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10节

听了张晗瑛的汇报后,洪继宗副局长肯定了她的负责态度后,微笑着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了。张处,你回去后将问题进一步调查清楚,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总的原则是,损公肥私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如果里面真的有什么个人行为,我一定找董昕副主任严肃处理。”张晗瑛离开后,洪继宗副局长立即给董昕打电话:“董主任,你到我这里来一下。”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不了了之了。这个结果,张晗瑛非常失望。按她的原意,当然是想从中挖出问题,好好地打击一下董昕副主任。但最后,董昕以“交警加的油,事前请示过他”就打发了。张晗瑛没有办法,就安排财务处黄会计与龚仲一起,找到董昕副主任,要求他在那四台非我局车辆以我局名义在我局定点加油站加油登记表上,作了具体说明。

董昕副主任阴沉着脸,在那张报销单据上写着:“此四辆车为照顾关系户,同意加油。董昕。”对于这样处理,不说张晗瑛不满意,就是龚仲内心也不是很舒服。出了问题要自己做检讨,他们却背着自己做这样的事。如果真的是照顾关系,他也理解,但要事先沟通一下嘛。再说,在自己明确表示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他们最少要一起开个小会,在会说明一下情况。而不是象这样背着自己把事情办了,这样也太不尊重人了。

但龚仲只是将这些不正常的工作关系放在心里,他现在没有能力公开抵制他们这些人,就是抵制了也抵制不了。这次加油事件,董昕副主任与诸葛伟是这样解释的,但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说张晗瑛不能接受,就是龚仲自己也不能接受。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不事先沟通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当时报账时诸葛伟为什么不能解释清楚?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以前里面到底还有多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是不是意味着别的车辆也可以这名义加油?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与定点加油站的协议不是成了一张白纸?

这事让龚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董昕副主任对他的一些做法不认可,诸葛伟科长也对他的做法不认可。如果他们认可自己,董昕副主任完全可以将自己叫过去,明确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就行了。或者还正式一点,开一个小会,由财务管理人员,车辆管理人员,还有中心的领导一起,在会上说明一下。相信这样一来,大家也理解,也不会让人产生联想,毕竟现实就是这样。只要是有车一族,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交警哪个都得罪不起,让他们搞一些小动作是难免的,是名正言顺的事。

加油事件只是江南正气管理局车辆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个小小问题,折射出来的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公开的却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后来,龚仲还从车辆管理科报销车辆费用中,陆续发现有些费用根本不是单位的,而是江南局有关领导与一些关键处长个人的。如停车费、路桥费、加油费、维修费等。不过,他们报的很隐蔽,都是由驾驶员经手混在单位的费用一起报销的。

此时,龚仲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他的做法没有得到认可,为什么他提出的车辆管理建议被永远摞置。他为这事得罪了车辆管理科诸葛伟科长等人,以后在工作中特别是评先、年度考核中,他们与物业公司的人一样,抓住各种机会打击他。龚仲就这样,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人缘越来越差,年度评先进时也与他无缘,因他在群众考评中分数不高,而领导却以尊重大家的意见为理由,他做得再好,再为公家着想,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龚仲就这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凭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良心为单位努力工作着。他有时也想,自己那所谓案子的事还没了结,现在没有必要因为公家的事得罪这些人。要知道,到时处理自己时,还得靠这些人帮自己说好话,特别是董昕副主任。

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龚仲就是这样,冷静下来时,能意识到这样做对个人不利,但一到关键时刻,一看到那些损公肥私的行为,如果不管,他又觉得对不起自己拿的工资,对不起自己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

2010年2月,江南正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建设银行黑山市解放路支行正式告到了黑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因对方没有履行保障存款人存款安全义务,使犯罪分子用假印鉴将资金从该银行转走,提出了全额赔偿要求。但法院会怎么判决,判决结果哪天下来,这就不是能预计到的了。

打官司就是这样,一方面,要经得起拖。人们不是常说打官司最怕拖嘛,拖不起的官司嘛,意思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准备打官司,那就要做好长期拖的准备工作,要有时间准备拖,要有精力准备拖;另一方面是判决结果是不可预计的,里面有很多变数,当事人是无法把握的,可上可下,原告可变被告,被告也可变原告,八仙过海,各显神勇。人们常说,打官司是二败俱伤,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涉及打官司,不管你是胜还是败,最终结果是双败,只是损失大小不一样,没有绝对的赢方。

官司没有结果,龚仲个人的处理肯定也遥遥无期,那事对他的影响也刚刚开始,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接踵而至,有些是人为的,有些是天意的。俗话说,人背时,“乱”结壳。你运气不佳时,有些事你躲都躲不了的。这不,董昕看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各项工作慢慢步入正轨后,就开始了加强内部管理,把目光盯上了办公室,龚仲又莫明其妙地被抛到了风口浪尖。

这天,董昕将龚仲叫到他办公室,问了一些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后,说道:“为了保证公文管理质量,规范公文处理行为,今后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所有对外公文,一律由办公室统一办理。”

龚仲听到董昕的想法后,认真地思考了一番,说道:“董主任,对外公文统一由办公室办理,好象有点问题。一是各科有各科的工作,办公室不可能掌握各科工作的具体情况。在不掌握实际情况下草拟出来的公文,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公文质量;二是根据局自动化办公系统OA上设定的办文程序,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每个干部职工,都可作为公文的拟稿人,没有哪个制度规定只有办公室人员才能作为拟稿人。”

“不了解情况没关系,可以先让他们拿出草稿,你再根据草稿进行修改,然后在OA上按规定的流程正式发文。”董昕副主任接着说道:“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公文质量,格式也不会出现错误,更能体现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公文管理水平。”

要是真的按董昕的这种思考,龚仲以后的工作就麻烦了。要知道,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有五个科室,有几十号人。每个科室都负责一块工作,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龚仲只知道一些大体情况,具体细节根本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全部以自己的名义发文,那不但有做不完的事,稍微不小心,就会让很多人产生误会,将自己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如果中心所有对外公文集中到办公室统一办理,办公室时间精力也不够。办公室现在就三个人,出纳敬菲五十多了,只三年多就退休了,做好出纳工作就不错了;覃军文化程度低,只能做些跑脚的事,根本没有能力做其他的工作。这些工作实质上就全部落到了我的头上,我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做。如果只是为了保证公文质量,可以要求对外发文全部由办公室审核嘛,OA里面也设有这个程序啊!”龚仲继续努力着。

“我已与方文副主任商量好了,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这事就这样决定了。”董昕副主任没有再听龚仲的申辩,语气坚定地决定道。

从此以后,龚仲除了按常规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要承担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所有对外发文工作。这项工作表面上说来很简单,都是别人先打好草稿后,再由他以他的名义发布。但实际做起来却没有那样简单,并不是只是以他的名义过一下手而已。

龚仲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也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谨的人。经他的手发出去的公文,不但要保证没有错别字,文种正确,语句通顺。还要保证公文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使公文符合实际工作情况。为了保证公文质量,发文前,龚仲必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发文后,还要接受别人的咨询。如果是办件还要负责收集材料,然后再转发到相关科室。这不但要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还得罪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人。

第二十章 规范管理(2)

这天,正气物业公司副总经理马志兵,手里拿着一些材料找到龚仲办公室,对龚仲说道:“龚主任,我们现在要向局领导打一个内部呈批件,请求在正气园三栋北边临街马路边的绿化带上开一个口子,方便客人上下。这是以前出租门面时承诺了的,对方已经找过多次。请你辛苦一下!”

自从树大明、方建军等人发生案件后,机关后勤保障领导班子调整时,正气物业公司的法人也进行了相应调整。现在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董昕兼任,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却由马志兵负责。在不到一年的合作时间里,马志兵与董昕很快就成了特殊的哥们,他们关系非同一般,特殊的利益将他们紧紧地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小集团。

自从董昕副主任要求对外发文统一以龚仲的名义进行后,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包括物业公司所有的请示报告等,全部由龚仲以自己的名义经手办理。龚仲从马志兵手里接过那些材料看了一下,边看材料边随意地问道:“既然是出租那门面时承诺好的了,为什么二年多了还没有做?那门面租户这样好说话?”凭自己的经验,龚仲有些奇怪那些租赁户应该没有这么好说话,承诺了的条件拖了这样久还没有落实。

“就是哟,那些门面吵死了,现在还以此为借口不交房租费。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但那门面就是不听,天天来吵,我们哪个也做不了主。那门面说当时承租时答应了的,是方总经理口头答应的,又没有文字依据,问方总经理又说没有这回事。我们曾为此口头找过局领导,但他们也没有明确答复,一拖就是二年多了。”马志兵一肚子的话,估计他为这门面的事,可能受了不少委屈。

“那局领导同意没有?”龚仲问道。他知道,在机关里,很多敏感性事件一定要请示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就如在临街绿化带上开一个口子,势必破坏绿化带的整体结构,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与正气物业公司肯定没有这个权力。而且,对于这些非正常性工作请示事项,一般是先口头请示,在得到局领导同意后,再以文件形式正式报告。一般情况下,不会没有经过口头沟通就很突然送交纸质请示,直接把矛盾上交到局领导那里。

“好象赵一局长没有同意。”马志兵犹豫了一下,有些模棱两可地解释道。龚仲听到这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幸好自己已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每当别人来要求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出具材料时,他都要将这个材料的背景了解清楚,然后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现在既然赵一局长已明确表示不同意了,那怎么还要他向赵一局长正式提交纸质请示?这不是没事找事,没事找骂吗?

龚仲不禁内心有些气愤,要是自己不负责,就按他们的材料草拟呈批件,递交到赵一局长那里,赵一局长肯定会非常生气。这样一样,自己不是无意中得罪了赵一局长?想到这里,龚仲拒绝道:“马总,既然局领导已明确表示不行了,怎么还要我来以纸质形式打报告?这样做只怕有些不妥当吧?!”

“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妥当,但现实在没有办法了。这样做只是想要有一个向那些门面解释的文字依据,说明我们已经努力了,但是局领导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办法。这样一来,相信他们应该能够理解些。”马志兵没有感觉到任何不稳妥,以非常平静的语气解释道。

也难怪,因为这个报告是龚仲打的,不管结果如何,对马志兵没有任何影响。“这个请示我不能打。既然领导在口头上已有明确指示,现在再送交一个纸质的,

是什么意思嘛?不是让领导为难吗?赵一局长肯定会不高兴的。”龚仲没有生气,在拒绝的同时,耐心地向马志兵解释了自己不同意这样做的理由。只是他心里不好明说,你们把我当宝,自己怕挨骂,却让别人去挨骂。

见到龚仲这样拒绝自己,马志兵很不高兴。说道:“龚主任,对外统一草拟材料,这是你们办公室的职责。这个材料合不合适,不是你说了算。你现在这是明显地不支持正气物业公司的工作?”马志兵自从被董昕欣赏后,特别是上次提成事件被董昕支持后,眼里就没有尊重过龚仲了。现在见到龚仲拒绝了自己的要求,就当场与龚仲吵了起来,最后一起吵到了董昕办公室评理。

在董昕副主任办公室,马志兵气愤地说道:“龚仲不支持物业公司的工作!”龚仲解释地说道:“这个呈批件是不适合打,并不涉及到支不支持工作的问题。”他们俩人就这样在董昕的办公室争吵了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个都说服不了对方。调解当然没有结果,董昕没有说龚仲对,也没有批评马志兵不对。当然,在龚仲的坚持下,那个呈批件最后也没有送交上去。

事后,龚仲不禁有些暗自庆幸自己的细心,主动了解了这些情况。不然,在赵一局长不知道真相,又口头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情况下,自己还以纸质的形式将这个呈批件递交上去,赵一局不对自己生气才怪。赵一局长肯定会这样想,这个龚仲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堂堂正正一个局长,口头指示还不行吗?还递交一个什么纸质批件上来,要自己在上面签名,难道还要我这个局长留下什么文字依据?如果真是那样的结果,那龚仲可又冤枉死了。

所以说,我们在机关里办事,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要有自己的头脑,要多想一些为什么,不要只看事件的外表,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听。不然,有可能坐在屋里也会有惹上身,喝凉白开水也会卡了喉咙。我们一定要时刻记得我们老祖宗说的那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董昕副主任这种思维方式下,龚仲就处在这样一个风口浪尖。在他“走到哪忙到哪”的情况下,每时每刻都不得不绷紧头脑里的那根弦,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别人有意无意地带了“笼子”,

莫明其妙做出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错事出来。但龚仲却没有回避任何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凭自己的能力与良心,努力地工作着。

龚仲就是这样的人,只知道付出与奉献,不知道索取与回报。至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董昕副主任是否认可自己,自己这样努力了,是否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但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与不平,好人也不一定有好的回报。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心领导董昕外,还有物业公司的马志兵,车辆管理科的诸葛伟,以及这些部门的大部分干部职工,就对龚仲没有一个好的印象。

却说自从董昕副主任通过做局领导的工作,将“内部酒”生意重新启动后,龚仲不但承担其中的核算工作,还负责其进货、销售、库存等对账工作,以及相关凭据保管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每月进进出出,算账对账的,工作量也不小,耗费了他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这天,龚仲将最近几个月“特供酒”内部生意的经营情况进行清理后,向董昕副主任作了详细报告。特别是目前盈利情况,存货情况,现有资金情况,以及职工推销情况。当董昕听到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盈利十来万元后,非常高兴。说道:“这生意做得啊!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大的利润!”

“呵呵,是的,里面确实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龚仲也非常开心,“是不是可以考虑给职工发点利润了?”龚仲及时建议道。“你算一下,拿一个方案出来,我们每个职工可以发多少利润?参与集资与没有参与集资要有所区别。”董昕指示道。他也知道,现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整个江南局福利最差的部门,工作又最辛苦最繁琐,虽说中心的干部职工嘴上没有明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言的。

“我是这样想的,做内部酒生意虽说没有动用单位的资金,但毕竟利用了一些工作时间与单位的其他资源,多少带些福利因素在内。没有参与集资的也要考虑一下,就按参与集资的一半发好了。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将现有利润全部发完,平均每人可发五千多元。”龚仲来之前,早就在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方案。

“这个方案我基本同意,但一次不要发多了,要细沙长流。”董昕考虑了一下吩咐龚仲道:“就每人发2000元吧,你去造一个表。另外,按当时的方案将推销费也一并发掉,要注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还有负责进酒销酒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辛苦了,按每销售一瓶酒提取1元辛苦费,平均分配给马志兵和曹婷婷二人。”

龚仲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心理不禁有些郁闷起来。负责内部酒生意的有三个人,一个是负责进货与保管的马志兵,一个是负责发货与资金保管的曹婷婷,还有一个就是负责核算、对账、资料保管等工作的龚仲。现在董昕指示辛苦费只发放给马志兵与曹婷婷二人,完全没有提自己,这是明显的不公正。在内部酒生意工作中,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不比他们二人小,虽说龚仲不在乎这几百元钱,但对于董昕的做法却不认同。

第二十一章 规范管理(3)

一个单位的风气怎么样,职工是否团结,风气是否正,是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主要取决于单位的领导,也就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虽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人与人之间有亲疏,但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对待下属时却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尽可能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如果做不到这点,你想要这个单位真正做到团结一心,努力向上,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董昕对待龚仲不公平,但龚仲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绝对不会将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龚仲开始按董昕副主任的吩咐造表,准备将这段时间做的内部酒生意盈利发放给职工。现在什么都涨,房子、蔬菜、肉类、水果等,什么都涨价了,就是工资不涨。这笔钱虽说数额不大,但多少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当龚仲计算推销手续费时,办公室的覃军在旁边发现了负责酒销售的马志兵、曹婷婷每人都七八百元的辛苦费,而龚仲却没有一分钱。他有些奇怪地问道:“这事不是你们三人一起负责做的吗?怎么只有他们二人有辛苦费,而你却一分钱都没有?”

“呵呵,算了,这一点小钱,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龚仲不好多说什么,自嘲地解释了一下。但他内心还是感觉不是味道,自己兼管酒生意账,也花费了不小时间与精力。每月要将进货、销售、库存、利润算清楚,还要负责与他们核对现金与实物,登记推销台账,确实花费了自己不小的时间与精力。但现在董昕不考虑,自己总不能为个人利益去找领导说什么吧。

“这事领导应该主动考虑。大家都知道,这内部酒生意是你们三人一起兼着做的,为什么只给他们二人发辛苦费,你一个人却没有?这明显的不公平嘛!”覃军感觉有点过不去,龚仲每月为酒生意的事做账,对账,打电话问情况,他还是一一看在眼里的。

“说到底不就是几百元钱嘛,我也不少这几百元钱,还是算了吧,现在是非常时期,为这点小事发生不快没有必要。”龚仲自我宽慰道。覃军知道龚仲说的非常时期,是指树大明等人搞的黑山事件,到现在还没有最后的结果。“这不是钱的事,是尊重不尊重人的事。”覃军见到龚仲还是不温不火的,他也只能发一下牢骚。

对于覃军的这种态度,龚仲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表面上是为自己鸣不平,但实质上是想自己以此找董昕的麻烦。覃军与树大明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以前树大明负责时,对覃军还是非常关照的。覃军虽说没有任什么职务,但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自我感觉还是非常好的,他说的话也还有一定的份量,中心的干部职工也都尊重他。特别是中心的采购工作放在办公室,由覃军全面负责,而龚仲也很少干预。

但董昕负责中心工作后,就以规范管理为由,明确办公室只负责内部行政管理,中心的采购工作很快就被安排到其他科室去了,覃军负责的采购也不得不交了出来。为此,覃军心里一肚子气。要知道一个单位的采购,毕竟还是很有油水的。尽管覃军对此非常气愤,但他人微言轻,没有任何办法,也没有人考虑他的感受。

首节上一节10/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