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88节

第 446章 假嘉庆,真乾隆

  梅瓶的造型从唐代开始,就是小口圆唇,颈短细,丰肩,弧腹修长渐收,近底微撇,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齐鸣手上这只也不例外。

  不过从专业角度看,这只梅瓶器形挺拔俊秀,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造型工整,胎质细腻。瓶口内是凝润细腻的白釉,瓶身上则是浓艳的祭红釉,红釉的釉质光亮,釉色均匀,这种红的鲜艳程度,已经堪比宣德时期的牛血红。

  时至今日,齐鸣已经见了不少梅瓶,但面前这只,从大小到釉色,在他所见的梅瓶里,那都堪称精品。更加奇特的就是这瓶子肩部的那块包袱皮。

  

  “包袱”谐音是“包福”,寓意幸福吉祥。这种纹饰的瓷器,统称<包袱瓶>或者<布袋瓶>,从康熙朝就有出现,在乾隆和嘉庆时期,最为流行。

  但是目前市面上,乃至博物馆里珍藏的包袱瓶,多是粉彩或者珐琅彩,这类瓷器本身就有各种图案装饰的情况。他手上这尊,却是在单色釉的基础上,裹了块包袱皮,确实少见。

  少见归少见,但不是没有,而且要是常见,人家也不会拿出来考他,这么想着,齐鸣开启望气术,同时将瓶身翻转,看向瓶底。

  底部是双圈六字篆书款:大清嘉庆年制。

  望气术下,从岁气长度上看,也确实能到嘉庆,而通过贵气,也可以判断这件梅瓶全身无裂无残,价值绝对到了官窑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任何一件他见过的嘉庆官窑。

  齐鸣放下瓶子,细细琢磨,怎么都看不出问题,思量许久,一句<嘉庆真品,红釉加彩包袱梅瓶>的论断,差点就要脱口而出。

  直到他抬头瞬间,看到坐在面前的周毅,淡定品着茶,看向他时,一种强烈的违和感,让他生生又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给咽进了肚子,再次低下头。

  太简单了!

  齐鸣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起这四个字。如果说就是断一断是否是嘉庆官窑的真品,这考试未免太过简单。心里有了怀疑,之前看似正常的点,也就变的奇怪起来,尤其是那贵气,未免浓的过分了。

  顺着这思路,齐鸣心里有了个猜测,于是抬头看向周毅,询问道:

  “周叔?我用手机查查资料,算不算违规啊?”

  周毅放下手上茶盏,这回看向齐鸣的眼神,带着欣赏,很是认真的点点头,道:“当然可以,老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要是张口就来,我反而不放心。”

  “呵呵,理解万岁。”

  齐鸣应了句,掏出手机,开始搜索资料,比照实物,很快就有了答案。

  他这头算是搞定,于是看向了一侧的林轩。

  林轩面前,是一幅打开的水墨山水绢本,这时候他正弯着腰,拿着放大镜,一寸寸的看着画面和提拔,生怕错过一点细节。大概是注意到齐鸣看他,林轩放下了手上东西,问道:“你那边,搞定了?”

  “对,要不你也先看看这个?”齐鸣指了指那包袱瓶。

  “成,我这边也差不多了,不过有些东西还没想通,正好换个东西缓缓。”林轩说着,就走过去,拿起包袱瓶看了起来。

  片刻功夫,他放下瓶子,跟周毅招呼了一声,就把齐鸣拉远了些后,压低声音问道:“瓷器你比我在行,怎么样,这东西,你几成把握能判断准?”

  齐鸣很是自信的低声,比划道:“9成8。”

  听到这答案,林轩表情一滞,才问道:“额,那剩下的0.2成,缺在哪儿?说出来,一起参谋参谋。”

  “这个你帮不了,剩下的那0.2,不在你我,完全就看咱们这位周叔认不认了。他要是打心眼里,不信我俩,那就算咱们说对了,他也可以不认账啊。

  别光说我了,你那边怎么样?”

  “十成十,至于原因,回头再跟你说。”

  说完,林轩便带头走回了原位,一指那包袱瓶,用玩笑的语气说道:“周叔,那画我还有几个地方有点疑问,还得想想。不过也不能让您在这儿干等着,就让我们<麒麟堂>的老板,先来说说这瓶子吧。”

  “麒麟堂?”

  周毅听到这名字,一时没搞懂,疑惑出声。

  “嗨,瞧我这记性。都忘了跟您说了,我们店的名字,就叫麒麟堂。行了,我就不占着地方了。”林轩回答了下,便让开身子,把地方让给了齐鸣。

  林轩之所以让齐鸣先解说,并不是对那画没把握,主要还是刚刚从齐鸣最后说的那句话里得到的提示。就像齐鸣说的,要是这场临时考试就是周毅用来拒绝合作的托词,那他们说破天也没用。

  所以,干脆就让齐鸣先来探探路,确定一下对方态度。

  齐鸣也没拒绝,上来就报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是他这一开口,就让林轩心肝跳了跳。

  “周叔,我就先说结果了,这件红釉加彩包袱梅瓶,虽然落的是嘉庆的款,但据我判断,应该是乾隆官窑。”

  “嗯?”

  周毅眉头轻蹙,坐姿也从开始的随意,变的板正,神情认真,语气听不出喜怒的问道。

  “小齐,我喜欢收藏,但懂的不多。但基本的朝代变更还是知道的。嘉庆是乾隆的儿子,要是按你的说法,那就是乾隆还没退位,就先定下了儿子的年号,还给烧了御用的瓷器。这有违常理吧。”

  林轩见这周叔态度晦暗莫名,有心提醒一下齐鸣,说话收着点。但这会儿齐鸣话都说开了,只能生生憋下,静观事态发展。

  而齐鸣一点都不慌,语气淡定又自信:

  “放别的朝代,这事儿确实有违常理,但放嘉庆朝,其实很好解释。嘉庆登基后,可没掌权,乾隆还当了3年太上皇。这3年,清朝只是换了年号,实际权利还是攥在乾隆手里。

  所以,当时有一批瓷器,落的是嘉庆的款,但实际上用的还是按照乾隆的喜好标准做的。您这只,算是其中的代表。”

  等齐鸣说完,周毅朝后一靠,双手轻抚身下的花梨扶手,片刻后才开口问询道:

  “小齐,按你这说法,落款的问题确实能解释。但你要怎么证明你的判断呢?这光说不练,假把式,总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对吧。”

  “想证明,很简单。”

  齐鸣拿过那包袱瓶,放到了周毅身边的高脚茶几上,放稳脱手后就解释了起来。

  “鉴定陶瓷的,《中国陶瓷史》是必看的。里头有句话叫:嘉道之后,江河日下。说的是从嘉庆道光开始,华夏瓷器发展,一天不如一天。

  所以说业界公认,乾隆瓷器和嘉庆瓷器,质量上那是天差地别。如果您拿出的是青花瓷,或者彩瓷,其实很好分辩,因为两个朝代皇帝对图样画法,要求不同,所以特征明显。但您拿出的是带图案的单色釉,难度确实不小。

  不过特征也有,首先就是釉面。瓷器上釉,难免会出现釉面不平的情况。这种不平,在康雍乾叫<橘皮釉>,这描述其实很形象了,看着像橘子皮。

  但到嘉庆,釉面不平就被叫<浪荡釉>,意思是像波浪一样。您可以摸摸看,这瓶子的几个地方,是像橘皮还是像波浪。”

  说着,齐鸣上前,指了几处。

  周毅也没托大,拿起瓶子,一手抓着瓶口拿稳,一手贴到瓶身细细感受。

  齐鸣不等他说结果,继续解释:“另外,乾隆朝用的瓷土,是景德镇本地的高岭土。但到乾隆后期,当地的高岭土就开采的差不多。

  等到嘉庆,窑工们只能选择到隔壁的星子县开采高岭土。虽然都叫高岭土,但两地土质含量是不同的。根据近代研究,星子县的土里,氧化铝含量不同。当时的窑工因为不熟悉两种土质的差异,所以烧出来的东西,都会出现塌底的现象。

  为了增加成功率,窑工们会刻意将底部直径扩大,另外加重下半部分的胎底,所以嘉庆的瓷器都是上轻下重,上薄下厚。这梅瓶口太小,没办法伸手进去感受下厚薄。不过周叔您可以掂下分量,看看是不是上轻下重。

  另外还有画法,当然这个有点偏唯心,我就不说了。”

  “呵呵~”

  周毅轻笑摇头,他没去掂分量,而是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你师傅怕是要被你拍死在沙滩上了。也不用掂了,这东西我找魔都博物馆的老师傅鉴定过,人家说的跟你一般无二。”

  他没说的是,这瓶子送到魔都博物馆,人家花了2天时间才给的结果,但齐鸣可就这么一会儿。这里头,可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说的原因,但前提还是眼力。

  “那周叔,我这关算是过了吧。”齐鸣见周毅松口,也是暗松口气,玩笑了句。

  周毅伸出手指,朝他轻点几下,乐呵呵的应道:“过了,肯定过了。”

第447章 <唐白虎>

  周毅认可齐鸣的鉴定结果,让俩年轻人心里都是松了口气。这说明,面前这位不是刻意刁难,他们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

  林轩见当下气氛融洽,也是心下振奋,决定乘胜追击,于是直接开口道:

  “周叔,你们那头是没问题了。那劳你大驾,也过来听听我的呗。”

  周毅没有拒绝,直接起身,没办法,刚刚那梅瓶大小适中,他边上的高脚茶几摆着正好,但这幅画茶几上可摆不下。

  等人都到了,林轩也学着齐鸣,直接说出了结果。

  “这是幅,唐伯虎的携琴访友图,不过,这幅也是假的。”

  

  周毅一指落款,插话打断道:“你说它假,这论断不会是,这落款写的是<唐白虎>,而不是唐寅吧。”

  “周叔~”林轩拉长了语调,有点埋怨道:“您拿这考我,是不是有点太小看我了啊。”

  “唐白虎?这可多见啊。”

  齐鸣听周毅这么说,也来了兴趣,刚刚都忙着看那件包袱瓶了,这画他还没看。他原本想着等他鉴定完那包袱瓶,在看画,到时候跟林轩一起合计合计。

  但刚刚林轩都说十成十了,自己再看,多少有点不信任的意思,所以打消了念头。

  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的画,落款有几种,最多的就是他本名两字<唐寅>,还有一种是四字的<晋昌唐寅>。

  这个款跟他祖上来历有关,唐伯虎的祖先是晋昌郡太守唐辉,为了不忘本,亦或是彰显祖上荣光,所以有了<晋昌唐寅>的款。

  而这<唐白虎>的款,虽然少见,但也确实存在。

  第一个款是名字,第二个款算是祖籍,这第三个款的由来,就是唐伯虎的人生际遇了。唐伯虎24岁的时候,父亲病死,其后两年内,母亲,妹妹,妻子,儿子,相继离世。

  古人迷信,更别说唐伯虎这种几年内家里出现如此变故的。唐伯虎自己都怀疑,他是<白虎星>转世,因为按照华夏的星宿学说,白虎星掌杀伐,是出了名的凶星,煞星,妨碍一切亲近之人。

  有了这个想法后,唐伯虎干脆自暴自弃,在一段时间里都落<唐白虎>的款。

  这个款用的时间不长,差不多是在他26岁,到29岁之间,这一时期,唐伯虎一改之前的狂傲个性,意志消沉,此后他受好友祝枝山和文征明的劝告,重新振作,29岁去了南京参加科举,一举中了解元。

  江南地区是科举大省,能一举拔得头筹,那京城的会试大概率也没问题。有了解元头衔的刺激,唐伯虎一扫那几年的颓废,再次恢复了以往的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嚣张张狂个性。

  这次文征明和祝枝山都再次写信劝他,只是他完全没有收敛,回复文征明的信里,更是直接说自己几十年都是这样子,你要是看不惯,那就看不惯吧。

  这话,完全就是要绝交的架势。老话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后头就因为他太狂,被牵扯进舞弊案里,一生不得志。

  那场舞弊案,目前流传广的是唐伯虎提前押中考题,大肆宣扬,最后被人举报。但这跟史料记载是有出入。

  这事儿,唐伯虎完全就是被坑了,坑他的人叫徐经,这名字不出名,但这徐经有个儿子很出名,叫<徐霞客>就是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位。

  徐经是个富二代,江阴人,唐伯虎是苏州人,两人离得不远,所以早就认识,而且惺惺相惜。那年唐伯虎赴京赶考正好遇上徐经。由于唐伯虎家境差,徐经有钱,一路上都是徐经照顾唐伯虎。

  等到了京城,别的考生都在认真复习,就唐伯虎和徐经到处拜访,拜访的还都是朝廷高官。这些高官里,就有当年的主考李东阳和程敏政。

  李东阳和徐经所在的徐家,交往颇深,徐经前去拜访也无可厚非,但按现在人的思维逻辑,高考前去拜访出卷老师,没出事还好,一出事情,那真就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好巧不巧,那年就出了事儿,有人举报科举舞弊,上头一查,就牵扯出了主考的李东阳和程敏政,随后拔出萝卜带出泥,徐经也被牵扯出来,再然后,跟徐经关系贼好,关键考的还贼好的唐伯虎也就被带出来。

  《孝宗实录》有过记载,徐经被捕后,开始是不承认舞弊,后来忍受不了严刑逼供,自己招供,供认他确实向考官送钱了。并且拿到考题后,他给了唐伯虎,让他帮忙写答案。

  有了这份供词,徐经免了皮肉之苦,就是害惨了唐伯虎,被革除了功名,自此和仕途无缘,后半生也只能靠卖画为生。

  所以,听人劝,吃饱饭,唐伯虎但凡听一下自己好友的劝,老成持重些,也就不会跟徐经这损友混在一起,后半生也不会那么惨。不过同样的,后世估计也看不到他那么多的佳作。

  这边厢齐鸣<睹物思人>想起了那场浩浩荡荡的弘治舞弊案,那边厢,林轩对这画的鉴定也到了尾声。

  评论最后,林轩指着一棵松树干上,那隐藏在树皮纹理间的一个<千>字,给出结论:“这是张大千仿唐伯虎的《携琴访友图》立轴。

  张大千是作假大师,最擅长仿石涛和八大山人。尤其是仿石涛,已经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他仿唐伯虎,主要仿仕女图,仿山水画的记录较少,所以还是有破绽。周叔,我说的对吗?”

  话毕,林轩目光灼灼的看着周毅,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周毅轻呵一声,笑着摇摇头:“不服不行,你小子这看画的眼光,算是得了你爹的真传。”

  感慨完,他一拍齐鸣和林轩肩膀,爽朗笑道:“哈哈哈,这下好了,以后瓷器找小齐,书画找你,小林子。我和杨老师这两把老骨头,也能省点力,不用到处飞了啊。以后我的生意,可就拜托你俩小年轻了啊。”

  “周叔,你是长辈,有事儿尽管吩咐。不过你能不能先帮我一个忙?”

  林轩看气氛不错,顺杆子就开始往上爬。

  “呵呵,说吧。跟我客气什么,不说你俩这眼力,我还用的上。就说我跟你爹那么多年交情,你在魔都有事儿,我还能当看不见,不管不顾吗?”

  听周毅答应的这么爽快,林轩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一指那幅张大千仿唐伯虎的《携琴访友图》,问道:“周叔,这画卖给我怎么样?我这边可以照行价出。”

首节上一节28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