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第218节

说到底,人工智能虽然以信息为基础,但并不以信息为判断的唯一标准。

它虽然搜集资料,却不以个人为目标!

和现在社会的数据搜集差不多。

……

由于私人信息从未暴露过,很多员工慢慢放下戒心来,纷纷签署了隐私权让渡条款。

对于普通人来说,相比较模棱两可,甚至不知道什么隐私暴露的情况,唾手可得的工资上涨还是更有吸引力。

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悄无声息的。

不要说外人,就是公司内部的人,也很难察觉到这种变化。

员工们只会感慨,公司的报销太难了,上司安排的工作不好糊弄了,老板总算长眼了,知道谁才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员工们只会以为上级明察秋毫,做事果决,却不知道,所有的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作用。

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乃至恐慌,人工智能都是以董事办的名义发号施令。

毕竟,以目前的社会发展,很多人不能接受被机器管理(很多人眼里,机器代表着360°全方位监控)。

换层皮就容易接受多了。

……

“养生堂的名气已经打响,市场占有率更是不断增长,现在卖掉的话,有点可惜了。”叶绵随口说道。

她听陈晓的意思,有放弃这块业务的打算。

陈晓摇头:“卖掉只是一个思路,现在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叶文君问道:“夏升集团是不是要砍掉很多业务?”

叶绵点头:“有这个考虑,夏升集团算是大而不强的典型,很多业务连年亏损,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叶文君:“改革的阻力大不大?”

叶绵:“我们虽然控制了董事会,但程家经营了几十年,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目前的方针是先易后难,直接把相关业务卖给当事人,等到枝叶清理的差不多了,再整顿主干。”

当然,她最大的信心还是陈晓的支持,

尤其是强制推行的“智能管理系统”,几乎让改革处于不败之地。

三人说着说着,走进会议室。

恰巧有一个主管模样的人在发言,

三人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只听对方说道,

“……最近我们的业务扩展到了无人区,闭环被打破,倒逼我们提升维度,我们要从整体生态聚焦垂直领域的格局出发,对用户画像,精准识别需求,并快速跟进响应……”

陈晓拿出手机,调出对方的资料,对着两人介绍道,“这是从阿狸挖来的高管,谷永华,专门负责市场开拓的。”

“……现在,我们新同事占比高,既处于练兵场,又处于战场,对业务把控能力较弱,存在假融合、文档内刊化、矩阵混乱的问题,团队之间,不能光顾赛马,应该基于我们的优势,抓取最大公约数,对照彼此的关键点,找到最短路径和各自的痛点,从而打成默契……”

叶绵听了一会,皱起眉头,“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陈晓笑了下:“这是大厂出来人员的通病,满嘴跑火车,这个谷永华,我看了,能力还是不错的,就是这个毛病,多少得改一改。”

叶绵撇撇嘴,“能力再强,这个改不了,也没什么前途。”

感谢llmps兄弟打赏,

第183章 系统现状

叶绵看不惯这些大厂出来的人,跟自身的经历有关。

陈晓反而觉得谷永华说的很有趣,

听听:

“……循着框架的道路地图,将各自的方法论和打法固化下来,沉淀为资产、知识,甚至于平台文化,持续迭代升级,打造核心抓手,保障有效输出,才能将我们的愿景稳步推进……”

这种话,好像能够运用到所有的场合。

不愧是大厂出来的,

竟然能总结出适合所有场景的话术,

看来其颓势渐生,也不奇怪。

叶绵听了一会,开口道,“我们走吧,没什么好听的。”

陈晓点头,

三人往外走,

叶文君笑说,“我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什么。”

“哦?”

叶文君:“无非就是一些,惰性太重,能动性不够,业务之间一团乱麻,没有有效结耦,共用资源没有有效融合,业务之间对焦不足……之类的。”

陈晓:“你以前听过?”

叶文君:“他们的话术都差不多。”

果不其然,三人走到门口的时候,从主席台上传出几句:

“……大多数同学没有拉起自己与业务的目标,没有聚焦部门核心业务上来,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怎么能对标兄弟部门?怎么为公司赋能?”

陈晓哈哈笑了下,“算了,咱们听其言,观其行吧。”

虽然在叶绵两人看来,这个谷永华纯粹是夸夸其谈。

不过,有了人工智能,他的判断就更客观了。

谷永华,单从表象看,很容易让人反感。

但从具体工作讲,能力还是不错的,对的起百万薪水。

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威力,透过重重迷雾,直逼事情真像。

然而,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

像养生板块、白酒业务,高科技属性太少,人工智能的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基本上也就内部管理上能发挥作用。

陈晓之所以来新生活公司实地调研,就是为了和人工智能的结论相互印证。

从而更好的掌控整个公司。

……

另一边,肿瘤医院开始声名鹊起。

前期的实验疗法已经挽救多名癌症患者的生命(虽然不是100%的成功率,但基本上都达到了积极的效果)。

而新崛起的中医疗法,更是独步天下。

王凡几次出手,可谓妙手回春,

从鬼门关救下几名癌症晚期患者,赢得了莫大声誉!

人称“华东小神医”。

“王医生,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欧成阳笑着问道。

康复医院的精神病业务和康安医院合并,考虑到欧成阳老成持重的性子,叶绵最终还是让他负责肿瘤医院的运行。

王凡展露头角后,欧成阳反应很快,不但重新和对方签了合同,还要帮着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王凡气质已经发生变化。

肿瘤克星带给他的,不仅是医术,还有信心。

他已经从之前的虚张声势转为胸有成竹。

我就是牛逼!

当然,他还不知道系统是认为造出来的。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所有的系统,都是无私奉献的。

不会对宿主产生危害。

如果知道了真相,或许就不会同意系统上身了。

“要求,确实有一个,这是我需要的一些仪器,你知道,肿瘤病人的病情都很复杂。靠传统的望闻问切很难解决,当然,这是我的水平不够,需要借助一些现代仪器。”

欧成阳拿过来看了一下,

有不少需要专门定制的仪器,不禁皱了皱眉。

没有几千万投资拿不下来。

正要拒绝,又想起隔壁的康复医院。

在林志安的带领下,发展迅猛,营收屡创新高,频频传出上市的消息。

与其相比,肿瘤医院就多少有点黯然失色了。

虽然因为刚起步的原因,名气还没打响。

但欧成阳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一方面,林志安是他的老上级,一直压他一头。

在外人眼里,他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管理水平,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让他心里不忿,一直想找机会证明自己。

另一方面,癌症治疗是一个不太容易出成绩的领域,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作为院长,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毕竟那些成名的国医大师、医疗专家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即使想挖人,也无从下手。

欧成阳只能先给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励精图治,卧薪尝胆,

打算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

但是,王凡的声名鹊起,让他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个擅长治疗癌症的中医专家,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他比谁都清楚。

问题是王凡太年轻了,

之前的成绩会不会是运气?

“院长,我知道张口要这些仪器有点唐突,但确实是工作需要,这样吧,我愿意立下军令状……”王凡信誓旦旦说道,

欧成阳笑着打断他,“说哪去了,有这个信心就好,我作为院长,难道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你放心吧,我亲自向董事会说明情况,一定把仪器给你买回来。”

首节上一节218/6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