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94节

  甚至唐代的时候,这地方还不叫景德镇,而是归属浮梁。特产也不是瓷器,而是茶。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高峰时,浮梁茶占了唐朝茶叶贸易的四分之一,是真正的茶叶之乡。瓷器估摸就是茶叶的搭头,商人进货时顺带买点那种。

  到了宋朝,闻名世界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的地址不是在河南,就是在河北,也没景德镇什么事儿。

  不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当时的昌南官员进贡了一批瓷器,瓷器底部印了<景德年制>的字样,当时的宋真宗挺喜欢这批瓷器,一高兴就给赐名<景德镇>。

  有了皇帝赐名的名头,景德镇这才开始在瓷器领域崭露头角。而真正成为瓷都,还是在元朝时期。

  由于蒙古人崇尚白色,以白为吉,景德镇当时烧的最好的就是白瓷。

  所以蒙古立国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管理全国贡瓷,此后明清两代,也都延续了元朝的制度,景德镇至此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瓷都。

  这次来景德镇,齐鸣几人还是坐的飞机,魔都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罗家机场。一出机场,就有揽活的出租车开了过来。

  司机见他们行李不少,热情的下车,帮着打开了后备箱。

  齐鸣他们本想用手机叫辆7座的商务车的,但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实在有点抹不开面子,所以他和林轩一左一右,拉开后排车门就钻了进去。

  小龙则是跟司机一起,收拾好行李,坐进了副驾。

  司机回到驾驶位,一边系安全带,一边乐呵呵的问道:

  “几位帅哥,咱这是去哪儿?”

  “凯宾国际,曙光路店。”齐鸣怀里抱着小紫,报上了定好的酒店名。

  司机透过后视镜细细打量了下后排几人,发动汽车的同时,扯起了闲篇。

  “明白,后排安全带系好。嘿嘿,问句不该问的,几位都是古玩商吧。听我一句劝,曙光路上早就没什么好东西了,想要的话,还是得去新平镇。”

  林轩好奇,接了话茬:“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古玩商的?”

  司机淡淡一笑,张口就来,语气自信且笃定。

  “见多了呗。俩男的一起出门,那可能是旅游,仨男的那就只能是办事了。几位穿的用的,还有住的酒店,都是顶配,肯定不差钱,这一来就去曙光路。

  那不消说,十有八九不是古玩爱好者,就是古玩商。你们的气质太稳了,一般爱好者身上见不到,所以我有8成把握,你俩是古玩商。

  而且,我还有6成把握确定,你俩这是头一回来景德镇。”

第 457章 来福尊

  开出租的都挺能侃,齐鸣和林轩也都当是普通的闲聊,没想到这位居然说的头头是道,分析的有理有据,一时之间都挑不出个错漏。

  齐鸣都忍不住调侃道:

  “师傅,这你都能看出来?你是警校毕业的吧。这开出租有点屈才了啊。你前头说的,没毛病,我们几个确实是做古玩生意的。

  但这<第一次来>你又是怎么猜的?”

  司机年纪不大,30出头的样子,所以有的情绪都表露在外,见齐鸣承认了他的判断,登时嘴角上翘,洋洋自得。

  “这个好猜。对曙光路古玩市场了解的都知道,曙光路平时摆摊的也确实不少,但货色良莠不齐,想淘好东西,得等每周的周一和周二鬼市开启的时候来。

  今天才周四,还差着几天。另外,懂行的也不去曙光路,都去新平镇,或者李家屯那儿。尤其是这新平镇,那儿才是景德镇发家之地,史书上都说“新平治陶,始于汉世。”,跟新平比,景德镇所有窑厂那都是弟弟。

  当然2位也有可能是有事儿,早来几天,所以我才说<你俩第一次来>这事儿上,我只有6成的把握。”

  这回推理有了,连史书都搬出来了,林轩听他说完笑问道:“师傅,你不会就是新平人吧。这么夸这地方。”

  “嗨,我不是本地人。不过我每天都在机场接客,没少拉你们这种客人,时间久了,哪个地方去的人多,人气旺,慢慢也就琢磨出来了。怎么样,2位要不要去那看看?”

  齐鸣心道,说了那么多,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好嘛,以前总听说,一些个旅游城市的饭店酒店会跟司机合作,拉客拿提成的。

  到了景德镇,是入乡随俗,改跟各家窑口合作了。他们此行确实要去一趟新平,但却不是跟他去。

  “不用了,您猜的不错,我俩确实第一次来,不过也确实在市里有事儿。等忙完,要有机会,再找您。”

  齐鸣开口,推脱的意思很明显了,说是忙完再找,他也没说留电话,茫茫人海能找谁去。

  “呵呵,那成。”

  铺垫了这么顺,没想到还是没成,司机那上翘的嘴角收了收,语气倒也没失落,估计这种不成功的才是常态。

  齐鸣和林轩还以为,大家这就算是聊崩了,这位仁兄应该会消停下去,没想到车里才安静几分钟,司机师傅趁着等红灯的时候,又开了口。

  “几位,你们是做古玩生意的,那肯定懂瓷器。我家有个瓶子,要不你们给看看?”

  “这不方便吧。”林轩这时候没了插科打诨的兴趣,所以这次直接撇头看向窗外,回话的语气也是干巴巴的。

  但那司机不知道是听出来,还装没听出来,并没借坡下驴,而是继续道:“没什么不方便的,我身上带着照片呢。”

  说着,他右手把着方向盘,左手口袋里摸了摸,摸出张照片就朝后一递。

  齐鸣和林轩不想接,但红灯亮了,这位还是姿势不变,单手开车,大有一副你不接我就这么举着的架势。

  小命要紧,齐鸣皱着眉头,应付着拿过了照片。

  林轩气性要大不少,冷嘲热讽道:“师傅,你这还真入错行了啊。连隔山打牛都懂,您该不是我们同行吧。”

  隔山打牛,是行里这几年才出现的玩法。卖家事先准备好东西的图片资料,各种数据,买家根据这些判断真假,如果觉得不错,有意购买,再商定价格。

  定好价,卖家再送货上门。买家现场验货,东西没问题,就照开始定的价交易,不许还价。如果看了实物后觉得有出入,也可以拒绝交易。

  “我哪懂什么隔山打牛。而且这照片我也不是谁都给看。我就是看几位是不差钱的主,能给的上价钱,我才拿出来,一般人我才懒得费那劲。”

  这位满嘴跑火车,这话八成也是假的。所以,齐鸣看过照片后也忍不住调侃道:“师傅,这要是真的,估摸可以换个轻松点工作了。”

  林轩听他这么说,好奇的偏头一看,啧啧两声:“乖乖,还是个来福尊啊。”

  来福尊,其实就是萝卜尊,因为形状像萝卜而得名。

  萝卜在古代差不多有50多种叫法,隋朝时的官话是长安官音又叫秦音,那时候管萝卜叫<芦肥>,等到唐代,官话变成河洛音,语调一改,<芦肥>就变成了<莱菔>。

  政权变动,官话也变,莱菔说着说着就成了<萝>,最后才变成了如今的<萝卜>。而萝卜尊这种器型,是清朝康熙年间才出现的。

  送给皇帝把玩的东西,叫萝卜尊,多少有点俗气,所以下头的人又把"来福"这名字给拾了起来。不过在民间,还是萝卜尊叫的比较多点。

  光看照片,这司机拿出来的来福尊,还真挺漂亮的。

  

  瓶子整体细长匀称,口部外撇,束颈,器颈部和肩部衔接的位置,能看到有三道凸弦纹,到下腹部又开始内敛,圈足较为小巧,形状上粗下细就像是根胡萝卜,符合来福尊的特征。

  瓶身用白釉打底,肩部腹部,是青花料绘制的八卦纹和太极图案,靠近底足的部分,是用<釉里红>作为主色调的海浪纹。

  太极凌空,其下海浪汹涌翻滚,激起层层浪花,颇有韵味,光看布局确实不一般。但这到底只是张图片,看不到青花发色,也摸不到胎体结构,所以也就感觉不错而已了,谁也没那本事断个真假。

  齐鸣拍了拍副驾驶座上的小龙,让他把照片放回到了主副驾之间的置物格里。

  那司机见齐鸣交还了照片,立刻就笑眯眯的问道:“老板,这瓶子怎么样?有个地方我没拍,它底上还写了字。”

  “该不是<大清康熙年制>吧。”林轩先一步开口,把后头的话给抢了。

  “嘿,要不怎么说你们懂行呢。看来我是找对人了啊。”

  “呵呵,都带款了,那就是官窑了,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不送去上拍啊。”

  “你别说,我还真了解过,太麻烦。又是要收鉴定费,宣传费,拍完了还要扣钱,万一流拍,我还得给钱,就算拍出去,打款时间还长,里头变数太多。

  怎么样?你们要看看吗?”

  齐鸣看着林轩脸上神情越来越不耐烦,之前是反讽,这下一句估计就要国骂了,赶紧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冷静。

  他接过话茬,问了句:“师傅,你这瓶子,多大?”

  司机这回想了想,才答道:“有个30厘米。”

  “那可是大件,我们虽然有点钱,但怕也吃不下。”齐鸣一听这个头,也就懒的再扯了。

  来福尊的个头确实有大个的,别说30厘米,40厘米的都有。但这都是宫廷专用才能达到的大小。

  单看这大小貌似没问题,但要结合年代和图案就有问题了。

  司机说落了康熙的款,那假定就是康熙时期的。清朝皇室,对宗教信仰上算是比较开明的,但也有偏好。

  努尔哈赤信奉萨满教。此后的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则是信奉佛教。这一点从现在市井都还流传顺治帝出家的故事就可见一斑。

  雍正皇帝倒是对道教观感挺好,他也是唯一一个跪拜过道教三清的清朝皇帝。甚至有传他就是误食丹药,中毒死的。

  乾隆则是笃信藏传佛教。乾隆之后的皇帝基本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

  只要知道了这些历史知识,那也就可以断定,康熙时期,这件带着明显道教纹饰的东西,是不可能送进宫廷的。

  排除了宫廷用瓷,也有特意烧造后赏赐大臣的可能。毕竟清皇室在宗教上算是比较开明的,并不限制臣民的信仰,可以说是信仰自由了。

  但这么一来,尺寸又不对了,尤其是康熙,雍正的时候,赏赐大臣的瓷器都会刻意做小一圈,毕竟臣子要是和皇帝用一个大小的瓷器,那如何区分尊卑。

  综合这些情报,不用看实物,齐鸣和林轩就都判断出,这东西是赝品无疑。

  而司机却不知道,还在那絮絮叨叨的编排起瓶子的来历,好在也没剩几公里路,几人嗯嗯啊啊的应付了几句后,就到了地方。

第 458章 假瓶子

  下了出租车,进了酒店登记,上楼,直到进了电梯,林轩嘴角都还是一抽一抽的。

  齐鸣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跟他置什么气。这种人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人家又不是只把你当棒槌,故意针对你,而是把所有人都当棒槌。

  我估计,只要上他车的,他又觉得有那么点希望的。这套说辞他都会来上一遍。”

  林轩语气不忿的开口:“是,你说的我也知道。但我就不明白了?咱俩就这么像小白?”

  “不是我俩,是你。”

  “凭啥是我?”

  齐鸣笑着指了指自己和他,他因为小紫的关系,今天就穿了件款式普通的棒球服,加牛仔裤,小家伙这会儿还在棒球服口袋里补觉呢。

  但林轩就不同了,阿玛尼的外套,LV的经典老花旅行袋,江诗丹顿的机械表,这些硕大的LOG,看着就有钱,有钱还年轻。玩的还是古玩,那在不少人眼里,第一印象就是好忽悠。

  这要是遇上了,那不可劲儿了忽悠你,都对不起这相遇的缘分。

  林轩被他这么一点,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要为了这个,降低他的生活水平,他打死也不愿意,所以干脆翻了个白眼,撇撇嘴就算回应了。

  齐鸣接着开导他:“咱也往好了想,一个司机都掺和进瓷器生意里了,那说明这地方氛围浓郁,出好东西的概率也大,等放了行李,休息会儿,咱就去市场逛逛,万一让你林大少在这儿捡漏了呢。

  而且人家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了,其一这地方周一周二好东西多。其二就是李家屯这地方。之前咱们打听到的消息是新平镇上有做仿品的高手。

  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要是新平镇上没找到,咱还可以去李家屯看看。就这两条消息,这60块钱的车费,一点都不亏啊。”

  齐鸣之前对店铺的规划就是带店铺名的仿古工艺品和真品,齐头并进。为了找到稳定且质量高的仿古工艺品供货商,他们才特意跑的这一趟。

  林轩听没听进去不知道,反正是嗯了一声,算作回应。

  哄完林少爷,齐鸣又看向了小龙,道:“小龙,吃了午饭,我和林轩自己先自己逛逛,你去附近的租车公司租辆车,北京80那种SUV就行。

  租了车,你要是有想去的景点,可以自己去逛逛。要没有,直接来市场里找我俩也行。”

  小龙点头应下。

  几人照着预定的计划,先将行李安置在酒店,随后大堂集合,问过酒店服务员后,找了家本地菜馆子。

  来了江西自然是要体验一下本地的特色菜,鄱湖鳙鱼头,三杯鸡,莲花鸭血,景德镇泥煨鸡,酒店服务员推荐的这家店,店面不算大,菜品真的挺全。

  齐鸣三人一猫,把店里招牌菜都给点了遍。不过真到吃的时候,好吃是好吃,但有的菜,那叫一个辣!

  还不是火锅老干妈的那种辣,是后劲很足的那种干辣,开始还没什么,齐鸣这个南方偏甜口的人也能接受,但没一会儿,劲头上来直冲天灵感。

  他们几个大男人还算好的,被坑最惨的是小紫。小家伙嘴馋,辣的东西开始的时候又开胃,所以吃了不少。

首节上一节294/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