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54节

  不过周彦也没说什么,毕竟陈恺歌现在还没找他,等到后面陈恺歌跟他提了这事,他再想着拒绝吧。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保姆过来叫他们去吃饭。

  吃过午饭之后,周彦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徐风家,周彦也没有急着回去,就在路上随意地走着。

  上沪的冬天并不冷,周彦戴着围巾走一段路,甚至感觉有些热。

  从徐风家出来,穿过四明弄堂,就到了爱神花园。

  爱神花园是以前的名字,现在这里是上沪作协办公的地方,站在园子门口朝里面瞅了一眼,周彦也没进去,而是沿着巨鹿路往前走。

  到了一间看着像咖啡店的店门面前,周彦停下脚步。

  这里不是什么咖啡店,而是上沪作协经营的作家书店。

  此时的作家书店没有多少人,周彦抬脚走进去,一个小姑娘正在打扫卫生,见有客人来了,小姑娘也没有开口招呼,只是朝周彦点点头。

  一楼是咖啡厅,真正的书店其实是在二楼,而且书店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所以很多过路人都会以为这里是个咖啡店,根本想不到会是书店。

  周彦在楼下看了两眼,就上了楼。

  店面不大,书倒不少,周彦随手摸了一本《契诃夫作品集》,就坐了下来。

  这会儿整个书店,除了楼下的那个店员,就只有周彦一个人。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周彦听到下面传来一段对话。

  “安意姐姐来啦。”

  “嗯,小琴你帮我泡一杯咖啡,老样子。”

  “好的,你上去坐,我一会儿送过去。”

  两个女人,用的是上沪方言,不过周彦也听了个大概。

  随后周彦就听到有人上楼的声音。

  上来的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

  她看到周彦,愣了一下,可能也没想到楼上会有人,而且是不认识的人。

  虽然作家书店对外开放,但是一般很少有非作协的人过来,因为大部分人压根不知道这里是个书店。

  说是开放,其实来的都是内部人。

  不过她也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走到另一边拿了本书坐了下来。

  周彦看到女人,也是非常意外,这个女人他认识,正是作家王安意。

  他也不禁感慨世事奇妙,上午他才跟徐风聊到《风月》,下午就看到了《风月》的编剧王安意。

  周彦没有上去搭讪,王安意自然也不可能过来跟一个陌生人说话。

  王安意并没有待太久,一杯咖啡喝完,过了一会儿就走了。

  周彦则一直待到傍晚,期间也来了几个人,不过周彦都不认识。

  临走的时候,周彦想要买本书,作为来作家书店的纪念,不过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一本想买的,就空手回去了。

  第二天,周彦启程去了霓虹。

  ……

  方秀他们先一步到了东京,到了到达大厅的时候,看着一群举着小旗子接机的人,他们傻眼了。

  “这是来接我们的么?”二胡首席马东方愣愣地说道。

  “应该……是吧。”方秀也有些不确定。

  钢琴首席张作权视力比较好,远远地就看到了几个小旗子上面写着汉字。

  “没错,就是来接我们的,上面写着周彦师兄的名字呢。”

  “那是来接周彦师兄的啊。”

  张作权又抬头张望了一番,在一众“周彦”里面找到了“钢琴少年乐团”,随即笑着说道,“也有我们乐团的名字。”

  李碧茹咋舌道,“这么多人啊。”

  他们知道周彦在霓虹比较出名,但只是听别人说,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此时此刻,看着眼前拥挤的接机人群,他们感受到了周彦在霓虹的知名度。

  霓虹人竟然这么喜欢周彦师兄,这比那些影视明星的待遇还要好了吧。

  “可是周彦师兄不在,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失望?”李碧茹担心道。

  团长方秀摆摆手,“没什么,大胆上,今天我们就代表周彦师兄了。大家热情一点,都给我笑,要给周彦师兄的乐迷们留下好印象。”

  “好嘞。”

  随即,他们大几十号人就在方秀的带领下,朝着接机的人群走去。

  接机的这些乐迷们,在人群中找不到周彦,不过他们也没机会问,因为乐团成员们已经走了过来,跟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来接机的有很多都是中国人,用中国话跟乐团成员们打招呼。

  还有人喊着非常老土的应援口号。

  “钢琴少年,所向披靡。”

  这口号听着不像是给乐团喊的,倒更像是为征战杀的士兵们加油助威。

  一些霓虹本地人,不会中国话,只能跟着后面学舌。

  “……骚年,……皮米。”

  “你好,你好。”

  “欢迎,欢迎。”

  现场倒有记者也过来了,他们伸着话筒问乐团成员,周彦来没来,不过乐团的成员们这会儿根本没有精力回答他们。

  在机场耽误了好半天,乐团才终于走开。

  ……

  钢琴少年乐团在机场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但是周彦到的时候,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看到机场没人来接,周彦其实挺高兴的,他最怕在机场被拖住。

  如果真有乐迷过来接机,他也不好不搭理,但是一搭理,就要浪费很长时间。

  等他到了乐团下榻的酒店,听了方秀他们说过,才知道不是没人接,而是已经接过一次了。

  “这挺好,以后音乐会都让你们这些先锋队在前面走,我错峰出行。”

  方秀翻了个白眼,“一次两次还行,后面人家就知道你套路了,到时候你一个人走,没有我们在旁边分摊火力,你更惨。”

  “那倒也是。”周彦点点头,又说道,“离音乐会还有三天时间,今天晚上和明天一天,你们可以在东京逛一逛,不过老规矩,必须结伴出行,而且要有熟悉本地情况的人带着。”

  马东方高兴道,“周彦师兄你放心吧,我们会小心的。”

  其实周彦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东京的治安还不错,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乐团大部分人也不是第一次出差,霓虹这边交流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路上到处都是汉字。

  ……

  学生们出去之后,周彦先回了自己房间,然后换了一身衣服,戴着帽子跟围巾出了门。

  从他们下榻的酒店出门,步行七八百米,就到了东京塔下面,周彦在东京塔下面的便利店待了一会儿,同样裹得严严实实的王祖贤过来了。

  王祖贤本来个子就高,在霓虹显得更高了,离得挺远一眼就能看得到。

  这会儿是傍晚,天刚刚开始黑,东京塔下,霓虹初上,周彦牵着王祖贤的手,也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两人就信马由缰地走着。

  走了一会儿,王祖贤遗憾道,“可惜这里是霓虹,如果是其他国家,我们就不用这么伪装了。”

  王祖贤说的没错,如果这里是欧美的某个国家,他们确实不用伪装,根本没人能够认出来他们,关键是欧美人看亚洲人本来就脸盲。

  但是霓虹不行,不管是周彦还是王祖贤,在霓虹人气都很高,非常容易被认出来。

  其实周彦倒还行,他的音乐现在热度高,但他的脸并没有很多人认识,只不过他不敢冒险。

  “等我以后去欧洲举办音乐会,咱们在一起。”

  “好。”

  两人绕着公园,走了半圈,到了芝公园的西南们,正商量着一会儿去哪儿吃饭的时候,王祖贤忽然指着不远处说,“有人在唱歌。”

  周彦转头看去,是一个年轻男人抱着吉他在路边唱歌,唱的是霓虹语歌,周彦也没听过。

  不过吉他弹的一般,周彦能够听得出来。

  其实刚才他就听到这边有人弹琴,不过琴声并没有吸引到他。

  看到街头有人表演,王祖贤很感兴趣,拉着周彦要过去。

  本来周彦任由王祖贤拉着朝那个街头艺人走去,但是走到一半,他忽然停住了。

  王祖贤见拉不动周彦,转头看过来,疑惑道,“三哥,怎么不走了,我们去看看啊。”

  周彦翻了个眼皮说道,“有几个我们乐团的学生在边上。”

  “是么?”王祖贤朝前面看了看,确实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

  钢琴少年乐团的乐手们王祖贤虽然大多不认识,但是基本上都面熟,毕竟她看过很多次。

  王祖贤上下看了看周彦,问,“你这身衣服,他们见过么?”

  “没有。”周彦摇摇头。

  他就是害怕在路上被乐团的人认出来,所以换了一身平时在他们面前没穿过的衣服,而且他这身服装,完美地融入了霓虹。

  虽然霓虹人平时也不穿什么民族服饰,但是中国人过来,单单看穿着就能一眼认出来。

  霓虹跟中国内地流行的服饰,差距还是挺大的。

  特别是女孩子,乐团那两个女孩子,个个从上到下都包裹的严严实实,即便东京不冷,但是这些女孩子恨不得穿十条裤子,生怕把自己的腿给冻着。

  而霓虹这边的女孩子就不同了,大冬天的,路上随处可见超短裙,任由双腿被寒风吹拂,就跟那是假腿似的。

  得知周彦穿的衣服,乐团的人没见过,王祖贤又拉了拉他,“既然没见过,你怕什么,咱们过去看看,又不跟他们照面,不会被认出来的。”

  周彦撇撇嘴,现在王祖贤是越来越大胆了。

  不过想想也是,之前跨年那天,她都敢只身闯入央音,眼前这个,已经是小场面了。

  既然王祖贤不怕,周彦也没什么好怕的,就跟着王祖贤一起走到街头艺人边上,看着那个街头艺人表演。

  他们站的位置,距离那几个团员也就十米左右的距离,不过他们这会儿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街头艺人的表演,根本注意不到周彦他们。

  过了一会儿,街头艺人唱了两首歌,停下休息的时候,跟着那几个团员的翻译忽然走到街头艺人的面前,跟他说了一句。

  那个街头艺人看向团员的方向,随后点点头,把自己的吉他从身上取了下来。

  随即周彦就看见乐团的二胡首席马东方走到了街头艺人的跟前,接过对方的吉他。

  两人通过翻译聊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街头艺人就对着话筒叽里呱啦地说了几句。

  “他说什么?”周彦问道。

  他看马东方接过吉他,非常好奇这是要干什么?马东方也要上去弹唱一段?

  “呃……好像是……应该是说有几个来自中国的音乐家,要为大家献上一曲。”

首节上一节254/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