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有钢七连提供侦查班,肯定能在演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依旧没法弥补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
所以对于高城作出的判断,他心里其实也是赞同的。
只不过他不像高城这么率直,心里有什么话就会直接说,毕竟是灭自己威风,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而现场在讨论这个话题的人,不仅仅只有高城和洪兴国。
其他七零二团的营连级干部,甚至坐在前面的师长和王团长两人,都在探讨这次对抗的双方。
就在这种集体议论的氛围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很快来到了九点钟!
“咻咻”
随着两发红色照明灯冲天而起,正式揭开了本次对抗演习的帷幕。
两台信号发射车开到了演习场,八个转播组同时开始启动,大量布置在现场的调理员和裁判员,纷纷根据安排各就各位预备。
转播组拍到的现场画面,也开始实时传送到转播室内。
导播将收集到的所有拍摄画面,在后台进行快速的整理归类,优先调出最佳的画面投放到电视上。
首先出现的是红军的指挥部,内部正在进行战前会议的画面。
李富国和五个连长齐聚沙盘边,看样子是在讨论接下来怎么进攻,具体讨论内容并没有同步过来。
转播室内的观众看到转播画面,能够实时知道红军在干什么。
这还是第一次体验,感觉很稀奇。
一个个看得很有兴致!
对于他们具体在讨论什么内容,反而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主要注意力都在这独特的观赛方式上。
看到了红军指挥部的样子,众人便开始好奇蓝军正在干嘛。
导播可是从电视台临时请来的,因为部队还没有人能熟练操作,在画面转播上是非常专业的。
仿佛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随后便调出了蓝军指挥部的画面。
而当蓝军指挥部画面出现,整个转播室内的人,都有那么两秒钟的诧异,只因实际画面和想象的差距太大。
红军这边指挥部内一帐篷的人,从画面就能感受到大战开始的紧迫。
可蓝军指挥部呢?
要是除去拍摄的转播组,还有负责守电台的两名通讯兵,实际指挥作战人员就光秃秃的孙东平。
而且即便就仅剩下的孙东平,他也并没有在做任何事情。
就像不知道演习开始了似的,就这么坐在会议桌的首位,双手放在桌子上,连眼睛都闭上了。
孙东平这奇怪的举动,立马引起了转播室内激烈的讨论。
哪怕是要维持室内的纪律,所有人都只能压着嗓门小声讨论,奈何讨论太过激烈依旧变得很嘈杂。
“对抗演习开始了,他在干什么?”
“他怎么不召集下面的连长开会?战前会议都不开的吗?”
“呵,还真是看了个稀奇哈,对抗已经正式开始,指挥部里就个光杆司令,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这又是搞的哪一出?我怎么看不懂?”
……
倒不是那种人都不知道,孙东平强势的搞起了一言堂独裁,根本就不用开会,有事直接无线电通知就行。
而该通知安排下去的事情,他昨天就已经部署好了。
现在孙东平要做的就一件事。
那就是让整个蓝军按他的思路,以他的作战方案为中心,听从他的命令调遣,完成这次对抗即可。
连长什么的其他所有干部,一个都不需要来指挥部。
还别说……
如果陈军在的话,还真会夸他几句。
转播室里的人看不懂孙东平,哪怕是师长都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孙东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合成部队,还没有领悟到信息化三个字的要领。
陈军可是专业人士,他一眼就能看透。
孙东平毕竟是去海外进修过,在已经基本成熟的合成部队待过,哪怕没吃过猪肉都见过猪跑。
他是懂怎么玩合成部队的。
合成部队的指挥模式还真就是,孙东平现在摆出来的这个样子,指挥部只需要总指挥呆在那里,搭配后勤人员即可,一切都通过指挥系统来解决。
指挥官可以指挥到每一个兵,是信息化合成部队最核心的改变。
国内部队还没有专业的,能让最高指挥官直接指挥到每个兵的指挥系统,参加演习的蓝军更不可能有。
孙东平采用了电台和电话做代替,也算得上是勉强能够还原表像。
而一大帮子人坐在一起讨论打法,也会在信息化数字时代完全消失,将会被电脑模拟推演所取代。
基本参谋部讨论出个大概方针,电脑模拟后就能形成具体作战方案。
下面的部队干部,根本不需要参与。
而演习的部队不是合成营,并没有平替参谋长的首席参谋组。
孙东平索性就搞起了一言堂,让下面的连长安心带兵打仗,战术策略这种事情由他一个人来干。
这种看起来霸道的强势行为,其实就是在模仿合成部队。
只不过孙东平这人太过于自傲,根本就不屑于去跟任何人做解释,才让下面的连长心里很不舒服。
这要是在真正的战场上,其实是很影响士气的。
转播室内众人没有合成营思维,对合成作战更是十窍通的九窍,全都看不懂孙东平玩的是哪一出。
有一点大家是很确定的,那就是孙东平肯定不可能在瞎搞。
更不可能是弃权,一开始就放弃。
那他是在干嘛?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想解谜!
第234章 这打法,所有人都看不懂!
为了搞清楚孙东平到底在干嘛,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师长在不能干扰对抗演习,亲自找孙东平问的情况下,直接给导演部下命令,让他们把电视上面的转播画面,转到蓝军麾下的五个连去。
战场上面一共只有八个转播组,红军和蓝军阵地分别放了三个组,剩下的两个组放在防守绿方。
蓝军这边一个转播组在指挥部,剩下的两个分别位于前方和后线。
前方在坦克连,后线在火炮连。
导播把专线切到前线的转播组,坦克一连的画面就出现在了电视上。
只见指挥部毫无动静的坦克一连,所有坦克早就完成了准备集结,现在都已经驶出了营地。
从他们行驶的方向可以看出,就是奔着10公里外的绿军阵地而去。
电视画面再次切到后方转播组,可以看到火炮连的所有火炮,现在同样已经全部进入战斗状态。
以这两个连的动态不难推测出,剩下的三个连肯定也已经启动。
指挥部没有任何动静,下面的部队却紧锣密鼓开干,从这一点就能算出,他们必然都接到了命令。
“这个孙东平,看来很不一般啊,不愧是军区派下来的候选人。”
师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指挥模式,极有新奇感,忍不住称赞起了孙东平。
相比于李富国的传统模式,孙东平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
“是啊。”
参谋长很赞同的说道:“红军这边还在开战前会议,蓝军部队已经出发,这效率确实高很多。
启动速度更快,在实战上,可以为他们带来很大的优势。
光从这一点上来看,蓝军确实比红军更胜一筹,保守估计,蓝军起码能早两个小时展开进攻。”
参谋长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前提是要保持现在的节奏不变。
“跑得快有什么用,得打得赢才行。”
王团长有不一样的看法,他的立场自然是在李富国这边,反驳道:“蓝军搞一言堂营长说了算,谁能保证他设计的战术,就是最好的战术呢?
红军召集各连长开会讨论,肯定能拿出最好的战术,以稳健的打法推进,未必不能后发先至。”
李富国在强大的压力压迫下,他此时的打法确实是追求稳健。
只求以最稳的方式,拿下这一场对抗。
“王团长说的倒也没错。”
师长也认同王庆瑞的分析,微皱着眉头说道:“独裁式指挥,确实是把双刃剑,好坏就在一念间,现在根本没法做出判断,我们就接着看吧。”
孙东平的作战风格非常独特,师长显然不想做太多评价。
其他人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重新把注意力放到了电视屏幕上,跟着导播的镜头观看转播画面。
蓝军看完接着来到了绿军。
通过画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绿军阵地上早就摆出了防御阵型。
两个坦克连分别部署在两侧,搭配前一天挖出来的战壕阵地,针对防御这两个方向的红军和蓝军。
步兵连一分为二进入阵地中,依靠战壕辅助坦克进行防御。
所有的攻势和坦克都进行了伪装,从远处看根本发现不了任何异常,除非用直升机从空中侦察。
然而这场战斗只是营级对抗,根本就没有空中力量参与。
在未来二十一世纪统治战场,堪称单兵手中最强空中杀器的小型无人机,这年头也还没有开发出来。
绿军火炮连也已经完成部署,部署在中心足够安全的位置。
前面有步兵搭配战壕防御,坦克做好了随时冲击敌军的准备,后面的火炮既安全又威胁拉满。
但凡红蓝两军敢出现在火力范围,绿军的重炮会教他们做人。
而且占着地形上的绝对优势,红蓝两军很难冲上绿军的阵地,只要不联手合作制造不了太大压力。
而两军是竞争关系,根本就不可能联手。
三方阵营的部署情况看了一圈,画面又回到了红军的指挥部,结果他们还是在会议进行中。
一个战前会议搞这么长时间,可见李富国有多么的谨慎。
开会的画面没有什么好看的,导播又把画面重新切到了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