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自救指南[快穿] 第16节

  当今皇帝纵容权贵,如此昏庸,他当真不知这圣命有何好遵循的!

  “你这腿断了已有三月,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如今又自己长歪了,医治前需要重新打断才能正骨,这种痛苦常人难以忍受,你可想好了?”

  衙役是条真汉子,否则也不会为百姓出头,他不怕痛,他只怕自己一辈子只能瘫在床上,无法照顾双亲和妻儿。

  “想好了!”

  得到坚定的答复,谢厌便毫不犹豫伸手,放在衙役腿骨上,使用内劲,将长歪的骨头再次弄断!

  在隔壁喝茶的大娘和两个年轻人,正聊着天,突然就听到一声痛苦惨叫从隔壁传来,震得人心中直发麻。

  皇宫太极殿。

  褚九璋坐在轮椅上,平静的目光透过千里江山锦屏,似乎与身形狼狈的皇帝对上。

  皇帝本来对这残废的儿子没什么父子之情,可如今,他病入膏肓,褚九璋残废一世,他竟诡异地觉得两人同病相怜,心里滋生些许好感。

  “在江州过得可好?”皇帝沉哑的嗓音从屏风后传来。

  褚九璋垂眸淡道:“回父皇,江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儿臣生活无忧。”

  “那就好。”皇帝突然咳了起来,精致的帕子上顿时出现一大滩血迹,旁边的刘总管小声惊呼,差点哭出来。

  咳了好一会儿,皇帝才缓过来,挥了挥手,“你先退下吧。”

  “父皇保重龙体。”褚九璋说着,转动轮椅往殿外行去,刚至殿门,就同一小内侍撞上,小内侍急着要见皇帝,对褚九璋这个曾经的废太子也没多少敬畏,啥也没说就急步走入殿中。

  褚九璋嘴角的笑稍一勾起,便又淡下,守在殿外的应一迅速上前,推着他往住的宫殿走去。

  身后的殿内,小内侍凑到刘总管耳边说了一番话,刘总管在宫内待久了,不管听到什么不可思议的消息,都能保持一张高深莫测脸,听完后,他挥挥手让小内侍退下,至屏风后,道:“陛下,已经查清了,那位江州神医在半年前,被卫家公子强制囚禁于卫府,防守严密。”

  似乎早有预料,皇帝冷哼一声,“传朕口谕,着二百禁军去卫府,将神医护送入宫。”

  他都要死了,根本不想再跟卫老狐狸扯一些场面话,直接粗暴反而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再说了,他是一国之主,找他卫家要一个神医,他卫家敢拒绝?

  卫府。

  晋宣正在帮卫清晗换药,对卫清晗怨毒的眼神毫不在意。于卫府生活了半年,按照师父所言行事,卫清晗果然没有太过为难自己,只是不能出了院子而已。

  幸好他有谢家的医书可以研究。如今《医药集注》差不多每个大夫人手一本,因上面聚集了谢氏一族千百年来的医药心得,几乎对每种病症都有所介绍,从病因到症状,再到如何用药,只要是解决了的,都在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即便存在没有解决的病症,谢氏族人也会将自己的研究写上,给后人提供思路。

  此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医书半年前一经问世,就受到医者们的热烈追捧,说是奉为圭臬都不为过。说实在的,这本医书最重要的价值不是上面罗列清晰的病例,而是它一旦普及后,对医术发展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以前的医者,大多都不会轻易将祖传医术传扬出去,各流派医者之间也存在分歧,都觉得自家医术更精妙,对他家医术嗤之以鼻。长此以往,大家都闭门造车,那医术也就得不到长足发展。

  但《医药集注》的问世,给医者们打开了新的大门。因其上面丰富的病例解析,给不少医者所面临的的难题提供了更加正确的思路,大家也渐渐不再藏着掖着,反而各自交流,相互汲取对方优点。

  正因为如此,各地百姓都觉得医馆的大夫医术似乎高了许多,这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了。

  而更有仁心或者野心的医者,见谢氏医书可能千古留名,便也动了心思,倘若自己也编撰一本医书流传下去,说不定后世的人还会将自己奉为医道祖师……

  外间的事情晋宣一概不知,他只知道,他用了半年时间,还没能将这本极厚的医书吃透,里头不少先达的注解往往令他茅塞顿开,犹如醍醐灌顶。

  唯一可惜的是,这上面居然没有留下师父的心得。师父的医术那般高超,却被昏庸的皇帝封了行医之途,实在令人郁结在心!

  他正思念着师父,指甲不小心刮了一下卫清晗的脸,卫清晗秀目一瞪,就要发难,门外突然传来仆役焦急的声音:“少爷,府外、府外被禁军包围了!”

  什么?禁军!卫清晗顾不上晋宣,急步往外,边走边问:“我爹呢?”

  “相爷刚被陛下召了入宫。”仆从抹了抹额上的汗。

  卫清晗忽觉心中发寒,陛下此举到底是何用意?将爹宣召入宫,再派遣禁军围府,此事三殿下知不知晓?

  他强撑住精神,忐忑行至府门,那禁军首领铠甲凛然,面容肃穆,见到他开口质问:“你可是卫相之子卫清晗?”

  “是。敢问陛下有何吩咐?”卫清晗强自镇定,禁军来得太突然,爹又不在家中,他根本没什么准备。

  “陛下令我等护送神医入宫。”他说着,未等卫清晗反应过来,直接指挥人冲入相府,开始搜寻起来。

  卫清晗脸色唰地一下苍白起来。

  与此同时,卫相战战兢兢跪在太极殿地上,如今冬季,地面寒冷彻骨,他一把老骨头根本受不住,可陛下没让他起身,他不敢起身。

  “朕听闻卫爱卿独子半年前脸伤难治,后请了神医治好,可有此事?”

  这件事卫相当然知道,他隐隐有些察觉皇帝问这话的用意了,便回道:“确有此事。”

  皇帝咳了咳,嗓子像是充满了浓痰一样嘶哑难听,“那神医姓甚名谁?如今在何处?”

  膝盖寒冷彻骨,卫相的额上却冒出许多冷汗,他想起三皇子说过的话,晋宣被囚卫府的事情千万不能让陛下知晓,谁知道那晋宣的本事会不会高超到将皇帝治好,他们不敢赌。

  陛下那日称赞了十二殿下,说不定脑子发抽,等病好后立十二殿下为太子呢。趁其病要其命,如今皇帝离死不远,他们已经安排妥当,若一旦发现皇帝临死前写遗诏让十二殿下继承大统,他们就是逼也要逼皇上改写诏书。

  “陛下,那神医四处游历,并未留下姓名,我儿也是幸运才能得以救治。”谎话说多了也就顺口了。

  殿内许久未有动静,卫相只觉得腿都要跪断了,皇帝还没声响,于是悄悄抬眼往上看去,却只看到一张沉怒狰狞的面容。

  皇帝死死盯住他,“好得很。”

  没什么比自己的命重要,有人挡了他的生路,即便是朝廷重臣,也死不足惜!

  “禀报陛下,神医已在殿外等候。”禁军首领在殿外高声道。

  卫相脑中轰然一声,心中寒意透入骨髓,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殿外,晋宣被莫名其妙带到皇宫,作为一个平头百姓,他震惊过后,就忍不住想着到底是哪位贵人要见自己,再仔细想一想,能从相府直接拿人的,除了皇帝还有谁能做到?

  怕不是皇帝要见自己吧?干什么?难道因为自己是谢氏一族的徒弟就要治罪?不至于吧?皇帝什么时候管过这种小事了?

  他面无表情,双腿微软步入殿中,头不敢抬,直接跪到冰冷的地上,叩首道:“草民参见皇上。”

  皇帝见他如此年轻,心中希望已然有些消散,但还是让他起身,道:“你就是解决了靖州鼠疫的神医?”

  他不是神医!师父才是!

  晋宣在心中呐喊,但面上不敢明说,只道:“解决鼠疫乃江州众位大夫的功劳,草民受之有愧。”

  见他谦逊谨慎,皇帝略有满意,便招了招手让他上前,“你来替朕诊治一番。”完全无视了已经面色发白的卫老头。

  从晋宣进殿之时,卫相就已经瘫软在地,却还想着晋宣治不了,这样可以辩解他们曾询问过晋宣,知道他没能力才没禀报皇帝。

  晋宣定了定神,在心里催眠自己将皇帝当成一个普通的病患,跪坐在皇帝身前,仔细观察他的症状后开始诊脉。

  须臾,晋宣面色凝重,忽地将手从皇帝脉上离开,跪退几步,伏地闷声道:“陛下应是中了奇毒,但此毒草民闻所未闻,请陛下恕罪。”

  卫相松了口气。

  本来就没抱希望的皇帝心里也没多失落,可还是迁怒问道:“你连先人无可奈何的鼠疫都能治好,缘何试都未试,就断定解不了?难道不怕有辱你神医之名?”

  羞愧之情如潮涌般侵袭而来,晋宣终是忍不住,哽咽开口道:“请陛下恕罪!草民本就不是神医!神医另有其人!”

  殿内之人皆惊。

  皇帝沉目,威严道:“这么说,你只是个窃取神医之名的小人?”

  “并非草民有意辱了神医之名,”晋宣痛哭失声,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替谢厌觉得委屈,“鼠疫之法乃草民师父所创,草民不愿居功,然师父确有苦衷,他不能亲自替百姓医治,便只能将此法传授于草民,草民这才担了神医之名,还请陛下明察!”

  解决鼠疫的另有其人?那是不是表明,自己的命还有希望?皇帝心思一动,忙问:“你那师父可是年岁已高,不能过于劳累,故才令你去救治百姓?”

  抹了抹眼泪,晋宣红着眼眶,哑声道:“陛下有所不知,草民的师父比草民年少六岁,但医术已至臻境。”

  这下连皇帝都倒抽了一口凉气,“比你还年少?怎么可能?那既然年少力壮,为何不能亲自行医?”

  晋宣默了默,后坚定道:“草民师父乃京城仁心馆东家谢宴。”

  仁心馆是什么?谢宴又是谁?跟不能行医有甚干系?皇帝早就把自己曾经的口谕忘得一干二净了。

  好在刘总管记得清楚,替晋宣解释了一番。

  “陛下,半年前谢萦意图谋害贵妃娘娘,您下令斩首,并传了口谕,言明谢氏一族从此不得行医,想必这谢宴才因此不敢亲自替人诊治。”

  皇帝沉默半晌,突然狂喷一口血,委顿在地。

  或许将死之人,头脑会突然变得格外清明。皇帝急怒攻心,大吐一口血,被晋宣救醒之后,显得极为冷静。

  从前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他猛地坐起身来,紧紧攥住刘总管的手腕,双眸极亮,“你暗中去查当初谢萦之死的真相,还有,去请谢宴。”

  什么都没有命来得重要,不论如何,他都要先保住自己的命,至于谢宴是否愿意帮他治疗,根本不在他的思考范围内。

  他是皇帝,乃天下之主,有何人敢不从?

  刘总管吩咐下去,宫中各暗探开始动作起来,即便已过了半年之久,可当时知道真相的人还大有人在,只要略施手段,便可得到结果。

  其实从一开始,皇帝就利用自己的毒症布局。他有怀疑对象,但毕竟是自己疼宠了二十多年的女人和孩子,没亲眼见到,他是不会妄下论断的。所以,他故意在卫清晗面前表露出自己对小十二的喜爱与夸赞,就是为了借卫清晗之口,传到褚逸珩耳中,看他作何反应。

  可他没想到,在这之前,他竟发现卫相府中藏着江州府的神医!即便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卫府都没有透露一点儿消息,说没有谋反之心,谁能相信?

  褚逸珩与卫清晗素来友好,又岂能不知此事?种种迹象让皇帝不得不摒除亲情,往残忍的真相上面靠拢。

  东城一处简朴的宅院内,广丹正在给衙役换药,面容极其认真,衬着他可爱的小脸,颇有些喜感。

  “啪啪啪!啪啪啪!”院门忽然被人敲响,而且听这声音,敲门的人脾气不小。

  正在厨房忙活的应十四又承担了门房的职责,走过去一拉院门,见外头站着几位身着宫中服饰的白面之人,心里大致有了猜测,毕竟主子和谢神医的计划她还是略知一二的。

  她以前是褚九璋的暗卫,宫里没人见过她的容貌,所以不担心这些人认出她和褚九璋的关系,便皱着一张俏脸,问道:“你们是谁?”

  来人奉了刘总管之命,出宫寻找晋宣的师父谢宴。接到命令的时候,他们很是懵逼,因为谢宴离开京城已有半年,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天下这么大,他们该怎么找?更何况,即便哪天他们真的找到了,可皇上的龙体等得及吗?

  本以为这是个无解的差事,可谁知道很快有消息传来,说是最近在京城看到了以前一直跟着谢宴的小药童,似乎住在东城那边。宫人闻此消息,立刻带人过来寻找,问了好几家,还真的让他们打听到了。

  至于谢宴前头半年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他们丝毫不感兴趣,反正只要人找到了,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然而他们要是稍微感些兴趣,就会从半年前江州府的神医被杀事件中看出一丝蹊跷。因为只要有心人一查,就能猜出江州被杀的神医就是谢宴,那么已经死去的人缘何还活在世上?以皇帝的疑心病,这些事情必定会联想到身在江州的褚九璋,从而将注意力从褚逸珩那里转移至褚九璋身上。

  可惜的是,皇帝爱惜生命胜爱过一切,如今在这些忠心耿耿的宫人心中,只要找到神医救活皇帝,他们根本不愿意想太多。

  “谢宴可住在这里?”

  宫人问话时候的神情仿佛是在施舍,在他看来,只要能救活皇上,谢氏一族的罪名肯定能够洗清,皇上也会重重赏赐,如此得利的事情,恐怕没人会拒绝。

  应十四素来遇傲则傲,她抬眼嗤笑一声,“找他干什么?他现在不在。”

  “有贵人找他治病,他去哪了?”宫人不耐烦问道。

  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应十四颇有些无语,也不知道皇帝哪来的脸,在剥夺了别人行医资格之后,还理直气壮让人去救命,就这么打自己的脸真的好吗?还是说皇帝承认自己不在行医救人的范畴之内?

  哪有上赶着骂自己不是人的?

  “他去城外山上采药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你们要是等不及就自己去找吧。”应十四不情不愿说出准备好的话,就啪地一声关上了院门。

  为首的宫人冷哼一声,心里暗骂应十四,便急急忙忙带人去了城外,打算上山找谢宴。

  刚行至山麓,因山风吹来,他们隐隐约约嗅到一丝血腥味,不是动物的血,是人血。

  心里咯噔一声,宫人们迅速循着血腥味往山上跑去,过了将近半个时辰,终于在一低凹处寻到一大滩血迹,但没有一具尸体,连一根手指头都没有。

  从现场痕迹来看,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打斗,不远处有一箩筐草药倒在地上,他们再细细寻找,意外地从草丛中发现了一块黑色令牌,上面的花纹和刻字不在他们的情报范围内。

  看来那位谢宴大夫已经凶多吉少了。

  宫人捡了令牌,再将方圆几里的地方找遍也没找到什么线索,只得在绝望中回去禀报。人没找到,甚至可能已经遭遇不测,也不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

  这厢几人急忙回宫,那厢被认为已经死了的谢宴却全须全尾地回了院子。

  看到他安全回来,广丹可高兴了,直围着他转,边转边问:“公子,真的有人去杀你了吗?”

  正喝着茶的谢宴点点头,对上小孩眼中的求知欲,有些不忍心,就放下茶盏,解释道:“我们故意放出皇帝找我治病的消息给褚逸珩,他能不着急吗?”

  而且,他都能想象出来,听到这个消息的褚逸珩脸上的震惊表情,他一定觉得不可置信。毕竟在他的情报里,谢宴伪装逃往江州,已经被派去的崔致和卫清晗杀死,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治好褚九璋,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现在,他不仅担心皇帝是否已经怀疑自己,还有来自褚九璋是否已经治好脚伤的威胁,更有对侯府是否不忠的疑虑。

  虽说崔致和卫清晗当初并没有亲手杀了“神医”,但两人都以为是褚逸珩另外派遣的杀手暗中下了杀手,毕竟在出发前,褚逸珩表明他们在明,那些杀手在暗。

首节上一节16/12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