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401节

  “嗯,一会儿我把随行人员的名单发给你。有一部分行程的事情,你去跟布莱格曼沟通一下。”

  “没问题,我马上给他打个电话。对了,既然是要去美国开音乐会,我看干脆就把《雨霖铃》的首发地区加上北美吧,到时候开音乐会也顺便做了宣传。”

  周彦点点头,“嗯,这个主意不错,你去安排吧。”

  ……

  挂了张有安电话之后,周彦就去录音棚跟乐团的师弟师妹们说了这个消息,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这么多人去美国,肯定有很多资料需要准备。

  之后他还要去跟校长报备这个事情,十二月份,正是课务较重的时候,他自己需要请假,有很多学生也需要请假。

  他去统一报备,流程好走一点。

  其实在这方面,学校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不是碰到毕业作品演出这种比较重要的事情,基本上学校都会放行的。

  央音的大部分专业,还是实践大于课堂学习,学生们多出去演出肯定是好事情。

  结果也正如周彦所料,学校方面很快就同意了。

  等到周彦从学校回到工作室,又接到了杨东生的电话。

  自从上次《燕京无声》音乐会举办之后,周彦跟杨东生就几乎没联系了,所以接到杨东生的电话,周彦还挺意外的。

  “周导,有些日子没联系了,最近可好?”

  周彦笑道,“托杨导的福,一切都好,不知道杨导忽然打电话给我,是有什么事情?”

  既然周彦直接问了,杨东生也就没再寒暄,“是这样的,今年我有幸再次成为春晚导演组的一员,导演组研究之后,决定邀请你来参演一个节目,因为咱俩之前联系过,所以这次就由我来联系你了。”

  听到杨东生这话,周彦一下子想起了前段时间跟余桦他们之前的聊天,那时候他们才刚刚聊过春晚的事情,没想到这就接到了春晚的邀请。

  “不知道导演组想让我参演什么节目?”

  “我们想邀请中国民族乐团来演奏《故宫的记忆》,你在中间担任竹笛演奏,当然,你的位置会非常靠前。”

  这是导演组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

  最开始的时候,是杨东生提议,可以让周彦带团演奏《故宫的记忆》,不过导演组讨论之后,认为钢琴少年乐团太过年轻,而且乐团的属性也不是最合适的。

  但是这个节目,最主要的就是曲子跟周彦,不让周彦露面,效果会差很多。

  讨论来讨论去,就想了这个方案,让中国民族乐团来演奏,周彦作为竹笛演奏家加入,一下子就把问题都给解决了。

  面对春晚的邀请,周彦却犹豫了起来。

  能上春晚,对他来说是好事情,但是年底的时候他比较忙,时间上会有冲突。

  而且春晚节目非同小可,不容有失,所以排练非常多,如果同意,那后面几个月,周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跟民乐团合练,而且还要参加春晚的几次联排。

  这些对周彦来说,都是负担。

  见周彦没说话,杨东生说道,“周导,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

  周彦摇摇头,说道,“没有,我只是突然接到邀请,有些意外。”

  杨东生笑道,“你们这个是定的比较迟的节目了,不过你们这类节目,倒也不是特别紧张。”

  其实杨东生说的没错,这种演奏类的节目,时间上是要宽裕不少,至少跟语言类节目相比是这样的。

  语言类节目,剧本需要是新的,要创作的时间,而且还会面临大量的修改。

  但是周彦他们这个节目不同,曲子都是定下来的,只要练就行了。

第278章 藏龙卧虎的民乐团

  “排练什么时候开始?”周彦问道。

  既然已经决定把这个活接下来,周彦便关心起排练的事情,最好能够好好安排一下时间,避免跟他其他工作冲突。

  其实除了联排之外,一般的排练,时间相对要好调整一点。

  杨东生笑道,“你这边没问题的话,我就会带你去跟民乐团那边碰面,排练随时开始。”

  “这个节目,是民乐团谁负责的?”

  “何健国指挥。”

  听到是何健国负责,周彦笑道,“哦,是何师兄啊。”

  民乐团从上到下有很多都是从央音毕业的,何健国也是,他是77级从民乐系毕业的,周彦跟他虽然不熟,但也照过几次面。

  何健国一开始考入民乐系学习中西打击乐,后来又师从吴玲芬学习指挥,毕业之后直接去了民乐团,也是民乐团十几年的老人了。

  “民乐团有很多央音出身的,你过去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其实不仅仅是民乐团,燕京大部分跟音乐相关的单位,都有很多周彦的校友。

  周彦点点头,“好,回头我去一趟民乐团。”

  “你们要是能够直接对接,那肯定是最好的。”杨东生说道。

  “嗯,我先去看看。对了,今年的节目结构什么情况?语言类跟歌舞类比例怎么样,还有其他演奏类节目么?”

  杨东生笑道,“不好意思啊,周导,这些信息现在真不方便透露,不过后面联排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了。”

  “明白。”周彦也表示理解。

  “对了,周导,回头还要签个保密协议。”

  “没问题。”

  ……

  第二天上午,周彦就去了中央民乐团。

  他先去找到了何健国。

  何健国提前已经接到了杨东生的消息,自然知道周彦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当下两人寒暄了几句,何健国就带周彦去见民乐管弦乐队的成员们了。

  路上何健国跟周彦说,“管弦队有不少都是咱们学校出来的,唐风跟王次珩你可能认识,他们跟你挺近的。”

  “唐风我认识,比我高一届,他修的是二胡吧。”

  “至于王次珩,虽然我们没有交际,不过我听说过他的名字。”

  何健国点点头,“对,你也是学竹笛的,跟王次珩一个路子。”

  王次珩在竹笛界还是有些名气的,他好像是跟陆春龄学过一段时间。

  “嗯,王师兄还是挺活跃的。”

  两人很快走到了音乐厅,现如今的民乐团音乐厅不但破旧,而且非常小,跟央音的音乐厅都有差距,更别提跟其他那些正规的音乐厅相比了。

  要知道,民乐团的音乐厅是对外开放的,平时也有演出,但是这样的环境,实在是拿不出手。这种地方搞演出,人家买票进来,心里都不舒服。

  这个音乐厅想要改造也简单,花个一两百万应该就可以让音乐厅焕然一新,但是民乐团本身就不是像芭蕾舞团那样受重视的单位,肯定没办法申请到经费的。

  让他们自筹也比较难,本身传统音乐演出的受众就少,其中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去听西洋交响乐,不太愿意为民乐演出花钱。

  因此,民乐团的商业演出很难,别说是赚钱了,连演奏家们的薪水都不可能保得住,他们本身就是个亏本的单位。

  何健国也知道他们团的音乐厅拿不出手,便笑着说道,“我们已经在递交申请,准备对音乐厅进行改造了。”

  周彦暗自摇头,申请是一回事情,上面批不批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就算是上面有经费,肯定也是先可着其他单位,最后才能想到民乐团。

  他们民乐团这个音乐厅想要改造,恐怕不是近几年能够完成的事情,或许等到后面国家经济条件再好点,民乐在国内的热度再高点,就能有改造的希望。

  同时他也叹了口气,现在国内最滋润的,反而是钢琴少年乐团的民乐队。

  钢琴少年乐团的民乐队,至少能够保证稳定演出,现在他们的人员津贴基本上能够靠演出收入来填补上了,不至于还要周彦往他们身上贴钱。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周彦安慰了一句,然后跟着何健国往音乐厅里面走。

  民乐队这会儿不在排练,一群人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何健国轻咳一声,“大家欢迎一下周导。”

  其他人纷纷看了过来,跟周彦接触比较多的唐风笑着说道,“呦,周彦师弟来啦。”

  周彦也笑着回道,“唐师兄,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毕业之后,咱们就见过一次吧。”

  “好像是的。”

  “你们一会再叙旧吧。”何健国笑了笑,“周彦,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咱们民乐队的成员,唐风就不说了,你认识,旁边这位就是王次珩,乐队的竹笛独奏。”

  周彦笑着打招呼,“王师兄好。”

  “你好,你好。”

  “这位是魏玉茹,司中阮演奏。”

  ……

  现场有十几个人,何健国不嫌麻烦,给周彦一一介绍。

  等到把他们都介绍完了之后,何健国说道,“大概的情况我之前已经跟你们说过了,之后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在一起排练《故宫的记忆》,周彦是这首曲子的作者,有他的加入,对我们的排练肯定大有裨益。你们要是有什么问题,也都可以向周彦讨教。”

  周彦连连摆手,“讨教可不敢当,只能说是互相学习,虽然曲子是我写的,但是在演奏方面,各位才是专家。杨导打电话跟我说,让我跟咱们团合作出一个节目,我个人是荣幸且惶恐的,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我本人就是自幼学习竹笛,从小我就把进入民乐团当做我的目标,只不过后来去了作曲系,这个梦想也就没办法继续了。这次能走进民乐团,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梦了。”

  “要不你来我们乐团当作曲吧。”唐风开玩笑道。

  何健国白了唐风一眼,“周彦现在留在学校教书育人,你这不是在挖学校墙脚嘛。”

  “那不敢,那不敢。”

  何健国又看向周彦,“现在谱子没有定下来,不过管弦乐队之前排过一版《故宫的记忆》,我的想法是,就按照那一版来,这样一来大家都熟悉,也不用再多做调整,你觉得如何?”

  周彦笑道,“我都没问题,这次的节目,我只是个演奏者,曲谱配器方面还是要有劳何师兄费心。”

  虽然周彦是原作者,但也没有必要去伸头抢何健国的活,他本身跟管弦乐队这些人也不是很熟悉,管得太多,肯定会遭人烦的。

  何健国点点头,“后面还是要看春晚演播厅的布局,才能确定站位。”

  “没问题。”

  “今天是你第一次来,咱们就不排练了,先彼此熟悉熟悉吧。其实你的不少曲子,在我们团都很受欢迎,《故宫的记忆》就不说了,《神秘国度》里面的曲子,他们基本上都练过。”

  这时王次珩笑着开口道,“不止,我还练过周师弟的《暗香浮动》,吹起来很有意思。”

  《暗香浮动》组曲是周彦之前的学期作品,它是一首竹笛协奏曲,对竹笛的技巧要求非常高,水平差点的,都很难完成。

  “我实在是受宠若惊。”

  “我当时就在想,能写出这首曲子来演奏,说明你的竹笛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王师兄抬举了,跟你比,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周彦这次真不是谦虚,他虽然天赋高,也是自幼学习竹笛,但是自从大学之后,对竹笛的研修就松懈了很多。

  作为作曲系的学生,他涉猎太广,很难在一个乐器上登堂入室,肯定跟王次珩这样在竹笛上浸淫很多年的人不能比。

  “周彦,你还是太谦虚了。”何健国笑了笑,“既然都是练家子,那咱们也就不要干聊了,吹拉弹唱,都上手来一段吧,要不要我给你准备一支竹笛?”

  “不用,我自己带了。”

  周彦是背着包来的,里面装了两支竹笛。

首节上一节401/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