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43节

新划入杜子坤分管的林管站的人就不大适应了,以前习惯了上班松散,突然忙开了,免不得怨声载道。周广仁知道后,在会上讽刺了几句,就都噤声了。

第60章 红粉佳人

四海有芳的部分设备已经从省城拉来了,虽然还没有开始安装,但收购原材料鲜红辣椒的工作已经铺开了,杜子坤也需要安排专人协助配合。

接李兴民任武装部长的郭大鹏忙着基干民兵训练和秋季征兵工作。民兵训练多年没人重视,不知为何市里今年突然发动起这桩事。

于巧英分管计划生育工作,每年秋季县里都会进行例行的大检查,容不得她不上心。往年这时节可以从其它部门大量抽人,今年人人都忙,她找了闻同好几次,才临时调配来两个人。

相对于其他人的忙碌,接金光辉分管组织和党务工作的副书记钱广财就清闲多了。除了偶尔接待一下县里下来的检查组,组织一下学习活动,他份内还真没什么了不起的具体事。

钱广财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力并不突出,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置,靠的是表哥县委书记赵达成。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才知道凡事要看开点,多点容让,从不刻意去和人争抢。这样一来,上上下下倒没人指责他借关系升官,人缘混得很不错。相比金光辉,他能力更逊一筹,为人处世却聪明得多。周广仁深知他的底细,就把他带在身边,一起到县里各部门跑公关,也算是用其所长。

李良春这段时间苦不堪言,镇里中学、小学的校长们天天来找他,都是要工资的。县教育局也不断地施加压力,三五天就给他一个电话,让他恼火不已。

昨天县教育局发来通知,拟召开全县教师工资清欠会,要求各乡镇参加。每年这个会分管文教的副县长要到场,各乡镇分管副职一个都不敢缺席。但乡长、镇长们就不一样了,文教副县长不是县常委,在他们眼里份量一般,这种明摆着受气的会自然是能推就推,一半人会借故缺席。镇里现在的确事多,闻同近段时间一直泡在市里公关,昨天才回来。他要不想去参加这个会,连借口也不用说,是真的忙。

闻同昨天一回来,马凤玲就过来汇报工作,临末了小心翼翼地提起镇中学老师激烈的情绪,以及沈燕代课教师的身份。

对于镇里拖欠教师工资,闻同也是无可奈何。近段时间老周和他跑市里、县里办事,花的钱不在少数,却顾忌到潜规则,不敢带头发放拖欠的教师工资,让他觉得颇为讽刺。他想自己是不是太功利、太麻木了?功利得都不敢有所担待了?麻木得都快忘了曾经的理想?

但他很明白,自己这么想想可以,要突破现实中的框框太难了。他自己安慰自己,这不能怪自己,一个微末的小镇长能改变什么?权力与责任是成正比的,在自己极为有限的权限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对得起良心了。

再者说,恰当的变通是必要的,是通往成功的必然选择。过刚必折,自身不保如何做事?如何获得施展抱负的更大空间?不能获得足够的施展空间,何来什么一展抱负?!这么着自我安慰,他会感觉心安不少。

对于马凤玲反映的情况,闻同明白其中的厉害,十分重视,没有逃避,说道:“今天没时间,明天我去中学看看。还有老管的事情,我记住了。”

李良春正在烦躁难耐时,秦小丽过来通知他,上午九点和闻同一起去镇中学。李良春一听,感觉心里压着的大石头松了一半。闻同此时主动去中学,显然没打算一推二六五地置身事外,没准他明天还肯去县里开会呢。

杳踪镇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部四五十个班,招收本镇的学生。高中部十几个班,招收本镇和周边几个乡镇的学生。高中实行划片招生,考不上县一中的初中毕业生都在指定片内的高中就读,所以生源跨多个乡镇。上不了县一中的,都是被淘汰下来的学生,绝大多数素质差,学习自觉性又低。

杳踪镇中学连续五六年没有考上大学的,每年顶多考上两三个中专生,还是靠的复读学生,近两年更是剃光头。恶性循环之下,高中部的高一年级学生还济济满堂,到高三年级班级数、人数都急剧减少,最后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还不及高一入学时的四成。

不用实地看,闻同也能想象出学生的艰苦。他自己读中学时,还是上的县一中,一间平房也住着三十多个人。狭小的房间里,两边是上下铺的铁架子床,铺着学生自带的木板和被褥。床铺也就一米宽,两人拼床,一人带一床棉被,睡觉时对折了一边垫一边盖,非常地不便,身体根本没有活动的空间。

南方雨多,那时宿舍水泥地面上永远浮着一层泥浆。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木行李箱只能垫着厚厚的砖头塞到床底下,吃饭、睡觉时临时拉出来取东西。每当此时,室内人员集中,连个下脚的地方都难找。闻同永远记得,当年自己那双白胶鞋穿上后就从来没洗过,鞋子里的泥浆从来没有干过。

学生们每顿吃的饭菜清汤寡水,常见的是抓一小把黄豆和晒干的缸豆角放在玻璃瓶里,统一放入大蒸笼中蒸熟了就是菜。这还是条件好点的,象闻同多数时候只能吃豆腐乳当菜,嘴角的火疮几乎伴随了他整个中学时代。

校长雷新国带着几个副校长和全体中层干部,迎到了校门外。对领导来校检查,他永远不嫌欢迎阵势过大。做这些工作他有兴趣,不需要费多少脑子。

闻同和雷新国握手时,觉得一股刺鼻的酒臭中人欲呕。幸好李良春事先提醒了他一声,不然他肯定受不了,很可能当场失态。

对雷新国的过分热情,闻同很不以为然,只是人都出来了,他也只得客随主便,和众人一一握手,委婉地说道:“耽误大家工作了,抱歉得很。”

雷新国却道:“闻镇长来视察工作,我们热烈欢迎还来不及呢,不耽误工作。”也不知道他是装作没听出来,还是真没听懂。

学校没有专门的会客室,小小的会议室兼作此用。会议室内陈设十分陈旧,不过刚刚打扫过,倒很是干净整洁。本来雷新国还要所有人全程陪同,闻同再也忍不住,毫不客气地阻止了。他实在不想屁股后面跟着一大帮人,那不是威风,纯是出洋相。

留下在会议室的只有雷新国和两名副校长。闻同不想客套,直奔主题:“雷校长,麻烦你介绍一下拖欠老师工资的具体情况。”

雷新国整日半梦半醒,对这些情况只知道个大概,转头就推给分管总务的老吴:“老吴,你给闻镇长详细汇报一下。”

老吴早习惯了,端正了一下姿势说道:“全校累年拖欠总额二十一万五千二百三十六元零陆角三分,大概三分之二是民办教师的,其余部分是公办教师的。往年的拖欠占了六成,公办、民办教师都有。今年公办教师六七两个月的工资还没发,民办教师乡镇统筹部分有半年没发了……”

中学拖欠二十一万多,再加上全镇小学的拖欠,超过了六十万元。闻同心里沉重地叹了口气,对雷新国道:“一定要做好老师们的安抚工作,教学不能受影响,不能耽误了学生们。县里明天召开教师工资清欠会,我会去参加。”他又转头叮嘱李良春道:“小学那边千万不能放松,要耐心做工作,要确保安定。”

雷新国前头带路,陪着闻同到学校各处实地查看。让人忧心的是,学校有一栋教学楼多年前就被鉴定为危房,由于无力重建,只简单加固后继续使用。这时候学生在里头上课,闻同就只在远处察看,没有走近教室。

杳踪镇中学管理上隶属于县教育局,和镇政府没关系。但学校位于镇辖区内,是镇域内重要公共事业机构,闻同关心一下也合情合理。

转过一大圈后,一行人回到教师办公房。这是一幢长长的平房,过道里灯光昏暗,众人刚从室外进来一时还不太适应。大家正走着,忽然传来“吱呀”一声,前边一扇油漆斑驳的木门被人从里面推开,走出来一位抱着一摞试卷的女老师。

“李老师,你现在有课啊?”雷新国看见女老师,主动招呼道。

女老师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自修课”,眼睛却看向闻同。

雷新国不以为意,热情地向闻同介绍道:“闻镇长,这是高三年级组组长李易秋老师。李老师人长得好看,书也教得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李易秋打量着闻同,暗自诧异,听说新镇长年轻,没想到看着这么年轻。

闻同已经适应了过道的灯光,也打量着眼前的女人,看年龄不过二十四五岁,小红格格长袖衬衣和米色长裤洗得有些旧了,剪着过耳短发,面容温婉柔美,气度娴静,一双美丽的眼睛正微带诧异地看着自己。

这是个善良的好女人,闻同心里这么认定。

第61章 迷途羔羊

“李老师,你好。”闻同微笑着和李易秋打招呼。

“李老师,调一下自修课,由你代表全校老师给闻镇长汇报一下工作。”没等李易秋向闻同客套,雷新国就作出安排。李易秋在县一中就是骨干教师,来杳踪镇中学更是公认的头牌,又是高三的年级组长,由她代表全校老师完全合适。

高三年级所有老师共用一间办公室,空间很狭小,里头挨挨挤挤的全是桌子椅子,不过并没有凌乱感。老吴已经跑回了自己的办公室,重新泡好两杯茶端了过来。

说话之前,李易秋伸出右手小指拔了拔散在额前的几绺头发。这个动作女人味十足,很是风情。不过也得看人,美人如此,且气质温婉才能给人这样的感觉。

杳踪镇中学高中部生源一般,历届高考升学率又极低,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早早地放弃了希望。到高三时学生大量流失,坚持继续上的不少是被家里逼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往届复读生。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从学校到老师难免都是信心不足,消极应付。李易秋却不愿放弃,工作认真负责,还不时地督促其它老师。

李易秋并没有应付闻同,态度十分认真、诚恳,不见一点丧气、低落的情绪。她说话不疾不徐,言辞简洁,条理分明,给了闻同很深的印象。闻同对她的印象更好了,感觉这个女人不但教学工作做得好,更难得的是态度端正,富有责任心,而且大方得体,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

老吴在一旁忐忑不安,生怕李易秋象那天晚上那样发泄情绪,说出什么难听话,见她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才放下心来。

李易秋一说完,雷新国红光满面地道:“闻镇长,我们从上到下信心十足,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很高,都很认真负责,学生也在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明年高考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李易秋和两个副校长脸上挂着得体的笑,不过就象没听到他的话,压根无人附和。

闻同心知肚明,不好驳了雷新国的面子,微笑着点点头道:“雷校长的话很鼓舞人,学校高考成绩好,也是为全镇人争光。李老师的敬业精神让人佩服。”顿了顿他继续道:“我一个同学在国家教委工作,明年国家继续扩大高考录取比率,往届复读生高考政策维持不变,这都是好消息,我提前祝我们镇中学明年高考大捷!”

李易秋对他的话认起真来,细细地询问。闻同本来不可能去关心高考,但一个高中同学在首都一所重点中学当毕业班老师,受他所托才打听了一下。消息是他国家教委的同学亲口所说,已经形成了决议。他同学是教委分管副主任的秘书,消息来源绝对权威可靠。这些消息对信息渠道畅通的首都重点中学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偏僻的乡镇中学来说,无疑是权威的、重大的。

近来流言传播泛滥,说是明年高考招生比率要压缩,往届复读生要减分录取,以维护与应届生的公平竞争。舆论如此发声,有的是试图影响政策,有的是当事人个人见解,有的是炒作。一些小报请来不少所谓专家,肆无忌惮地登载这些小道消息,吸引眼球。这些小道消息对本就信心不足的杳踪镇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简直造成毁灭性打击,让李易秋忧心忡忡。

事实上是,为了延迟劳动力过早进入社会,国家正在酝酿逐年大比例地提高高考录取比率,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高校体制改革也已到了突破时刻,近一两年就会有大变革,逐步推行收费教育是改革方向,这也会强烈刺激高校扩大招生比率。

李易秋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问闻同:“闻镇长,能不能请你给毕业班的学生们讲几句,给他们鼓鼓劲?”

闻同倒有点被她的职业精神感动了,一口答应下来。李易秋马上安排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去把高三的学生集中到一间教室,临时开会。

首节上一节43/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