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74节

  张奥性子急点,二话不说就怼了上去:“这书都破成这样了,你张口就是1千2!怎么,书页上镶金箔了啊。”

  齐鸣抬手朝他压了压,示意他冷静,这儿是古玩城,人家开这价,说不定有什么说法。

  “帅哥,你不是搞连环画收藏的吧。”围裙小哥对他们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问完问题,看到齐鸣点头后,就指了指那本《彭公案》的封面,解释道:

  “你要是就买了玩玩的,或者是自己看的,那我劝你还是别买了,不值当。这书是1958年那会儿的了,估计跟你爷爷奶奶一个岁数的。那时候的印刷技术差,不管颜色还是字体,都不如现在的。1千2能买不知道多少了。

  不过你要是当藏品买,那这1千2还是便宜的。如果我后头清理修复,那这本就能卖2千多。”

  齐鸣来了兴趣,他伸手入怀,掏出了包烟,递了一根过去,笑道:“小哥,这里头是有什么说法?给说说呗,我挺有兴趣的。”

  他自己虽然不抽烟,但既然决定开店,免不得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所以身上揣上一包,见人发一根,总归是错不了的。对很多男人来说,一根烟就能瞬间拉近两人距离。

  围裙小哥伸手接过,看了看上头<黄鹤楼>三个大字,脸上闪过一抹欣喜。不过,当齐鸣要给他点上时,小哥却是摆手拒绝:“好意心领了,店里都是纸张,抽烟不安全。”

  说完,小哥将烟夹到了耳朵上,随后弯腰再次拿起那本《彭公案》,吃人嘴短,这回他语气热情不少,指着书页标题边的<宏本>两字,解释道:

  “帅哥,真不是我坑你。看到没,这书的作者全名叫<赵宏本>。你不搞旧书,也不玩连环画的,可能没听说过。在连环画这一行,有四大花旦这个说法。

  这四人,从民国开始,就是连环画圈子里的领头羊。其中,这赵宏本,就是公认的四大花旦之首。解放前,人家就是上海滩第一连环画作者。解放后,地位也还是一样,当年文革,别人给给他带高帽子游街的时候,帽子上写的还是<s上海连环画>祖师爷。

  老爷子63年画的《三打白骨精》到80年代,还能在国际上获奖。你说牛不牛!”

  “呵呵,确实厉害。”

  齐鸣也是佩服的竖起了大拇指,按这小哥说的,那这位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日本漫画家鸟山明,或者富坚义博,尾田荣一郎这个级别的。

  任何一个行业,能做到顶尖的,那成就都差不了。

  虽然这么说,齐鸣还是好奇,一个几十年前的册子真能值这么多钱。他望气术开启,一来验证一下年代,二来也想看看,这些连环画在贵气上又有何种表现。

  这一看,还真有贵气,只是这未免有点大过头了,齐鸣估算,怎么都要到百万级别了。

  不对,他很快反应过来,哪怕这赵宏本再怎么厉害,怎么都不可能这么值钱,他朝着那一捆书一点点往下看,想找到贵气来源。

  只是这一摞书,从大到小,一本叠着一本,足足30多本,贵气合在一起,压根分不清。是从哪本传出的。

  “小哥,你这一通讲,我也不能让你白浪费口水。这样,这一捆,我都要了!”

  既然分不清,齐鸣就决定全买下,回头一本本找。

  “啥!全买下!”

  围裙小哥还以为自己一通说,能打消齐鸣的购买欲,毕竟不是真的喜欢这个,没谁会出手买这个,没想到齐鸣这下不但要买,居然打算通吃。

  “帅哥,你没开玩笑吧?都要?”

  “都要!”齐鸣肯定的点点头:“要买就多买点。按你这说法,这些书应该也有升值潜力,买回去放着总没错。”

  “是有升值空间不错,但是~”

  围裙小哥话还没说完,里头下棋的李老板就咳嗽两声,恶狠狠的朝着小哥一瞪眼。小哥立刻明白了李老板的意思,暗骂了句死老头耳朵真灵。

  而后,他开始一本本清点起这一摞书,齐鸣也正好开着望气,看看到底是那一本里传出这么浓郁的贵气。

  这一摞书里,有22本连环画,当然也不是每一本都值1千多,能到这价的也就5本,剩下的全是几十甚至几块钱的货。除了这些连环画,下头还有几本大部头。

  这几本大部头,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方便捆扎,才垫在下面。

  围裙小哥,拿起一本蓝色封面的曾国藩家书,看向齐鸣,问道:“这种的也要?”

  齐鸣目光一凝,贵气的来源就是这本《曾国藩家书》,他不动声色的笑笑:“都拿上吧,正好新买的房子,书架都是空的,挑点老的,翻动过的,才有文化气息。”

  “呵呵,跟你一样想法的还真不少,我们店里就有不少这样的顾客,有的还专挑翻烂的。”

  围裙小哥一点没怀疑,清点完后抹了个零,取了个7千的整价。

  人家自己把零抹了,齐鸣也就不还价了,爽快的付了钱。

第 423章 洗不白的李鸿章(上)

  “帅哥,要不我替你把这些书,简单的除个尘。我们这儿有专业的设备,1个小时就能弄好。”

  围裙小哥见齐鸣付钱付的爽快,也是心下高兴,所以主动提出帮忙。说出这话后,生怕齐鸣误会,又特意解释了句:“放心,免费的。”

  “不用了,我们外地来的,还要赶飞机。回见了~”

  齐鸣正好奇这本《曾国藩家书》里到底有什么门道,才能传出如此之多的贵气,自然不想浪费这时间。而且,也怕清理时,再出变故,所以也就婉拒了他的好意。

  打完招呼,他带着小龙和张奥,快步离开。

  这次他干脆上了扶梯,直奔三楼,彻底脱离了旧书店的视野后,他找了个供人休息的长椅坐下,随后就吩咐小龙解开了捆着书本的长绳。

  小龙和张奥虽然不知道,好好的为什么要在这儿拆开,但还是立刻执行了他的命令。

  《曾国藩家书》,最初是由曾李瀚章编纂,李鸿章校对,再由传忠书局刻本出版。近代的1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堪称一本神书,从书写成刊发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无数忠实读者。

  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一个是败走台湾的蒋某人,还有一个是打的蒋某人只能逃去台湾的毛主席,这两人加起来主宰了这个国家一个多甲子。

  前者从《曾国藩家书》里学会了做人要道貌岸然,做事要心狠手辣,对朋友要两面三刀,对百姓要尔虞我诈。后者则是从中领悟出了三大纪律,八项规范,最终乾坤独断。

  读书的人牛批,这写书的同样也不简单。

  首先是负责校对的李鸿章,他跟曾国藩同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自然不用介绍。而这负责编纂的李瀚章,其实也不是无名之辈,他是李鸿章的哥哥,而且是亲大哥。

  李家诗书传家,说是书香门第毫不为过,李家兄弟六人,都是读书人,其中以老大李瀚章和老二李鸿章成就最高。兄弟俩都是封疆大吏,李鸿章能在晚清政坛混的风生水起,也有这大哥的功劳。

  至于兄弟俩,为什么替曾国藩写书,齐鸣猜测大概率有报恩的成分。

  由于曾国藩和李鸿章父亲是同年进士,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所以李鸿章托自己父亲的福,曾经作为幕僚在曾国藩旗下效命学习,虽然后来两人从官职到权势地位,都已经相近,但李鸿章一直以曾国藩弟子身份自居。

  齐鸣小心翻开这本8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曾国藩家书》,没一会儿就眼前一亮,嘴角不由自主的翘起,只见厚厚的书页间,每隔几页就会夹上一张泛黄的信纸。

  齐鸣仔细翻找,居然找出了八张信纸,那股子强烈的贵气,就是从这几张信纸上传来。

  “信!”

  站在一边的小龙和张奥全程见证了齐鸣从书里找出这几张黄色信札,好奇的凑了过来。

  齐鸣按着信纸颜色和字迹小心的将这些信纸做了分类,最后拼出了三封信。他小心拿起,第一封就让他眼前一亮。

  

  从信的内容上看,赫然是李鸿章写给左宗棠的。不过这封信并不是涉及什么军政要事,属于一种官僚间的问候,薄薄的两页信纸,全是客套的话,没什么干货。

  而这第二封,那就是想什么来什么。

  这一封是李鸿章写给他大哥李瀚章的,内容涉及了镇压太平天国,和中俄交涉伊犁事件。第三封更是不得了,贵气也最浓郁。

  这封信,是曾国藩写给左宗棠和李鸿章,联合二人镇压太平天国。信中谈及了当时的江浙皖赣的军事形势、宁绍关厘、湘军后援及战略情形。

  齐鸣看了下,信尾的落款时间是同治二年三月十七日,差不多是太平天国覆灭前一年。当时平叛大局已定,所以曾国藩的字里行间有种自信和轻松的味道。

  “齐哥,这谁的信?很值钱吗?我看你嘴都要笑歪了。”

  信上的字体是楷体,字体是挺工整,但张奥和小龙都看不懂,所以就问了出来。

  “谁的?这来头就大了,两封李鸿章的,一封曾国藩的。”

  “李鸿章!”

  一听到这名字,张奥眼睛瞪老大,声音都高了八度。

  齐鸣奇怪的看向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大反应,随后一想,才想起,这小子好像说过自己就是安徽的。他奇怪的问道:“你不会是合肥的吧?”

  “对啊,李鸿章可是我的老乡。齐哥,给我看看,他的字是啥样的。”

  说着,张奥兴奋的凑了过来。

  齐鸣也没在意,叮嘱了句小心点后,就将李鸿章写给左宗棠的那封问候信递给了他。

  张奥张着巴掌,小心翼翼的将那两张薄薄的信纸托在手上,就连呼吸都轻了,生怕自己动作一大就把它们给吹走了一样。

  “啧啧,这俩人关系挺好啊。说话这么客气,还都用兄弟相称。”

  拿到书信,张奥磕磕巴巴的总算也看了个大概。作为老乡,他算是李鸿章的半个粉丝,见到偶像亲笔,又牵涉到另一个历史名人,不自觉地就开始拍起了彩虹屁。

  “那你可搞错了。”

  齐鸣低着头,仔细看着曾国藩的那封信,听这小子这么说,头都没抬,近乎是下意识的反驳。

  “你看到的,那就是客套话。李鸿章和左宗棠可是死对头。左宗棠看不上李鸿章圆滑世故,李鸿章讨厌左宗棠的自负。

  这还只是脾气性情上的。军事上,李鸿章创建了北洋水师,左宗棠创建南洋水师。经济上,李鸿章支持的是盛宣怀,左宗棠则支持胡雪岩。两个人可以说是掐架,掐了一辈子。”

  “对了。”齐鸣抬头,笑道:“你要是喜欢这封信,那给你收藏。当然,扣你3个月工资。”

  “真的?”

  张奥一脸惊喜,3个月工资,那就是3万多,不过他刚跟着齐鸣在赌石上赚了50万,所以这点小钱还真没放在心上。

  “骗你干嘛。”

  信笺的价值,既取决于写信人和收信人的身份,也取决于内容。这种问候信,市场价值也就3万到5万。

  “齐哥,我咋觉得,你不是很喜欢李鸿章啊。”

  齐鸣这么干脆的放手,让张奥感觉到了一种轻视的味道,所以才会这么问。

  “额~我表现的这么明显的?”

  齐鸣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晚清中兴四大丞,他最喜欢的是左宗棠,最讨厌的还真是这李鸿章。

  张奥心道,不是明显,简直就是写到了脸上。

  作为老乡,作为半个偶像,张奥觉得有必要替那位鞠躬尽瘁,却背负骂名的老人说两句。什么睁眼看世界,外交,创淮军,创北洋水师,洋务运动~

  一通功绩摆出来,还真挺唬人~

  这两年,短视频和文章里出现了很多洗李鸿章的视频和文案。

  其中提到最多的,有两个。

  一个是1896年,李鸿章到达美国纽约,看到了美国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见识了两个国家间巨大差距后感到绝望。

  最后结论是,清王朝当时的愚昧和落后,并不是李鸿章的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把李鸿章塑造成了酷似诸葛亮一样,一心为国,无力回天的悲情角色。

  还有一个,就是甲午战争后,72岁高龄的李鸿章去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一个小山半太郎的日人刺杀。

  最终,日本因为这起刺杀事件,把《马关条约》里的赔偿金,从3亿两白银,降低到了两亿两白银。

  说这个的视频和文章后,一定会用很煽情的语气跟读者和观众说,一个老人用一颗子弹,为清王朝减轻了1亿多两的赔款。

  正巧,张奥也说到了这段。

  只是,他才开了个头,就被齐鸣伸手给拦住了,别的也就算了,这一条他是坚决不认的,要按他的想法,那一枪就该打死这老头。

  “停!你也是当兵的,我就问你,甲午海战,咱们为什么会输!”

第 424章 洗不白的李鸿章(下)

  小龙当过兵,而且还曾因为自己过硬的军事技能和特长,受到过重点培养。军人培养的方向,除了个体的单兵作战能力,那就是战略战术的军事素养。

  所以有关甲午海战,他自问了解的不少,齐鸣这一问,他一点都不怵,当即1234的就给讲起了败因。

  他说的这些其实历史课本上也有,清朝高层战意不强,清朝腐败军械落后,阵型刻板,底层官兵战斗意志不强。

  其他都还好说,就最后一条,齐鸣是不认同的,他看向张奥,调侃道。

  “你小子要这么说,就不怕那些战死的老兵去找你。致远号的管带邓世昌就不用说。但以身殉国的可不止他一个。(PS:管带是清朝官职,在北洋水师,管带相当于今天海军舰长)镇远号的管带林泰,船只搁浅,自杀殉国,定远号的管带刘步蟾,船被击沉后,他也自杀殉国,还有水师提督丁汝昌,最后也是自杀殉国。

首节上一节274/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