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595节

  ……

  “总算是结束了。”

  办公室里,许秋翻阅着向楷和吕茹娉的病历。

  这两人都可以单独写一篇论文了,不过含金量不算太高,许秋瞧不上。

  “自动开颅机那边……今晚还有个会议。”许秋眼中泛动着喜色。

  当初从湘省附一拿到开颅机的购买权,他曾承诺技术仅限于在临医内部发展,不允许分享给其他医院。

  但,这份协议只限于湘省附一的旧版开颅机。

  现如今,他和巴顿团队已经研发出了新式开颅机,除了解决无法控制开颅深度的痛点外,开颅速度、安全性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新式开颅机与旧版已经不是同一台机器,自然可以另算。

  许秋前往世界赛的半年里,巴顿他们一直在进行着最后的调试,同时筹备审批上市。

  就在三天前,新式开颅机审批通过!

  接下来就是开颅机的市场化决议。

  晚上七点多钟。

  临海大学机械学院,生物与机器科研楼的大型会议室内。

  巴顿团队、临海大学校长,还有众多药监局、市监局的官员,都翘首等待着。

  踏踏

  脚步声传来,片刻后许秋推开门,所有人的目光同时汇聚到他的身上。

  “许医生。”

  “可算是来了!”

  “自动开颅机又是一次巨大的革命,医学界又要迎来震动了!”

  众人目送着许秋落座,他一到,会议便立刻开始了。

  开颅机的市场化涉及很多方面,琐碎的事情由巴顿团队决策,许秋只参与一些重要的部分,这次的会议,也是直奔主题而去。

  “第一个,定价。”

  主工程师、总设计师巴顿起身道。

  自动开颅机的建设成本不低,常规定价在两千万左右。

  但,许秋能调动的资源太多了,有他在项目中,白云省会给予各个层面的政策优惠,这让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足以把价格再往下压两成。

  “大夏已经有超过五十家医院发函来咨询,定价两千万,大概有二十家医院会预订。”巴顿团队一位财务人员说道。

  “国际上呢?”许秋问道。

  自动开颅机没什么人关注,就算是医学界内,知道的人也不多,但在需求旺盛的脑外科领域却早已传开。

  “国际社会,加起来有一百多家。”财务人员道。

  巴顿看向许秋,道:“许医生,我们是犹他大学的科研团队,所以希望能给我们本州的医院一些优惠价格。”

  许秋点头:“这没问题,你们州的定价由你们自己决定。”

  闻言,会议室内的其他人都忧心忡忡地皱起了眉头。

  “许医生,这样做的话,漏洞会很大……”市监局的人员立刻提了出来。

第760章 几个亿而已,不差钱

  许秋点点头。

  他明白市监局的意思……

  同一个国家,定价却不同,很容易就给人钻空子。

  譬如在犹他州售价仅三百万莓元,而其他州四百万元,这一百万的差价,足以让很多医院借犹他州的名义购买,最后再转送到自家医院。

  但……定价关系到自动开颅机的利润,巴顿给犹他州优惠是情分,不可能再白白让其他州占便宜。

  果然,巴顿也跟着笑了笑,道:“这一点你们可以放心,任何一台卖出去的机器,我们都会严格审核,并限定使用医院,否则就要承担巨额的违约款。”

  市监局的人这才放心下来。

  ……

  半个小时后,最终的定价确认。

  正常的价格在一千六百万左右,但市监局和医保局的出面,直接承诺采购五十台设备……

  再加上许秋在巴顿团队内的影响力,最终把定价谈到了一千三百万,每台自动开颅机都节省了三百万。

  而国际社会的价格。

  拿主流国家莓国举例,在犹他州的售价为两百七十万,也即大夏币一千九百多万。

  而莓国本土的其他州则定价三百九十万莓元,差不多是两千八百万。

  各国的定价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在场的大夏官员都松了口气。

  能把价格谈到一千三百万,也算是赚大发了。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动开颅机的工厂是建在大夏的,这能给大夏创造不少就业岗位,且带动产业发展。

  明面上看是一千三百万的优惠价格,但各类成本都是从大夏采购,实际上大夏花费的代价比想象中的还要小!

  从外国采购设备,花费一千万。

  和在本国采购自己生产的设备,花费一千万。

  两者价格虽然一样,但带来的收益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

  三个小时后,会议结束。

  虽然自动开颅机的话语权在巴顿手中,但由于许秋在新式开颅机的改良上贡献巨大,因此大夏在谈判中拿到了很大的主动权。

  也为大夏医院争取了极大的权益。

  巴顿团队也很兴奋。

  之前,他们的开颅机被湘省附一垄断,虽然有附一那边的资金支持,但市场一直打不开。

  现在有许秋这一层身份,大夏官方直接给自动开颅机批了绿色神情通道,验证合格后迅速上市。

  而且,光是大夏内部,就至少有五十台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了。

  和几年前与附一合作相比,简直是赚翻了!

  “接下来,就等开颅机上市了。”许秋道。

  自动开颅机的作用很强大,哪怕是经验不丰富的脑外科医生,也能在三分钟内完成精细的开颅,且几乎不可能出错。

  而在以往,平均开颅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有些复杂的开颅手术,甚至需要一到两个小时!

  节省下来的时间,反馈到医生身上,就是更大的容错率、更从容的手术过程,反馈给病人那就是更低的风险与更良好的预后。

  甚至可以说,这台机器将带来脑外科开颅手术史的变革,让开颅走向分钟时代。

  “带来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拿国内的售价来说,一千三百万,其中三百来万是避不开的原材料成本,两百多万是各类人工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单台机器的净利润能有七百万左右。

  巴顿整个团队,拿其中的五百万。

  许秋则是技术控股,靠核心的改良设计图,独拿两百万。

  也就是说,光是将国内五十台卖出去,许秋就能有一个亿的收入。

  而且,五十台只是初期的最低销量,也就是交了定金的一批,等售价彻底公布后,其他医院看到自动开颅机的优势,不可能不采购。

  而这些还只是大夏内部,给的是最优惠价格,赚得已经很少了。

  像莓国这些国家,一台机器就能赚两千多万大夏币……

  “几个亿而已,不是很差钱。”许秋摇了摇头,表情有些漫不经心。

  ……

  数个星期后,自动开颅机正式进入市场。

  第一批设备出厂,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临医则留下了其中的两台,成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双开颅机的医院。

  医学界也随之掀起轩然大波。

  开颅机的历史地位太高,它一出,开颅沦落为一项基本操作,借助影像设备确认病人颅脑的解剖结构后,再复杂的颅脑都能在三分钟内打开……

  许秋则再度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不过他早已经习惯这一切,依旧平淡处之。

  “接下来,就等七星片临床试验结束了。”许秋期待着。

  这关系到全国四十多万肝癌病人的治疗,也是替代肝安宁的最好药物,惠及无数病人与家庭。

  而它的售价,单盒仅仅是五十七元。

  随后的时间里,临医之内,科研成果频出。

  目前各科室在研科研项目一共有五十三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二十七项。

  论文数量方面,更是打破新高,去年全年光是SCI论文就有71篇。

  其中又以脑外科的论文数量最多,接着是急诊科、心外科……

  这也让临医彻底站稳了南部第一大院的脚跟。

  二月初,临医再度忙碌了起来,各科室都严阵以待。

  院外添上了新的横幅,正好在许秋的宣传语之下:“欢迎大夏脑协会专家组前来考核!”。

  这次的考核,针对的是全国第二家脑外科中心的颁布与建设。

  这事在许秋入院的时候就已经在提,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如今已经是许秋来到临医的第三个来头,总算是开始了。

  专家组为首的就是脑协会会长沈华院士,许秋的老熟人。

  其次,还有唐云舒等人。

  大夏对着第二个脑外科中心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论实力,大夏脑外科的综合水平绝对不差,原本的蔺主任、金副主任等,兼顾医术与科研,本身就是省内的专家。

  后来又来了个竺主任,她是附一的第一人。

  许秋还给脑外科带来了来自全国各地脑外科医院的核心技术等,再加上临医实在是太有钱了,硬生生在三年时间里,把临医脑外科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

  从实力上看,有许秋坐镇的临医脑外科绝对能排进全国综合前五。

首节上一节595/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