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07节

  主任查房,向来是一个科室最隆重的节目之一。

  不论是饱经风霜的主治,还是未经人事的实习生,都会把握住学习的机会,如果能答对主任的问题,那印象分蹭蹭地涨。

  当年的王凡,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机缘巧合之下留在临海一院的。

  这件事情,至今王平回想起来,都想狠狠地扇自己两巴掌……

第334章 最终诊断!刁钻的异常病灶!

  五六年前,王凡还只是来临海一院实习的医学生。

  当时他不爱说话,作为带教老师的王平,提问题、问病例时,其他实习生都会张嘴说两句,只有王凡顶着个黑眼圈,发着呆。

  直到有一次,急诊科这边来了个疑似关节炎的病人。

  特点是全身多处疼痛,还伴随有疼痛敏感增强等。

  急诊科这边怀疑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想要转到风湿免疫科去。

  结果,王凡突然开口了,说病人有点像是“纤维肌痛症”。

  王平当时愣了一下,仔细回忆,突然发现纤维肌痛症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诊断要靠谱多了。

  他便带着其他实习生再次给病人查房,同时叫了风湿科的医生过来会诊,最终符合诊断。

  王平惊喜不已,回到科室表扬了王凡。

  讲了几句,王平看到了电脑上的维奥综合征。

  学名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这个疾病是横跨遗传、免疫、血液、肿瘤的多学科综合征,也是学界的前沿,国内甚至还没有命名,王平便给它音译成了维奥综合征。

  他随口问了句谁知道维奥综合征。

  不出所料,实习生都一脸茫然。

  王平刚想要借机斥责学生不主动了解前沿学术,角落的王凡默默地举起了手。

  紧接着,王凡不仅把维奥综合征的全名“Wiskott-Aldrich综合征”讲了出来,还提到了它具有慢性湿疹、血小板及联合免疫异常三大特点,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

  王平惊为天人。

  王凡似乎觉得还不够,又指着王平桌子边上的一本七百多页厚的书,说道“在第327页,大标题下的第二行”。

  王平惊恐地翻开,赫然发现327页真的记录着这个罕见的疾病。

  自此,所有查房时的提问,王平都会跳过王凡,毕竟对他来说太简单了,要给其他实习生留一点机会。

  直到实习结束,王平破格留下了王凡这位天才。

  后来的几个月里,王平才知道,当时王凡之所以能脱口而出“纤维肌痛症”,是因为他当时忙着考研,前一晚正好复习到这个病。

  而维奥综合征……

  那是因为他和其他实习生去找风湿科医生会诊时,他待在科室无聊,正好看到了王平电脑上的维奥综合征,觉得讲得有点模糊,就翻开了旁边的书,看了半天,啥也没懂,完事只记住了个目录页码。

  他在提问时低着头一言不发,是因为他真的不会。而不是不屑一顾……

  不过后来王平发现货不对板,想要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王凡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做到了当年的专业前五都没能完成的事情,破格留院。

  至今,小王都以为,当年他能被留下是因为自己勤奋。

  而真相其实是……他在恰当好的时候,装了恰当好的两个逼。

  ……

  “何海特聘了个人,迅速升了主任,临海一院更是蒸蒸日上。

  我破例留院了一个家伙,结果后面几年都没脸要名额了……”

  王平叹了一口气。

  回忆起往事,突然觉得指挥着王凡去掏粪,心里的罪恶感没那么严重了。

  “赶紧跟上。”

  王平背着手,唏嘘两声后,打算前往病房。

  就在这时,他意识到不对劲,回头扫了一眼,瞳孔一缩。

  身后只有王凡,还有寥寥几个实习生。

  “???”

  王平有点没反应过来,问道:“其他人呢,主任查房,不来参加?”

  王凡咧着嘴笑道:“王主任,其他人都跟着许哥去看重点病人了。”

  “跑了?!”

  王平傻眼了。

  主任查房,明明是一个科室的盛会,谁都不愿意缺席。

  这尼玛,人怎么全部跑许秋那边去了。

  “主任,走啊,查房?”王凡期待地道。

  许秋那边,实习生都挤到走廊里边去了,他们几个跑得慢,毛都看不到,只能跑回来跟王主任混了。

  “王凡,到头来还是你最懂事。”

  王平欣慰地拍了拍小王的肩膀,心想果然是自己招来的人啊,在许秋和自己之间,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应该的,应该的。”王凡挠了挠头,笑得十分单纯。

  ……

  中午时分,两边查完房,许秋也终于等来了影像科那边的检查报告。

  这个病灶特别刁钻。

  张浩第一时间并没有发现。

  但是,他按照许秋的提示,在松果体区仔细查找,多番比对,加了两个多小时的班,还真的在松果体区看出了一些异常信号。

  多个序列确认后,成功标记出一个短T1、T2信号,有一定幅度强化,并可见坏死的异常区。

  虽然不能直接确定松果体脑瘤。

  但……

  能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异常信号,已经相当可疑了。

  “果然在这里。”

  许秋并无意外。

  结合陶昌翰的性早熟、神经系统症状,已经基本确定就是松果体脑瘤了。

  确认诊断后,许秋的心情也沉重了一些。

  松果体区……

  这个部位的肿瘤位置非常深,而且穿行的重要结构非常多,回流静脉也集中,手术难度非常大。

  因此,很多脑外科医生都不愿意碰这类手术。

  哪怕是医科肿瘤院,还是中山肿瘤医院,也是能不做就不做。

  毕竟,它的风险,无异于是颅内拆弹。

  叮铃铃

  许秋还没看完检查报告,张浩就赶紧打来了电话。

  “许医生,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继续检查?”

  按一般流程来说,发现疑似肿瘤的病灶,下一步需要做穿刺,以进一步确诊。

  但对松果体区的肿瘤来说,做活检显然是不现实的,太危险了。

  因此,大多只能选择单纯的放疗。

  而放化疗那边,基本上都是采用缘较宽的局部野照射25 Gy/3周后,再行CT扫描,通过与治疗前的CT片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肿瘤的大小、性质等变化情况。

  如果肿瘤明显缩小,那结果就非常悲观了,提示此肿瘤是生殖细胞瘤等极恶性的肿瘤。

  此时,就必须做微创手术清醒开颅术。

  然而对陶昌翰来说,这一个方法显然行不通,他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三更来了!

第335章 完美切除、完美恢复!

  病人的肿瘤太小,以至于,不管现在还是几周后,CT上可能都无法显示出病灶。

  连核磁,都需要张浩放下其他一切工作,花几个小时死命地在松果体区翻找,才能发现异常。

  如果没有许秋提醒,又锁定在了一个小小的区域,张浩也不可能找出来。

  此时靠对比来判断恶化与否,一是病灶太小,根本看不出改变。

  二是,陶昌翰这几天的神经系统病理表现越来越严重了,能不能撑过三周的边缘单纯放疗都不好说。

  最重要的一点,病人的松果体脑瘤,在略高于小脑幕缘的地方,这里对放化疗都非常不敏感。

  简而言之,除了手术,别无他法!

  这也让张浩颇感绝望。

  握着电话的手都有些发凉。

  他看了眼电脑。

  群聊里,韩进行、魏安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全部认为手术的风险极高,没有手术的意义,只能姑息治疗,试探着做做单纯化疗,看病人造化。

  也有人认为可以开中医方子,看能不能挽救这种位置刁钻,手术、化疗都无能为力的肿瘤。

  以张浩的临床经验来看,他也认为无法做手术。

  但,许秋并不这么想。

  他平静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道:“张主任,准备一下,下午进行脑外科、肿瘤科等的联合会诊。”

  “联合会诊?”

  张浩一愣,震惊不已:“许医生,你的打算,是动刀子?”

  “动。不动的话,让病人等死?”

  张浩喉咙耸动了两下。

  他想说“不动刀子,是病人自己等着死;但动了刀子,就是医生亲手杀死病人”。

  然而,面对许秋,他这句话堵在了嘴里,转而说道:“你要组建MDT(多学科、多科室)团队?”

  松果体脑瘤事关重大,单个医生无法完成,甚至单科室的人都无法驾驭。

首节上一节307/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