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24节

董昕主任的一番话,可谓情真意切,用心良苦。有关心,有威胁;有警示,有提醒。又打又摸,又褒又贬,但说得也直接。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提醒龚仲,不要开口制度闭口规定,干涉他们的“正常工作”,关心一些不属于自己应该关心的事,问一些自己不应该问的问题,搞得大家都不痛快,做事束手束脚的,说白了,也就是用钱上不方便。

对于董昕主任的处事原则,龚仲这位处处以单位利益,以中心大多数干部职工利益为重的人,确实是难以理解与接受。龚仲知道,这些时间来,董昕主任打着为局领导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幌子,每个月在车辆费用中报销了多少不属于单位公务车的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维修费等;在食堂成本中报了多少不属于食堂支出的土鸡、土猪肉、土脚鱼、土茶油、高档鱼等。

龚仲也清楚,董昕主任他们还打着为局领导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幌子,每个月在物业服务里支出了多少与单位工作没有关系的保洁费、维修费、绿化费、家具费等;又在接待费中报销了多少与单位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的农家乐费、钓鱼费、卡拉OK费、高档烟酒等;在办公费中报销了多少与单位工作没有关系的摄影费等,在差旅费中报销了多少与工作没有关系的考察费等……

龚仲更明白,在这些以为局领导服务为幌子而发生的费用中,又有哪个说得清楚,这些费用真的全部用在了局领导身上了?又有哪个能保证这些费用没有进董昕、马志兵他们私人的腰包?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董昕主任为局领导提供这些特殊服务时,他难道不希望他的下属也给他提供这样的服务?

董昕主任说完后,起身为龚仲续了茶水,然后端起自己的茶杯慢慢地喝了起来。董昕知道他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龚仲还是象以前一样不明事理,不知道权衡变通,处处以制度规定来为难他的工作,他有的是办法应对。

要知道,在机关里工作,如果一个领导要为难下属,那真的比喝凉开水还简单。当然,董昕主任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方便得多。

龚仲听到董昕主任说完后,他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董昕主任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龚仲不得不高度重视,冷静下来思考。他知道董昕主任的心理,自己是办公室主任与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天天打交道是难免的。他们都希望大家能愉快合作,不希望把事情搞得那样僵。

毕竟是在一个单位工作,一个是单位的领导,一个是办公室主任兼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应该是互补关系,而不应该是对立关系。

问题是不管是什么人,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底线,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龚仲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在不违背基本底线的情况下,当然是人性化点好,随大流点好。一个人最怕的是斤斤计较,是钻牛角尖,是看问题偏激。

那些开口就讲原则规定,工作方式简单,轻易否定别人,其实是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古人说过难得糊涂,难道原则规定只有你懂?难道你真的比别人聪明?

龚仲更明白,现在我们有很多领导干部,就如古代那些妓女一样,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他们在台上往往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是一到台下,却比什么人都坏,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电视上今天暴露出某个领导干部受贿几千万元,明天网络上又报道某个领导干部养了多少情妇,受贿多钱,这种现象几乎每天都可看到。

如果你再去反过去了解这些人,他们曾经在台上说得多么好听,好象比天下所有人都清白,真的让人有一种吃了几只苍蝇的感觉,也难怪老百姓对这些人深恶痛绝了。

董昕主任没有催龚仲,他知道龚仲正在思考着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一点董昕主任还是能够感觉得到的。毕竟龚仲是办公室主任,是他的办公室主任。事实也确实如此,龚仲内心正在这样思考着:“在机关里,当领导的最喜欢什么样的人?当然是喜欢那些既听话,工作能力又强的人;在机关里,哪些人可以进步?当然是那些工作能力强,又能听领导话的人。”

想到这里,龚仲带着感情地说道:“董主任,说心理话,自从树大明等人搞出′黑山事件‵后,因为种种原因,让我走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江南局很多干部职工看到我都往一边躲,生怕与我接触后惹祸上身似的。特别是以前一些看起来比较好的朋友,也对我若际若离似的,我有一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给予我关心,我心里还是有数的,我真的非常感激你。”

龚仲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道:“董主任,工作上的事,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也认真反思了一下,我以前的工作方式方法确实有些问题,有时说话过于直接,考虑问题过于简单,为了财务管理上的事,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意中做了一些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也得罪了一些人,这些我以后都会注意的。”

第五十三章 特殊沟通(5)

听到这里,董昕主任点了点头,但他还是没有说什么。董昕主任知道龚仲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他要表白的重点,这只是他的开场白而已。他们今天在一起沟通的主要问题,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如何正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不越权,不侵权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董昕用钱时要不要向龚仲沟通,龚仲应不应该过问他董昕用钱的事。

说到这里,龚仲喝了一口茶,疏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接着慎重地说道:“但财务工作有财务工作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只要是从事财务工作,不管是什么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至于具体哪些工作是财务人员应该管的,哪些工作不是财务人员应该管的,虽说国家发布的会计法及各省市出台的会计人员工作条例有一些规定,但肯定没有规定得那样具体那样全面。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每个单位具体做法肯定不一样。”

应该说,龚仲的这些见解是实事求是的,是有人情味道的,也是符合现实生活的。

董昕主任边听边点头,不禁有些同意龚仲的观点,特别是听到龚仲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单位肯定都不一样”的说法时,董昕主任有些严肃的脸孔也慢慢舒松开来,感觉到龚仲并不是印象中的那样死板,那样没有人情味道。董昕主任感觉到,以前与龚仲可能沟通太少了,或者一面之词听得太多了。

董昕主任表情的变化,龚仲一一看在眼里明在心理。龚仲知道,在机关里工作,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很多说法,并不是如你表面听到的或看到的那样简单。一些表面冠冕堂皇的东西,背后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阴暗。

如果你不知道察言观色,如果你轻易相信别人口里说的话,如果你崇尚“眼见为实”,那你真的有可能被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也可改变环境;有能力就去改变,没有能力就要学会适应。这是在机关工作,必须悟透的潜规则之一。

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龚仲自然有自己的原则。龚仲并没有为了迎合董昕主任而一味说些董昕主任喜欢听的话。

“我从事财务工作二十多年,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审计。从中总结出了一条基本经验,那就是审计人员审计时,如果对某些支出有疑问,他们首先找的是肯定财务人员,不是经手人,也不是单位领导。

“因此,一个合格的财务工作者,他审核每笔支出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果审计人员询问此笔支出时,他怎么解释,是否解释得清楚。

“如果自己都感觉到解释不清楚,自己都感觉到说服不了自己,那这位财务人员肯定会向经手人或单位领导询问一些具体情况。”

龚仲喝了一口茶,并没有在意董昕主任表情的变化,有些激动地说道:“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不知道财务人员的良苦用心。他们一味地将财务人员放在自己的对立面,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多事,借口制度规定为难他人,问了一些不应该问的事,关心了一些不是财务人员应该关心的问题。”

龚仲缓和了一下语气,以一个财务人员的身份,自我反省地说道:“当然,我们这些财务人员,有的可能是性格问题,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将道理说清楚,给人的感觉是不尊重人;有的则是简单粗野,态度恶劣,盛气凌人,指手画脚,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有个别人也不排除利用手中的权力,故意为难别人,刁难一些经办人员,甚至索拿卡要,把财务人员的形象搞坏了。”

最后,龚仲总结性地说道:“董主任,我觉得我们在工作中,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都能平静地对待工作中的一切,都能实事求是待人待事,相信很多矛盾都不会发生。就如一个财务人员,只要没有私心,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只要没有伤害他人的尊严,大家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就如审核一笔支出时,问一些支出的具体情况,这是财务人员的权力,经办人员有义务解释清楚。如果没有什么名堂,又怎么会怕别人问呢?如果一切都正常,财务人员又怎么会问呢?当然,如果我们的财务人员能够注意方式方法,大家一团和气肯定更好。”

实事求是地说,龚仲的态度是诚恳的,观点也是人性化的。但这并不是董昕主任期望的。

董昕主任的期望就是,财务人员应该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审核一笔支出时,只审核手续是否到堂,数量金额上有没有逻辑错误,发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除了这三个问题外,其他的情况,如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是否与单位有关,诸如此类问题,都是领导管的事,财务人员就不要问了,也不要关注了。

董昕没有直接说龚仲的说法正确与否,他沉思了一会儿,从茶几上拿起那份报销单据,用手轻轻地在空中晃动了几下,然后问龚仲道:“龚主任,你认为这份报销单据有什么问题?”

对于董昕主任这种对自己的回答不作任何评价,而是来个“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龚仲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刚刚表白的观点,并不是董昕主任内心所期望的。

但龚仲也没有办法,他平时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只能这样说了。龚仲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原则,也就不会得罪树大明、方建军、方丽红等人了。

如果没有得罪他们这些人,凭着龚仲的身份、地位与背景,现在的龚仲就不仅仅只是被“黑山事件”牵累,将承担“知情不报”的责任,而是成为那起事件的当事人,将面临着被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的危险。

龚仲回答道:“这笔维修费用报销单据,表面看来没有任何问题,维修前有申请,购买材料有验收,维修后有验收,而且相关环节的人员都已签字。问题就出在材料单价上,我上网查询了,同品牌同型号同厂家,最高价格只有七百多元一个,而且有诚意买还可优惠。”

“但我们这笔费用中价格却近三千元一个,每个价格贵了二千多元,贵得实在太离谱了。为了保险,我连续查询了几家,还电话联系了对方,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董昕主任阴沉着脸,没有开口说任何话,立即拿着那份报销单据,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打开电脑开始查询起来。查询结果当然如龚仲所说,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没有半点假的。

董昕主任表情非常严肃,没有说任何话。龚仲坐在那里,也没有打扰董昕主任。要知道,这报销单据上有董昕亲笔的签名,申请单据上也有董昕主任的亲笔签名。

房间里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给人的感觉很压抑。现在的这种情况,就相当于龚仲这个下属,当面打了董昕主任脸上一巴掌。但龚仲没有办法,这样的结果他来之前就预料到了。

毕竟这是明显地违反制度规定的事,而且金额有二万多元,相当于中心一个干部职工大半年的收入。要是不知道就算了,但既然发现了,不管就不行了,不管不是他的风格,不管他一辈子都会不得心安。

龚仲不知道的是,现在董昕主任心里非常恼火。既恨龚仲的多事,又有点佩服龚仲的精明;既恨马志兵办事不可靠,又恨马志兵他们的愚蠢。要知道,这事办之前,董昕主任反复问过马志兵与曹婷婷,他们异口同声地保证没有任何问题,并说他们以前经常这样做,任何人也发现不了,就是查也没有办法查。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却被龚仲发现了。

董昕主任现在更恨龚仲不懂味,刚刚诚恳地与他谈了哪些事该管,哪些事不是他这个财务人员应该关心的。但话还是热的,人还没有出门,他龚仲居然又当面撮自己的屁股,当面打自己的巴掌,难道他龚仲真的以为自己这个领导没有办法治理他?想到这里,董昕抬起头看了龚仲一眼。要是意念能杀人,龚仲不知道自己已被董昕杀过多次了。

应对突发性事件,是机关里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现在的这种情况,董昕主行脑袋一转,立即就有了应对的办法。董昕强压住心中的怒火,以非常关心的口气对龚仲说道:“龚主任,你先将这报销单据把字签了,我去问他们具体情况。如果他们知道是你在查这问题,他们会嫉恨你的,这对你个人不利。”

龚仲听到董昕主任这样要求自己,尽管他知道董昕主任这样做不对,这样关心自己也只是借口,但事情都到这个份上了,龚仲作为一个财务人员,也不能不听从领导的指示,先把字签了再说。否则,龚仲就会与董昕主任发生直接冲突,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如董昕主任所说那样,会让马志兵、曹婷婷他们嫉恨自己。

龚仲按照董昕主任的指示,在那笔维修费用单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没有说任何话,就离开了董昕主任的办公室。看着龚仲离开的背影,董昕主任的脸色慢慢难看起来。过了一会儿,董昕主任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以后说道:“马志兵吧?你立即与曹婷婷到我办公室来!”董昕主任说完以后,没待马志兵副总经理说什么,就“啪”地一下挂掉了电话。

第五十四章 话圈子话

显然,董昕主任与龚仲的这次特别沟通,最后以失败告终,他们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事先设想的目的。

从此以后,董昕主任彻底地放弃了将龚仲拉进“圈子”里的想法,不但利用手上的权力与龚仲过不去,而且还利用马志兵、诸葛伟、曹婷婷等千方百计地打压他;而龚仲则认为只要自己行得正,工作上不出问题就行。

俗话说无欲则钢。毕竟还是行政机关,就是董昕主任再怎么为难自己也不怕。

不到几分钟,马志兵副总经理就带着综合服务部经理曹婷婷,急匆匆地赶到了董昕主任的办公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耽误,从董昕主任简短的话语中,特别是最后那“啪”地挂断电话的声音中,他们意识到了情况的不妙与董昕主任的怒气。

马志兵放下电话后,立即拿起桌上的一叠材料就往外跑,路过曹婷婷办公室时,对她简捷地叫道:“快!老板叫我们二人一起去!”

首节上一节24/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