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73节

  看到齐鸣欲言又止的样子,林珍想了想,提议道:“小齐,既然林轩要跟你一起创业。那我这做长辈的也肯定要支持。

  你看这样行吗?这两块红翡,就以抵押物,暂时交给我们珠宝公司。我可以提供一笔5千万的无息贷款给你,算是你们的启动资金。”

  “师母,这~”

  齐鸣有点犹豫,开店的地盘是杨朝明这师傅提供,现在开店的钱又是从这师母这儿借,虽然有东西做了质押,不是白拿但这店要是开起来,算谁的?

  林珍也在商场上闯荡多年,一下子就看出了齐鸣的顾虑。

  “小齐,这钱是借款,你有了钱是要还的。所以我不会,因为借你钱,就参与你店铺管理。另外,我也有个忙要求你帮。”

  “师母,有事您说就行。说<求>就太见外了。”被人看破,齐鸣还有点不好意思。

  林珍也没客气,直白道:“还有几个月是平洲公盘。你赌石上眼光这么好,到时候要是赌到好的翡翠,我想你能优先供给我们KOMS珠宝。”

  这次杨科在香港珠宝展上,从齐鸣这儿买到了不少好的翡翠。但他们事先也没料到会有这情况,准备不足,所以吃下的料子很少。

  想要扩展市场,就要更多翡翠,所以林珍才有了这要求。

  “师母,您就算不提,我也肯定优先给您。”齐鸣一口应下,别人有求于自己,那他拿钱也就拿的心安理得了。

  正事谈完,林轩又跟师母,聊了聊这两块红翡的成品。按他的打算,是做一整套首饰,当然具体还是要林珍这专业的决定。

  聊完这些,林珍便要留饭,但齐鸣已经答应了老妈回家吃饭,所以婉拒了。

  告辞后,他和小龙,张奥,就回了自己家。路过隔壁阿依慕家时,还是一片漆黑,显然还没回京。

  齐鸣见状,思绪被瞬间拉回日本那一夜,他近乎下意识的打开聊天框,对话还是他一早发的问候语,并没回复。

  关掉对话框,他不知道怎么的,点开了师母的头像,在聊天框里写道:

  “师母,那两块红翡,要不还是做两个镯子,两个吊坠,两个戒面。造型一样的就行。”

第 421章 静安寺古玩珠宝城

  就在决定开店那天后,齐鸣当晚回去,便把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妹妹。

  齐母嘴上絮絮叨叨的抱怨着又要搬家,麻烦折腾一类的,但她那轻快的语气还是难掩她知道这消息后,心底的高兴。

  而齐父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晚饭的时候还是多喝了两杯。

  说做就做,齐鸣也不是拖泥带水的性子,花了两天解决些琐事后,便和林轩坐上了那架私人飞机,直奔魔都。

  从机场出来,两人的第一站,就是这静安寺古玩珠宝市场。

  一到地方,林轩就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魔都本地的古玩市场。

  按他的说法,魔都的古玩市场主要有三大去处,简单概括,可以归纳为:一楼、一街和一城。

  这<一楼>指的就是位于魔都城隍庙景区的藏宝楼,此楼地处“魔都老街”的西段。单论规模之大,在华东地区都是排的上号的古玩旧工艺品市场。

  一条街,就是被广大藏家,戏称为魔都“琉璃厂”的东台路。

  200多米长的马路旁,整齐地排列着125个各具特色的小古玩店,经营模式和风格,其实类似齐鸣去过的港岛荷里活道,在售商品以“奇、特、怪、稀”闻名于世。

  东台路的历史,虽然没荷里活道长,但借着魔都的地利,和这几十年内地经济发展的东风,超越荷里活道也是指日可待了。

  而这一城,那就是静安寺珠宝古玩城,位于寸土寸金的静安寺边上。

  在这儿,除了传统的古玩珍品、瓷器杂件、玉器翡翠等等,还能见到不少欧洲古玩,以及从海外回流的高档藏品。这在全国古玩市场,都是一大特色。

  作为魔都市中心的中高档大型室内专业珠宝古玩交易市场,跟一般的古玩珠宝城不同,静安寺珠宝古玩城那就是奔着高端路线去的。属于定位高,价格高,藏品好,适合拥有一定经济实力、追求高档的藏家

  它的一楼是以玉器翡翠、奇石珠宝、古玩杂件等为主,二楼则分别形成了以新老玉器经营为主的“玉器一区”,以及古玩杂件经营为主的“古玩二区”;

  三楼和四楼则是以古玩杂件、书画文房、紫砂陶艺、旧藏精品为主的古玩专营楼层。

  另外,一楼到二楼之间有一条集字画、玉器、杂件于一体的珍品回廊,这处回廊算是个大杂烩,市场的管理方对售卖物品不做强制规定。

  杨朝明提供的店铺位置,就位于回廊的中段,算是整个古玩市场的黄金地段。

  四人一猫按图索骥,很快就摸到了铺面前。由于上一个租客的租期还有两个月,所以铺面是营业状态。

  店铺门外,已经挂上了租期将近,降价酬宾的大条幅。

  这家店主做瓷器杂项,属于古玩里的大项,所以这降价的条幅一挂,吸引了不少人,有那么点门庭若市的感觉。当然,这种热闹景象,对一个即将关门的店来说,用回光返照来形容,可能更加合适。

  2个月后,这儿可就是两人创业的起点,齐鸣和林轩对视一眼,齐齐跨进了店里。

  “欢迎光临,喜欢随便看看啊!最后几天了,价格优惠。”

  店里忙碌的伙计看到有人进来,热情的招呼一声,光从语气里,听不出一点即将要结业关张的失落。说完这一声,伙计随后就开始忙着给客人打包结算,忙的不亦乐乎,压根没出来接待他们的意思。。

  两人也不介意,自顾自的巡视店内的布局,装修。

  “装修其实不错,看着挺新的。回头你让师傅跟店家打个招呼,看看撤场的时候,能不能把装修留下。”

  齐鸣简单转了一圈,这间店,其实是两个铺面打通后的成果。粗略估计,得有200平。这么大的地方光是装修,就是笔不小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花时间,浪费精力。

  “呦,齐老板,这就开始发号施令了啊。”

  林轩接过话茬,笑着开起了玩笑。

  不过玩笑归玩笑,齐鸣的提议,林轩现场看过后也是认同的,他很爽快的应道:“回头让我爸去打声招呼,他面子大。不过成不成,就不好说。”

  齐鸣也知道这要求有难处,这年头整个社会都好像戾气很重的样子,不给你添堵,就算不错了,没人会白白便宜你。

  “这样,咱们可以适当给点补偿。都是成年人,又是做生意的,总不能为了置气,钱都不要,非要砸掉吧。”

  林轩听着点了点头,要是愿意给点补偿,那想来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两人在店里转了一圈,这家店的东西严格来说跟古玩也沾不上边,算是工艺品和高仿品居多,所以简单巡视一圈就空着手出了门。

  来都来了,不逛逛说不过去,不冲着捡漏淘宝,两人也要考察一下周围商户,看看哪些是他们日后的竞争对手。毕竟老祖宗说的好,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而且,港岛的荷里活道不算的话,这其实也是齐鸣第一次在潘家园以外的地方逛古玩街,所以兴头很足。

  几家店扫过去,齐鸣被一家旧书店吸引。这家店不大,40多个平方,店里除了一个一米多的柜台,其他地方塞满了颜色发黄的旧报纸和旧书。

  这两年旧书旧报纸还挺热门,像是《人民日报》的创刊号,以及刊登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报纸,当时可能就几分钱一份,现在市场上已经炒到了两三万,都还是有价无市。

  潘家园里,齐鸣偶尔见过有地摊卖这个,但还没遇上专门做这个的。

  他带着好奇走了进去,进去后才发现里头的东西还都挺杂,老挂历、六七年代的小人书,还有老信札、老明信片什么的,东西挺杂,但摆的杂而不乱。

  这会儿店里也没什么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坐在玻璃柜台后,正和另一个老人下着象棋,这会儿抓耳挠腮的,似乎遇上了难题。

  他一门心思都在面前的棋上,以至于齐鸣他们进来的时候,头都没抬一下。

  门口还有个穿着绿色围裙的小哥,由于店内空间有限,小哥将一捆捆用绳子捆扎整齐的书和报纸往走道上搬,这些应该都是新收上来的,走近就能看到破损和污渍。

  想要摆上货架,还要经过分拣,除尘等等步骤。小哥正忙,也压根没有要招呼的心思。

  甚至齐鸣走过他身边时,这小哥正好拿起本旧书,一抖手一片灰尘扬起,原本站在他肩头上的小紫,嫌弃的挥了挥爪子,然后躲进了齐鸣口袋里。

  “嚯!齐哥。我是不是眼花了?这上头,少写了几个零?”

  一进店里张奥就指向了墙上的一幅《毛主席全身像》印刷画。这画不小,挂在了店里正中最显眼的位置,不过比画更显眼的,是下头的贴着的一张大号价签:300000!

  “齐哥,这是印刷画吧。”

  走近后,张奥就更加觉得匪夷所思了。他老家是安徽的农村,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贴伟人画像的,村里一些个老头老太,现在还保留着这传统。

ㄝ立占⑨⑷⑧⑶7⑧0

  一到过年,就会买上一张,贴在家里最亮堂,最显眼的位置。

  “是印刷画,但不是一般的印刷画。”齐鸣走上前,仔细看了看,这才解释道:“首先,这是伟人全身像。你自己想想,你见过的是不是都是以半身像或者是头像为主。”

  张奥回忆了下,好像还真是这样。

  “而且,你也别光看价格,也看看人家作者。”齐鸣指了指价格下方的一排小字,只有一句:原画作者董希文,1953年初版。

  “天安门上的挂的主席头像,从建国到现在,一共换过8幅,其中第一第二幅的作者都是这位。那幅油画《开国大典》就是他画的。算是咱们国家最成功的红色画家。

  只不过,这位不算长寿,作品不多。而像这种全身像,那个年代印出来,也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的。一般是挂在政府办公楼,学校等公办单位,刊印数量不多,所以即便是印刷品,价格也是不菲。

  我记得,几年前有过这东西的拍卖记录。当时是22万成交的,老板这幅的品相开价30万,也不算夸张。”

  “啧啧,那我可要拍个照。”张奥对齐鸣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说着就掏出了相机,对着画框就是咔咔一顿拍,边拍还边解释道:“等下次回老家,我就去那些老房子里转转,要是能碰上一幅,那就赚大了。”

第422章 高价连环画

  张奥这话齐鸣也就听听,他也是农村出生,从小也没少见这种贴画。几十年前的东西,以乡下的保存条件,就算有也早没了收藏价值,找到估计也跟废纸差不多了。

  不过这老板能把这东西挂出来,已经是向来的顾客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这么想着,齐鸣开启了望气,扫向周围。旧书画册,这类直接被他略过,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书信上。这老板在书信上的收藏也不少。

  巴金,钱钟书,光是近代名人的亲笔书信他就看到了好几个。

  只不过这些东西既然摆出来,就不存在捡漏的说法,喜欢的人拿来收藏还行,对于齐鸣来说就有点鸡肋。

  不过古玩行里,有窜货的说法,大致意思就是,有客人找上店家,指名道姓的要购买某物,而店家手头又没有的时候,可以向熟识的同行借货。

  为了应对日后这种情况的出现,齐鸣还是掏出手机,拍照,并做了简单的记录,这也算是情报。

  “咦~”

  转悠一圈,齐鸣就打算换一家,出门的时候,老板才舍得抬头看了几人一眼,瞧那视线方向也是扫向几人手部,防止几人顺手牵羊。

  眼见齐鸣几人,都是手上空空,表情自然,他也就不再搭理,继续埋头棋盘。这随意的态度,还真不是老板心大,而是他们店里值钱的东西,要么挂墙上,要么锁柜子里。

  其他的旧书旧报纸,就算偷了,也值不了几个钱。

  走到门口,那围裙小哥还在那里收拾那一堆旧书旧报纸。齐鸣路过时,好奇一看,然后就走不动道了。

  “小哥,这个怎么卖?”齐鸣指了指最外侧,整捆的书册。吸引他的是书册最上面的一本《彭公案》,书页已经发黄,页边上有水泡掉色的痕迹。

  

  他很小时候也曾缠着自家老爸,给自己讲故事。只不过齐父文化程度不高,除了三打白骨精,就是猪八戒娶媳妇,同样的故事讲个一次两次还行,次数一多,齐鸣自己都会背了。

  那时候小,不懂事,为了听新故事,他就闹。齐父被缠的没办法,只能把从广播里听的评书当故事讲,其中就有这彭公案。

  这其实是部清朝的小说,主要是讲一个清官断案的故事。眼下看到了,倒是勾起了点旧时的回忆,所以才顺嘴问了个价。

  一听有人询价,围裙小哥抬头看了看,然后就不耐烦的朝着里头下棋的老板喊道:“李老头,有人买书。”

  “有人买,你就卖,哪儿那么多话。”

  李姓老板头都没抬,他似乎是又被一步棋给难住了,抓耳挠腮的,被围裙小哥这么一喊,思路打断,心里就更加烦躁,所以说话语气也是很冲。

  “老李,生意为先。”

  李老板对面的老头,倒是挺有眼力劲,开口劝了句。

  但李老板却不领这个情,眼睛还盯着棋盘,伸手一拦,严肃道:“别乱,我刚刚差点就想到了,嘶~都怪那臭小子,这一喊把我思路都喊没了。”

  老头苦笑摇了摇头,这李老板出了名的臭棋篓子,关键瘾还大。

  围裙小哥见喊不来老板,嘴上虽然低声抱怨,但还是从小马扎上站起来,走到了齐鸣身边。他用手上的美工刀,割开了捆书的塑料绳,拿起了那本《彭公案》,打量了几眼,就给齐鸣报了个价。

  “这本,1200元。”

  说完,他随意的一丢,那本小连环画,啪的一声,又被他丢回了书堆上。

  “1千2?”

  齐鸣忍不住瞪大了眼重复了一遍,他有点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幻听了。他这反应都还好的,小龙张奥嘴巴都张的老大。

首节上一节273/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