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09节

  他正在盘算着物资弹药消耗和收益时,旁边的情报参谋报告道:“司令,总部发来情报,一辆疑似装甲列车正在从太原发车,向着我部方向赶来。另有12辆装甲车和30余辆汽车组成的车队,跟在了装甲列车后面!”

  张云一听,顿时有些惊异道:“太原鬼子竟然装备装甲列车了?”

  “是的,司令,根据总部情报部门的消息,这段时间华北鬼子向太原补给了部分人员和物资,并特意调入了一辆装甲列车。”

  “根据情报员侦察,该列车全身铁甲,共分八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有机枪或者火炮,看上去很是厉害。”

  张云听到八节车厢,立即就猜到这是鬼子的九四式装甲列车。

  

  这是这货,看着凶猛,其主装甲厚度最高才10毫米,不重要位置为6毫米。

  九四式装甲列车是鬼子在1934年研发的,是专门用来应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而专门设计。

  该型号的装甲列车总共配备有8节车厢,从车头到车尾分别是:警戒车厢-3辆火炮搭载车厢-指挥车-动力车-碳水车-电源车。其中警戒车厢是使用满铁的50吨煤炭运输车厢进行的改装,使用6毫米和10毫米装甲板组成装甲车体,在最前方两侧各设置一座可旋转的机枪塔,里面装备一挺7.7mm的92式重机枪,同时正前方安装一个有装甲保护的300mm大型探照灯,用于夜间行车。

  该车火力最强的武器为两门十四年式105mm高射炮。火炮被装在可旋转的装甲炮塔上,能够同时转向一侧进行集火射击。虽然是高射炮,但是该炮主要是对地面目标进行射击。

  十四年式高射炮对地射击时的最大射程超过16公里,能够在观察所的帮助下进行远距离的间瞄火力支援,同时车上也有光学测距设备,能够在直射时进行辅助修正。除了105高炮外,车厢的前后部还各装备有两座机枪塔,配备92式重机枪。

  可以说,这是一列火力极为强大的装甲列车。特别是那两门105毫米高射炮,射速很快,威力很大,平射起来确实对独立支队部队是很大的威胁。

  不过,该列车也不是没有弱点。首先就是其微薄的装甲,都不用九四式山炮,哪怕是德什卡机枪,都能将500-800米距离内将其击穿。

  另外,则是该车既然依靠铁路运行,那必然容易被提前准备的爆破攻击。

  历史上,1938年5月,我军115师就曾经使用埋雷方式,炸翻了鬼子的一列九四式装甲列车。

  张云立即部署道:“这是鬼子的九四式装甲车,很好对付。立即安排工兵前出,以深埋雷电线引爆方式,准备将列车炸掉。另外,安排防空机枪组和山炮组,提前做好反装甲准备。”

  “如果未能爆破成功,就直接以远距离炮击,摧毁这辆列车,还有鬼子派来的这些装甲车和汽车。”

  “是!”参谋立即领命,下去部署了。

  刚部署完太原方向的防务,另有一个参谋报告道:“司令,总部情报部门再次警报,北向有大约3000多骑兵部队,正在快速向沂州方向逼近,大概1小时后,可能会抵达柏子山附近!”

  “这是鬼子驻蒙军的骑兵旅团!”张云嗤笑道:“大规模骑兵部队,早就落后时代了。这些鬼子不来则已,来了就是给咱们送菜!”

  “将相关情报转告给九团,让他们做好迎接鬼子大规模骑兵突击的准备。孙团长自然会料理了这些鬼子骑兵。”

  参谋点头应是。

  部署完这些,张云走出帐篷,看向了南边。

  相比于鬼子来援的骑兵部队,他更担心太原方向的鬼子。鬼子不会仅仅有装甲列车和装甲车、汽车兵等,后面必然还会有大量步兵甚至是重炮兵。

  虽然现在没有了鬼子空军的威胁,但是此次部队同样没有永备工事的掩护,这需要前线部队发挥自己对装备和战术的熟悉,发挥装备曲射优势,应对鬼子可能的重型榴弹炮等武器。

第528章 鬼子的骑兵集群

  虽然在国产的抗战神剧中,鬼子指挥官和士兵们一直如同蠢驴般被抗战义士们戏耍,但那毕竟只是剧情演绎。在实际的抗战史上,鬼子的中高层指挥官在指挥能力上表现还是十分出色的。

  不说别的,就说《亮剑》世界李家坡战斗的原型,关家垴战斗,冈崎支队在误打误撞发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后,不仅成功破坏了部分设备,更是立即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立即抢占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又将老百姓留下的窑洞打通,形成交叉火力,此外还在窑洞外围挖掘了防弹壕。

  正是凭借着极为有利的地形,以及各种防御工事,这500多鬼子才能在一万余八路军的进攻下坚守了两天两夜并成功在空军掩护下撤离。

  据说战斗结束之后,老总、129师师长等参观鬼子的工事后,很受震动,纷纷要求干部们将鬼子的战术部署、工事部署等描绘下来,作为部队的战术学习材料。鬼子指挥官的专业素养,可见一斑。

  虽然在这个位面里,张云率领独立支队,以不讲理的装备和火力水平,硬生生的将华北的鬼子蹂躏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他仍然不敢否认鬼子将领的水平。

  因此,虽然新任第一军司令岩松义雄指挥能力有些拉垮,但是在第一军参谋长楠山秀吉的辅助下,第一军仍然打出了集中兵力攻其一路的组合拳。

  南北两侧的鬼子部队,经过互相协调后,以几乎同样的时间达到了此次战场的南北两侧,从而尽可能牵制八路军部队的兵力调动。

  ………………

  柏子山上,九团临时阵地上,临时构建的团指挥部里。

  九团团长孙阳正在利用高倍炮队镜观察着山地北侧下方的道路,等待着敌人进攻部队的抵达。

  指挥部前方,是九团战士们依靠山体地形,辅助以战壕铲等工具紧急挖掘出的战壕工事和防炮工事。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仍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想要趁着敌人还没到达,尽可能进一步休整完善,以保护自己免受鬼子的炮火。

  炮团1营部队,已经将其随身携带12门重型迫击炮被配置在反斜面,以防备鬼子的远程炮击,另有12门九四式山炮,以各个山口的山石和草木为掩护,炮口斜斜的对着山下。9团团属炮兵们同样找到合适位置,将自己的十多门团属火炮配置好,加上步兵部队随机配置在战壕里的数十门60迫以及82迫,独立支队已经在这里部署超过了90余门大小口径的火炮。

  这里的火炮还只是炮团1营的一部分。事实上,张云已经部署将炮团1营一分为二,另外24门火炮已经被拉去了南侧,以抵御太原方面的鬼子部队。

  工事里,炊事班战士们同样在忙碌着,为部队战士们准备着热乎乎的面饼、火腿和浓汤,以便补充战士们的体力,帮助战士们吃饱喝足打鬼子。

  突然间,孙团长身后的警卫员耳朵一动,似乎听到了什么。他迅速趴下身去,以耳朵贴地,小心翼翼的听取着地面上的声响。

  “团长,鬼子骑兵来了,很多马蹄声!”

  孙阳闻言,面色一肃,立即命令部队做好警戒。

  没多久,远处似乎传来了隆隆的声响,原本还有些朦胧,但很快声响就越来越大。密集的马蹄声如同巨鼓般敲在地上,将地面震动的都有些微微颤抖。远处的平原上,突然涌现出一片巨大的黑影,似有千军万马向着这里疯狂的涌来。

  骑兵,确实称得上古代最具威慑力的兵种。当成千上万匹战马集群向着己方涌来,真的会给前线将士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乌合之众就会被吓得四散而逃。哪怕是精锐的步兵,除非是结成战阵,否则也很难抵挡大量骑兵的冲击。

  哪怕是已经进入工业时代的近代,八路军数万精锐的东路军部队,因为弹药不足,自动武器稀缺,同样全军覆没在青海三马的骑兵之下,遭遇了悲惨的境遇。

  不过,骑兵确实是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在大量自动火器和充足弹药面前,骑兵不过是大号的移动靶子罢了。

  孙阳可不惯着鬼子骑兵在这里摆阵,立即命令炮兵趁着敌人骑兵还在集群前进,尚未散开的时机,对敌人骑兵部队进行炮击。

  此时,鬼子骑兵距离阵地还在3公里以外,但重型迫击炮和九四式山炮的射程都足够了,足可以对敌人骑兵发起进攻。

  于是,炮长们立即计算出距离和参数,随后炮兵战士们开始了发威。

  迫击炮炮兵们将16KG重的重型迫击炮炮弹抬入炮口,小心卡住炮弹后,一拉火绳,击发了炮弹,直接将重型迫击炮炮弹送入了鬼子头上;而山炮炮手们更是简单,直接将炮弹塞入炮膛,合上炮闩,然后拉动火绳,就将炮弹射向了鬼子骑兵。

  “突、突、突、突”、“咚、咚、咚、咚!”……

  在炮手的动作下,30余门火炮立即朝着鬼子骑兵发起了怒吼。明亮的炮焰闪亮间,30多发炮弹就落在了密集移动的鬼子骑兵集群中。

  “轰、轰、轰、轰”……

  巨大的爆炸火花在鬼子骑兵中绽放,密集的弹片四处飞溅,击中周边的骑兵和战马,顿时人的惨叫声,马的哀鸣声,响彻了周边。

  没等鬼子们反应过来,第二轮炮弹再次在骑兵群中炸开。

  又一次的“死亡火花”在战马群中绽放,直接让数百匹战马倒了下去,然后将上面的骑兵摔下了马背,扭断了脊梁和脖子…………

  “八嘎,八路军不讲武德。”骑兵第1旅团旅团长片桐茂少将眼见部队在八路军炮击中损失惨重,先是怒骂八路军,然后立即命令道:“立即分散开,然后让后面的战车中队上来!”

  “命令骑兵部队,分开出击,对敌人发起炮击!”

  随着片桐茂少将的命令下达,鬼子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骑兵集群立即分散开来,然后各自以中队为单位,向着阵地两边扩散,准备对八路军部队开展机动性打击。

第529章 机动打击VS美式装备

  前文说过,骑兵部队在火力越来越强的现代战场上,其生存能力是越发存疑的。

  事实上,经历了一战的洗礼后,欧洲国家军事领域就开始质疑起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在后续的军队建设中逐步降低甚至取消了骑兵部队,就算保留下来,也基本转型为快速机动的骑马步兵。而作为自明治维新以来,军队建设向西方看齐的日本军队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在日本陆军中,骑兵部队其实一直是属于规模缩减状态。如随着抗战战场的僵持,鬼子常设甲级师团中,骑兵联队的规模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乙级师团仅保留了骑兵大队,后来连骑兵大队都没有了,至于丙级和丁级师团,根本就没有骑兵的编制。

  也就是中国战场上抗日武装的火力水平太弱,且鬼子部队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外加中苏边境为广阔的草原地带,需要骑兵部队镇守,因此鬼子才保留了几个独立骑兵旅团的编制。

  不过,鬼子在骑兵建设上也在与时俱进,其骑兵旅团早已经不是单纯的骑兵了。按照日本军队的标准,一个骑兵旅团拥有5500人左右,下辖3个骑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以及1个特殊战车中队(装备了7辆装甲战车,多为九七式骑兵装甲车)。由于整个旅团都是骑兵,讲究快速机动性,炮兵联队的火炮都是轻型火炮,便于跟随部队机动,通常是92式步兵炮或者迫击炮等轻型火炮,或者是骑兵装甲车牵引的轻型野战炮。

  在日常作战中,面对缺枪少弹的中国抗日部队,鬼子骑兵们为了威慑中国部队和民众,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利用马刀或者骑枪等发起攻击,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增加屠杀的血腥恐怖。但是面对拥有工事或者做好防御的部队,他们就会选择使用火炮甚至是战车中队应敌。

  因此,眼见敌人火炮犀利,且已经构建了完整防御工事,片桐茂立即决定进行骑兵机动炮术作战。

  而随着老鬼子片桐茂下达命令,鬼子骑兵部队立即运动起来,他们迅速凭借着战马的机动性能大范围分散开,然后以数十匹战马组成了一个个攻击中队,逐步逼近9团阵地,准备发起迫击炮或者步兵炮炮击。

  与此同时,14盏命令的车灯从远处迅速接近,鬼子的骑兵战车中队正在迅速驶来。

  这是鬼子骑兵旅团专门特殊配置的战车中队,配置有7辆标准的九七式骑兵装甲车。

  97式轻型骑兵坦克,是鬼子专门给骑兵设计的一款坦克。这种坦克整体比95式坦克还要小的多,跟今天的面包车差不多大,只装备一门94式37毫米36.7L坦克炮,没有装备机枪,主要是负责步兵攻坚作战和反装甲作战,乘员2个人,最高时速为40公里,正面装甲12毫米。

  别看这款坦克比较小巧,但该款坦克在诺门坎战役中大显神威,发挥了较大作用。实战证明,该坦克凭借着较小的身体和较好机动性,可以在战场上灵活的躲避炮弹袭击,而配置的37毫米36.7L坦克炮可以击穿大部分苏联早期的BT系列坦克。因此,面对着笨重而皮薄的BT系列坦克,97式轻型骑兵坦克颇有些早期坦克歼击车的意思,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不过,因为该坦克最高时速仅有40公里,且车身较小,这使得鬼子装甲兵在黑夜之中不敢开的太快,以免战车落入沟中造成侧翻,也因此整个车队都落在了骑兵部队后面。

  ………………

  眼看鬼子骑兵和鬼子骑兵装甲车不断分兵接近,孙阳团长同样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前线部队向天空打出照明弹,并借助着照明弹的光亮,观察着敌人的具体动向。

  不过,看到鬼子骑兵的动作后,孙阳立即有些乐了。

  只见鬼子骑兵们纷纷下马,然后扛着小钢炮等武器,正在从各个点位不断向柏子山阵地接近。虽然因为鬼子过于分散,造成重型迫击炮打击效果不佳,但是山地直瞄射击的九四式山炮却基本上以几炮一窝的速度,将鬼子小部队命中,然后炸飞在山脚下。

  当鬼子骑兵放弃了机动性后,其作战效果还不如专业的步兵部队。毕竟他们手中的骑枪射程和威力相比于步枪较小,迫击炮和步兵炮相比于山炮射程更短,这使得鬼子骑兵部队在面对防御工事时很是有心无力。

  而后,布置在山体前面的二十多挺勃朗宁M1919重机枪响了!

  作为一款气冷性重机枪,勃朗宁M1919式重机枪在平地上拥有着15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且在2500米范围能仍有一定的杀伤性。如今布置在山体上的重机枪,对着山脚射击,更添几分射程和威力。

  眼见鬼子骑兵下马并越来越接近阵地,独立支队9团的战士们自然不会客气,更不会吝啬子弹,直接拿着远处的鬼子部队当成移动靶子,进行了密集的夜间远程射击。

  虽然为了防止鬼子发现机枪的位置,战士们并未使用加载曳光弹的弹链,但是借助不断射向天空的照明弹,机枪手们仍然能够直接向着鬼子所在的位置进行了密集覆盖射击。

  无数子弹如同长鞭般甩到了鬼子骑兵头上,将最靠近阵地的鬼子骑兵纷纷打倒在地上,也压制住了鬼子的进逼。

  鬼子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机动攻势轻易就被瓦解。

  正在大家以为战局已定时,只听“轰”的一声。

  突然间,前线阵地上,一挺机枪点位附近爆炸开来。巨大的冲击直接让机枪组的两名战士跌倒在战壕里,一时有些晕头转向,就连机枪都被震落在地上。

  “小心,是鬼子的坦克开火了!”

  旁边的步枪手们因为敌人并未到达有效射程,因此都在旁观着战斗,反而更快发现了鬼子炮弹的方向。

  “打掉坦克!打掉坦克!”前线连长高喊着。

  周边的两个山炮炮组立即放弃了对鬼子骑兵小分队的攻击,转而调转炮口,准备对鬼子的小坦克发起攻击。

  没想到,鬼子也知道独立支队山炮犀利,7辆骑兵坦克不停在山下游走,躲避着山炮的轰击。

  “碎甲弹1发,目标鬼子坦克,放!”

  一发炮弹迅速从炮口打出,然后擦着鬼子坦克附近打到了田地了。

  “再来,高爆弹1发,目前鬼子坦克,放!”

  又一发炮弹从炮口打出,仍然是擦着坦克附近掠过,击打在后面的田地中,炸开了一片狼藉。

第530章 击退鬼子骑兵

  正如诺门坎战役前期苏军面临的尴尬情况一样,哪怕独立支队的炮手们已经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炮手,但超过1.5公里的攻击距离,仍然让炮手很难击中快速移动中的九七式骑兵坦克。

  两组炮手使用九四式山炮连续发射了6发反装甲的穿甲弹、碎甲弹,却未想到全部脱靶,掠过坦克后击中了后面的田地。

  鬼子的7辆骑兵坦克一边游走,一边抽冷子向着暴露的九四式山炮和机枪点位开展炮击,虽然因为坦克移动使得炮击并不精准,但也逼迫暴露位置的独立支队的炮手们不得不转移了炮位,机枪手们也不得不频繁转移位置。

  一时间,9团阵地的远程攻击火力竟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眼看鬼子下马骑兵再次向阵地进逼,并开始架设迫击炮等武器,前线九团1营的步兵连长也发现了问题,有些着急的怒骂道:“狗日的,这小鬼子的坦克跑的还挺快!”

  “大机枪!把防空用的大机枪抬过来,咱们直接拿大机枪打这些小坦克!”

  “迫击炮炮手准备,咱们用82毫米迫击炮打那些逼近的骑兵,给他们送点温暖!”

  旁边的步枪手战士们同样也看的着急起来。几个战士立即从山石后面拉出了2挺德什卡机枪出来,并七手八脚的共同将弹链等配件安装好,然后重机枪手立即操作着机枪,对着山下的坦克就搂动了扳机。

首节上一节209/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