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291节

  而这,也成为许秋改良各种手术,找到最合适、最完美的手术流程的最佳工具。

  “还能这样吗……”

  “我没听说过,不过很有道理,如果术后病人的指标反应良好,倒是可以推广到全国的心脏手术。”

  众人一阵吃惊。

  再看向手术台时,许秋已经开始了心包分离。

  他依次游离右室前壁、膈肌、右房以及升主动脉。

  右侧的右心房也显露出来。

  紧接着,他继续分离到升主动脉前方,直达主动脉弓下缘,同步游离并牵开无名动脉,留作后续的动脉插管和血管桥近端吻合。

  标记出来后,剥离左室。

  这一步也是危机重重,每一个动作都游走在生死边缘。

  “阻闭升主动脉。”

  “心脏停搏。”

  许秋话落,麻醉、助手等协作,很快就完成了诱导停搏。

  心脏排空和停搏,这是一种降低左室剥离难度的技巧。

  当然,它还有更多的优点。

  而对闫自强这种再次手术的病人来说,最立竿见影的,即防止初次手术时静脉桥内的栓子脱落,防止其造成远端的心肌梗死。

  随着停搏完成,许秋也迅速游离出左室。

  然后开始寻找老旧、闭塞以及病变的血管桥。

  许秋的动作极其熟练。

  他从心尖部开始,一路向上,最终找到了初次手术搭建的左内乳动脉桥和前降支吻合的部位。

  “集中注意力!”杨晨曦压低声音道。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手术最关键的步骤终于到了。

  而这一步,将决定这台手术的成败!

  ……

  “准备好小口径血管。”许秋手中的动作没有丝毫停滞,开口叮嘱。

  他稳稳地切开了冠状动脉的切口。

  顿时就有血液溢出。

  用二氧化碳吹去血液后,冠脉吻合口显露。

  “搭建血管桥。”

  手术室的气氛凝滞到了极点,所有人都不敢呼吸,配合着许秋。

  每做完一支人工血管桥远端吻合,近端就会立刻被连接到灌注导管内,持续灌注低钾温血心脏停播液。

  “近端吻合。”杨晨曦提醒。

  此时,近端的温血灌注立刻停止。

  许秋落针,手快出残影,持针钳的弯针在人体血管与人造血管间穿梭,血管间的空隙慢慢消失。

  最后,两条血管几乎融在了一起,除了颜色的区分外,分辨不出差别!

  “三分钟!”

  许秋缝完最后一针的刹那,麻醉医师惊愕的开口。

  每一根移植血管,停止灌注的时间在十五分钟内,一般就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因而,大多数心外医生,都会把缝合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不是不想更快,而是做不到。

  想要把缝合从二十分钟缩减到十分钟,可能需要数年的练习。

  而如果再练数年,时间会来到九分钟。

  八分钟,还需要数年。

  之后想要精进,耗费的精力、训练时间,都不可估量。

  医生的时间极其宝贵,这点时间放在其他地方,取得的效益会高很多,自然不可能专门有人去练手术。

  而许秋,只用了三分钟……

  这多少有点不当人了。

  “诱导心室纤颤。”许秋开口。

  杨晨曦等人心里又是一惊。

  心室纤颤的优点,在场的人都有所了解。

  它能够保证术中冠脉仍有灌注,而且显露及进行血管桥吻合时都更加方便、精确。

  但,对手术时间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一旦室颤时间稍长,病人会发生心肌缺血性损伤,导致的后果远远大于纤颤带来的优点。

  属于风险大于收益的操作。

  因此,临床上很少有人运用。

  就连马勤、杨晨曦这类心外科大佬,都很少冒险做这个操作。

  “挤压心脏可以学,这个不要学。”许秋诱导纤颤的同时,提醒道。

  他在模拟手术室回档练习过数百遍,才有这种把握。

  杨晨曦等人默默点头。

  根本不用提醒好吗……

  除了你,没人会这么做!

  学不来!

  也不敢学!

  铤而走险,只为了把手术打磨到极致,把病人的疗效提升到最佳,也只有许秋这种细节狂魔能做出来了。

  对于其他人来说,真敢做心室纤颤,只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然而,还不等众人从心室纤颤的震撼中缓过神来,许秋再次展现出一项此前从未使用过的缝合术。

  “这是……序贯式吻合?!”

  杨晨曦等人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难怪敢做心室纤颤!”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此刻,在场的医生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心室纤颤,最怕的就是把手术拖得太长。

  但临床手术中,却有一个破解之法。

  正是许秋目前展示的序贯式吻合!

  

  五更!

  兄弟们,新春快乐!

第314章 旧时代结束,开创大夏医学新纪元!

  这种缝合法,其实就是应用一支血管桥,分别和两支,甚至多支冠状动脉吻合。

  由常规的一对一,变成一对多。

  优点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的血管桥和吻合口都更少,因此手术时间会少上很多。

  但,这也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心室纤颤已经算难了。

  结果,为了应对心室纤颤的缺陷,许秋直接祭出了更惊人的序贯式吻合……

  “离谱!”

  “难怪让我们不要学,就算诱导了心室纤颤,也做不到一对多吻合血管啊!”

  杨晨曦等人一脸震愕,突然也有种“人与人的差距大于人与狗”的感觉。

  术野中。

  许秋的动作非常麻利,从前降支到对角支、从回旋支的缘支间,以及右冠状动脉的左后分支到后降支……一条条闭塞、狭窄的冠状动脉,被许秋以新型人工血管吻合。

  除了序贯式吻合,

  侧侧菱形缝合、平形缝合……每一针落下,都有一个完美的吻合结诞生。

  “准备脱机。”

  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血管桥置换完毕,一条条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已经融入了闫自强的体内,手术进入尾声。

  而脱离体外循环机,回到自体心脏泵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这一步很凶险。

  心脏从搏动到停搏,或是从停搏到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心肌收缩是否强有力,更是检验这台手术,病人是否遭受不可承受的灌注损伤、机械损伤的直接指标。

  “给多巴胺。”

  许秋话音刚落,另一边,助手和护士就按照闫自强的体重调配好了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多巴胺。

  这能促进心肌收缩力的回复。

  “病人的血压很高!”麻醉医师这时开口。

  许秋扫了一眼各项指标,冷静地道:“加用硝酸甘油。”

  他已经在模拟手术室演练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术中意外、术后脱机困难,此时每一步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处置时信手捏来。

  很快,病人在药物的支持下,心脏开始砰砰砰地跳动。

  一搏搏血液,在赤色心肌的收缩间不断泵出,流经全身,营养组织细胞,最终再次回到心脏。

  而一座座新的血管桥,此时不见一丝渗漏,行驶着无限接近天然血管的作用。

  “成了!”

首节上一节291/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