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第4节

  一连长现在也在庆幸,幸好先前营长张大彪让自己小声点。

  要不然,自己质疑人家兵工厂的话被人家听了去,现在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啊。

  人家兵工厂这大炮的质量简直杠杠,射程远,打的准,杀伤力也大,一句话,人家兵工厂真的牛逼!

  “通信兵,通信兵呢,死哪里去了!”张大彪没有回答一连长,而是大喊通信兵。

  通信兵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窜到了张大彪的身边:“营长,我在呢。”

  “你马上最快速度跑回团部去,告诉团长,兵工厂的新武器是大炮,一炮就干掉了三个炮楼,快去。”张大彪对着通信兵吼,唾沫星子喷了后者一脸。

  张大彪不用想,这种大炮生产出来,所有的部队都会抢疯了。

  趁着其他部队不知情,抓紧让团长过来,先下手为强。

  “是。”通信兵飞一样的跑了。

第6章 投降了

  这一炮虽然成功打响了,李牧之并没有骄傲,反之,表情很冷静。

  他拿出了纸笔,迅速的书写。

  把刚才那一炮的弹道,射程,杀伤范围等等数据全部记录了下来。

  这仅仅只是一发炮弹,要把多发炮弹的数据综合起来,然后才能根据改出最优良的成品。

  老和和兵工厂的这些工人们也都迅速停止欢呼,生怕会打扰到李牧之的书写。

  张大彪要过来恭喜李牧之,被老和拦住了:“张营长,我们厂长在记录数据,别打扰他。”

  “哦,不好意思啊,我有点唐突了。”张大彪倒也识趣,不打扰了。

  他也命令部队,谁也不准发出声音。

  在李牧之书写数据的时候,孙家堡这边显然炸窝了。

  孙家堡的二鬼子们在据点躺的好端端的,突然一声炸响传来,所有人都被吓了一大跳。

  当他们看见地上的大坑还有三个被震塌的炮楼,全部人都吓傻了眼:

  “天呐,威力这么大的炮弹,这是重炮了啊。”

  “是嫡系打过来了吗,还是晋绥军?”

  “不管是晋绥军还是嫡系,人家携带了重炮,肯定是大部队开过来了,我们还是跑吧。”

  ……

  不出意外,这个连的二鬼子立刻从炮楼里面出来,想要分头跑。

  “给我打。”不需要张大彪下令,三个连长见二鬼子从炮楼里面跑出来,立刻下令开火。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

  三个连的机枪一块开火了,还有步枪老套筒跟着射击,二鬼子丢下十几具尸体,连伤者都顾不上,立刻连忙又龟缩回了炮楼。

  “连长,对方看上去不像是正规军,而像是八路啊。”一个二鬼子排长凑二鬼子连长面前说道。

  二鬼子连长怒斥:“放你祖宗的臭屁,八路能有重炮吗?”

  “连长,可对方的士兵确确实实使用的是五花八门的武器,不是统一制式武器啊。”二鬼子排长说道。

  “他娘的,土八路顶多只有几门山炮,今日居然推出来一门重炮,难不成他还成精了不成!”二鬼子连长大骂。

  “连长,你看那边。”很快有人对着二鬼子连长喊起来,并指了指方向,“我看见八路的炮了,在我们枪支射程之外。”

  二鬼子连长和其他人立刻看过去,当看见了八路的大炮,所有人的表情都显得有些古怪。

  这玩意怎么和一般的火炮不一样,像是拼装货。

  有人对二鬼子连长说道:“连长,八路穷,所以这大炮估计是他们的兵工厂临时拼装的。”

  “你放屁!”二鬼子连长才不相信,“八路没有切割机焊机,啥机械设备都没有,他拿什么拼装,靠他们那双勤劳的双手吗?”

  “连长,具体八路怎么搞出来的大炮,这个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门大炮杀伤力太可怕了,一炮就能干掉我们三炮楼,我们被堵着出不去,得赶紧想办法才是啊。”有人对二鬼子连长说道。

  “连长,八路现在没有开第二炮,不知道在捣鼓什么,我们还有点时间。”二鬼子排长对二鬼子连长说道。

  “你们说八路会不会只有一发炮弹?”二鬼子连长想起来什么,说道,“他们一直都很穷,他们连子弹都造不了,更加不能造炮弹,他们现在没有动静了,会不会是没有炮弹……”

  得嘞。

  二鬼子连长的话没有说完,有人恐惧大喊起来了:“连长,连长,八路在装填炮弹了,你赶紧拿主意啊。”

  二鬼子连长一听,立刻凑到射击孔一看。

  八路确确实实在重新装填一枚古怪的炮弹,二鬼子连长登时吓的魂飞魄散,立刻嚎起来了:“弟兄们,我们当初穿上这身皮,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哪能真玩命啊,马上打白旗,我们投降,抓紧时间投降啊,快一点,别让八路开第二炮了,姥姥诶,真要命啊。”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这第二炮不会招呼到自己头上。

  “是。”二鬼子们立刻打出了白旗。

  张大彪见状,愣神了:“孙家堡这就投降了?真不敢相信啊。”

  张大彪以前不是没有打过孙家堡的主意,无奈自己没有攻坚火炮,哪怕全营出动,也拿孙家堡据点没有办法。

  而现在,兵工厂这么轻轻松松就让孙家堡守军的士气崩溃了,张大彪忍不住在怀疑,这边区兵工厂厂长李牧之说他不会打仗,他真的不会吗?

  李牧之这边,刚刚才把第二枚炮弹装填完毕,正要点火,张大彪朝着李牧之喊道:“李厂长,别点火了,二鬼子投降了。”

  李牧之动作一停,抬头看过去,果然,孙家堡的碉堡炮楼都打出了白旗。

  老和忍不住对李牧之说道:“厂长,这二鬼子欺负老百姓的时候那么硬气嚣张,现在也太不顶事啊,我们才试验了一发炮弹,他们投降了,我们还能能继续试射吗?”

  在老和看来,继续试射最重要,这孙家堡投降了,岂不是耽误了咱的继续试验吗?

  “没关系的。”李牧之淡淡说道,“孙家堡投降了,我们重新找目标继续试验就是了。”

  “厂长,我虽然不会打仗,但我也知道,孙家堡这边被炮击,肯定也会惊动鬼子,他们肯定会增援,我们还有机会找其他目标吗?”老和说道,“张营长只有一个营,恐怕顶不住敌人援军吧。”

  “放心吧,我们有援军,至于其他目标嘛,就是敌人的援军。”李牧之笑道。

  李牧之都看见张大彪叫了通信兵回去,这张大彪的心里揣的什么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李牧之。

  而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一旦得知咱真搞出来的杀伤力强大的大炮,这李云龙马上就得出来,他还得把他的部队拉过来借助咱的地狱大炮顺势干一票。

  毕竟,人家老李可不是能闲得住的主儿,。

  到时候,咱拿敌人的援军当试验对象,丝毫不耽误试验。

  咱的炮弹里,可还有另外一种。

  那就是里面掺了大量的铁珠和钉子,咱得试验一下,这炮弹在人群里面炸开,杀伤效果几何。

  地狱大炮不能只用来攻坚,大量屠杀敌人的步兵,这才符合地狱大炮真正的威名!

第7章 天塌了

  “我们哪来的援军?”老和问。

  “别问那么多了,把炮弹卸出来吧,准备跟着张营长的部队去把孙家堡的物资搬回去。”李牧之吩咐说道。

  “厂长,我们要不要给张营长分一点?”老和问。

  这可是李云龙的部队,李云龙不要脸,他带出来的兵,脸皮也不是一般的厚。

  要是让对方白干活,恐怕是不行的。

  李牧之没有回答老和,而是对着让部队去接受孙家堡二鬼子投降的张大彪喊了一句:“张营长,你过来一下。”

  “李厂长,你有什么吩咐?”张大彪跑到了李牧之面前,态度非常的客气。

  能不客气嘛,眼前这位可是造出大炮的人才。

  张大彪不用想也能知道,这位人才会受到总部首长怎样的重视。

  “这孙家堡的二鬼子投降了,老和问这些东西要不要给你分一点……”李牧之的话没有说完。

  张大彪立刻打断了:“分什么分,这本来就是你们兵工厂打下来的据点,里面的缴获理应全部归属你们兵工厂。”

  “呵呵。”李牧之呵呵一笑,扭头对老和说道:“怎样,你现在可以放心带人去搬东西了吧?”

  老和不太相信,狐疑看着张大彪:“张营长,你真一点不要吗,刚才你们打敌人,也用了一些弹药呢。”

  “等据点打扫干净了,你放心把东西带回去就是。”张大彪一本正经说道。

  老和忍不住小声问李牧之:“厂长,这张营长为什么不分东西,这不合理啊?”

  老和都还记得先前李云龙来兵工厂要手榴弹那副无赖的嘴脸,他手下的营长张大彪的嘴脸和他一样的,怎么现在像换了个人。

  “人家张营长让你搬,你就搬呗。”李牧之笑着说,没有解释。

  从张大彪把通信兵喊回去的那一刻起,李牧之就知道张大彪是什么心思。

  人家看中了咱手上这门地狱大炮,孙家堡这点油水人家是故意让给咱的,就是为了给咱留个好印象。

  等他张大彪的团长李云龙过来了,好开口。

  更何况,一切缴获要归公,这孙家堡拿下来了,缴获也应该全部归属咱总部后勤,张大彪这也是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好吧。”老和也不想那么多了,立刻安排工人人去孙家堡跟着张大彪的部队打扫物资。

  张大彪笑着对李牧之说道:“李厂长,你这炮弹试验成功了,还要不要继续试验?”

  通信兵已经跑回去通知团长了,趁着对方手上还有炮弹,咱可以趁机干一下敌人的援军一家伙。

  咱这趟不能白出来。

  到时候打鬼子援军,这缴获咱可以惦记了。

  “当然要了。”李牧之点着头,对张大彪说道,“我不懂打仗,接下来的目标安排,你说了算。”

  “李厂长,你一发炮弹都拿下了孙家堡,你还说不会打仗。”张大彪笑道。

  “哈哈。”李牧之哈哈一笑,“我真不会。”

  “哈哈。”张大彪也哈哈一笑,“我马上给你安排下一阶段的试验对象。”

  ……

  后勤部

  “张万和,兵工厂的生产恢复了吗?”张万和接到了来自总部副总参谋长的电话。

  “子弹已经开始复产了,这个月底之前,可以交付一千发,手榴弹还在复工过程之中,月底之前,一定可以完成复工。”张万和连忙回答道。

  “嗯。”副总参谋长嗯了一下,还是叮嘱道:“兵工厂的弹药生产乃是我军命脉,来不得半点马虎。”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保证兵工厂的生产。”张万和保证道。

  “嗯。”副总参谋长又嗯了一下,电话挂了。

  张万和把电话筒放回架子上,本来打算给兵工厂那边打个电话问问的,但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首节上一节4/17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