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23节

而龚仲所处的岗位,是财务管理。什么是财务管理?说白了就是代表单位利益,为单位把关。把什么关?就是干部职工报账时,龚仲就要代表单位进行审核,这笔钱该不该用,用得合不合理,有没有违反制度规定等等。用钱者与管钱者永远是一个矛盾体的二个方面,虽说整体是统一的,但内部却是对立的。而马志兵却完全不同,他不但是用单位的钱,更要配合领导一起用单位的钱。

经过反复思考,龚仲感觉到这起事件,马志兵应该没有胆子一个人做,他做之前应该与董昕主任通气了,或者说是接受董昕主任的指示做的,也有可能是董昕主任与马志兵他们一起做的,只是由马志兵牵头落实。由于金额较大,相当于中心一个干部职工半年多的工资收入,龚仲不敢掉以轻心。而且还涉及财经纪律问题,在问题没有彻底搞清楚前,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与影响的。

经过这一番分析,龚仲至少可以肯定三点。一是曹婷婷知道一些内情,但不知道全部真相,她不是真正的经手人;二是马志兵是真正的经手人,知道真正的内情,但这笔钱他没有胆子一个人得;三是董昕主任知道这事,这笔钱的最后去向,董昕主任肯定清楚。至于这笔转移出来的二万多元公款,最后到底是他们几个人私分了,还是单位有特殊的支出,龚仲就不能确定了。

将这些关键点想清楚后,龚仲就开始思考怎么与董昕主任沟通了。在机关里工作,怎么让领导欣赏你,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愚蠢的人,工作方式简单,不知道权衡变通,考虑更多的是制度规定,是单位的集体利益;聪明的人,懂得权衡变通,考虑更多的是领导的需要,是让领导开心满意。至于什么制度规定,单位利益,这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都可置于一边。

毫无疑问,董昕与龚仲是二种完全不同品性的人。每一笔支出,每一件工作,龚仲首先考虑的是单位利益,是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至于是否触犯了领导的逆鳞,是否伤害了自己个人的利益,龚仲从来都不会考虑;而董昕却完全相反,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领导的需要,都是为了让领导开心,以达到让领导欣赏自己的目的。至于什么制度规定,什么集体利益,这不是他考虑的重点。

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龚仲不可避免地与董昕发生了冲突。他不时面临到一些特殊费用,如给某位领导购的泡澡用的大木桶,每周给领导配送一次绿色蔬菜,每月到乡下给领导收购一些土鸡蛋,每周安排家政公司给领导家搞一次卫生,每周末陪领导去钓鱼、爬山、摄影、搞农家乐……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要耗费经费的,都是要用钱的。严格从财务管理上来说,这些支出都属于个人支出,肯定应该由个人负担,而不应该由单位承担。当然,龚仲也不是那样死板的人,如果只是偶然次把,龚仲还是能理解的,也能够通融。但现在几乎每周都有这样类似的费用发生,作为处处以单位利益为重的龚仲,与董昕的这种慷单位之慨行为,不发生冲突是不可能的了。

但龚仲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主任,是受领导委托管理单位的财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是胳膊扭不过大腿,无法斗过董昕主任。说得明白一点,财务上的事,龚仲只有审核权,没有审批权;在董昕主任面前,龚仲只有执行权,没有否定权。但龚仲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怀着尽心力认天命的心理,一如既往地工作。

对于龚仲这个办公室主任,董昕主任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自己工作上离不开龚仲,恨的是龚仲又过份呆板,不知道与自己呼应。董昕主任知道,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要害部门,不但履行上传下达,监督协调,综合管理,保持中心的政令畅通无阻。而且,办公室还有一项特殊的职能,那就是负责中心及物业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一个家庭,也有一些不为对方知道的特殊开支,更何况是一个单位!

董昕知道,不管是哪个单位的领导,他都要有自己贴心的人,特别是一些关键部门,要害部位的人员,必须是与自己一条心的人。龚仲是办公室主任,更是财务管理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龚仲的掌握之中。如果龚仲与自己作对,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还是财务管理人员,如果龚仲与自己过不去,那用钱上就束手束脚了。

董昕主任也曾想过将龚仲换掉,不让他管理单位的财务。但从各方面特别是赵一局长那里探得的口风,这种想法是很不现实的。龚仲从财务处调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以赵一局长为首的江南局党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管理中心及所属经济实体财务。中心及所属经济实体,每年的资金进出有几仟万元,在江南局系统,除局机关本部外,是资金流动量最大的部门。这是董昕主任高兴在此工作的主要原因,也是局党组将龚仲调入中心的主要原因。

让董昕主任感到一丝安慰的是,龚仲这个人本质不坏,品性还是不错。只是有时过于死板,不知道权衡变通,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不行,得找个适当的机会点醒一下他,好好地与龚仲谈谈这些问题。董昕主任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绝对不允许发生后院失火的情况。相信以龚仲的智商,应该能醒悟过来,少问一些不该问的事件,配合自己把工作做好。毕竟窝里斗,是伤人伤己的事。不管是哪个人,都是不希望发生的。

经过仔细斟酌,董昕主任最后决定还是找个机会,正式与龚仲好好谈一次话,给他讲讲在机关工作,一些必须知道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突然,耳朵里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音,董昕例行公事式地说道:“请进!”门被轻轻地推开后,董昕抬头发现进来的居然是龚仲,还真应了那句“说曹操,曹操就到了”的话。董昕会意地一笑,脸上露出微笑的样子,立即起身离开办公桌,亲自为龚仲倒了一杯黑茶,然后与龚仲一起坐到了那组单人沙发上。

在机关里工作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里,必须配备的家具有以下几种:一是高级实木老板桌与高级真皮沙发转转椅子,供领导处理公务。那张实木老板桌对面还放上一张或二张沙发椅子,赵一局长的办公室里就放了二张,董昕主任的只放了一张;二是几组实木柜子,供领导挂衣服,放一些重要的物品;三是一组长沙发,配上一张长茶几,主要作用是让领导躺着休息;四是一组短沙发,一般是二张,中间放着一个茶几。

去领导干部办公室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领导干部听取下属汇报工作,都是在那张高档实木办公桌之间进行。领导干部坐在那张高档真皮沙发转转椅上,下属坐在对面那张单人沙发椅子上。此时二者之间是纯属的上下级之间工作关系,二者虽说是面对面说话,但中间隔着那张象征着地位与权力的高档实木老板桌,毫不留情地将二者隔开,形成鲜明的上下级关系。不管说话内容还是语气,都是很正式的,官场气息很重。

遇有特殊情况,如领导的上级来检查工作听取领导汇报,或平时与领导干部关系比近的人来谈心,或谈话内容比较特殊,或领导干部有意缓和一下气氛,想在形式上与下属接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一般就会如董昕主任现在一样,主动倒一杯水,然后坐在那组单人沙发椅子上,面对的中间只隔着一杯茶水进行。此时此刻,作为下属千万要注意,如果你平时不是领导身边的人,一定要心知肚明引起警惕,领导采取这样的方式方法与你谈话,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好事的。

龚仲这种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知道自己还没有与董昕主任这样近的关系。平时自己因为财务管理上的事,董昕主任常常不是很尊重自己,甚至可以说还有些厌恶自己。但也许是要哄着自己做事吧,或者照顾自己的情绪,董昕主任在自己面前一些表面工作,这从董昕主任平时的眼神中就可以感受得到。现在董昕主任见到自己进来,却以这样的方式与自己谈话,龚仲内心不禁慎重起来。

(求收藏!求点击!求花花!虽说本书现在成绩特差,但乡下小道将用最坚强的毅力写下去。)

第五十一章 特殊沟通(3)

董昕主任与龚仲二人坐好后,并没有立即开始实质性的谈话,而只是礼节性地客套着,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现在他们双方虽说都不知道对方要说的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那就是这次谈话的内容不是一般的正常工作,而是有些特殊与敏感,这一点从他们彼此的表情与所坐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来。因此,虽说他们事先都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真正面对时却都显得非常慎重,并没有急于进入实质性议题。

此时此刻,龚仲心里思考的是如何开口,既将自己的来意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又能让董昕主任理解,不为此嫉恨自己。毕竟董昕主任是他的直接领导,从某种程度上说,得罪领导就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更何况他还处于非常时期,“黑山事件”还没有最后了结,能够不得罪领导还是不要得罪的好。龚仲虽说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想好了怎么开口,但现在真正面对董昕主任时,他的心里还是没有多少底气。

当然不能因此怀疑龚仲的人品,毕竟龚仲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这种当面撮领导屁股的事,其中的难度与微妙是可想而知的。相信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有龚仲的这种心理,甚至比龚仲更过份。不过,敢于象龚仲这样直面领导,当着领导的面打领导一巴掌的人,在机关里是很难遇上的。当然这并不是龚仲的智商有问题,也不是龚仲如何强势。这只是一个财务工作者,在面对那些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时,是如何忠于自己的职业操守的问题。

在龚仲内心琢磨着这些问题时,董昕主任也没有闲下来,他内心也在琢磨着,怎么为龚仲这个呆板头脑好好洗洗脑,让他明白在机关里工作,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应该管;哪些工作是应该关注的,哪些工作是不能关注的。董昕主任对于财务人员,历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他认为财务人员呆板,喜欢斤斤计较,不知道权衡变通,常常打着什么制度规定的幌子,与别人过不去。

董昕主任对财务人员的这种极端印象,是从他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因为交流干部补贴问题,与当时的财务人员发生争执而形成的,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改变。那时董昕刚刚大学毕业参加,被单位派到下面去锻炼。按江南局当时的管理规定,交流干部每天有十元钱的补贴。但文件中却没有明确规定,这补贴是工作补贴还是生活补贴。也没有明确规定这“每天”是按自然天数计算,还是只按工作天数计算,而将非工作时间如周末、节假日等天数剔除。

而董昕刚好又是一个很计较小钱的人,正好当时他交流去的那单位的会计,也确实有些呆板,死脑筋一个,不会转弯变通。试想一想,这样二种性格的人绞在一起,加上那个交流干部补贴规定本身就有的漏洞,他们想不发生冲突都不可能了。果然不出所料,董昕第一次到财务上领取交流干部补贴时,就与那位会计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最后直到反映到江南局,在龚仲的协调下才把这个问题解决。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会计在审核董昕补贴天数时,认为那是工作补贴,只有工作时间有,非工作时间要剔除;另外,如果期间享受了出差补贴,由于出差补贴中包含了按天数计算的生活补贴,那位会计认为也应该剔除,不然就重复享受了。而董昕却坚决地认为,交流干部补贴,应该按交流天数计算,没有哪个制度规定有什么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之分;另外交流补贴与出差补贴是两回事,完全不搭边,坚决不能剔除。

董昕与那位会计就这样争执起来。由于双方都有个性,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都互不让步,就连那单位的领导出面做工作也不行。结果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求助于江南局财务处。当时龚仲在财务处负责内部审计,下面有什么疑难问题,一般都先咨询他。龚仲接到电话后,开始感觉有些好笑,虽说没有制度明确规定,但这是小问题,说白了就是几十元钱的问题,双方好好沟通一下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这样争执,也不涉及到什么制度规定。

但董昕与那位会计都不接受龚仲的这种劝说,硬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一定要搞个对错出来。龚仲没有办法,只得去人事处请求支持。因人事处是负责交流干部管理的,交流干部的待遇问题,就是由人事处给政策,财务上负责落实。当时人事处长就是现在的伍钢副局长。他听了龚仲的汇报后,咨询了一些财务上的政策法规后,对龚仲问道:“龚科长,你是财务方面的专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好?”

龚仲回答道:“伍处,每天十元钱的交流干部补贴,对单位来说是小钱,但对个人来说却不一样。这不但是生活上的补贴,更是组织上的一种关怀。再说交流干部离开自己的家,到下面去工作也不容易,要面临很多困难。他们相对于组织而言,是弱势群体,我们的政策应该偏向于弱势群体。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规定,交流干部补贴,一律按自然天数计算,一个月多少天就补贴多少天,不考虑其他任何情况。这样操作起来最简单明了,也不会引起任何矛盾。”

其实龚仲是一个很讲究人性的财务人员,并不是一味的坚持制度规定。在一些费用问题上,他觉得只要不违反原则规定,能够通融的就通融,而且政策要偏向于弱势群体。这个交流干部补贴问题,是自然天数还是要剔除一些非工作时间,龚仲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要偏向于那些交流干部,毕竟交流下去也不容易。当时他接到咨询电话时也是这样的态度,可惜那位有些呆板的会计,没有接受自己的观点。

不久,人事处修改了交流干部管理办法,就交流干部补贴问题进一步规定为:“交流干部补贴,是一种给交流干部的工作生活补贴,体现组织上对交流干部的一种关怀,各接受交流干部工作的单位一定要认真落实好。补贴天数一律按自然天数计算,不分工作时间还是非常工作时间,也不管交流期间是否享受了出差补贴。”从此以后,董昕对财务人员的印象就差了,特别是当了领导后,这种印象一直没有改变。

却说丑媳妇总要见家娘的,龚仲当然不会忘记这次来找董昕主任的目的,也不会因此打退堂鼓。既然决定要过问这笔维修费用,不管怎么样,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出来的。龚仲琢磨了一下,以一个下属的口气报告道:“董主任,我今天的主要来意,就是为了刚刚曹婷婷送来的这笔维修费用……”龚仲边说边将手上的单据递给董昕主任。

“这笔维修费用啦……”董昕主任接过龚仲递来的单据,并没有认真看什么,只是很随意地翻了一下就轻轻地放在茶几上,然后慢慢地收敛起脸上些微的笑容,不待龚仲再说什么话,以非常平淡的语气说道:“龚主任,我有一个问题,正好要找你沟通一下。”听到董昕主任这样说,龚仲只好暂时放下维修费用的事,很自然地回应道:“领导有什么问题,请指示!”

接着,董昕主任与龚仲就谈起了在机关里工作,如何讲究组织原则,如何按工作程序办事,如何当好参谋用手,如何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做到尽职但不越权等问题,然后话锋一转,以诚恳的语气问龚仲道:“龚仲主任,我要与你探讨的问题就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在一笔费用的处理上,你是如何理解财务人员与单位领导的不同权限的?”

龚仲开始有些莫明其妙,见到董昕主任一番海阔天空,又是权限职责,又是越权什么的,现在又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龚仲头脑一转,立即意识到这是董昕主任,对自己平时在财务管理上的做法有看法,想借这个机会与自己沟通沟通一下。但领导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主动与自己沟通,就平时工作上的不同意见进行探讨,龚仲感觉到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值得欣慰的好事。

怀着这样的心理,龚仲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以适当的措辞,结合财经纪律与单位上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从财务人员的职责,具体谈起了在一笔费用审核中,如何扮演好财务人员这个角度,应该如何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问题。最后诚恳地说道:“总的来说,财务人员有财务人员的权力,单位领导有单位领导的权力。”

龚仲态度诚意,语气和缓,完全放开了顾虑,将平时没有说出来的话,全部说了出来。他知道为了财务管理的事,董昕主任对他早就有看法了。现在董昕主任以这样的方式与自己沟通,说明董昕主任内心还是希望他们二人能够相互理解愉快合作的。毕竟天下没有哪个下属会愚蠢到喜欢与自己的领导做对,也没有哪个当领导的会喜欢一个处处与自己为难的下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昕与龚仲,一位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领导,一位是中心的办公室主任,并兼管中心的财务工作,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管是董昕,还是龚仲,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第五十二章 特殊沟通(4)

董昕主任听了龚仲的见解后,微笑着说道:“龚主任,你说得很对,财务人员有财务人员的职责,单位领导有单位领导的权力。我记得很清楚,这一点会计法上也有明确的规定。毕竟单位法人是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负全面责任。而会计人员只是受领导委托,代表领导管理单位上的财务事项。”

说到这里,董昕主任端起茶几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茶,对龚仲进一步解释道:“我认为财务人员的职责,应该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审核手续齐全没有?数量金额计算是否正确?票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至于一笔费用是否真实?是否应该报销?是否能够报销?诸如此类问题,应该是单位领导管理的事,不是财务人员应该关心的问题。”

显然,为了这次沟通,董昕主任没少作准备,特意学习了一些财经法律法规。说到这里,董昕主任的语气不知不觉中慢慢严肃起来了:“可是,现在我们有些财务人员,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职责,没有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经常做出一些越权的事情。”

“比如在报销费用时问这问那,甚至常常以制度规定为由,这也不行那也有问题,使经办人员束手束脚,不但给我们正常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甚至干扰了单位上正常的经济活动。”

听到这里,龚仲当然彻底地明白董昕主任的话中之意。他这是在借自己对财务人员职责的理解,暗暗地在点醒龚仲,要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单位上的事,特别是财务开支问题,不要多管闲事,不要瞎掺和,不要问这问那,老老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

但是,作为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如果真的象董昕主任所说的那样,对于一笔费用是否是单位上真正发生的支出都不管,那这位财务人员是否真的如董昕主任所说的那样,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呢?

不管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级领导,偶尔发生一些特殊支出,或打一下擦边球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官场潜规则,只要不是经常发生,金额不是很大,相信每个财务工作都是能理解的。

龚仲也曾为这些事与财务处长马建设私下沟通过,马建设处长曾对龚仲说道:“水清则无鱼,只要不进私人腰包,不是太过份,偶尔发生一下还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马建设处长的这点观点,龚仲也表示同意。

但是,现在董昕、马志兵等人,却并不是马建设处长所说的那样,他们不是偶尔打下擦边球,也不是不进私人腰包,而是经常搞出这样的特殊支出,甚至金额很大,动则就是大几千元,有时甚至几万元。

就如这笔维修费用,相当于中心一个干部职工半年多的收入。龚仲感觉到他们很过份了,如果不进行控制,长期这样下去,撇开违纪违规不说,就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与江南正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承担不起。

却说董昕主任越说声音越大,脸部表情也越来越严肃:“难道一个单位的干部职工,不管开支什么费用,都要向财务人员汇报?难道一个单位的领导所做的工作,都要向财务人员解释?”

“龚主任,作为一个财务人员,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在履行职责时,不是自己份内的事就不要去掺和了,不该问的就不要问。财务人员的工作就是复核一下金额是否正确,票据是否合法合规,相关人员是否签字了。至于这笔费用是做什么用的,是否应由单位承担,这不是会计的职责,也不是会计有权力管的!”

董昕主任缓和了一下语气,有些欣慰地对龚仲说道:“龚主任,你人品好,工作努力,工作能力强,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大家还是认可你。赵一局长对我说过多次,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多问问你,说明赵局长还是非常欣赏你的。中心的财务工作交给你,我完全放心。你也确实为中心做了不少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还有财务管理工作,我基本上没有操什么心。”

说到这里,董昕主任喝了一口茶,非常惋惜地说道:“但你运气不好,遇到了树大明搞出的“黑山事件”,到现在还没有了结,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没有遇上树大明搞出的“黑山事件”,你现在也不会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工作了,肯定早就上了一个台阶了。”

最后,董昕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虽说我能力不行,但我不会带着你犯错误。龚主任,我要提醒你一下,你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最后了结。到时局党组处理时,肯定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你还要靠别人帮忙说好话。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你不现在不注意方式方法,把人都得罪光了,到时哪个帮你说好话?”

首节上一节23/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