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9节

机关里办事就是这样,并不只是简单的有利于工作就行,有利于集体利益就行。还要更多地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一些敏感性问题。如果大家都知道,明明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但却能够长期存在,你最好离他远一点,更不要认为自己聪明一点,能力强一点,想将它进行改正。而且,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慎重点。如果方式方法不对,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如果方式方法对,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第十七章 交通经费(5)

龚仲在交通专项经费整改方案中提出的五个方面十五条措施,董昕副主任仅采取了其中一条,那就是对驾驶员实施节油奖。这条措施实施后,车辆管理科全体驾驶员一下子加强了责任心,提高了节油意识。不但改变了过去那种停车等人不熄火不关空调的习惯,就是在加油方面也增加了责任心,管好自己的加油卡,严格按规定进行登记。一改过支那种要他们怎么签就怎么签,就是不是自己的车加的油,也同意登记在自己的名下。

这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对驾驶员实施节油有奖措施后的第二个月。这天,龚仲按往常一样,审核一月一次的车辆管理科定点加油站加油费用报销单据。突然,他发现在加油站登记的加油车辆中,有四台车的车牌号好象不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这四台车每台车加了一次油,共计二百多升,一千五百多元。龚仲立即从自己的电脑中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车辆台账调了出来,再仔细地核对了一遍,确定这四辆车确实不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

他立即将车辆管理科负责费用报销的覃军叫来,将那四辆车加油的单据指给他看。“这几辆车好不是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加的油怎么记到我们单位来了?是不是加油站搞错了?”覃军已由办公室调到车辆管理科,负责科里内勤工作。每月车辆管理科发生的维修费、加油费、路桥费等都是由他进行初审的,一些费用的报销手续也是由他经办的。

覃军拿着那登记表仔细看了一下,表情有点不正常的样子。“这几台车辆确实不是我们单位的,但加油时的经手人是我们自己的人。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龚仲从他的回答中,感觉里面有特殊情况,覃军肯定知道真相,只是他不好说什么。

“你回去将情况搞清楚了再来。”龚仲没有同意报销,将那报销单据退回给了覃军。那四台外单位车加的油,经手人是车辆管理科科长诸葛伟。毫无疑问,龚仲这样处理是很理性的。作为一个财务管理人员,他的职责不仅是审核单据的合法,手续的完备,也有审核费用是否真实,是否合理。

几天后,龚仲看到覃军还没有将那加油费用拿来找自己签字报销,心里不禁有些奇怪,但他也没有去找覃军问为什么。很快就要到月末了,按照惯例财务要进行关账清理,该付款要抓紧付款。想到这里,龚仲立即去找到覃军,提醒他问道:“财务快要关账了,那笔加油费用怎么还不拿来报销?”

覃军回答道:“那笔费用早就交给诸葛伟科长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

龚仲感觉到很奇怪,这个月都快完了,上个月的加油费用还没有支付,按常规加油站也不会同意啊。但龚仲没有再问覃军什么,他知道问题肯定不在覃军这里,再问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更何况,龚仲也是一个很体贴人的人,就是覃军知道什么,他不想说,龚仲也不会为难他。

从覃军那里出来后,龚仲立即到出纳那里查询,才知道那笔款早就支付出去了。龚仲立即到会计那里将单据调了出来,一看上面有董昕副主任的签名,还有诸葛伟与覃军的签字,会计人员也签字了。可以说,按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报账管理规定,除了他自己外,其他所有人都签字了。

龚仲拿着那笔报销单据回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后,问出纳敬菲道:“这笔加油费用我没有签字,怎么付出去了?”

“这笔费用是诸葛伟科长拿来的,说是董主任交待的可以付款。”敬菲几乎没有回忆什么,立即回答道。显然,这笔报销单据自己没有审核,她是知道的。可能当时是出于压力,不得不办理了支付手续。“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告诉我一下。毕竟制度规定要我签字,你也是办公室的。”

龚仲没有再责怪敬菲什么,毕竟她只是一位出纳人员,董昕副主任交待的工作,她除了执行外也只能还是执行。就如当初,树大明主任交待她从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挪用那一佰多万元资金到物业公司去一样。案件暴露后,由于龚仲主动承担责任,说是自己强迫她办理的。后来调查小组考虑到这种情况,加上她离退休也只几年了,也就谅解了她,没有找她的麻烦。

龚仲没有找车辆管理科诸葛伟科长问情况,他觉得既然他不审批,诸葛伟还是能把这笔费用支付出去,肯定是做通了领导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刚刚出纳敬菲不是也说是董主任交待付的嘛。龚仲想到这里,再去财务处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会计审核时,看到有董昕副主任签名,又是诸葛伟科长送上来的,没有多考虑什么就签名了。

龚仲说道:“我没有签字,肯定是有原因的。以后如果没有我的签名,你们一定要问清楚原因。”大家都知道,龚仲是赵一局长特意安排去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管理财务的。因此,财务处虽说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但在中心的财务管理上,财务处负责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会计工作的同志还是很尊重龚仲的。

没有想到的是,龚仲离开后,黄会计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张晗瑛。黄会计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是新进公务员。但由于龚仲也没有将里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说明白,因此黄会计在报告时也讲不清楚具体情况。此时张晗瑛早就改为了调研员,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归她负责。张晗瑛仔细地将加油登记情况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最后,张晗瑛对黄会计说道:“龚仲说的很有道理,他没有签名,里面肯定有特殊情况。在问题没有搞清楚前,你怎么能够同意付款?小黄,你刚刚参加工作,情况不是很清楚,以后一定要注意。你把握一条原则,以后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所有报销费用,龚主任没有签字,你就不签字。”

接着,张晗瑛立即电话将龚仲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道:“龚主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为什么不同意签字?”龚仲回答道:“张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我审核时,发现这个月的加油费用中,有四辆车不是我们单位的,一共加了四次费,一千多元的油费。当时我拒绝签字,但我没有签名财务就付款了。”

张晗瑛听了龚仲的解释后,表情非常严肃,再次仔细地看了那四次加油登记情况,然后指示龚仲道:“这是一起严重违反财务规定的事情。你回去后,一定要查清楚,这四辆车是哪里来的?怎么有外单位的车,以我单位名义在我局定点加油站加油?以前还有这种情况没有?”

龚仲知道,在江南局,张晗瑛与董昕都是有能耐的人,也都是活跃在领导身边的人,自己哪个都得罪不起。现在她以主管部门的身份命令自己,龚仲没有其他办法,只得按照执行。回到中心以后,龚仲思考了一下,还是先情况搞清楚再说。于是,龚仲用电话把覃军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感觉到覃军肯定知道真实情况。

龚仲问道:“覃军,你给我说实话,这四辆外单位车以我们单位名义在定点加油站加油,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财务处在过问此事,要我查明情况后详细报告。”覃军曾是龚仲的手下,二人一起工作时,合作得非常好。龚仲相信凭着他们的关系,如果自己一定要他说,覃军还是会尊重自己,会给自己说实话的。

覃军显然知道一些情况。他犹豫了一下后,以不确定的语气回答道:“这四辆车听说是交警的车。”

“那以前怎么没有交警的车,以我们单位的名义,到我们的定点加油站加油?”龚仲思考了一下,问了第二个问题。

“以前也有。只是那时没有单独登记。”覃军回答道。原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没有实施节油奖时,汽油耗费情况与驾驶员没有利害关系,不是自己的车加的油也可登记在自己车名下。现在实施节油奖后,节油情况与驾驶员直接发生经济关系,不是自己的车加的油,驾驶员们当然不会同意计入自己的车辆名下了。

“那中心领导清楚这种情况吗?”龚仲问道。想到自己为了将交通专项经费控制在预算内,前不久还为了超预算的事,委屈自己,尽心尽力找理由,写检讨式汇报材料,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为此,自己还被洪继宗副局长、马建设处长批评过。而他们这些人,却站在岸上看戏,不同情自己,不理解自己,不帮助自己。现在居然还背着自己做些损害单位利益的事,龚仲感觉心理很不是味道。

“这是多年来的惯例,我也不知道领导清楚不。”覃军回答道。

“那就是说,以前有多少外单位的车以我们单位的名义在我们定点加油站加油,我们不清楚;这些车是否是交警的,我们也不能肯定;里面有没有其他个人行为,我们更不清楚。”龚仲思路很清晰,连续提出了三个问题。要真正做到单位上的交通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单位上公务车辆公务行为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覃军微笑了一下,没有回答龚仲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第十八章 交通经费(6)

龚仲将情况了解清楚后,来到了董昕副主任办公室。那笔加油费事件,他的初衷只是提醒黄会计、敬菲以后注意一下,最后就不了了之算了。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办公室主任,为了财务管理上的事,已经得罪了不少人,领导与与部分干部职工也不是很理解自己。但现在财务处张晗瑛介入了,局面也不是他自己能掌控了。龚仲思考了一下后,决定将情况如实向主持工作的董昕副主任报告。

董昕听了龚仲的汇报后,严肃地质问道:“这是中心内部的事情,你怎么擅自报告财务处了?”龚仲回答道:“我没有汇报到财务处。只是快到月末了,我记得上月的加油费还没有报销,就提醒了一下覃军。但他说已经报销了,我想没有签字怎么会报销呢?就去问了一下财务处的黄会计,可能是她报告给张晗瑛处长的。”

“你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我是中心的领导,你对费用报销的事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那四辆外单位的车,以我单位名义在我们的定点加油站加油,我是知道的,事先也经过我同意了的。”显然,董昕对这起事件还是非常生气。他没有理会龚仲的解释,也没有将具体真实情况告诉龚仲。

虽说董昕副主任的态度不是很好,但龚仲却不能有任何在意。他再次诚恳地解释道:“董主任,当时我也只是想敦促他们及时报账,不影响月末财务核算工作。我去财务处黄会计那里,也只是想把事情进一步落实清楚。再说,这点小事我不好意思麻烦领导,真的没有别的什么意思。”

“你们财务人员就是喜欢疑神疑鬼的,喜欢关注一些不是你们应该关心的事情。我可以明白告诉你,那四辆车是交警的,这里面没有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费用。龚主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交通专项经费再怎么紧张,该支出的还是要支出的。他们是交警,你敢得罪交警?我们麻烦他们的时候多,到时哪个帮我们的忙?”董昕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董昕的话虽说没有道理,但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在监督流于形式,权力严重泛滥的年代,交警,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牛气的人群之一。只要是开车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能耐;只要是有车一族,没有哪个敢得罪他们。对于他们这个人群,龚仲可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个中央驻地方行政执法单位,也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更何况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呢?

龚仲清晰地记得,大约二年前,还是路瑶主任在中心负责时,那时车辆管理还没有独立成为科室,就暂时放在办公室归口管理。但龚仲基本上没有过问什么,车队的日常工作还是归车队长诸葛伟负责。由于制度缺失,管理不到位,那一年中心的车辆交通违章达到二百多起,罚款多达八万元多元。最头痛的是记分问题,哪里搞到这么多的驾驶证来消除这些扣分?路瑶主任没有办法,诸葛伟无力了这个难,就将这个问题压在了办公室主任龚仲的头上。

只要是涉及到单位上的工作,不管是否是份内的事,只要需要自己出面,龚仲是从不推辞的。接到任务后,为了了这个难,龚仲通过同学的关系,请到了江南市交警支队的负责人,将中心这些交通违章行为全部消除了。最后,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龚仲出面宴请了这起事件中帮忙的相关人员。包括江南市交警支队的政委、科技中心领导,还有龚仲的二位老同学,以及中心主任路瑶、车辆管理队长诸葛伟等。

对于不喝会喝酒的人来说,喝酒是很伤身体的。那一场陪酒,是龚仲多年来陪酒生涯中最惨的一次,直到现在都没有忘记。中国是一个酒文化非常丰富的国家,可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什么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这些流传千古的谚语,可见我们酒文化深厚的底韵。在办公桌上很多办不成的事,却往往能够在酒桌上办成。

陪酒也很有讲究。那就是客人讲客气千方百计不喝,主人讲客气千方百计劝喝。如果客人喝到位了,那主人请客的目的就达到了,主客双方的感情也就在这酒的醉意中加深了。而我们是一个讲感情的民族,既然感情加深了,那些在办公桌上虚假的一套,当然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在主人方阵容中,路瑶主任量不大,在这样的场合下,他肯定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冲刺在最前面;诸葛伟队长虽说能喝过半斤左右,但他看到对方的阵容,就开始装起了迷糊,说自己不会喝酒,坚决不端杯,把难题推到了龚仲的身上;龚仲是办公室主任,虽说自己不会喝酒,而且在三人中量最小,但现在如果大家都不喝,那不但是极为失礼的行为,更会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不知道好歹。

为领导排忧解难,是办公室主任的基本职责之一。在陪客人喝酒时,如果自己的领导不会喝酒,但又不得不喝,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办公室主任的表现了。龚仲没有办法,就开始用自己的身体拚。毫无疑问,最后这场酒下来,客人喝到位了,龚仲也喝倒了。刚刚一下桌,龚仲就开始吐,胃里如翻江倒海,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最后在路瑶与诸葛伟的帮助下,回来了单位,睡在了自己办公室的长条沙发上。

俗话说酒醉心明,龚仲人虽说不能动,肠胃也不受自己控制,但下酒桌后回单位时,路上发生的事他却清清楚楚。路瑶主任与诸葛伟队长一起扶他上车时,路瑶新痛惜地说道:“原来你真的不能喝啊!今后我不会再让你喝酒了!”诸葛伟队长幸灾乐祸地说道:“喝不得就少喝一点嘛,要自己控制自己嘛!”路瑶主任有点责怪的味道说道:“我不喝,你不喝,龚主任也不喝,那请交警的领导来做什么?”

这一睡,就睡到了下午五点多下班后。龚仲虽说不能动,但他知道在办公室里,他又吐了好多,将中午吃的东西全部都吐干净了。他吐一点,出纳敬菲就拖一点。后来,为了不影响他休息,或为了注意影响,敬菲还将办公室的门锁上了,不让别人看到龚仲醉酒的样子。下班以后,路瑶主任安排车子将龚仲送到了他在儿子学校旁边租住的房子里。

这样的结果,龚仲端起杯子时,心里就知道了。诸葛伟队长可以回避,但他不能回避,也没有办法回避。在机关里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自己做的事不一定是自己愿意做的。明明知道是对自己不利的事,有时也不得不委屈自己去做。

大家都知道,每醉一次酒,就相当于生一场病,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人们常说:喝酒,就是喝身体,就是拚身体。所以,尽管这一场酒,是为了了车队违章之难,而诸葛伟是车队的队长,不管从工作关系还是个人能力,诸葛伟都应该冲在最前面,或者与龚仲一起冲在最前面。但他没有,也许是为了怕伤害自己的身体吧。只是最后,龚仲为他了了难,还醉成了那样,诸葛伟队长不但没有感激,还当着领导的面说龚仲不知道控制自己。

现在这件事涉及到交警那里,龚仲知道董昕说的确实有些道理。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车辆管理部门,管理着局里的五十多辆车,确实没有能力得罪他们,有时也不得不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但这是为了工作嘛,没有涉及到个人问题啊,自己是财务管理人员,那报销单据上也要自己签名,事先通一下气,或报账时给自己说明一下,难道自己就那样不明事理?

“公务用车专项交通经费是严管项目,去年超预算了还是我去局领导那里作的检讨,洪局长前不久还在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我。但交警有这个要求,我们确实不得不满足他们。只是这也是为了工作,如果我们内部事先通一下气,大家一起也好操作点,可能避免很多矛盾与误会。”龚仲从侧面说明自己并不是多事,同时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龚主任,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多方位考虑,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单位的利益。以后财务上有什么疑问,你可以直接找我。张晗瑛那里,你如实报告就行了。至于财务手续的事,敬菲属于办公室的,你没有签字她把款付出去了,这是你们办公室的问题,你以后要加强管理,制度执行一定要到位。”也许是感觉到了龚仲的退让,也许是其中还有龚仲不知道的原因,董昕没有再说什么,就这样结束了这个话题。

龚仲从董主任办公室出来时,正好遇上诸葛伟科长。龚仲知道,自己刚刚与董主任说的话,诸葛伟肯定听到了,因董主任的办公室没有关门,他们说话时声音也较大。龚仲感觉到诸葛伟明显地笑了一下,只是他的微笑中不是正常的友好的微笑,而是对他不自量力的耻笑。好象在说:龚仲你不签字没关系,我照样有办法搞定,照样可以把款支付出去。

第十九章 规范管理(1)

却说张晗瑛过问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加油事件后,一边等待龚仲的调查结果,一边将此事报告给了洪继宗副局长。董昕与张晗瑛二人,都是洪副局长欣赏的人。但他们二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互不卖账,并借机打压对方,这点洪副局长是知道的。面对自己的这二位爱将心里的小九九,洪继宗副局长不但没有进行调解,而是默许了这种矛盾的存在。

洪继宗副局长知道,允许下属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制衡对方,必要时自己出一下马,这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如果下属之间团结,相互之间拧成一股绳,毫无疑问会增加驾驭的难度;如果他们之间存在矛盾,你怕我得势,我怕你得宠,相互防范对方,不停到领导那里争宠,这样驾驭起来,肯定要得心得多。

首节上一节9/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