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第217节

相当于变相的发福利。

只要自己能忍受生病时的痛苦,拿药还钱也未尝不可。

吉向飞兴奋道,“远点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大哥,不跟你聊了,我现在就去,争取分一杯羹。”

说完兴冲冲离开。

辛冠华摇头笑了下,这个小弟没什么头脑,但是对自己还算尊重。

秦桧也有几个好朋友呢。

他正要起身离开,突然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

陈晓和叶文君两人在不远处喝咖啡。

从这两个人的坐姿看,似乎有点暧昧。

感谢王征南兄弟打赏,

还欠两更,

第182章 管理的降维打击

辛冠华正要上前打招呼,突然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陈晓把手叶文君的屁股上,被对方拍了一下,但是并没有生气。

辛冠华心中涌起无限敬佩。

牛逼啊。

陈哥真是荤素不忌,手段了得。

叶老师这样的禁欲系,也能搞定。

不能不说一个服字!

虽然他对于强势的女人向来是敬而远之,但叶文君在学校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被誉为无数师生的梦中情人。

然而,对方的风评一直很好,治学严谨,待人真诚,从来没有传出什么绯闻。

没想到竟然栽在了陈哥的手里,

这要传出去,还不得是天大的新闻。

不过,辛冠华不是多嘴的人。

更不要说,牵扯到陈晓身上,他就更不会胡乱八卦。

趁着两人稍微分开,辛冠华快步走上去,打了招呼,“陈哥,叶老师好。”

叶文君愣了一下,点点头笑道,“小辛。”

陈晓还记得这个高尔夫玩的溜的富二代,“冠华,好久不见,你怎么在这?”

“约朋友一起吃饭。”

陈晓问:“最近有打球吗?”

辛冠华笑道,“有的陈哥,过几天我打算去塞班玩,陈哥有时间话,可以去玩玩,直飞过去也就四个多小时,那边有一个洞,是要跨海峡击打的。”

陈晓来了兴趣,“哦,跨海峡?”

在悬崖上击球,确实有点刺激。

辛冠华兴奋描述:“是的,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球场是一片宁静的绿色草地,天空蔚蓝……”

陈晓之所以愿意和辛冠华交个朋友,就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真诚、热爱,

“行,到时候你给我打电话。”

辛冠华连忙点头,“好的。”

在叶文君面前,辛冠华很有默契的没提椰椰。

就刚才那场景,聪明人都知道该说什么。

陈晓自然更不会多嘴。

三人又说了几句话,辛冠华很有眼色告辞。

毕竟,他已经知道了两人的关系,再打扰时间长,很容易适得其反,惹人厌。

等学生走远,叶文君狠狠掐了男人一把,“都怪你。”

“嗯?”

“他肯定看到了。”叶文君有点羞恼,

陈晓摸着她的大腿,“看到又如何,冠华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他不是多嘴的人,再说了,男欢女爱,那不是很正常嘛。”

叶文君白了他一眼,“正常个大头鬼。”

抛开身份不谈,两人年纪也差了十几岁。

“早晚会传出去的。”

“别动手动脚。”叶文君按着陈晓的手。

她却不知道男人就是贱,越是不让做什么,越想做什么。

陈晓顿时来了兴趣,正要更进一步时,看到叶绵走了过来,连忙正襟危坐,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叶绵快步过来。

叶文君也吓了一跳,面上不动声色,“没有,我们也是刚到。”

陈晓:“那咱们走吧,我看时间差不多了。”

叶绵点头,“好的。”

三人约好,今天去新生活公司调研。

轻车从简,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

务必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得益于Ⅱ型血清素的惊人疗效,睡眠养生会所发展迅速。

一年时间开了十五家,基本上垄断了上海高端养生市场。

不过,劣势也很明显,缺乏顶尖经营人才。

扩张方式盲目粗放。

盈利水平不高。

叶绵毕竟精力有限,

之前工作重心放在诺兰生物上,现在又在整合夏升集团。

几乎顾不上“养生堂”的发展。

也亏了小可工作还算给力,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

但是,烈火烹油的局势下也隐藏了不少问题。

陈晓之所以今天约着两人去实地考察一下,也不是心血来潮。

而是人工智能提醒他,养生堂这块业务已经进入衰退期。

《废土世界》的人工智能太过强大,几乎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

不但包括各种业务,制药、游戏……

公司内部管理,也不在话下。

之前限于精力,陈晓不得不放权,把各项事务委托给职业经理人。

毕竟,公司发展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多,很多专业知识,连博士都不一定搞不懂,更不要说他一个外行了。

这种情况下,只能放手。

不然的话,外行指导内行,很容易出现问题。

而且,工作太多,即使把睡觉的时间都奉献了,也不一定有用。

但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陈晓处理事情的效率,从1提到了1000。

不但迅速,而且准确。

绝对是如虎添翼。

事情多?太专业?都是小事。

纷繁复杂的财报数字,每天超过百笔的资金流水,和几十上百家公司的账目往来……在人工智能面前无所遁形。

各种损公肥私的行为,被人工智能一眼看破。

最让老板头痛的员工绩效考核,在人工智能那里,仿佛1+1般简单明了。

一个团队中谁才是贡献最大的那个,哪个项目纯粹是拿着PPT糊弄人,谁只会说一些光鲜亮丽的词语实际上是个草包……这些通通都瞒不过人工智能的眼睛。

可以说,一个人工智能,顶上一百人的管理团队。

绝对是每个老板做梦都想拥有的管理大师,

永不疲倦,绝对忠诚,不要报酬。

……

当然,为了让这套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发挥作用,陈晓也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对公司内部360°无死角监控。

还有员工电话,内部交流,论坛吐槽,网上抱怨……

所有的一切痕迹,都被纳入到人工智能的数据库中。

毕竟,信息才是基础,

没有大量的信息情报,人工智能再高级,也无法做出判断。

不过,想要做到这点不容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轩然大波。

员工毕竟是人,不是机器,隐私问题很重要。

陈晓的做法就是交易。

给大家两个选择,愿意让渡部分隐私权的,每月工资增加20%,

不愿意的,也不会受到特别对待。

甚至为了隐瞒人工智能的存在,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日常管理,从来不以隐私内容为依据。

比如说,从监控中看到某个员工喜欢占公家便宜,有偷鸡摸狗的行为,但对于该员工的处理,却不会以此为理由。

还有,某个员工群众基础很差,项目组的所有人都吐槽他只会溜须拍马,干事拈轻怕重,但是,对于他的使用,不会出现任何私下的聊天记录。

……

首节上一节217/6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