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07节

  这评价算是对两位皇帝艺术追求,和个人审美的最高评价,但这评价却忽略了一件事,再好的东西也得有人做出来。年希尧就是这做出来的人。

  雍正的很多瓷器都会被说成<年窑>就是因为这个。

  现在想想,这连家是年希尧的后人,那能做出那种程度的仿古瓷一点不奇怪。毕竟清代很多瓷器,都是年希尧设计,从釉彩到瓷土到工艺,他们家一定有着完整的配方传承。

  齐鸣和林轩悄悄对视,两人表情不变,但瞳孔里的欣喜都透露的是同一个意思:捡到宝了!

  (PS:这章3700字,有点超长了,其实不方便阅读。想分两章的,但总觉得拆了怪怪的,就一起了,还请勿怪啊。)

第 478章 倒流壶(上)

  大吉普行驶在回城的路上,因为就俩车道,又临近了午间的高峰,装货的大车多,所以速度不算快。

  但车里几人现在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慢点就慢点,也不觉得枯燥。

  车后座,左侧靠窗的齐鸣,一边看着外头倒退的风景,一边替小紫顺着毛。小家伙迎着从车窗射来的阳光眯着眼,嘴里发出一阵舒服的咕噜声,撸开心了还转了个身,仰躺着露出一片白花花的肚皮。

  齐鸣眼角余光瞄到后,也不敢怠慢立马伸手,轻揉慢捻的替它按摩小肚子。

  这位可真是他的小祖宗,自带幸运BUFF那种,这种幸运加成之前在赌船上就验证过。这次来景德镇才两天,就提前还超额完成目标,不用猜里头一定也有小紫的功劳。

  所以捡漏淘宝啥的,那都是次要的,任何时候把小祖宗伺候舒服了,才是最紧要的。

  而林轩和胡成,谈性正浓,一个是走街串巷的包袱军,一个则是知名古董店的少东家,双方还是有不少共同话题的。

  聊到后头,胡成忽然问道:“齐先生,林先生,你们后头还有什么打算?”

  “胡老哥,往后我们和连老爷子合作,咱们也少不了打交道的。你这一口一个先生的,听着生分。你比我俩都大,所以喊我小林,喊他小齐就行了。”

  林轩挺会做人,熟悉后立刻就开始攀起了关系,纠正完了称呼,他才回答道:“原本我们就是来景德镇找制瓷高手的,现在有了连老加盟,自然是得偿所愿了。

  这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不少。但难得来一趟,也不能刚到就走,听说景德镇周一有鬼市,好东西多,所以我们打算等过了周一再走。至于这两天,我们打算去附近随便逛逛。

  胡哥,你是这儿土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给推荐下呗。”

  他这话九分是真的,但却保留了一分。事实上,他跟齐鸣已经商量过了,还是要抽时间去一趟新平镇,去找之前在魔都打听到的那个仿古瓷高手。

  虽然现在有了连老爷子的手艺托底,短时间店里的高级仿古瓷不会缺。但做生意的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现在,连家上下感念他们的帮助,尽心尽力,但后头呢?与其等出问题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还不如把功课做在前头,防患未然。

  胡成不知道他的心思,听到林轩问起吃的玩的,他认真琢磨了下,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我就一个糙人,一天天的,就为了家里几张嘴跑东跑西,平时哪想着玩啊。你这么一问,是真问住我了。

  再说这吃,你们都是大地方来的,什么好东西没吃过?我也就不推荐了,免的你们白跑一趟。

  不过,你们是做古董生意的,我这儿有个东西你们没准喜欢?”

  “胡哥,你手上有好东西?”

  林轩眼神古怪,这胡成看着和连家挺亲近的啊,连家最近经济紧张,他却没想拿出来,难道两家人关系只是表面上好?

  不过往细里想想也不奇怪,毕竟他也有自己家庭,不拿出来,也是情有可原。

  但这次,还真是林轩把人想岔了。

  胡成摆手摇头,否定道:“哪是我的东西。要是我的,我肯定拿出来卖了,先接济我老舅了,再好的东西,也没我舅妈命重要啊。

  这东西,是我收货的时候碰上的。是个倒流壶,年代能到宋,现在在一个老太太手上。我这儿还有照片,你们看。”

  胡成拿出手机,找出照片,递给了正后方的齐鸣。

  齐鸣接过手机后,林轩也跟着凑了上来,一起看向屏幕。

  “这釉色,好像是耀州窑的啊。”齐鸣看了下釉色,大致判断了下,出言道。

  北宋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但其实还有八大民窑,南北各四个,耀州窑就是这8大民窑之一。

  “嘿,难怪你俩年纪轻轻的,就能出来开店,这眼力确实了得。这就是件北宋耀州窑的刻花提梁倒流壶。”胡成夸了句,又跟着说道:

  “这段时间医院催费催的紧,你俩要晚来个几天,我其实是打算把这壶介绍给山中哲也,赚个介绍费的。”

  “山中哲也?这名字,日本人?”林轩微微蹙眉向胡成。

  “对,就之前堵门口的那小鬼子。你们之前在市场上,也看到过的。”胡成点点头,随后又解释道:

  “我这也是没办法,这东西卖家要价不低,我眼下能找到的买家也就那小鬼子有这实力。为了凑舅妈的医药费,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幸好你们出现,也算拉了我一把,这东西没从我手上流出国门去。”

  齐鸣和林轩懂他话里的意思。这件藏品不是胡成的,他顶多当个中间人,赚个成三破二的中介费。

  但做古玩中介,选什么人很重要,而且最好就是一击即中。这道理其实和房产中介一个性质。

  你带人过去看东西,一旦没成交,那消息就会传出去。后头自然就会有其他人中介摸过来抢生意。甚至可能是买家顺着线,绕开你,主动找上卖家。

  到时候这中介费轮不轮的到你,就不一定了。而以小鬼子对胡成的那股子热乎劲,肯定不会出现跳单的情况,选他确实是最稳妥的。

  胡成说起这个,兴致也回落了些。虽然最后他没这么干,但当时确实动了把东西卖给小鬼子的念头。

  齐鸣的注意力倒不在这上,而是在那小鬼子名字上,下意识的问道:“胡哥,你说他叫<山中哲也>,那他有跟你具体介绍过,他是哪儿人,干什么的吗?”

  胡成皱起眉头,做回忆状,想了会儿才道:“干什么?跟咱们一样,干古董的呗。

  至于他是哪儿人,他倒是提过一嘴,好像是关西的。对了,当时他还给我张名片,上头印的是大阪啥会社的,我看着腻歪,留了个电话后,就把名片给丢了。”

  “大阪的啊~”

  齐鸣喃喃念叨了声,来自大阪,还姓山中,做的还是古玩生意,该不会是山中定次郎的后人吧。这是狗改不了吃屎,爷爷辈的来华夏倒腾古董,现在儿孙辈的又来?

  而且对方盯上了连乔羽,看来这位山中的心思比那山中定次郎还要毒啊。山中定次郎是从华夏倒腾真东西,但这位似乎是想在高仿上下功夫了。

  不过这些都是齐鸣根据现有信息,推理出的一种猜测,虽然串联起来,可能性不小。但也仅仅是猜测,还做不得数。

  林轩见车里气氛有点闷了,拍了拍手,抬高了音量:“嗨,好好的,提那小鬼子做什么,破坏气氛。”

  他伸手拿过齐鸣手上的手机,盯着屏幕,转移话题道:“胡哥,这倒流壶做的是真的漂亮,看东西,保存的也好。

  你说卖家要价不低,那给说说,他想多少出?”

  胡成被点到了,直接伸出了2根指头,语气铿锵:“2百个!一个都不能少。”

第 479章 倒流壶(中)

  “200万?”

  林轩看着胡成伸出的两根指头,确了下,看到胡成点头后,他揉了揉眉心,回忆了下过往同类物品的拍卖记录,才开口道:

  “这价,估的够准的啊。那老太太后头是有高人喽?”

  耀州窑以青瓷为主,窑址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历史从唐代到民国就没停过,民国后期才断烧的。不过这窑口的鼎盛时期是在北宋。

  市面上也是这一时期的耀州窑价格最高。

  虽然一直都是民间窑口,没怎么替官家烧过东西,但北宋耀州窑精品过百万的并不少。

  胡成摇了摇头:“我觉得应该是没人指点她的。你们要见过了,估计也会跟我一个想法。

  这老太太脾气有点臭,不是一般的臭,怎么跟你形容呢?就是见谁都跟欠了她一样。所以和谁关系都不好,就连子女都很少上门。有点人见人嫌的意思。

  这东西说是她丈夫家里祖传的,他丈夫过世的早,所以东西就给到了老太太手上。她家三个孩子,男人快不行的时候,大的那个上高中,小的才上幼儿园。

  男人走前据说特意叮嘱过,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可以卖了补贴家用,不过少了150万不能出。但那老太太也是倔,愣是自己挺过来了,也没卖这东西。”

  “那怎么又变2百万了?”林轩问道。

  “嗨,老太太精明着呢,一点亏都不能吃,这价钱是把这几年通胀也给算里头了。”

  “呵,这老太太该不会是学经济的吧。这价准的都快赶上拍卖行里的估价师了。”林轩语气戏谑,随后话风一转,又问道:

  “不过,这壶既然是她丈夫祖上传下来的,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都不卖,现在怎么又要卖了?为什么不继续传下去?当个传家宝,多好啊。”

  胡成嗤笑一声:“说通俗点,三个和尚没水喝呗。

  她家一共三个孩子,这东西怎么分?总不能砸了吧?不砸的话给谁?不管给谁,剩下的不都要闹?这种我见多了,绝对闹到你死了都不清净的。所以最后还不是要卖了分钱。

  而且别看老太太脾气臭,独来独往,跟谁都合不来,但却对小儿子一家好的很。我听她邻居说了,她小儿子一家又添丁了。我猜可能是想卖了,趁着自己还能管钱,多贴补她小儿子家吧。”

  林轩听他如数家珍的说着对方家里情况,笑道:“胡哥,你这打听的够清楚的啊。”

  “这种家里孩子多的,要不打听清楚,后头麻烦的很。

  不过这家老太太你们可以放心,一来她跟几个子女往来不多,二来,她性格强势,家里说一不二,能拿主意,大概率不会出现后头子女觉得卖亏了,再找上门,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儿。三嘛~”

  “三嘛,我们都是外地的,她子女就算想找都找不到人,对不对。”

  齐鸣笑着插话,把这第三点替胡成说了。

  “对,对,对。”胡成也是笑呵呵的应声,笑过之后,才又问道:

  “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兴趣?她这开价不低,要是单纯想看看的,就别去触她霉头,我其实也挺不想跟她打交道的。”

  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意经。

  老太太要的基本是市场行价,赚头不算大。胡成这会儿又更多的是把齐鸣和林轩当成了和他一样的古玩商,没往收藏家上想,所以才会问要不要去看。

  “元芳,你怎么看?”齐鸣看向林轩,用了句网络流行语,活跃了下气氛。

  林轩抡起巴掌照着齐鸣肩膀来了下,笑骂了句:“你丫是当我领导当上瘾了啊。凭什么,我就非得是个跟班角色?”

  顶完齐鸣,他琢磨了下,才道:“那就去看看吧。倒流壶这种器型本就不多见,还是北宋的,有一千多年历史,就更难得了。

  就算没赚头,买回去也能自己收藏。不过胡哥,话说在前头,光看照片我们也断不了真假,确认不了品质。东西要是真到代,那照她说的拿了也就拿了。

  但要是年代不对,或者我们看了觉的不值这价,那到时候连累你一起被骂,你可别怪我们。”

  “嗨,东西要不对,那肯定要不得。”胡成回应着,同时接过林轩递还给他的手机,点开了通讯录:“那我跟她联系下,问问她这两天什么时候有空,约个时间。”

  电话打过去,很快就接通了,隔着无线信号,胡成唯唯诺诺的问候着,他这种包袱军就是这样,想赚钱,那就得两头装孙子,两头受气。

  三分钟后,电话挂断,胡成从副驾座位上转过身:“巧了,老太太今天在家,明天就要去小儿子家,帮忙带孩子。晚一天都约不上。”

  “那成,她住哪儿,胡哥你指路。路上看到饭馆,先把午饭解决了,我都饿了。”

  林轩最后拍了板,齐鸣也没异议。

  小龙按照胡成指的路,提前下了高速,掉转车头,去了一个叫三星镇的小镇,老太太就住这镇上。这儿比连乔羽家所在的农村要热闹不少,人气挺足。

  他们四人在镇上找家小饭店,叫了几个小炒,糊弄了一顿。

  吃过饭,稍稍休息会儿,差不多12点半,估摸老太太肯定吃过饭了,几人起身驱车到了她家。

  老太太家就在镇上,临街的一栋4层小楼。

  按胡成说法,这一栋都是老太太的,底层是个铺面,早年老两口就是开粮油店的,老太太丈夫死后,她一个人撑起了这家店,直到几年前实在干不动了,才关了店。

  现在这一楼被她租了出去,开了家小超市。二楼也租给了开超市的。她自己住三楼,至于4楼,以前住小孩的,现在孩子都成了家,所以空着了。

  别看有层,但临街的房间都不大,宽也就四米,所以为了扩大铺面的使用面积,楼梯被安在了后头。齐鸣他们跟在胡成后头,穿过逼仄又昏暗的楼梯,一路上了三楼。

  到了房门口,胡成拉正了衣摆,才小心的咚咚咚敲了几下门。

  <咔>一声轻响,房门拉开,门后是个1米6出头的老太太,一头黑白相间的短发,身形瘦削,听胡成说她今年应该65样子,但看着要比实际年龄大不少,不过腰板笔直,精神头很好。

  但面相上,这人还真不讨喜,吊梢眼加鹰钩鼻。

  更让人难受的是她看人的那种方式。她个子矮比他们都矮,一般矮个儿的人看高个子的,都是微微抬头,但她却是个<强项令>,脖子没动而是眼珠子上翻,这么一来看着真就像他们欠了钱一样。

  而她一开口,就更有点不客气的感觉。

首节上一节307/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