零部件,都是一大技术难关。比如其核心零部件的枪管节套,直到21世界,美国民间一大堆生产AK系列的中小枪械公司依然对着这个枪管节套无可奈何,哪怕他们已经拥有了数控机床。

  

  就是这个玩意,在AK47里面的一个切削出来的零部件,注意,是整体切削的

  RPG火箭弹的初期型号在原理和设计上都不算多难,其实就是小号的喀秋莎火箭筒,但是最难的是速燃双基发射药和发射药成形技术,以及持续困扰云烟兵工厂的端面燃烧控制技术,毕竟它需要更稳定和更快速的药柱燃烧速度。

  这些技术目前世界各国都还未能攻克,也没有列装类似的各类装备,张云也就没法使用系统的调换功能提前将这些装备和技术提前“发明”出来。云烟兵工厂厂虽然目前也算自己的专家工作站,但是几位或者十几位兵工厂专家显然还不具备根据张云的想法就能将AK47以及具有现代特征的RPG研发出来的能力。

  张云打算退而求其次,直接以调换+“套现”方式,为战士们列装一款半自动步枪,以及一款自制的单兵火箭发射器。

  半自动步枪方面,自然是技术已经成熟,且后世证明能够经受住战场考验的M1式加兰德步枪,也就是俗称的大八粒(此时德国的G41半自动步枪尚未定型,而苏制SVT-40半自动步枪则是保养复杂不太适合中国战场,至于后来更有潜力的SKS41,也就是56半自动步枪的前身,苏联也还未列装)。

  考虑到弹药的通用性,张云打算安排独立支队各部队开始向美式7.62毫米弹药转变。在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基础上,利用系统的调换功能,为部队列装大名鼎鼎的勃朗宁M1919式重机枪。不过,轻机枪则是采用7.62毫米口径的捷克式。

  历史上,制造捷克式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工厂为了推销这款机枪,1926年开始就专门适配了各种口径的捷克式轻机枪样枪,并向各国展出,比如英国后来生产的77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

  之所以不选用美国大兵制式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作为轻机枪,则是因为这款枪确实一般,压制火力不足。

  至于自制的单兵火箭发射器,则是张云提供了大概思路和概念图,然后云烟兵工厂专家们直接使用国外的无缝钢管,套进去一个缩小细长版的超口径自制火箭弹制成的,并优化了点火装置等。

  根据专家们的测试,这款单兵火箭筒应该可以在150米内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是不具备多强的穿甲能力。至少从外观看上去,这更像是一个简化版的单筒火箭弹,不过是降低了负重罢了。

  张云打算先让部队适用着这款火箭筒,等美国巴祖卡、德国铁拳等列装出来了,自然会列装裹着仿制这些大厂装备。

第507章 部队换装计划2

  既然确定部队后续装备以美式为主,那后面就需要做很多配套工作。

  首先是子弹的补给问题。现在云烟厂及总部厂的子弹生产基本以德式7.92口径尖头弹为主,兼顾一部分日式弹药以及汉阳造使用的7.92毫米圆头弹的生产。如今部队突然转为美式7.62口径的子弹,需要云烟厂进行一些生产工序的调整和设备的更新,且必然会挤占一部分德式弹药的产量,这个需要后勤部、兵工厂等做好衔接,防止影响到供应总部和其他部队的的弹药。

  其次,是部队的适应性训练问题。独立支队的大部分战士们之前没有上手过美式武器,对美式武器相关性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重新适应。特别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装弹时新手极容易夹手,因此确实需要一定时间来熟悉和适应。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无他,唯手熟尔,只要舍得弹药,让士兵们多练手,自然很快就会适应。

  最后,则是步兵部队需要重新编制战术问题。

  有什么装备,就采用什么战术。等部队换装后,步兵的火力密度极大增强,同时新增了单兵火箭弹这款武器,使得部队的攻坚能力提升明显,自然会对部队的战术产生不小的影响。

  张云对此也并不为难。他手下的这边团营连军官们都是打惯了仗的百战精兵,五花八门万国造的武器都用过,新武器自然也难不住他们。他们自然会根据新装备琢磨出适应的新战术。

  后续一段时间内,部队仍将围绕着山区及边缘作战,战士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摸索新战术新战法。

  主意既定,张云便立即动作起来。

  他直接找了一处云烟厂用来“中转(套现)特殊物资”的大型仓库,直接调换套现了4万余支M1加兰德步枪,3000余挺7.62毫米捷克式,以及1000余挺勃朗宁m1919式重机枪,还有大约400万发美式7.62毫米子弹。

  至于单兵火箭筒,则是需要云烟厂那边加急制造了。

  ……………………

  “长青、邢队长,唐部长。”指挥室里,张云召集了几位军分区核心人员,商议部署着换装计划。

  “昨天,通过特殊渠道,军分区已经拿到了数万支美式枪械。包括4万支加兰德步枪,以及部分同口径弹药的轻重机枪。”

  “下一步,咱们就要着手换装事宜了。”

  刘长青和邢志国之前已经听张云说起过想给部队换装的事情,也曾经一起参加过张云组织的装备需求研讨会,因此两人对换装之事倒也并不感到诧异。

  唯一让他们诧异的,仍然是张云获得武器弹药的“特殊渠道”实在是厉害了些。

  4万多支枪械在国内已经属于极为大宗的武器交易,更何况是国内少见的美式枪械,且运输起来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过考虑到张云之前展现出来的各种不可思议,大家对此也已经淡然处之。

  “张司令,之前你提前给大家展示的加兰德步枪和勃朗宁M1919式重机枪,大家试用之后感觉还是不错的。”刘长青思考之后,向着张云汇报道。

  “加兰德步枪连发效果绝佳,与鬼子步兵对射时会很占便宜,而勃朗宁M1919式重机枪相比于马克沁和九二式都要轻一些,部队机动起来速度也能快些。”

  “我看先让各团1营先行换装,熟悉装备。等1营形成战斗力后,后续2营、3营等部队接续换装。”

  邢志国也认可道:“没错,司令。如今鬼子虽然退了,但战场形势变化极快,说不得就会有突发状况,还是梯次换装最为妥当。”

  张云点头,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另外,不知道386旅等部队算不算在换装范围内?”邢志国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如今咱们独立支队换装,如果不给他们换装的话,恐怕李云龙、孔捷几人恐怕要跑来哭闹了!”

  邢志国此话一出,张云脑海中顿时想起李云龙之前“哭穷”、“哭惨”要装备的样子,顿时莞尔。

  “行吧,告诉他们,后续军分区也会为他们提供美式装备。”

  张云大手一挥,豪气的说道:“不过,他们作为双重管理部队,随时有可能参与总部及师部的作战。而美式弹药补给只能依靠军分区提供,无法从战斗缴获或者总部补给,不利于持续的作战,建议他们保留部分德式装备或者日式装备!”

  邢志国和刘长青都点了点头。

第508章 八路军空军雏形

  商定了部队换装事宜并安排后勤部前去接收武器事宜后,张云便放下心来。

  只要解决了总部和老家难以解决的“有无”问题,剩下的换装、熟悉装备、编练战术、弹药后勤保障等等,正太军分区的高层和参谋们自然会办的妥妥当当的。

  说起来,虽然刘长青、邢志国等人因为跟着张云的发展而一路晋升,迅速跻身正太军分区的高位,但其才能其实还不能满足管理正太军分区这么庞大的集团。不过,耐不住总部和老家不愿更换军分区高层,以免引起张云的担忧,因而全力支持他们的成长,并给各军分区高层都配置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副手和参谋。

  可以说,目前军分区是人才济济,很多在后世留下名字的后勤专家、参谋人员以及政治人才等都在或者曾在这里任职,也使得独立支队迅速的从一个排营级的部队成长为八路军最大的一个军分区。

  要不然,仅凭张云原来一个排的底子,怎么可能可以铺开这么大的场面。

  ………………

  部署完部队换装后,张云便又把心思放在了独立支队,或者说八路军部队的空军建设上。

  毕竟,此次换装的一个最核心原因在于部队没有制空权,使得部队在平原地区难以保障后勤,进而需要提升部队单兵火力。

  如果八路军现在掌握着制空权,或者说至少能够保障头顶的安全,那目前以重型迫击炮等火炮为核心的“大炮兵”战法自然是可以持续发挥威力的,对炮火强度弱的鬼子作战效果极佳。

  换装美式装备,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不过是没有制空权又打算远距离奔袭鬼子的权宜之计罢了。

  前文提到,张云很早之前就筹划自己的空军部队了。

  一方面,他通过老家和苏联的联系,以黄金等贵金属为报酬,向苏联方面提出培养飞行员的需求,并得到了苏联的回应(国民政府不允许苏联为八路军提供弹药物资,但抗战中八路军与苏联方面人员交流还是比较密集的)。

  目前,经过老家的精心挑选,已经有大概60名飞行员种子在苏联进行培训,正在进行伊15、米格1等机型的训练,同时参加苏联培训的,还有为数不少的地勤及机修人员等。

  张云的最终打算,是让这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尽可能熟悉空军的一切,回来后可以给他们配置部分苏式或者美式战机以及相应的后勤设备,以尽快形成战斗力。

  当然,拿着八路军重金培养的飞行员直面鬼子精锐飞行员,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的。这些种子选手的最大作用是传帮带,是帮助八路军自行培养更多飞行员。

  虽然张云目前手中也不过储备了一百余架战机,但也足够用一段时间了。

  另一方面,张云则是期望美国“飞虎队”入场。

  历史上,从1940年底开始,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极为迅速,从鬼子侵华的最大金主,转换为最大的对手。为了暗中压制日军频繁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动作,美国政府决策层经激烈讨论后,决定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空军援助。

  如同当初的苏联一样,由于美国没有对日宣战,无法向中国派出正规空军,转而派出志愿人员。1940年12月15日,罗斯福总统不顾军界人士的反对,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美国飞行员离职到中国参战,并要求美国国务院、陆海军部门及财政部为实现上述计划制定具体方案。罗斯福还同意中国购买原定提供给英国的100架P-40B型战斗机。

  随后,则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获得美国总统授权后组织了200多名志愿人员,来到了中国。其中包括100余名飞行员,其余为地勤、情报等工作人员。

  这就是飞虎队成立的由来。

  真实世界里,飞虎队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获得美国总统授权后组织的,并在重庆、昆明等地阻击日军战机发展,发挥了十分不错的效果。

  不过,等美日正式宣战后,美国政府认为飞虎队这种支援援助形式已经没有必要,这些飞虎队成员于1942年7月又摇身一变,变成了美国正式飞行员,组成了美国第10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CATF),并直接对鬼子开战。

  回到正题,为什么张云有一定把握让飞虎队进入山西呢。

  很简单,纵观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夺取世界霸权,根本不在乎什么意识形态问题,而是绝对的实用主义倾向。他们二战期间为了限制日本,便大力支援国民政府,同时为了防止德国统一欧洲,便对因德国进攻陷入危机的苏联给予了极大的援助,且援助力度远超对中国的支持。

  更简单的一个例子,1944年盟军一路突飞猛进时,国民政府突然遭遇豫湘桂战役的溃败,影响了盟军对日作战。美国政府一度想要直接武装八路军部队,以策应对日战争,那时候国民政府根本无力阻止。结果,是有些美国高层已经看到了苏联战后的威胁,才最终将此事作罢。

  国民政府的利益,在目前的美国人眼里,真的微不足道,一切服从于美国利益。

  现在么,如果八路军可以额外提供资金和后勤物资,那美国政府不会在意再在中国增加一些飞行员的。

  因此,在张云的建议下,老家通过苏联方面向美国提出请求飞虎队入驻的申请,并提出可以提供薪酬、机场以及后期航空燃油等。

  根据驻苏联美国使馆方面的反馈看,考虑到近半年来八路军部队对鬼子的优良战绩,美国政府已经考虑在不武装八路军的前提下,为山西八路军等抗日部队提供必要空军掩护。

  国民政府现在极度需求外援,因此只要不是直接武装八路军,他们也不敢直接拒绝美国的要求。

  按照张云的估计,大概今年10月份或者年底, 八路军空军部队以及飞虎队两支部队都有可能正式入驻,并为自家部队上空提供一片安宁的天空。

  到了那个时候,美式单兵装备+苏式大炮兵主义结合起来,必然会给华北日军带来绝对的震撼,让他们体会到巨大火力差距下的双重绝望。

第509章 1941年的春节

  时光匆匆间,又过去大半个月。

  整个军分区各部门都围绕着部队换装事宜,有条不紊的向前推动着。

  整体来说,战士们对火力更猛的装备自然是极为欢迎的。

  虽然在适应性训练过程中有部分士兵被加兰德步枪的弹仓夹过手指,但经过几天熟悉,捱过几次疼后,大家便能熟练的安装上弹夹,然后一枪一枪的将子弹射空,随后在“叮”的一声中结束射击。

  连续的火力、精准的射击,以及便于维护的特性,让大部分步枪手们对加兰德步枪交口称赞。

  至于勃朗宁M1919重机枪,同样以其较低的重量,以及不错的射速和持续射击能力等,获得战士们的广泛好评。相比于马克沁机枪,这明显是一款可以伴随步兵攻击前进的好武器。

  至于单兵火箭筒,因为是云烟厂自行设计研发的武器,部队使用过程中发现小问题颇多,比如射程不够稳定,引信不可靠,射击角度不对时有时难以引爆等等。但随着云烟厂专家们与战士们的一同探讨改进,兵工厂不断调整改善,装备质量明显提升。战士们对这个虽然只能打百余米,但是威力较大,攻坚效果和破甲效果都不错的武器评价很高,因为打击火力点确实方便很多。

  ………………

  忙忙碌碌间,等张云忙活完这些关系军分区未来发展的大事后,时间已经接近了民国30年的春节。

  这是张云穿越以来的第三个春节,也是正太军分区成立以来的第二个春节。

  此时,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洒向了晋中大地,白皑皑地装点了军分区控制下的整片区域。

  随着大雪封道,山路难行,整个山西战场顿时平静起来。

  敌我双方都趁着这个雪天休整部队,等待着来年的再战。

  正太军分区的山区之中,大量古朴、宁静的村庄里,到处喜气洋洋。

  村民们正在以最大的热情,庆祝着这个难得的春节。

  对于物资贫瘠的民国底层百姓来说,春节是一家人一整年的盼头和希望。平日里,大家苦哈哈的种地、卖力气,却也仅仅是勉强温饱。大家平日里盼星星,盼月亮,总希望可以在这个特殊节日里,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苦中求乐,以便积蓄力气和斗志,为明年的丰收继续奋斗。

  ………………

  民间俗语说得好,“年猪叫,年快到”,在物资困乏的岁月里,杀年猪这一环节早已经成为各地农村地区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晋中山区的很多村子,都将杀年猪视为年末最后一件大事,似乎只有杀过年猪,才算真正感受到了年味儿。

  小年临近,昔阳山区雀家垴村的村民们早早的围在了村民委员会队部里,等待着杀年猪,分年肉的时刻。

  随着张云从国外引进、繁育并推广的大白猪逐步在山区普及开来,军分区的老百姓们算是涨了见识。

  这种来自英国的约克夏猪,虽然只是吃了一年的猪糠猪草,但是仍然可以在一年内长到了接近二百斤。相比于一年只能长几十斤的黑猪,这简直是猪界良心了!

  村里的猪倌,养了大半辈子猪的老荣头,自诩经验丰富,眼界甚广,之前饲养黑猪的最高纪录不过一年长膘150斤。可是自从他饲养了这大白猪,还是不由得常常逢人感叹:“俺滴娘呀!这是真是喝口凉水都长肉的猪崽子呀!”

  在老荣头的精心呵护和细心饲养下,这些上级拨付下来的大白猪仅仅一年时间就长膘250斤左右,体重普遍达到了260-280斤,甚至有达到300斤的,实在是让人欣喜。

  按照村里的决定,此次村委会要杀4头长势慢的猪,剩下长势好的要继续养着,以便继续长肉或者留下配种。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所有村民们都期盼在从四头杀年猪中能分到一些肉,从而为自己少油水的肚子增加点荤腥,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储备珍贵的肉料。

  终于,随着白猪的惨叫声传来,期盼已久的杀年猪开始了。

  在全村村民的围观中,只见由四名年富力强的村民们把一整头约250余斤的夏约克猪费力地将四肢固定起来,使得猪只能叫不能动。接着,由全村最好手艺的杀猪匠,将一把硕长的杀猪刀刺入此猪的要害部分。

  这可是杀猪匠吃饭的手艺,不仅快速帮助肥猪解脱杀戮痛苦,还可以让它的伤口很小,放血量却多,从而降低猪肉的腥味。

首节上一节201/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