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53节

  “已经拍完了,现在正在做后期,你的电影呢?我看新闻说,你新电影可是大咖云集。”

  “也没那么夸张,就男女主请了梁嘉辉跟王祖贤,其他人也不是很知名。”

  “啧啧,有梁嘉辉跟王祖贤还不够啊,这俩人片酬不低吧?”

  “是不太便宜。”

  虽然周彦没说片酬多少钱,但是张健亚对香江演员的行情多少知道一些,就王祖贤跟梁嘉辉这两人,加在一起少说也有两三百万。

  再加上其他演员,周彦新电影光是在片酬方面的支出就是三百万朝上了。

  而这个钱,紧一紧,足够他们制片厂拍好几部电影。

  说不羡慕是假的,要是有条件,张健亚也希望能够拍点大制作。

  他们拍电影,很多时候,因为经费不足,只能做出妥协。

  不过这个事情羡慕也没用的,虽然周彦拍电影的经费高,但是人家也是真能赚钱。

  周彦的处女作长片《想飞的钢琴少年》就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几百万投资的电影,在全球获得了一亿多的票房,听着都有些吓人。

  《霸王别姬》这半年来风头很盛,在很多地方都拿到了高票房,但是《霸王别姬》的投入成本更高,而且到现在为止,《霸王别姬》的全球票房还没有超过《想飞的钢琴少年》。

  主要是《想飞的钢琴少年》在霓虹表现太好,一下子把全球票房给拉了上来。

  如果去掉霓虹票房的话,《霸王别姬》票房已经超过了《想飞的钢琴少年》。

  周彦可谓是天胡开局,从来没有一个新人导演,能够达到如此成就。

  关键是,导演还是人家副业,周彦的主业是作曲家。

  “你现在可不得了,现在八十岁的老太太,都知道有个作曲家叫周彦,上次央视的《燕京无声》节目影响可太大了。”张健亚又说起了音乐会的事情。

  “你这说的也太夸张了。”

  “不夸张,我前些天还在弄堂里面听到老头老太太在放你的音乐,那首《风居住的街道》挺受老人家喜欢的。你要是来上沪开音乐会,用不上一天,票肯定就全部卖光了。别人我不知道啊,反正我肯定第一时间去买票。”

  “我要来上沪开音乐会,你还要买票么?”

  张健亚哈哈一笑,“那我就提前谢谢你了,到时候给我安排两张靠前的票。”

  “靠前,一定靠前,你就是想到台上听都行。”

  ……

  周彦到上沪制片厂之后,就直接去了剪辑车间。

  在剪辑车间,周彦见到了张一谋。

  片子已经剪好了,张一谋带着周彦看了一遍。

  看片子的时候,周彦就把提前录制好的音乐在旁边播放着,让张一谋感受一下效果。

  遇到有问题的地方,两人就把片子停下,音乐停下,开始讨论。

  直到讨论出结果,再开始看后面的片子。

  周彦原本以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已经非常积极了,但是跟张一谋这个工作狂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中间的时候,周彦甚至已经后悔没有先去一趟酒店。

  到了晚上七点,两人才离开剪辑车间,但是周彦还不能歇,因为白天讨论的那些东西,晚上他要整理归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曲子进行修改。

  第二天早上,张一谋又拿着一个本子来找周彦,说是针对昨天的问题,他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看着本子上写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问题,周彦直感觉脑壳疼。

  就这个工作量,张一谋昨天晚上肯定没睡多长时间。

  之前张一谋就跟周彦说过,他每天两三点钟睡觉,五六点钟就醒了,一开始周彦还不信,认为张一谋吹牛。

  后来周彦发现,张一谋确实说了假话,事实上,张一谋三点钟之后才睡,五点出头就醒,只睡两个小时,可能还不到。

  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张一谋很多天都是这样。

  有时候周彦都怀疑,这老谋子是不是体质跟常人不同,一般人这样熬,就算不死,那精神状态也肯定要差得很。

  但张一谋的状态看起来挺好的,比很多同龄人都要好。

  不过跟张一谋这种工作狂一起工作,真是能够出成果。

  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周彦就跟张一谋把《活着》的配乐捋得差不多了。

  后面又花了几天的时间,又把里面用到的曲子给完善了一下。

  到了一月十五号,所有的工作就完成了。

  周彦十七号出发去霓虹,中间还空了一天时间,他又去拜访了徐风。

第181章 语言不就是连蒙带猜嘛

  周彦到汤家的时候,只有徐风跟小儿子汤子桐在家。

  让周彦感到奇怪的是,徐风的状态看起来并不太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按理说,最近《霸王别姬》热度这么高,不但得名,又得钱,她应该很高兴才对,毕竟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是有回报了。

  不过汤子桐在旁边,周彦也不好问。

  直到后来汤子桐去别处玩了,周彦才开口问道,“风姐,最近很累么?我看你状态不太好。”

  听到周彦关心自己,徐风揉了揉眼睛,笑道,“还是你细心啊,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去年我们家牵扯的一桩官司,现在还有些尾巴没有收掉,君年最近一直在外面奔波,我是为他操心。”

  周彦点点头,汤家的事情,他有所耳闻,不过具体情况他也不了解。当时新闻挺多的,但是后续的事情,也没有报导。

  好像是在香江那边牵扯到官司,还涉及到不少人,周彦当时听到传闻的时候,也没当回事情,毕竟现在汤臣集团在上沪发展很不错。

  而且后来汤臣集团发展那么好,这会儿应该也不至于出什么大事情,总不能他过来之后,蝴蝶翅膀直接把汤臣集团给扇垮了吧。

  “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么?”周彦问道。

  “你有心了,但是这事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徐风笑了笑,随后又说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琐事太多,牵扯了精力。”

  “没事就好,如果有需要的话,风姐你说一声,能帮上忙的话,我肯定不遗余力。”周彦说道。

  他说的也不全是场面话,徐风帮他很多,如果有需要他帮忙的,他肯定会帮。

  徐风欣慰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其他的你不用操心。霓虹的音乐会,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霓虹的市场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两张音乐专辑加上一部电影,给你在霓虹打下的基础很好,后续只要正常发展,霓虹的市场够你吃很久了。”

  “这场音乐会准备了很久,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周彦说道。

  徐风点点头,“我对你也有信心,霓虹跟香江还有台岛不同,那里的音乐市场大,产业也非常成熟,在你进军欧美之前,重点都要放在霓虹那边。至于内地的市场,虽然潜力很大,但是现阶段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你先在国外打一圈回来,等到内地市场进一步成熟,到时候就是你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不得不说,徐风的思路非常清晰,她看到霓虹乐迷吃周彦这一套,就紧着霓虹这只羊死薅。至于内地市场,等到周彦在国外薅完一圈羊毛之后,反过来再收割那是轻而易举。

  之前奥利维埃想要翻拍《想飞的钢琴少年》,为什么徐风那么上心,就是因为她想要借这件事情,让周彦能够打入到欧美市场。

  原版的电影在欧美反响一般,但如果由外国人拍外国人演,可能就会被欧美的观众接受,到时候周彦的音乐也能够借着电影在欧美传播开。

  对于周彦的新电影《第六感》,徐风也是想重点在霓虹跟台岛进行宣传,然后立足在这两个市场,再往欧美那边发展。

  汤臣电影公司的工作重点就在周彦跟陈恺歌身上,陈恺歌刚拿了国际电影节大奖,正红得发紫,不过徐风现在更加看好周彦,一方面周彦从谏如流,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会一直进步,另一方面,周彦有一个陈恺歌永远都不会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的音乐家身份。

  《想飞的钢琴少年》在霓虹能取得如此成绩,跟配乐关系很大,这电影换其他任何一个导演来拍,恐怕都很难超过周彦,除非那个导演把周彦请去当配乐指导。

  而即便是其他导演拍,找周彦当配乐指导,也未必能够合作的非常完美,肯定不如周彦自己一个人来做更好。

  听徐风这么说,周彦也想起来一件事情,“风姐,我听说,上沪这边有人找过你,想通过你邀请我在上沪开音乐会?”

  徐风撇撇嘴,“这事你听张有安说的吧。”

  周彦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上沪这边早就邀请过周彦来上沪举办音乐会,不过之前都是通过汤臣电影公司联系的,但是周彦一直没有答应。

  后来《燕京无声》音乐会大获成功,上沪这边就坐不住了,直接联系了徐风本人,想要打感情牌。

  不过徐风把这事给压下来了,因为周彦这一段时间非常忙,如果这时候跟周彦提音乐会的事情,会给周彦很大的压力。

  她之前就跟周彦说过,让他不要太忙了,为了这事,她还说过张有安。

  而这次,又是张有安跟周彦透露的消息。

  如果不是张有安业务能力真的很好,徐风都想把张有安给换了,给周彦换一个听话点的经纪人。

  张有安心太急了,恨不得让周彦二十四小时轮轴转。

  年轻人忙一点是好事情,但是太忙了对未来的发展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处。

  她又看了眼周彦,笑呵呵地说道,“上沪这边是派人跟我接触过,想要邀请你来开音乐会,不过这事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总不能每个人来找我,我都要让你去开音乐会,那到时候你忙得过来么?”

  “上沪毕竟不同嘛,反正音乐会是要开的,等过完年,找时间在上沪开两场也没什么。”

  在周彦看来,这不过是个顺水人情。

  徐风微微摇头,“我一直说,跟恺歌比,你的性格有优势,但你也有你的弱点,这个就是你的弱点。你太顾及别人的想法了,汤家这两年确实跟上沪合作很多,但都是互惠互利的,他们想要通过我来邀请你在上沪开音乐会,这事很正常,但是我不帮他们,也很正常,而且这个事情根本不至于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意。”

  “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想要找你帮忙的也会越来越多。今天上沪这边你因为我答应了,回头金陵那边找你,因为你是金陵人你也答应了,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么?还有很多地方,总会跟你有些瓜葛。所以我干脆就不提这事,不给你压力。”

  听到徐风这么说,周彦有些感动,这样的老板,真是打灯笼都找不到。

  不过徐风也就说说别人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朋友有什么事情,她都是第一个帮忙。

  在生意场上周彦不知道,但是在电影这方面,徐风完全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她看好陈恺歌,所以即便陈恺歌的意见跟她相左,她最终还是愿意支持陈恺歌,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生意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也有可能,徐风只是把自己“感情用事”的一面留给了电影事业,而在做生意的时候,她会变成一个理智的人。

  “挺长时间没见到恺爷了,他最近忙什么呢?”徐风提到陈恺歌,周彦也顺嘴问了一句。

  “他啊,天天忙着参加各种活动,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呢。不过他最近也看到叶兆言的一部小说,似乎挺有兴趣的,上次打电话跟我说了。”

  “什么小说?”周彦问。

  “小说具体叫什么名字我还真不知道,我也没看到故事。现在也不急,等到年后有时间,再商量这个事情。”

  听到叶兆言,周彦就已经知道这部小说应该是《花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陈恺歌最终也会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风月》。

  作为《霸王别姬》之后,陈恺歌的第一部电影,《风月》非常受外界关注。

  而且这部电影大咖云集,主演是张国荣跟巩莉,原著作者是叶兆言,编剧还有王安意,如此豪华的阵容,电影还没开拍的时候,都多人都觉得能够再续《霸王别姬》的辉煌。

  但结果却并不如意,《风月》的口碑跟《霸王别姬》差距非常大,既没有受到观众认可,也没有受到有分量的奖项认可,几乎可以说一无所获。

  这部电影徐风肯定不喜欢,跟徐风认识这么长时间,周彦对徐风的喜好也比较了解。

  徐风喜欢的,是那种里面角色能够发现一些审美上可爱、美好之处的电影,《风月》显然不属于此类。

  这就要说到徐风的“感情用事”了,徐风明知道《风月》不行,但还是让陈恺歌拍了这部电影,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我倒是还没听他提过这事。”周彦说。

  “他后面应该会跟你提的,这部电影他可能要找你给他配乐。”

  “是么?”

  “嗯,他很早之前就说过,要跟你合作一部戏,这部电影的配乐,如果不找你,应该就是找赵季平,反正肯定是你们两个中的一个。《霸王别姬》的成功,让他认定你们两个了。”

  周彦抿了抿嘴,陈恺歌确实说过很多次,后面有电影要找他合作。

  但是他对《风月》是真不感兴趣,不仅仅因为电影口碑一般,也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这个故事。

首节上一节253/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