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699节

  哥们是写小说的吗,还带分镜的?

  看了看病人被嘶哑出来的伤口。

  有几个地方被牙齿扎了几个深深的血洞,手臂周围还有不少皮肉被撕了开,看上去比之前那个凄惨多了。

  果然还是狗咬得狠一点啊……

  幸好那男的赢了,要是他女朋友赢,得把他半条手臂都给啃掉。

  “狂犬病疫苗……”

  “还有破伤风。”

  这位就不能只做个简单的清创了,后续不仅要做扩大清创术,还得进行更细一步的处理,狂犬病、破伤风也都要安排上。

  ……

  临近中午时分,排号的还剩下最后三五个人。

  送走一个病人后,走廊又响起了叫号声。

  “请071号病人到七号诊室就诊……请……”

  许秋正给自己做眼保健操呢,听到轮椅进门的声音,当即看了过去。

  这次来的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

  后边是她的母亲,风尘仆仆,显然是从外地赶来。

  发型有些凌乱,尽管特地打扮过,但还是有不少凌乱的发丝跑了出来,让她本就疲倦的神态更显羸弱。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很讲究的母亲,只是生活像是鞭打老黄牛一样驱赶着她。

  和轮椅上的小女孩比起来,这位母亲的脸色反而更差一些,更像是病人。

  而且,女孩坐的轮椅还是临医这边提供的。

  一位需要乘坐轮椅的病人,从外地赶来,却没有轮椅……经济条件可能也很不好。

  而且看母亲肩膀上的两条汗渍,之前她是背着女儿过来的。

  现在可快十月底了,临海已经入秋,天气早就转凉。

  “坐吧。”许秋看破不说破。

  “医生,你救救我女儿……”女人还没坐下,声音就已经带有哭腔了。

  她是从静海市的宁水镇过来的。

  女儿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出现偶尔的抽搐。

  当时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寄养着,他们夫妻两则在静安市打工,跟女儿接触得不多,平时也都是打电话,因此一直拖到孩子九岁这一年才发现。

  而此时,症状已经从偶尔的不自主抽动,发展成了肢体的运动障碍。

  不过,日常生活还没有受到影响。

  直到年初的一节体育课,小孩没法完成指定的跳绳动作,体育老师强迫她尝试后,在跳第二次时失去平衡,四肢彻底无法协调了。

  这近一年来,她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从校医院,到镇医院,一直看到市级三甲,省级三甲,最后倒是有了诊断结果。

  肌张力障碍。

  这是运动障碍的一种,特征就是持续性或是间歇性肌肉收缩,从而导致异常运动、反常姿势等,主要就是主动肌和拮抗肌收缩不协调。

  而且原因很多,原发性、继发性,此外还有很多种特殊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比如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神经节苷脂病等等。

  省院那边尝试了多种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果。

  一开始,丈夫还陪着她一起去看病,年中的时候丈夫留下一张签了自己名字的离婚协议就离家出走了,最近四个月都是她一个人在各个医院跑。

  最后省院实在治不了了,推荐她们来临医找许秋主任。

  带着借来的最后一笔钱,她带着女儿来到了这里。

  “肌张力障碍?”

  听完女人的描述,许秋眼睛微微发亮。

  这几个星期他一直在筛选适合做脑脉冲装置植入术的。

  光是符合适应证的帕金森病,就诊断出了五例。

  但病人基本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对手术的耐受很差,不太适合成为志愿者。

  而肌张力障碍,也有两三个了。

  不过,这些病人都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大脑环路的异常,即大脑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大脑皮层环路这一条通道出了问题,或者是突触稳态维持机制功能紊乱……

  这些病人算是好办的,对症治疗就好。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就吃左旋多巴替代治疗,离子通道病的,就用卡马西平,针对两种类型,还能用抗胆碱药、肌松药、苯二氮类药物等。

  能吃药治好,许秋不会为了抢一台首例手术,就哄着病人去做疗效不够明确的新手术。

  但,眼下这位病人显然不一样。

  兜兜转转了六七家医院,又在省院接受了大半年的药物治疗,却始终不见效……药物难治性肌张力障碍,正是脑脉冲装置植入术的绝对适应症之一!

  许秋扫了眼挂号信息。

  如果是以前,除了干巴巴的姓名,年龄、主诉等,其他医院的诊断是不会显示在上面的,毕竟各医院用的都是不同的诊疗系统,医疗数据也不互通,不共享。

  但,在许秋的推动下,白云省省内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影像公认、病历共享。

  至少在临医,可以调集到来自全省医院的就诊记录!

  

  记得投为爱发电

第909章 医学之神的坍塌

  看完病历,许秋心里有了初步的评判。

  患者陈之遥,女,十一岁。

  病程则和陈母描述的一致。

  此外,省院也派出了省内知名的神经外科教授,并组成了多学科评估团队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

  最终决定采用药物疗法。

  不过到如今,结果已经摆在眼前,药物治疗显然无用。

  许秋索性将之前的诊断全盘推翻,重新入手。

  他站起身,来到了陈之遥身前。

  这是一个眼睛很有灵气的女孩,但稚嫩的脸上却没有孩童的朝气,反而带着深深的自卑与怯懦。

  哪怕许秋已经把亲和力点满,陈之遥依旧往后缩了几下,躲闪的目光像是惊慌失措的小动物。

  很难想象她在学校,在同龄人中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许秋脸上缓缓地浮现出和煦的笑容,他望着女孩,轻声道:“不用紧张,我会帮你。”

  女孩仿若未闻,但身子的抵触已经轻了很多。

  在施怜的配合下,许秋开始了查体。

  这次要做的,是Fugl-Meyer评估表。

  这是脑外科常用的一种运动功能量化评分表,涵盖了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感五个领域。

  首先是上肢。

  要测试的项目很多,比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反射。

  有反射则给两分,无反射则为零分。

  还有屈肌共同运动,包括肩关节上提、后缩、外展、外旋,以及肘关节的屈曲、前臂旋后等,分别根据“完全不能进行”、“部分完成”“流畅完成”给予0~2分。

  此外,还有伸肌共同运动、分离运动等等,上肢的总分为66分。

  而下肢则为34分。

  按照评分标准,小于五十分为一级障碍,表示为病人具备严重功能障碍。

  50分~84分则为二级障碍,具有明显运动障碍。

  逐层下降评级。

  十分钟后,复杂的Fugl-Meyer评估完成,施怜也在评分表上最后一项勾出了零分的选项。

  面对着许秋投来的目光,施怜咽了下口水,道:“老师,37分……”

  一级,严重运动障碍!

  难怪要乘坐轮椅……

  很多七八十岁脑卒中的病人,算下来都能拿个五六十分,而陈之遥的37分,已经完全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

  再结合病人的治疗经历,已经可以下初步诊断了。

  药物难治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DS)!

  这种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

  从MDS的发病机制来看,问题主要出在大脑环路,那么理论上……脑深部脉冲装置植入术,正好可以改善这种疾病!

  “先收入院吧。”许秋说着。

  这时他才留意到,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陈母已经趴在诊室的桌子上睡着了。

  竟然累成这样……

  不过,陈母的睡眠很浅,在许秋指挥着施怜和陈巧把人搬到了一个转移平床上时,她就惊醒了过来。

  “许医生,我的孩子……”陈母眼神中带着期盼。

  面对这种没有确切治疗手段的罕见病,许秋也没法给出保证,他实话实说道:“我们这边已经明确了病情,但治疗上面,目前国际社会也没有形成共识。”

  “意思是……救不了吗?”陈母的神情一下子就黯然了下去,脸上布满了浓浓的悲戚。

  她其实明白,所谓的“还剩下半口气,许医生都能救活”,只是网友们的调侃。

  就像是某个不愿意透漏姓名的罗翔律师一样,网友同样戏称他上场,旁听席上的吃瓜群众都得被判三年。

  医学是有上限的。

  真的碰到了罕见病,就算是许秋也无能为力……

  这一刻,陈母心里那个高耸的神像突然倒塌了。

  她并没有责怪许秋的意思。

  只是痛恨上天为何如此不公,把所有的苦难都给了她,最后还要夺走她最深的挂念。

  “也不是救不了。”

  但就在这时,许秋平淡却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声音传来。

首节上一节699/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