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04节

  (PS:这几天南通病毒闹的挺厉害,感觉中招了,喉咙口跟堵了块海绵一样,难受的紧,浑身还发疼,硬撑着写了一章。今天就一章了,抱歉啊各位。)

第 473章 连家,年家(下)

  林轩对这种地方挺忌讳,这种情绪其实跟很多人看恐怖片差不多,害怕和好奇心并存,甚至好奇心还要更甚一筹,越怕越想看那种。

  所以,他就跟只老鼠似的,抱着小紫,眼神偷瞄向周围,等发现齐鸣不但不怕,还昂着个脖子离那满墙的牌位越走越近后,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凑了上去。

  他用肩头撞了撞齐鸣,小心问道:“看什么呢?这么认真。”

  齐鸣指了指最上头的两个牌位,道:“那个,乖乖,这要是真的,那这家人的来头可够大的。”

  “年羹尧?年希尧?太扯了吧。”

  林轩看到牌位上的名字,也是一愣,但心里下意识的认为这是这家人往自己脸上贴金。大概率是攀亲戚。

  攀亲戚在华夏也算是一大特色,历史悠久,古代很多人哪怕功成名就,当了皇帝皇后,都还对这个是乐此不疲。

  就拿三国的魏蜀吴来说,刘备一个卖草鞋的,硬说自己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之后。

  原因也很简单,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位中山靖王不仅妻妾多,而且还长寿,光儿子就生了上百个,谁是他真正的后代,完全无从查起。

  一个和他隔了三百年的姓刘的人,要找一个姓刘的祖宗,找中山靖王肯定是最安全的,因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要查证你的身份实在太难了。

  还有孙权,非要说自己是武圣人孙武的后人。他这个比刘备还狠,认祖宗认到春秋了,更难查了。

  最扯的就是曹操,对外宣称自己祖宗是汉初名相曹参。

  但裴松之注的《三国志》,还有《曹瞒传》的记载,曹操一家原本是姓夏侯的。论辈分曹操老爸曹嵩,还算是夏侯的叔父。

  他们家之所以姓曹,是因为曹嵩认了当时的大宦官曹腾做干爹,这才从夏侯改姓的曹。

  在林轩看来,这家人把年羹尧的牌位摆那么高,无非就是瞎显摆。而且这事儿,肯定不是现在的人干的,可能往前推好几辈人就这么干了。

  古代挺在乎出身,而且宗族宗亲意识浓厚。哪怕你就是个农民,有个牛逼的祖宗,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也能省去很多麻烦。

  而当林轩从上往下看到第三排牌位后,更是坚定了心里的猜测。他指着那行牌位对齐鸣道:

  “你看,第一排的2个牌位和第二排的5个牌位,都还是姓<年>的。到了第三排,就全是姓<连>了。没准,这家人祖上是年羹尧的手下将领或者家臣。”

  齐鸣也早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却没下定论。而是在嘴里喃喃自语的将<年>和<连>,念了几遍。

  这么聊着天,转移了注意力,林轩也不觉得人了,手上一松。小紫抓着这空挡,一个蹬腿就蹿了出去,飞扑进齐鸣怀里,一脸委屈巴巴的看向齐鸣。

  就好像一个被强迫嫁人的小媳妇一样,大眼睛水汪汪的。

  齐鸣笑着轻啐了口<戏精,以后少看点言情剧>,嘴上这么说,抱着它的手却是紧了紧。倒不是配合小东西演戏,主要是怕它乱跑,这要是打翻两个牌位,那今天的合作怕也不用谈了。

  也就在他俩聊着天,打发时间的时候,外头哐当一声,大铁门在嘎吱的噪音里再次被推开,胡成领着个满脸皱纹,头发斑白老人走了进来。

  老人有点驼背,身子微弓,但步子迈的挺大。

  能看出,这位身体挺好,五月初,早晚还有点冷,但老人里头就穿了一件条纹内衫,外头是一身军绿色的麻布外套,肩膀处还有个补丁,这穿着都不能说普通,简直就是寒酸。

  这打扮,这形貌,跟印象里的高手,相差甚远。但齐鸣和林轩不敢怠慢,连带着小龙一起走到堂屋门口,迎接。

  “山中先生,我们还有事儿,就不招待了。劝您还是别等了,好走,不送。”

  胡成落在后头,挡在门口,喊完话后就哐的一声重重关上了门,发出的噪声直接盖住了山中哲也的声音,可见是嫌弃至极了。

  “老舅,这几位就是买了您做的元青花梅瓶的几位。这位是齐先生,这位是林先生。”

  “这是我老舅,叫连乔羽。”

  胡成走上前,替双方做了下介绍。

  齐鸣和林轩嘴里客气的喊着<连老>,一一上前和他握了握手。

  连乔羽黝黑的脸上带着疲惫,有点应付似的握过手后,就招呼几人屋里坐。大家伙儿跟在他后头,重新进了堂屋。

  才一坐下,连乔羽就直接开口道:“二位,你们买了我的东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算是对我们连家有恩。

  按理说,是要好好招待感谢。但是我妻子重病躺在医院,还要我赶回去照顾,所以也只能无理了。你们要是想认识我这人,那今天也见过了,现在确实没空。等我腾出手,肯定主动邀请赔罪。

  要是还有其他事,也请直接说,就别绕弯子了。”

  齐鸣和林轩对视一眼,也是没想到这位这么直接。不过直接有直接的好,年轻人其实都挺讨厌<听话听音>这一套。

  “连老,之前不知道您妻子的情况,冒昧打扰了。我们确实有合作的事儿,想跟您商量。”

  齐鸣斟酌着,开了口。

  连乔羽一听合作,那一脸皱纹立刻就拧巴在了一起,眼神透着不悦的扫向齐鸣,沉声问道:“合作?”

  “对,我俩是做古玩生意的。想从您这儿,进购一批仿古瓷。而且,最好是长期合作,价钱方面我们一定~”

  齐鸣话才说一半,连乔羽便挥挥手打断了。

  胡成见自己老舅这态度,赶紧出来打圆场。他也不想出这头,但没办法。卖瓶子剩下的12万,齐鸣还没给,现在把人得罪死了,齐鸣拍拍屁股直接走人,也不是不可能。

  自己舅妈可还指着那12万救命呢,他不得不出言稳住齐鸣,趁着连乔羽还没开口,他赶紧插嘴,接过话茬:

  “齐先生,我之前就说过,我老舅不做东西坑人。甚至,要不是因为舅妈的病,您买的元青花梅瓶做出来就会被砸,压根就不会流到市面上。”

  “做出来,就砸掉?您这是图什么?就想听那一声脆响?”林轩好奇追问。

  齐鸣知道他们是误会了,但也想知道里头原因,所以没着急解释。

  胡成看了看自己老舅,见他没阻止,咬咬牙撂了真话。

  “这些话本来也不该跟你们说的。但眼下,你们确实帮了我们,为了避免误会。我也就不瞒你们了。我老舅早年做的东西,其实也对外出售。这大院子,就是那时候攒下的家底。”

  齐鸣和林轩暗暗点头,这院子得有别家2倍大,在乡下绝对的鹤立鸡群一样的存在。

  而且看墙皮少说也有个二三十年。往前推20多年,很多地方连个万元户都少见,更别说建这么大,还这么气派的房子了。

  胡成继续道:“两千年那会儿,我老舅出了一件<康熙釉里红双龙戏珠五彩海水江涯纹大缸>。”

  

  “龙缸?多大?”

  林轩听到这器名,忍不住打断了胡成的话。别说他了,齐鸣听到都握紧了拳头,一脸震惊加好奇的看向了连乔羽。

  胡成也不介意,伸手比划了下道:“口径的话60厘米,高40厘米吧。”

  一听这尺寸,齐鸣和林轩眼神里就不是震惊了,而是佩服,甚至是崇拜。

第 474章 合作(上)

  龙缸顾名思义,就是带着龙纹的大缸。

  只要是龙缸,那就是御用。这东西用途有两个,一个是摆在皇宫储水防火。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冥器,算是一种皇帝的专属陪葬品。

  作为冥器的时候,它就不是装水了,而是装灯油,用来点长明灯用的。这种器型,其实早就有,但却是出了名的<器大难烧>。有多难烧?

  举个例子,明朝万历皇帝,想要一件龙缸,于是特意让自己的贴身太监潘相,到景德镇监督烧造,举全国之力,烧了很久都没烧好。

  潘相为了讨好万历皇帝,早日完成任务,日日鞭打折磨窑工,让他们没日没夜的烧。为了反抗朝廷压迫,有个叫童宾的窑工,直接跳进了烈火熊熊的窑内,把自己的骨血当成了燃料。

  就这才成功烧出了一件上好的龙缸。童宾也因为这一跳,成了景德镇瓷工们信奉的<风火神>,<窑神>,留名后世。

  后来万历死了,原本是想要龙缸陪葬,但他的继位者明光宗朱常洛,觉得这龙缸太过珍贵,找了个前朝的残次品,送进了万历的陵寝。

  连皇帝都如此宝贝,龙缸的珍贵和烧制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别说在古代,就是技术发达的现代,这种大缸也是很难烧的。京城顺义机场建成的时候,委托景德镇烧大缸,那也是烧了坏了好多件,才成功的。

  而面前的这位老爷子,居然在20多年前,就能有这本事,复刻一件康熙的大龙缸。只要稍微懂点瓷器的人,听到这消息,脸上肯定都绷不住。

  尤其是齐鸣和林轩,之前还担心这位高手只是擅长青花瓷,但现在看来,釉里红和五彩瓷上的手艺肯定不差。

  这水平,已经不是高手了,搭配连乔羽这副老农的打扮,这就是金庸小说里扫地僧一样的存在。

  迎上俩年轻人震惊里带着崇拜的目光,连乔羽的表情没有一点骄傲,看着反倒有点悲伤,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眼里看着还有股子雾气生气。

  而胡成听到林轩的疑问,一抬脖子,语气透着不加掩饰的自豪:“对,我老舅20多年前,就能独立烧制龙缸。”

  这股子自豪也就持续了一瞬,胡成的语气也低落下来,叹道:

  “唉,但也是这件龙缸,却招了祸。这种东西,烧制不易,我老舅当时卖了个好价钱,他卖的时候跟买家说的很清楚,这就是高仿。

  但买家到手后,却没那么老实,拿这东西当成了真品,蒙了个人。几年后,接手的那位想出手龙缸,为了卖出个天价,他找的是港岛的苏富比拍卖公司。

  苏富比是国际大拍行,鉴定高手众多,龙缸这种能当压轴拍品的东西,自然是慎之又慎。不但他们的瓷器部的鉴定师全员出动,还找来了故宫的几个鉴定专家。

  一堆国内外专家围着那口龙缸研究了几天,讨论会都开了四五场,最后是京城一位唐姓专家出手,才断定是假。”

  一听唐姓,齐鸣忍不住偷偷看向林轩。两人眼神交汇,这胡成说这专家姓唐,还是京城的,他俩都觉得可能是唐师傅。不过这时候,他俩都没自爆的打算。

  胡成陷入回忆也没注意两人表情上的变化,继续诉说:

  “因为这次鉴定,这件东西彻底在圈子里出了名。都知道是假的了,也就压根没人接手。东西出了问题,那买家想找卖他那位理论,但人家已经出了国,法院都没地方寄传票去。

  后来也不知道那人走了什么关系,知道龙缸是我老舅做的,就找上了门。

  我老舅当时是照着高仿出的,交易对象也不是他,按理说这账怎么算,也算不到咱们头上。但那人找不到别人,就咬死了让我老舅负责。

  他三天两头的来闹,邻里乡亲帮着赶也赶了,报警也报了,甚至都拘留了两三回,但都没用。他只要一出来,就来闹。

  我老舅被烦的没办法,干脆带着一家子,直接去了外地旅游。由着那人闹,当时是觉得,只要没人搭理,他总有一天会认命,会放弃。谁知道,唉~”

  说到这儿,胡成顿了顿,叹了口气,看了看自己老舅,见连乔羽没有阻止,才又开口:“这人最后确实放弃了,也没再闹,但我们谁都没想到,他用的是最极端的办法。

  当时我舅带着舅妈和孙子去了外地旅游,躲清静。但他儿子儿媳有工作,却不可能跟着一起去。为了不被那人折腾,他们夫妻俩也搬到了亲戚家。

  那天晚上,他俩回家拿点换洗衣物,没想到又遇上了那人。这中间大概起了口角,三人吵了一阵,那段时间那人天天堵门闹,邻居听到吵架声,早就见怪不怪,连看都懒得看。

  而且当时吵了阵,也确实没了声音,周围人也就没人在意。但等第二天,邻居出门才发现,就这大门口血淋淋的躺了3个人,发现的时候三个人都凉透了。

  一件龙缸搭进去3条人命,这是谁都没想到的。所以从那以后,老舅烧的东西,再不对外出售,而且基本一出窑,就敲碎,顶多留个残片,当作念想。”

  齐鸣和林轩听完总算明白这位为什么一再强调不做东西了。他俩也是一阵唏嘘,林轩想了想,开口安慰道:

  “连老,这事儿完全是个意外。而且归根究底,责任还在最开始坑人那位。您没必要把事儿全揽自己身上的。”

  连乔羽自嘲的笑了笑,摆摆手:“你就不用安慰我了。我不杀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确实,东西不是我卖给他的。但要说源头,还在我这儿。我当初要是不做出来,也就没后头的事情了。

  退一万步,我确实是照高仿出的手,也只收了高仿的价。但卖的时候,我难道就不知道,买的人会拿着它去蒙人的吗?说什么只当高仿卖,其实还是自欺欺人罢了。”

  在他说完后,房间里沉默下来。连乔羽说的不错,只要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你买了就是去骗人的,硬要说自己不知情,那就是扯淡。

  这事儿,法律上确实没连乔羽什么事儿,他还是受害者。但情理上绕不过去,更别说他还搭进去了自己儿子儿媳,这道坎就更难迈过去了。

  而且,齐鸣也算是明白,为什么这位老人缺钱的时候,会烧一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了>,还连贼光都不去。

  因为这件东西太有名,百分百骗不了人,买下它就只能自己收藏。所以这位连大师才破了例,让东西流到了市面上。

  “连老,我们是真不知道还有这内情。不过,您大概也误会了我们的意思。”齐鸣想了想,斟酌着语句,开口道:

  “我们,在魔都马上会开一家店面。想从您这儿进购一批顶级仿古瓷。但跟您一样,我们没打算坑人,就是照着顶级高仿卖。”

  胡成苦着张脸,暗想自己刚刚一通话算是白说了。还是那道理,你卖高仿,买你高仿的人又有几个会当高仿出手?现在,无非是多了齐鸣这么一个二道贩子罢了。

  齐鸣不知道胡成想什么,但后头的话倒是正好解了他的疑惑。

  “从您这订这批东西,我们是为了满足那些<求而不得>的客人。不过为了防止出现客人买了东西拿出蒙人,我们想在上头加点防伪标识。

  比如,底款必须落我们店名,并标注生产日期。另外,在东西口沿内侧,也要加上一串防伪码,客人可以通过这防伪码,直接查询瓶子来历。”

首节上一节304/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