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第355节

“只要我能做主,就怕到时我做不了主。”

江帆不言语了,他知道,他们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政府一把手,但是,他们前面都有一个主事的书记。

其实,尽管彭长宜也感觉江帆在这个问题上思虑过于谨慎,但他还是很佩服江帆严谨的态度,已经有几个县成立了农村基金会,但是作为经济条件做好的亢州,却在这项工作中落了后,彭长宜知道主要是江帆还在顾虑。按说,这件事对地方政府是很有好处的,许多行政长官为能有这样支配资金的权利而欢欣,毕竟这是政府部门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企业,再也用不着求爷爷告奶奶仰头看那些国有银行老爷的脸色了。

其实,对市里迟迟不成立基金会,彭长宜也有看法,自从知道了江帆的顾虑后,他也理解了江帆,有些事,如果操作不好捅娄子,莫不如不做,尤其是基金会这类金融性质的领域,跟政府一般工作还不一样。所以,江帆严谨的态度也让他有所长识,对于新鲜事物,任何冒进和蛮干都将付出代价,这已经被多次实践验证过的道理。但是,在基层,行政长官的命令往往取代一切科学的论证,早就是不争的事实,江帆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想到这里他就说道:“也可能您现在费了半天心思,等到了具体运作的时候,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这就是我叫叫来的初衷。”

“我能顶那么大的作用吗?”

“按照文件要求,都是基层政府牵头,行政一把手参与。审批贷款也应该参照专有银行那样的程序,不然就会出问题,甚至是大问题,这是我最担心的。”

>

第77章 久别的人

彭长宜又说:“以您的了解,都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根据毕格金教授的分析和多方面汇总来的消息,有这么几方面,一是高息揽储;二是无序放贷,你细想想,这两条哪一条出了问题都是大事,这也是我迟迟不往上报的原因所在。”

彭长宜说:“不对吧,我看文件是只许入股,不许吸纳存款。”

“你说的没错,如果光靠入股,是根本解决不了庞大的资金需求量,慢慢的就都会面向社会吸储了,面向社会吸储,基金会肯定不如专业银行有竞争力,为了提高竞争力,就高息,有的地方甚至贴水,扰乱了金融秩序不说,有些行为还是违法,这就是人总行对国务院这一决定强烈表示反对的原因所在,你想想,如果金融秩序要是乱了,那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秩序,林家铺子你看过吗?这样的事保不准在当今社会出现,是很后怕的一件事,这些都在那张报纸阐述的明明白白。”江帆忧心忡忡的说道。

彭长宜下意识的拿起那张报纸,但是他看不了,就说道:“这张报纸我回去好好看看。”他把报纸折好,放进手包里,又说道:“既然您很清楚了,咱们干嘛还要见那个学者?”

江帆说:“我同学约好了他,当面聆听一下他的意见,会更好,再说,文章所反应的东西都是有局限的,可能有些东西他不便公开说,我们可以跟他深入探讨一下,如何能做到规避风险,或者把风险降到最低。”

彭长宜还想说什么,这时,他包里的呼机响了。他掏出一看,说道:“市长,是王书记。”

“有事?”江帆问。

“没说,就说让我回电话。”

江帆明白彭长宜说这话的意思,就说道:“没事,你跟他说吧。”

彭长宜掏出手机,拉出天线后开机,回拨了王家栋办公室的电话。

“你小子跑哪里去了?”

彭长宜笑了,说:“在去北京的路上。”

“去北京干嘛?”

“我跟江市长一块来的。”

王家栋语气变缓了一些,说道:“江市长也去了,那你们先忙。”

“您,有事吗?”

“没什么大事,来个客人,想让你陪一下。”

“呵呵,谁呀?”

“不是咱们本地的,是从外地来的,你陪不了就别打听了。”王家栋不耐烦的说道。

“呵呵,我知道了。”彭长宜想到了谷卓。

王家栋说:“你知道个头。”

“呵呵,我绝对知道,是不是我上次陪……?”

“不许当着市长的面胡说。”王家栋训斥道。

彭长宜笑了,说:“我懂——不过,有些客人您要大胆去陪。”彭长宜故意说道。

“混蛋!”王家栋骂了他一声就挂了电话。

彭长宜收线,忍不住呵呵笑了两声。

江帆笑着说道:“挨骂了吧?你敢开校长的玩笑。”江帆知道王家栋和谷卓的事,而且在深圳的时候,跟丁一参加完雷总女儿的酒会后,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亲眼所见谷卓很亲昵的挽着王家栋的胳膊。

彭长宜也想到了这个客人十有**应该是谷卓,他还想到了弥漫在部长办公室里的脂粉味。按说,王家栋这样的人,有一两个女友是不足为怪的。他忽然想起部长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女人,是上帝安插在男人身旁的一个诱饵,拒绝开来你就是圣人,拒绝不开你就是一只比飞蛾还要低级还要愚蠢的虫子。

显然,彭长宜做不到,江帆做不到,王家栋也做不到,兴许,大凡男人都做不到吧?也许,只有古代那个男人能做到。

彭长宜突然想到今天自己遇到的上访户,就说道:“市长,我头来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于是,他就将陈二喜的事跟江帆学了一遍,最后说道:“我原来一直认为借种这事只是传闻,没想到还真有这事,而且还让我碰上了?”

“呵呵,听着稀奇,却也不稀奇。**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平素在性方面也比较的有自由,农村中三角关系及多角关系,在贫民阶级几乎是普遍的。”

“哦?我看过**这篇文章,不记得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彭长宜说。

江帆笑了,说:“现在的版本当然不会有,我在图书馆里看的是东京北望社的《**集》以及初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哦,难怪。”

“我刚参加工作时,部里组织一批年轻人去大西北体验生活,我们住的那个村就发生过你说的这种事。”

“哦,那是怎么处理的?”

“呵呵,不存在处理问题,两家一直和睦相处,而且有协议,孩子不知情。”

彭长宜点点头,说:“如果和睦相处到也罢了,用不着官方干涉。”

“是啊,这件事你如果不好掌握就交给司法部门处理吧。”

“不行,那样孩子就知道了,而且我已经答应陈二喜了,不让孩子和外人知道。”

江帆笑了,说道:“那个老太太要是活着就好了。”

“对呀,那个老太太这么重视传宗接代的问题,肯定有当初的协议。”

“这个协议陈二喜应该不知情。”

“当初是瞒着他的,不过我想他媳妇肯定知道,可是,市长,即便有协议的话,能有法律效应吗?”

首节上一节355/27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