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295节

  等劲头上来,小紫眼睛都直了,全身毛都炸起来了,尾巴绷得笔直。舌头更是早早伸了出来,耷拉的老长,呜呜的喘气。齐鸣亲眼看着原本粉粉嫩嫩的舌头,变的通红,跟过了火一样。

  最后实在熬不过了,小家伙才抓着齐鸣小臂,一双紫瞳水汪汪的,可怜巴巴的向他求救。

  齐鸣憋着笑,找服务员要了杯牛奶,喂给它,总算才缓了过来。

  吃过饭,几人兵分两路,齐鸣和林轩步行去往了曙光路古玩市场。小龙则用手机扫了辆共享单车,去了最近的一家租车公司。

  小紫虽然喝了牛奶,解了解辣味,但还没缓过来,软绵绵的趴在齐鸣肩头,眼神恹恹的,还吐出一截小舌头,那小样子,惹得林轩都忍不住伸出指头,想戳戳它了。

  “行了,你就别逗它了,当心它好了挠你,它可是很记仇的。”

  齐鸣见到林轩的动作,侧移一步躲开,警告了句。正巧,这时候也到了曙光路古玩市场的门口,两人已经站在了那高大的牌楼下头,他便顺势接着问道:“一起,还是分开逛?”

  林轩很是嫌弃的朝一头甩了甩手:“一起?要一起了我还逛个锤子啊。你左边,我右边,没事儿别往我这凑,回见。”

  说完,他真就头也不回的转进了右侧小道。

  齐鸣感觉自己这是被嫌弃了,叹了口气,也就顺着他的意思,朝走向了左侧的摊位。

  虽然来的时候,那司机口口声声的说,曙光路古玩市场已经不行,而且时间不对,但有瓷都几百年的底子在,再少那也是相对说的。

  反正光齐鸣放眼看过去,就不下二三十个地摊,一字摆开,足足百来米,东西也符合本地特色,一水的瓷器,这还只是地摊,道路两侧还有各种各样经营瓷器的店铺。

  就当下看到的规模来说,跟潘家园没的比,但比起他去过西安大雁塔古玩市场,和魔都的藏宝阁都要大上不少,人气也旺,店铺内的情况看不到,但地摊区就有不少或站或蹲的人在专心的挑拣东西。

  所以齐鸣也是轻声感慨了句:“呵,倒是够热闹的。”

  他只是有感而发,声音不大,但还是被一边的摊主给听了去,人家立刻就回了句:“热闹个啥,这点客流,跟几年前那是没的比。一天不如一天喽~”

  齐鸣顺着声音偏头看去,说话的是个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高高瘦瘦,皮肤黝黑,脸有点长,这会儿夹着跟烟,背靠着树,微眯眼。

  “师傅,这人来人往的,不少了。我听说周一周二,鬼市开始的时候,人更多。”

  “是不少,但都是光看不买的。喏~”长脸男夹着烟的手点了点不远处的两人:“这两位刚从我摊子边过去的,边走边念叨<地摊上就没真东西>,大部分人来之前就抱着这想法的,那能是奔着做生意来的嘛,全是路人而已。”

  “路人多了,人气也就旺,这生意自然也会好做的。”

  摊位不大,半张八仙桌大小,东西个顶个的大,全是瓶罐尊这种瓷器里的大块头,至于年代,齐鸣都不用望气术去看,也知道肯定是老不了。

  因为他在这堆东西里,居然看到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这东西可当年是陪葬在沐英墓里的。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沐英是朱元璋义子,老朱家的铁杆拥护者。洪武十四年他和傅友德、蓝玉一起平定了云南。自此镇守云南,最后也病死在云南。

  朱元璋对这义子是真上了心的,沐英死后老朱亲自下令归葬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这件珍贵的元青花就是当时的陪葬品。

  直到1950年沐英墓被盗,这瓶子流落市场,2年后才被一个陈新民的人捐献给国家,目前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号称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这种级别的东西,怎么想都不可能摆到一个地摊上,真假就不消说了。但假归假,仿的是真的好。

  齐鸣都忍不住蹲下来,扶着瓶身细细打量起来。

第 459章 狮子,狗子,傻傻分不清楚

  器型没得说,因为那件元青花的具体数据在官网就能查到,还有官方发布的高清图片,所以这瓶子大小是一比一仿刻的。以现在的技术,想做到并不难。

  难的是这画工和青花料的配比。

  画工就不谈了,见仁见智,比较唯心。但青花料就是最客观的东西,苏麻离青已经枯竭,仿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眼前这件,从青花发色还有观感表现上,真的很接近了。

  正品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作为国宝,已经很少对外展出,齐鸣倒是看过一次,但那次也是博物馆放出来的复制品。

  面前这件画工上不弱于博物馆的复制品,青花发色上,给齐鸣的第一感觉甚至要优于博物馆里的那只。

  当然,博物馆的那只看的时候,隔了层玻璃,也没亲自上手,这判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齐鸣这回是对着一件已经明确是仿品的东西,开启了望气。

  望气术下,岁气只有1厘米左右,说明烧成不会超过5年,妥妥的近代产物。但就这么一件近代的东西,散发出的贵气,却超过不少古代瓷器。

  这说明,望气术也是认可这件东西的价值的。

  “帅哥,看你的手法,行里人吧?你看这件也够久的了。怎么,喜欢啊?”摊主也一直观察着齐鸣动作,见他表情有所意动,便主动问道。

  齐鸣没抬头,却是出声回应道:“嗯,做的是真不错。老板,多少钱能出?”

  “呵,这东西可不便宜。”摊主用这半句起了个头,随后又猛抽了一口烟,似乎是借着这时间,思考该给什么价。

  片刻后,才伸出了2根手指:“这大瓶,少了20万不卖。”

  齐鸣对这报价,一点都不意外。别看它是现代仿品,但仿品也分三六九等。而且他和老板都清楚,这东西太有名,就不是为了蒙人做的,甚至上头的贼光都没去掉。

  跟齐鸣做高仿的初衷一样,这东西满足的就是那些,想收藏,但因为实际原因无法收藏真品的人。

  “20万多了。15万,我可以要。”

  “不行,我说了,少了20万不卖。”摊主态度很坚决,说完更是又加了句:“差一分,都不行。”

  齐鸣琢磨了下,抬头看向摊主:“20万,可以。不过我有个条件。我买下后,您还得带我认识下,做这件东西的人。”

  此刻他对这位作者兴趣之大甚至还要高出瓶子本身。他这次来瓷都,真正的目的就是找顶级的仿古匠人。

  虽然已经打听到了一位,但多多益善,这瓶子的作者,绝对有实力列为备选。

  摊主眉头紧锁,丢下烟头,沉声:“帅哥,这不合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样,我给你再添2万,当是茶水费和介绍费。你只要牵线搭桥,后头的事情我跟他谈。谈不谈的拢,钱都是你的。”

  齐鸣见摊主犹豫,又给加了个码。

  摊主眼神变换,心里估计也是在天人大战,22万真不少了 ,又不是要他杀人放火。就这么等了2分钟,摊主深深看了他一眼,才吐出了2个字:“等着!”

  说完,他让边上的同行帮着看着摊位,自己走到了一边,拿出了电话。

  两人隔着好几米远,齐鸣也不可能听到他在说什么,但哪怕只是语音通话,双方见不到面的情况下,这摊主都是一副低头哈腰的样子。

  从这也能看出,他对电话那头的人,那是尊敬到骨子里去了。

  只扫了两眼,齐鸣就把视线从摊主身上挪回了那只元青花梅瓶上,这瓶子有40多厘米高,所以他再次蹲下,方便欣赏。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喜欢一样东西,而且沉进去,那看啥都跟西施差不多。

  所以,他对这瓶子,还真有点越看越喜欢的感觉。而且算上牵线费22万真不算多,古代官窑动辄几十上百万,但现代一些陶艺家的作品,过百万的也不在少数。

  抛开仿古这一点,这也是件当代瓷器的精品。

  “呜呜~”

  就在齐鸣欣赏这梅瓶时,肩头一直半吐着舌头,还没从中午的全辣宴上缓过来的小紫忽然伸出爪子拨了拨他耳朵。

  “嗯?怎么了?还不舒服?”

  齐鸣偏过头,看过去,要是还不舒服,那是不是要送医院?这是该送中医,还是西医,有点难选啊。

  小家伙可不知道他已经神游物外了,伸着爪子指向了地摊一角,嘴里“嗷嗷”的提醒着。

  齐鸣顺着它指的看去,那儿就一个青花凤尾尊,形制是雍正,但也是仿品,而且肯定不是仿这元青花之人的作品,因为实在太糙了。

  好好的缠枝莲,变成了勾子莲,上头的蝴蝶跟被打了药一样,飞的摇摇欲坠,下一刻就要掉了一样。

  见他没动作,小紫有点急了,原本趴着的,哧溜一下顺着他后背滑下,落到他脚边后,伸出只前爪勾着他裤腿,就朝一边拉。

  齐鸣赶紧将梅瓶放稳当,随后跟着侧移两步,这才发现了那个凤尾尊右后侧位置贴着摆了只瓷狗,判断是狗,那是乍一看下的反应。

  细看之后,齐鸣才判断,这是只狮子。

  

  “嗷呜,嗷呜~”

  小紫似乎很喜欢这东西,拉着齐鸣看到它后,嘴里用一种古怪的语调奶声奶气的叫唤了两声,随后一屁股坐下,一只后退不停的挠着自己侧耳处的毛发。

  齐鸣一下子就看明白了,笑道:“你是说,它像家里的那条大狗?”

  “呜(对,就这意思。)”

  小家伙眉眼眯起,拼命点头。

  齐鸣很想解释,这其实是狮子,它不是狗,但想想算了,要不是他懂这里头的道道,他也要把这当成只瓷狗了。

  自己差点都认错了,跟小家伙折腾个啥,它是小祖宗,它说是狗,那就是狗吧。

  小紫可能就是觉得这东西跟家里的玩伴像,才拉他过来的,但齐鸣这会儿其实神经已经紧绷起来,这种感觉可跟刚才的元青花仿品不同。

  他看着还在笑嘻嘻的跟自己宠物玩闹,其实已经开启了望气,看了过去,这一看,瞬间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一直说隋唐瓷器,以“南青北白”为最贵!现在这<北白>就在他眼前。

  “老板,你这瓷狗,怎么卖?”

  虽然贴着凤尾尊放的,但齐鸣已经注意到,它的位置已经在另一块地摊布上,所以是隔壁摊的东西,正好就是长脸摊主委托看摊的那位。

  这会儿他摊位前还有客人,他正忙着招呼,听齐鸣这么问了,低头看了眼却没回答,而是笑道:“小哥,这可不是一般狗,它是二郎神的哮天犬。”

  “老板,你是不是欺负人家年轻啊。你不能为了抬价,是只狗就说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啊。”

  齐鸣还没说什么,正跟老板谈价的眼镜中年倒是先帮着齐鸣说了句。说完他还煞有介事的给科普道:“哮天犬的形象,应该是咱们华夏最传统的猎狗:中国细犬。这还是乾隆皇帝最爱的犬种。

  它的形象是头如梭,腰如弓,尾似箭,跟猎豹一样。你听名字也知道,人家都叫细犬了,那肯定体态纤细匀称,你这只明显营养过剩啊。”

  老板被说的有点尴尬,挠着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尬笑着解释:“咱就随便说说,活跃一下气氛。”

  齐鸣朝着眼镜男笑笑,帮没帮上忙两说,人家帮着说话那是真的。

  眼镜男也朝他点了点头,随后就又低头看起了自己手上的一个青花笔筒。

  齐鸣也探出身子,将那只瓷狮给抄到了手上,小家伙一刻都等不起一样,爬到齐鸣臂弯处,兴致勃勃的跟着一起看了起来。

第 460章 天漏

  这只白瓷狮子差不多有20多厘米高,地下正方形的莲台边长8厘米左右,正好可以托在手心。

  狮子造型师蹲姿势,两只前爪支撑于台面,后肢自然曲蹲,臀部着地。当时的瓷工,着重刻画了前爪,爪上四趾分张,利爪弹出,尖锐又凌厉。

  

  狮子头部滚圆,双耳后扬,宽鼻深目,大嘴闭合。一般的狮子都是张口吐舌,这种闭口的极为少见,所以也起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整个头部,刻画最为传神的的是眼部。眼眶深开,上下眼睑生动,在瞳孔位置的褐色材料,堪称点睛之笔,让整件瓷器瞬间灵动起来,神气倍增。

  这种白釉上加饰黑褐彩的手法,齐鸣在跟唐师傅学习的时候,曾特意提过,这是隋朝至唐初这一时期的特点,不只是动物形象,人物形象中也有。唐初之后,唐三彩靠着更加丰富的颜色,直接取代了这种白褐釉的组合。

  而齐鸣用忘气术观察到的岁气,也能印证年代。之所以这狮子做的像狗,还真不是古人本事差。

  而是咱中国虽然幅员辽阔,有过老虎,有过豹子,甚至有过犀牛和大象,它就是没有狮子。

  张骞出使西域后,华夏人才明确知道存在狮子这种动物。等到东汉汉章帝时期,西方的小国才开始向华夏进贡活的狮子。

  但路途遥远,狮子又是贡品,是供皇室贵族赏玩的东西,普通老百姓自然也就见不到。此后近千年的时间,古人对狮子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佛经里对狮子形象的描述。

  从没见过真正的狮子,只靠想象,做出的狮子长得像狗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齐鸣拿到手上还发现了个东西,就在他手指抚过这只是坐狮瓷像的腹部位置,明显感觉到了连续的凹凸感,凑近细看,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盈>字。

  就是这个字,让这只瓷狮的身价又拔高了一筹,它的珍贵程度,已经足以进入他的保险箱,成为日后藏品的存在。

  正巧,这么会儿功夫过去,那摊位老板跟眼镜男的生意也谈的差不多,两人最后用2万的价格,成交了眼镜男手上的青花笔筒。

  眼镜男帮他说话的时候,齐鸣用望气看过,他手上的是个咸丰时期的东西,确实是到代的东西,有一定价值,至于到底值不值2万,没上手他也不知道。

首节上一节295/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