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41节

  张云斩钉截铁的说道。

  如果按照刘长青的战术安排,固然他们可以硬吃掉涌泉大队,且牺牲损失仍然会远小于敌人,但至少也要损失数百人,包括上百宝贵的炮兵兵种。毕竟鬼子不是吃干饭的,其炮兵的战术素养只会比独立支队强。

  张云是后世过来的人,他明明有足够的装备,怎么可能允许战士们特别是炮兵就这样白白牺牲。要知道鬼子可是拥有数十年完善的后备役建设,补充炮兵相对容易的多,而独立支队的炮兵都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攒了半年才不到800人!

  这可是他以后发展炮兵营、炮兵团、炮兵师、炮纵的种子!

  “大川,你是专业炮兵,你那有没有消灭鬼子炮兵的办法?”张云问道。

  王大川思考了许久,说道:“鬼子四一式山炮确实非常优秀,在阵地战中也基本能压制住咱们的82毫米迫击炮甚至是120毫米迫击炮。但是山炮毕竟弹道直,仰角小,其曲射性能较差;相反迫击炮是曲射炮,弹道弯曲,可以直接攻击反斜面。”

  “咱们能不能找到限制四一式山炮发挥威力的地形呢?”

  大家一听,王连长专业啊,听不太懂!

  但张云听懂了,毕竟他可是后世伪军迷呢,当然知道四一式山炮的高低射界为8至25度。换句话说,这门炮虽然射程远,但是如果处于山脚下,它只能打击山的前面。

  相反,迫击炮可以曲射,它可以从山脚甚至山腰处,攻击山的背面(反斜面)。

  当然,九二式步兵炮也可以做到,但是效果一般。

  从今天鬼子的动向看,虽然涌泉老鬼子变得非常谨慎,不会深入山区,但也多次追杀游击队追到了山脚下。

  这就是机会!

  张云再次打开了地图页,详细观察着山区平原交界处的地形,寻找着一处可以聚歼涌泉大队的点位。

  还真找到了一处,祁县洪村后面的夹山平原!

  张云认真观察着此地地形。这里也是平原山区交界处,洪村后面不远就是群山,但比较有特点的是,洪村后面的山岭突然裂开,两道山岭之间形成了一块山角平原,

  这块平原很小,不过往山区延伸了400米左右,两侧也不过宽800米。但如果将涌泉大队引进这里,然后将炮兵阵地设置在山岭背面,那么就会出现我军迫击炮可以攻击到敌人步兵,但是敌人山炮却无法攻击我军炮兵阵地的情形。

  同时,可以将120毫米迫击炮设置在两侧山岭上,利用高度差优势,提升最大射程,从而实现对敌人四一式山炮的反炮兵作战。(其实山炮攻击时一般不会在最大射程处,但必须考虑到。)

  发现夹山平原后,张云详细询问了张队长此处的情况,并让张队长画出了此处地形图。

  然后,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第102章 围歼鬼子大队进行时

  战争从来都是严谨的,很多后世从电影上看到的经典战役背后,其实是很多将帅参谋还有各类专业人才呕心沥血制定出来的方案,方案后面还是各式各样的预案。

  将士用命固然关键,但是背后将帅参谋等为了完成目标而做了多少前期工作,大家其实难以想象!

  比如抗战期间八路军打出的各种伏击战,难道真的是敌人快到了,我们直接带战士出战,发现这里地形适合伏击,接着就伏击了么!

  不是!至少大部分不是!

  比如经典的香城固伏击战,大旅长先是选定了敌人,然后持续侦察敌人的动向,再然后根据敌人动向判断敌人运动规律,进而确定伏击路线;确定路线后,要在路线上寻找伏击地形;找完地形,大家又要不断完善伏击方案,制定各类预案;到了真打仗时,各部门引敌、伏击、阻援等各司其职,这才完成了一次精巧的伏击战。

  这才是战争的艺术。

  小部队作战时,考验战士们的素质和决心,还有指挥官的灵巧机变。

  大部队作战时,考验的是部队的综合实力,包括敌我双方信息的获取、双方指挥布阵、后勤的保障、参战时双方的火力对比、战士们的战斗意志等等等等。

  现如今,为了主动围歼涌泉大队这一千多个老鬼子,独立支队同样要做很多。

  鬼子不是傻瓜,也不是木偶,不会简单按照己方安排行军。特别是现在鬼子特别谨慎,天色渐黑时绝对会远离山区,但如果天色尚早,那鬼子的飞机就该来了!

  必须在天黑前牢牢吸引住鬼子,而游击队的吸引力显然不够,只能独立支队自己上!

  必须在天色将黑未黑时完成敌人炮兵定位并摧毁或者压制住敌人炮兵。

  必须安排部队从后面包抄过去,彻底围住鬼子,聚歼敌人!

  必须考虑鬼子可能的援兵,安排一定的阻击部队!

  必须提前疏散周围的村民,并在附近的村子里埋伏一些游击队,以免鬼子狗急跳墙进入村子。

  最好还要提前标注炮火射击诸元,以提升炮击效果。

  最好还要构筑野战电话,以加强各部队联系。

  张云在作战会议上决议,聚歼鬼子部队的战斗时间为明天傍晚时分,但准备工作现在就要开始。

  大部队迅速走了12公里山路,赶到了夹山平原附近。1连趁着夜色在平原前面的山上构筑隐藏工事,他们将明天下午傍晚时分主动暴露,并吸引涌泉大队来攻击。考虑到鬼子必然会使用山炮攻击,甚至可能会有飞机轰炸,工事必须坚固防炮。

  2连、3连分别来到两侧山岭,他们将在山腰附近构筑隐藏工事,但是仅仅需要战壕就可以,却必须足够隐蔽,以免敌人察觉。他们将在天色见黑时从山岭反斜面进入阵地,并在炮连反炮兵作战后,各安排1个排的士兵(270余人),直扑山下堵住口子,挡住鬼子的退路。

  炮连则是分的很散,他们将两门重型迫击炮放在了两侧山岭,8门迫击炮则在正前方山岭反斜面构筑了炮击阵地。2门步兵炮则是隐藏在山间,利用低矮炮身直瞄射击,争取消灭敌人步兵炮。

  游击队员们也各有任务,祁县游击队明天白天将继续滋扰敌人,并于明天下午吸引敌人来到夹山平原附近;太谷游击队隐藏在村子里,防止敌人向村子突袭。另外,两辆豆丁坦克,也将隐藏在村里,并配合直接堵住鬼子的退路。

  而榆东游击队将作为预备队,必要时做好阻援工作。

  通讯兵开始搭建野战电话,届时王大川将可以直接指挥三个方向的炮兵,而各连队各游击队也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联系指挥部。

  所有部队都开始了准备工作。

  深沉夜色中,步兵们直接拿起工兵铲开始挖起了战壕工事;炮兵们开始在山体背面挖起了炮坑,王大川、李田多等则是根据张云提供的详细山势图计算着射击诸元;通讯兵们则是趁着夜色搭建起地下电话线。

  榆东游击队和太谷游击队则是冒充大部队,又去平原各个摧毁的据点转了转,镇压了一下刚刚冒头的新汉奸,同时传递出部队仍然活动的迹象,以防止涌泉大队突然调离。

  秋夜的夜风吹拂,吹走了战士们脸上的汗水,带来了一丝凉意。

  远处有些喧闹的晋中平原大地上,似乎昭示着又将经历一场血雨!

  ……

  1938年9月6日早上,晴。

  涌泉大队的指挥官涌泉少佐起来后,感觉状态有些不好,精神很是疲惫。昨天白天他带着人追了游击队一天,结果折损了数人,却根本没有什么斩获。

  昨天晚上,他好不容易压下了被游击队激起的烦躁和羞恼浅浅睡下,结果半夜却被参谋叫醒,告知正在维修的据点再次遭袭,有些亲日分子被杀害。附近据点发现了近千人且携带机枪、迫击炮(掷弹筒)的八路军大部队。

  等他谨慎的带着大队赶到时,却只是断壁残垣,敌人再次渺无音讯,消失无踪。

  涌泉少佐感觉自己陷入了泥浆里,空有强大的涌泉大队和炮兵中队,却有力使不上。不得已之下,向中村联队长汇报了情况,“希望明天能进山清剿!”

  联队长中村大佐却告诉他,他已经成功压制住了八路军部队,敌人已经不敢大规模进攻了,但“不得进入山区”,“只需要坚持两个月,大本营就会有援兵过来。”

  无奈之下,涌泉少佐只能连夜又带兵回到县城兵营。

  此时,涌泉少佐感觉自己太阳穴突突直跳,不仅是因为没有休息好,更是被“泥鳅般滑溜”的敌人激怒的。

  他现在特别想抽出指挥刀,带着部队出去砍死些中国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但理智告诉他现在不是时候,必须让部队休整好,以便有良好状态与八路军大部队交战!

  “涌泉大队长,刚才县城外的据点报告,有一百余人的游击队从山区出来了,正在攻击周边村子的亲日武装!”大队参谋从外边走进来,向着涌泉少佐汇报。

  涌泉少佐抑制住自己的烦躁,缓缓说道:“这些都是八路军的小手段,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与我们大部队抗衡的实力。”

  “让驻县城的部队去驱散他们,但不要把他们驱走太远。先让涌泉大队的蝗军将士们休整。”

  “下午全体大队和炮兵中队从他们后面包抄过去,逮住这些耗子般的敌人!”

  “嗨,少佐!”

第103章 斗智斗勇鬼子入瓮

  在张云他们谋算围歼涌泉大队的鬼子时,涌泉大队的老鬼子也在谋算着吃掉这支小规模的游击队,以报复昨天游击队杀伤了涌泉大队蝗军战士的行为。

  交战双方指挥官的互相谋算,才是战争的常态。

  抗战时期的日军绝不是神剧中的傻瓜,相反大部分日军指挥官出身日军军事院校,综合指挥能力远超国内的大部分军阀部队指挥官,国内也仅有部分抗战名将可以比拟或者稍胜一筹。

  同时日军还拥有远超国内军队的情报系统支撑,对国内各路部队的情报收集非常精准,甚至对各部队间的恩怨都了解很深,这让鬼子部队经常能谋算到国内部队。

  日军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情报的了解远超国内军队对自己国家的了解。不说别的,日军使用的中国地图就远比国内部队使用的更精准,对资源矿产、山川河流等信息掌握比国民政府掌握更准确。

  日军对自身情报的保密工作和谍报工作很强大,相比之下国军的情报更是漏的跟筛子似的,很多所谓国防部绝密作战计划经常是大部分国军将士都不了解时就被日军谍报机关破获,被前线的日军指挥官完全获悉。也就是国民政府定下的各类计划大都因为各种因素被下面部队执行走样,不然说不定国民政府的军队会更加被动!

  虽然八路军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情报获取和保密能力远超国军,但面对日军仍然有所不足。初期时八路军尚且可以依靠日军对八路军的不熟悉而出其不意开展了很多攻势(如百团大战,筹划两个多月动员这么多的部队鬼子硬是没发现),但是中后期却也经常因为情报不足而蒙受重大打击,比如山东根据地的大青山突围战。

  作为后世伪军迷,张云当然知道这些日军军事学校毕业的日军指挥官的能耐,不会想当然的以为一切都会按照自身计划进行。他持续保持着与各部队的沟通,通过地下组织等盯紧了涌泉大队的动向。

  得益于他们清扫了县城外大部分日伪军势力,现在地下组织可以更方便安全的开展工作,也因此获得了及时准确的一手信息。

  “日军涌泉大队、炮兵中队的鬼子都在县城休整,现在仅仅有驻扎幸存大据点和县城的日伪军过来追击游击队,但是追的不是很紧密!”

  “敌人实力不强,游击队现在应付的很轻松!”

  张云一直守在指挥部的地图前,而刘长青则是一直使用电话沟通前线部队及游击队,汇总各方面的情报,并在地图上简单标注。

  “鬼子恐怕有阴谋!”旁边榆东游击队的田队长判断道:“之前在榆次的时候,鬼子也经常装出追击不及的样子,其实另有部队包抄我们游击队的后路。”

  张云点点头,他也觉得是这样。

  鬼子昨天被游击队遛了一天,如果还没想到应对方式,那也太愚蠢了。

  “我估计张队长也看出来了鬼子的阴谋,要不是有咱大部队做底气,他现在早就先撤回山里了。”田队长继续说道。

  张云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的思考起来。

  相比于之前靠着火力和装备取胜,这一次张云、刘长青等人要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充分调动敌人,营造战机。这就要求张云他们不能犯错,或者至少不能犯大错。

  他回想着后世从网上看到的点滴战斗战役组织的知识,试着模仿林总的思维模式(军神是真的学不来啊,天马行空的),审视着自己的战斗部署。

  林总说,整个战役战斗的组织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要让自己、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

  所以,他现在就在问自己一个问题,鬼子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消灭这支小游击队呢?

  是鬼子发现什么了,还是只是为了泄愤?

  他试着将自己带入鬼子指挥官的角色,突然发现两天来鬼子涌泉大队空有强大实力却无处使劲,很是令人恼火。特别是这支小游击队昨天骚扰了他们一天,更是令人特别恼火。

  正是因为没发现什么,才急于消灭这支游击队!

  鬼子指挥官是个自信且急躁的人啊,他不会放过可能的战机的!

  张云想明白了,转过头命令道:“让张队长他们退回山里,等接近傍晚时突然出现在夹山平原附近。”

  “如果是敌人据点日伪军先来,先让1营他们主动出击,慢慢消灭这些日伪军,吸引涌泉大队到来,随后退守阵地。”

  “如果涌泉大队先来,那就直接让1连主动暴露,直接防守阵地。”

  刘长青点头,然后打电话通知了山脚下的1连,并安排通讯员去告知张队长了。

  张队长收到张云的命令后,也没有说什么,立即遵照执行。独立支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壕气”深深的折服了这几个游击队长,他们也乐于听从张云的临时指挥。

  看到游击队突然撤退,这些追击的日伪军有些着急了,想着加强攻势纠缠住张队长他们,但经验丰富的张队长怎么可能轻易上当,很豪气的用机枪压制了鬼子的纠缠,轻易就撤退到了山里。

  战事稍歇,独立支队和游击队员们安静的吃完了午饭,耐心的隐藏在战壕、草丛里,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临近傍晚,张队长他们再次直扑最近刚刚勉强修好的鬼子据点,以机枪、步枪、掷弹筒等对据点开展了攻击,而据点的日伪军们也开始了还击。

  大家兵兵乓乓的打了好一会,但是都没啥损伤。随后张队长他们迅速退走,吸引据点日伪军鬼子追击。

  而据点的日伪军为了落实涌泉少佐的命令,也果断的派出了五六十人追击着撤退的游击队。

  而涌泉大队的鬼子部队更是有备而来,倾巢而出,迅速向着游击队出击。

  “涌泉大队的鬼子出来了,先出来4辆卡车迅速向游击队包抄过去。步兵和炮兵都在后面!”

  此时天色尚明,视野良好,山上负责侦查的战士们通过高倍望远镜已经能够发现行进在平原上的鬼子,并通过电话报告给了指挥部。

  涌泉大队的鬼子来了!

  张云他们走到山脊上,拿着高倍望远镜望去,已经发现有4辆卡车正向撤退的游击队后方右侧绕去,准备包抄祁县游击队的张队长他们了。

首节上一节41/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