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58节

  国内已经拥有这么先进的兵工厂了么?

  这真的是咱们“土八路”的云烟兵工厂么!

  ……

  花了一个小时,副总参谋长一行人才参观完了兵工厂。看着意犹未尽的专家和继续呆若木鸡的副总参谋长和旅长,张云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兵工厂会议室,兵工厂的几位专家已经等在那里。

  结果令人诧异的一幕发生了。

  等副总参谋长一行人走进会议室时,跟在后面的三位专家看到会议室里等待着的白老(目前兵工厂最有威望的专家)等人,急急忙忙走过去鞠躬。

  白老可是太原兵工厂的元老,是写到厂志、挂在厂房墙上的人物,特别是白老因看到军阀混战愤而离职,极大的触动了厂里的职工。总部来的三位专家不仅跟白老共事过,也曾被白老的事迹触动,进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面对德高望重的白老,他们三人都自认是小字辈,怎么好意思让白老等着他们呢。

  副总参谋长、大旅长等人有些满头雾水,张云就在后面简单解释了一下,重点说明了一下白老的身份和事迹,大家才恍然大悟。

  随着白老等人与总部专家互相通报了身份,三位专家发现云烟兵工厂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竟然都曾是他们的上级,甚至是他们的前辈,于是姿态越放越低。但是兵工厂的专家们经历了太原沦陷、国破家困等等经历,同时半年来也被独立支队张云、邢副队长等人官兵平等、工农平等等思想感召,也早早没了曾经的架子,于是双方很是平和的聊了起来。

  看到双方聊得过于专业,全是国内外新设备、新工艺、新枪械、新武器的进展,而副总参谋长、大旅长关心的产量等情况却基本没有涉及,张云不得不打断了他们的交流。

  “咳咳,专家们可以会后再深聊,共同探讨新工艺新技术。现在罗专家,您直接向咱们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汇报下云烟厂的人员、设备、产量及未来规划。”

  罗专家直接翻开了文件本,汇报道:

  “目前云烟厂共有全职职工1434人,委托职工2303人。有车间41间,设备3133台,生产线45条。”

  “目前兵工厂月最大产能为:生产TNT、黑索金等各类炸药1400吨;生产子弹200万发(底火已经可以自产一部分),手榴弹30万颗(需张云空间提供优质弹钢作为外壳,提供优质木材作为木柄);生产82毫米迫击炮100门、60毫米口径迫击炮160门、120毫米迫击炮20门(需要张云提供炮钢、观瞄设备的高精度玻璃等,三种口径迫击炮会互相争夺产量);生产82毫米迫击炮炮弹5.8万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6.2万发,120毫米迫击炮炮弹6000发(需提供足够弹钢,铸铁也可以生产,但是射程会有所缩短)。”

  “另外,我们正在仿制日式九二式步兵炮,11月中旬可以投产,预计产量为一个月30门;仿制日式九四式山炮,11月底可以投产,预计每月10门左右;步兵炮和山炮炮弹技术已经攻克,随时可以投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会争夺迫击炮炮弹的产能,暂时产量不会太大。”

  “目前厂房空间已经接近极限,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熟练工人,却制约了产量的发展。”

  “目前我们按照部队的要求,没有进一步扩大厂区面积,等我们12月搬入山体工厂后,工厂面积会得到很大增加,那时候云烟厂的产量就会再次跃升。”

  “不过我建议可以把迫击炮炮弹的铸造车间减小,分解到根据地其他地方去做,由兵工厂派人去指导和验收,可以极大的增加迫击炮炮弹产量;把手榴弹的组装车间也放到外部少量几个工厂,也可以极大的增加手榴弹产量。这些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什么专业设备,完全可以由兵工厂帮助村里建造简易厂房。”

  “化工组的《土法兵工指南》我们看了,也验证过了,完全没有问题。以本地煤铁条件,只要小作坊建设小高炉就可以生产灰口铁,然后直接铸造成迫击炮炮弹粗胚,再通过各种焖火韧化工艺等,就可以生产合格的迫击炮弹壳了。咱们厂可以直接回收再精加工,就可以迅速增加迫击炮炮弹产量。”

第135章 你是怎么把山挖空的?

  |???|

  副总参谋长被兵工厂的产量震惊了!

  在各地八路军战士们人均子弹不足10发,慢慢开始向“三枪八路”转变的时候,云烟厂子弹月产量已经超过200万发;

  当八路军各主力部队炮弹需要数着打的时候,云烟厂的炮弹月产量竟然达到了10万余发;

  当八路军各部队还在为缴获一两门火炮而开心雀跃时,云烟厂每月已经可以生产近300门各式火炮。

  怪不得张云的破袭战绩如此亮眼,怪不得张云敢如此大规模炮击石门。出征河北半个月张云一口气打出去了3万发炮弹,可同时兵工厂却已经生产出来5万发……

  作为指战员,肯定是有什么样的装备,就采取什么样的战术。

  副总参谋长心里松了口气,10月份八路军坏消息不断,冀东损失很大,晋察冀反围攻虽然取得进展,但根据地物资流失严重,弹药损耗也大。

  更严重的是,YA、总部都有类似张云的预判,明年八路军面临的局面将不容乐观。老总等人虽然无惧艰难,却不能不未雨绸缪。

  云烟兵工厂的存在,为八路军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底气。

  “你们原料怎么解决的?”总部来的专家问出了关键的问题,“特别是炮钢!国内目前生产不了啊。”

  张云淡淡笑道:“过去半年我们缴获了很多炮钢,目前储存的大概有4000多吨,专门用于生产迫击炮、山炮炮管等关键部分。另外我们还缴获了大量的钢轨,经过重新熔炼锻造可以生产迫击炮炮架、底板等部位。”

  “同时我们向根据地大量采购硫铁矿,石煤等物资,用于工厂发电,生产硫酸硝酸等。”

  “哦,我们还缴获了数十吨的铜饼,这样解决了我们子弹壳和步兵炮山炮弹壳的问题。”

  ……三位专家都有些惊异,独立支队的缴获竟如此丰富,原材料竟然大都靠缴获解决了。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大旅长问道:“刚才兵工厂同志说到了山体工厂,你们是打算把兵工厂搬进山洞里吗?”

  作为军事战术专家,大旅长在参观兵工厂时,就发现了致命的问题。没有强大的防空能力,面对鬼子的飞机轰炸,兵工厂的生存能力很是堪忧。

  但是当他听到兵工厂专家提到的山体工厂后,想起了张云驻地奇怪的布局,就已经有些明白张云的打算。

  不过有这么多的山洞可以安置这么庞大的军工厂么?

  副总参谋长显然也注意到兵工厂的防空问题问题,期待着张云的回答。这也是八路军兵工厂建立的难题,而总部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独立支队早早就开始了应对恶劣局面的布局,必然早就想好了防范鬼子轰炸的举措,不然张云必然不会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兵工厂。

  张云郑重站了起来说道:“这是我们独立支队最后的秘密,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根基,各位领导跟着我来吧。我带你们参观我们独立支队历时半年,耗资巨大修建的的山体工厂及工事。”

  “请注意,这属于高度机密,请勿泄露。”

  看到张云说的如此郑重,副总参谋长、大旅长也郑重的站了起来,而三位军工专家却主动避嫌,没有前去。

  张云带着两人及各自警卫员,出了厂区,慢慢向里面的4座山峰走去。

  从远处望去,4座山虽然有些高耸,比周围的山峰高一些,却也平平无奇。

  但随着慢慢走近,副总参谋长等人却感觉到了一些异样,因为外面三座山对外方向竟然密密麻麻分布一些黝黑的孔洞,直直对着外面的道路和山峰。

  “这些,不会是碉堡吧!”副总参谋长问道。

  张云笑道:“算是吧!”

  慢慢走过了外围山体工事,进入了里面,副总参谋长和大旅长才看到了奥秘。只见外面山体在内侧竟然各有2个大门,而中间山峰底部则有三个大门,里面竟然有战士们进进出出。

  “通讯部正在装修线路,布置内部空间。”张云解释道:“基本上每个区域我们都安装了电灯和通风管道,提供照明和通风;每个区域都安排了电话,实现了互联互通。”

  副总参谋长和大旅长都屏住了呼吸……

  如果他们没猜错,4座山峰已经被掏空,而未来的工厂就在最中间的山峰里……

  张云带着他们继续前进,走进了中间山峰的内部空间。

  其实电源还没有完全铺设完毕,现在仅有走廊区域灯光通明,而很多内部空间却有些黢黑。张云随手从角落拿起了矿灯,照了照里面。

  “根据我们的规划,山体工厂分为三大区域,对应着三个大门。分别是化工区(生产硫酸硝酸发射药等)、锻造区(炮管、炮架等加热部件等)、精密区(弹壳、底火、保险、组装等等)。

  “外围山体工事别看有六个大门,其实三个大门是仓储区,负责储备各种制造的武器弹药。与山地工事仅通过1道暗门联通。”

  “另外三个大门则是四通发达的通道,每个山体工事拥有40个大炮发射孔、200个重机枪发射孔。”

  “我们在设计时就做了防毒设计,里面各个大门均有密封圈,通风管道均设置过滤装置。而且目前兵工厂已经可以量产防毒面具,我们将为每个战士和工人都配置一个。”

  “整个山体工事能经得住1000公斤航弹攻击而安然无事。哪怕是鬼子机群过来,也不过是挠痒痒。”

  “最后,我们在山体顶部位置还配置有防空阵地和观察哨所,可以预防敌人飞机突袭,反击敌人空袭。”

  ……

  震惊,沉默!

  副总参谋长、大旅长、两位警卫员都张大了嘴巴!

  这!

  这是人类可以办成的事情么?

  他们还以为是有现成的山洞改进而成,没想到竟然掏空了山体,硬生生修建了山体工厂和工事!

  “法国马其诺防线修建的更长更多,修筑的难度更大,”张云轻声解释着:“而且现在日军在东北地区也大量修筑类似的要塞,防备苏联的进攻。”

  “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了,人类已经能够办到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

  副总参谋长、大旅长慢慢接受了张云的说法,仔细思考着这个要塞的防御,不得不承认这个要塞在防空和防毒上已经做到了极致。

  大旅长问道:“如果鬼子大举进攻呢?”

  张云淡淡笑道:“只要鬼子来人不超过3万,我将主动出击,利用根据地内部便捷的运输和防御外圈建设的防御工事,以密集炮火将鬼子埋葬掉。”

  “如果鬼子超过3万少于10万,那我将鬼子吸引至防御内圈或者核心圈附近,以及120门身管炮、数百门迫击炮和1000挺轻重机枪,将敌人密集的消灭在周边。”

  副总参谋长、大旅长想象着那样的场景,竟有些不寒而栗。

  这简直是拥有密集火力的刺猬和豪猪!

  “我们独立支队的物资储备可以在被鬼子团团围住的情况下从容生活半年以上,但是我不相信鬼子可以把10万兵力放在这里这么久。”

  (如果动用空间储备,甚至可以带着部队一直生活到抗战胜利。)

  “敌人最有可能的选择,是以重兵围困我们昔阳周边,断绝我们的物资和给养,这就需要总部综合筹划,安排兄弟部队配合我们从多个方向同时打破敌人的封锁。”

  随后张云还把其秘密隧道的情况向两位领导做了介绍,并最后总结道:

  “在拥有足够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前提下,鬼子将很难战胜在山区里立足的我们。”

  “现在要防备两种极端可能,一种是鬼子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这需要我们发挥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带领群众坚壁清野,并以部队坚决反击;另一种更极端但也确实很有可能,即鬼子与国民政府达成某种默契,共同对我军进行封锁。”

  “这就需要我军广泛储备武器弹药,立足山区,面向平原,不断扩大实际控制范围。”

第136章 来自总部的大局观!

  参观完山体工事,张云拉着两位有些被震惊的有些失神的领导回到了队部。

  在这里,有需要移交给总部的黄金银元、精密地图以及印刷成册的《土法兵工指南》。

  虽然金银数量巨大,炫目夺彩,但副总参谋长仅仅是简单看了一眼黄金银元,就重新贴上封条,而后用心研究起了手里的兵工指南。

  相比于他完全搞不明白的现代化兵工厂,这本书却让他倍感亲切和满足。

  土法小高炉生产灰口铁、土法制硫酸硝酸炸药、土法制作手榴弹、土法制造迫击炮炮弹、土法制造地雷、土法从肥田粉分解炸药、土法改造旧枪炮、土法以钢轨制造迫击炮步枪等……

  这里面有很多技术其实总部修械所已经摸索出来,但是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初级阶段。

  而《土法兵工指南》不仅全部列明并做了原理解释,还列出了后续改进的工艺。

  作为亲自推动建设总部修械厂的人,他太明白技术和设备对八路军各根据地军工发展的制约。这本书却以民间常用的工具、设备为依托,用大缸、小高炉、锉刀等等基本器械工具,制造出虽质量和威力较差却已堪用的炸药、手榴弹、地雷、子弹、迫击炮、迫击炮炮弹等……

  正如张云所说,这是一本让人民军工遍地开花的指南,这是一本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的指南。

  “真的是用心了!真的是太棒了!”副总参谋长摩挲着这本书,有些兴奋的说着。

  看着这些,张云、大旅长又陪同副总参谋长再次参观了各连队各营地。而独立支队庞大的人数,完善的军备、崭新的军服等都让副总参谋长很是惊叹,直接表扬起张云等支队干部们的努力和成绩。

  ……

  吃过丰盛的晚饭后,副总参谋长回到了指挥室,他叫来了派来的电报员,用了六个小时,向总部发了长达两万余字的电文,详细汇报了独立支队的驻地建设、兵工厂军工产量、部队建设情况、干部情况,独立支队上缴的财物、设备、指南,以及他和旅长对张云、独立支队的看法。

  “张云同志忠诚可靠、有能力,有福气,必然可以守住独立支队驻地,进而守住我根据地北部大门,保护和顺、辽县地区免受鬼子侵袭。”

  “请总部共同研究对张云同志和独立支队的安排!”

  ……

  这是八路军总部有史以来接收到的最长电文,总部不得不安排两名电报员同时接收,另有2组电报员转译文件,一直忙乎到凌晨3点,这份电文才完全接收转译完毕。

  当然,老总已经熬夜研究起了前面的电文,几个参谋也在旁边认真看着。

  “好,好,好!”老总一边看,一边拍案,“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呀,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

  “这么庞大的军工产量、这么强大的部队人员、这么多的金银经费、这么完善的防御措施、这么深远的布局,张云同志真是咱们八路军的福将!”

  说罢他走到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刘家镇、小王村以及无名山驻地的位置。

  “军工厂的产量很依赖缴获的钢轨,而小王村距离铁路并不太远,怪不得他这么频繁的破袭石太铁路!”

首节上一节58/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