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5节

  跟据他昨天在博古斋观察各朝代物品得出的结论,5厘米长的青气大致代表了百年历史,以此推算这批砖就算没到秦,也到汉了。

  而且让他激动的是,他在那堆砖里第一次看到了紫色。那抹紫色娇艳深沉,在昏黄的灯光下格外的显眼。

  压抑住心底的激动,齐鸣镇定的走上前弯下腰,拿起一块块砖装模作样看了起来。那团紫色像是一团篝火把十多块砖都裹在一起,以至于他只能一块块的看。

  “多少一块。”齐鸣边看边问了个价。

  “400”

  “一堆?”齐鸣抬头看了眼摊主。

  “一块。”摊主斩钉截铁。

  “呵呵,你不懂行情吧。”齐鸣淡淡的道。

  “我能确认你这批砖是老物件,但是不是秦砖我看不出来。而且根据史书上说,秦朝的时候起,凡是供应官方的砖都必须刻上制作者的姓名,方便以后出了问题追本溯源。”

  “你看~”齐鸣将砖头递给了摊主。

  “这砖上面既没刻字,也没图画。就算真的是秦朝的,那砖头还是砖头。皇帝胡子那叫龙须,古时候能卖钱入药的。老百姓的胡子那就是胡子,除了膈应人没啥用处。”

  “照你说,那这砖就是一堆废品!”

  摊主接过砖头,这看看那看看,确实像齐鸣说的没有任何标记。想到自己从山西到北京,一路上小心翼翼扛着两个大包,受的累,心里怨气上来,恨恨的把手上砖头往地上一丢。

  啪嗒一声,砖块碎末飞起。

  这让齐鸣心里一咯噔,这砸的就是那堆散发紫色的砖头,可别把里面的宝贝给砸坏了,赶紧出言安抚。

  “也不是,现在人都喜欢老物件。你这老砖头要是够多,到时候搭个鱼池,搭个砖墙,还是有点价值的。但你要是想按块卖,劝你还是断了这心思。”

  “那您要嘛?”摊主语气里带着期待。他也摆半天了,大多数人看都懒得看一眼,眼前这人已经是表现的最有兴趣的那个了。

  那块散发浓郁紫气的砖头,齐鸣已经找到,他原本打算找个借口把砖头买下就走。但听老板可怜兮兮的语气,动了点恻隐之心。

  自己吃肉,总得让别人喝口汤,独食吃多了容易撑死。

  “你那还有多少?”

  摊主听齐鸣问数量了,心里一喜赶紧回答“这次就带了两旅行箱,家里估计还有1个立方。”

  “哦~那这样,我出2万,你的砖我都买了。你跟着我送到酒店,你家的年后送过来就行。这1万是定金,剩下的钱年后东西到了再给。”

  “2万!”这摊主原本都死心了,以为白忙一场,没想到这峰回路转了,接过定金的手都是抖得。

  “好好好,我这就给你都收起来。”

  摊主动作很麻利,看到齐鸣手上还有一块,伸手就想帮忙收起。

  齐鸣一个侧身隐晦的退开。

  “这块我收着,做样品。天亮了要送去研究室做个检测,看看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也方便我再卖。”

  拿了这东西,齐鸣也没心思再逛,招呼着摊主就回了酒店。

  送走了摊主,齐鸣就仔细打量起手上的老砖。

  他一边观察,一边又用手机查起了网上秦砖的资料。

  手上这块砖长35厘米,宽26厘米,高近5厘米。按照网上资料,跟秦朝宫城用砖很接近了。

  但是砖上既没刻字也没图画,怎么看就是块古砖。可这浓郁的紫气骗不了人,唯一的解释就是宝贝在砖头里面。

  但是他现在的外挂顶多算个望气术,可没有黄金瞳,看不穿砖头。

  “看来只有敲开看看了。”

  不过这敲也不能直接暴力碎砖。齐鸣想了想,先给浴缸放了些水,再把砖头泡了进去。

  趁浸泡的功夫,齐鸣又去了趟鬼市,买了套五金工具。

  回到酒店,从工具箱里找出一把锉刀,齐鸣直接挫起了砖块侧面。

  没一会儿,随着外面被一点点挫开,一条裂缝露了出来,这块砖赫然是被人从侧面一分为二又拼合在一起。

  齐鸣将锉刀插进裂缝,用力一撬,啪嗒一声,古砖被一分为二。

  齐鸣这才看清,这块砖头已经被掏空,而在中间则是一块成人巴掌大小的长方形石块。他将石块放进浴缸洗去了上面的灰尘,这才看清了这赫然是一块砚台!

第8章 苏东坡的砚台?

  什么砚台需要这么珍藏。

  这是块砚台长15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砚石因为刚刚浸过水呈黑紫色,砚池位置颜色漆黑,也不知道是长年累月使用还是本身材质就是这样。

  触摸砚池,石质细密温润,入手凝重浑厚,砚池表面细腻光滑就好像是摸小孩子肌肤一样。

  即便是齐鸣这种外行人,都能感觉到这是块好砚。

  砚池下方雕刻了一层蕉叶,蕉叶上方是米粒大的一句小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在砚台的左上角还有一个小小的苏字,如果不是仔细看还看不出来。

  翻到背面,一首诗占据了大半位置。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诗句下方是一句:崇宁元年十月十九日琼州姜君弼。显然是记录了时间,以及砚台主人姜君弼。

  “姜君弼,姜君弼。”

  齐鸣喃喃的念了两遍,对这名字却没什么印象。但正面那两句劝学诗他却是知道的,正是出自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

  知识储备不够,度娘来凑。齐鸣将姜君弼输进了查询栏。

  很快,一个名字跳了出来“姜唐佐。”

  姜唐佐,字君弼。北宋人,是有记载的海南第一位举人,随后被赐进士出身。这人既没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也没留下知名的文学作品。但谁让他有个好师傅,苏轼。

  背后那首小诗在百科里也有记录,而且这诗还很传奇。

  诗的上两句,是苏轼写的,意在鼓励姜唐佐积极进取考取功名,并且还和他约定,等姜唐佐高中后就给诗补全下半首。只可惜,姜唐佐中举后,苏轼已经离世,但在他路过汝阳时遇到了苏轼弟弟苏辙。

  苏辙替他哥哥补上了后半首。苏家的两大学士为一人写诗,那这人哪怕是个二傻子都够资格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

  话说苏轼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这元符三年,齐鸣拿手机查了查,应该是1100年,当时苏轼正好流放海南。

  话说这砚台上的青气有50多厘米,说明确实是宋朝的东西。宋朝,苏轼,苏轼的诗句,苏轼的徒弟,难道这砚台和苏东坡有关?

  这个想法让齐鸣一个激灵,手上一抖砚台差点没掉地上,还好被他一把抓住。这下子砚台拿手上都觉得危险,赶紧回到房间放到了床中心。

  他的动静也惊醒了睡着的小紫。

  小家伙舔了舔爪子,再挠了挠脸。

  “嗷呜~”

  小紫看到齐鸣坐在床上,便好奇的爬了过去,小脸蹭了蹭齐鸣身体,但没得到回应,于是便对床上那黑乎乎的石头来了兴趣。

  小爪子刚要碰到砚台,齐鸣一句不要把它吓的炸了毛。

  “小祖宗,那是你能玩的嘛!你那爪子划伤了怎么办。”

  “嗷嗷!呜~”

  齐鸣提着小紫背后软肉,一甩丢到了枕头上。小东西懵懵的,随后小嘴人性化的鼓起,又不甘心的冲了过来。

  齐鸣一把抓起它,就塞进了口袋,还扣上了扣子,任由它在里面闹腾。

  随后他就用酒店浴巾把砚台包了个严严实实,又在包里垫了件毛衣,才小心翼翼的背着包出了门。他现在一刻都等不了,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这砚台的价值到底如何。

  齐鸣赶到博古斋的时候才8点多,门都没开。无奈他只能在外面出摊早的摊位前逛逛打发时间。

  咦~

  齐鸣是没想到路过一个卖瓷器的摊位时,他又看到了一抹紫色。这紫色并不浓郁,但也要比他卖了6万的袁大头要浓不少。凑近了看,这紫气来自一个粉彩的碗,青气有个10厘米,说明至少两百年的老东西。

  齐鸣甩甩头有点不敢置信,自己昨天跑了2小时,一件好东西都没看到过,谁曾想这一早上就遇到两件。那总结一下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呗!

  既然遇到了,那不买肯定就是亏啊。地摊老板看齐鸣是个棒槌,开价2万。

  齐鸣对半砍,还了一万。摊主装作痛心疾首的样子,又讨价还价了两次,看实在加不了价才无奈同意成交。

  齐鸣知道他费点口舌,最多200块就能拿下。但是他还是那个观念,自己吃肉,总得让别人喝口汤。唯一不满意的是,老板居然就拿了个塑料袋来装碗,好歹1万块的东西,也太不严谨。

  而在他逛摊子的功夫,博古斋也开了门。

  “先生,又是你啊,今天是想买东西还是卖东西啊。”

  门口的营业员认出了齐鸣,毕竟博古斋的东西不便宜,每天进出的人也不多,齐鸣这种眼罩登山棍的打扮,辨识度也高。

  “还是想卖东西。”

  营业员看了看齐鸣手上提着的塑料袋。

  “不会是刚地摊上淘的吧。多少钱收的,跟你讲,地摊上都是假的。”

  “呵呵,放心假不了。”

  “行吧,你心里有数就行,瓷器对吧。你稍等,我去给你找一下唐师傅,他是我们这的瓷器专家。”

  唐姓师傅很快就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昨天替他鉴定的林轩。

  林轩跟他打了个招呼,说是跟着来长长见识的。但当他看到是从塑料袋里拿出来的后,就觉得可能白跑一趟了。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唐师傅居然说这碗是真的!

  

  “好东西,好东西啊。这釉色这包浆,圆润自然,碗内是橘色的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碗外侧则是画了一圈桃花和寿桃。看这小碗的造型风格应该是清道光年间粉彩瓷碗,而且大概率是官窑。”

  “唐师傅,你可别忽悠我,我也没看到有款啊。”

  林轩有点不大信,他在边上也看了,碗中心是个寿字,碗底也没款,怎么就能确定是官窑。要知道官窑和民窑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而这也是齐鸣疑惑的,他只能借助青气的长短来判断这碗应该是清中期,却没那本事看是官窑还是民窑。

  “呵呵,你啊,到底还是经验少。判断官窑民窑,一看釉色画工器形,而看底款。这东西的釉色画工都没问题,至于底款,你来摸摸这。”

  唐师傅笑着打趣了下,又把碗递给了林轩,指着碗底示意他摸。

  “有点沙沙的。”林轩摸了摸,随后把碗递给齐鸣。

  齐鸣也是这种感觉,几人又看向唐师傅。

  “这啊,就说到那几年破四旧了。当时宣扬打到牛鬼蛇神,破除封建迷信,所以对不少老物件下手。有些人家为了保下祖传的东西就会有意破坏器物上的标识。这里的款应该就是那时用砂纸磨掉的。而且你们看,这几个位置是不是还有几个蓝点。”

  齐鸣和林轩跟俩小学生一样,一起看向碗底。别说洁白如雪的碗底还真有几个蓝点。

  要不怎么说古玩这行当,越老越妖,齐鸣觉得自己眼神都不一定有眼前老人好,人家要不提他压根不会注意到那几个针尖大小的点。

  “唐师傅,那这碗值多少钱。”齐鸣问出了他最关心的。

  唐师傅沉吟一下才回答道“如果款还在,那至少16到20万。但现在,我们博古斋收的话8万吧。”

  齐鸣有点意外,因为这道光粉彩碗上的紫气可比那袁大头浓郁了好几倍,没想到价钱却只多2万,看来单纯用紫气的多寡来判断物品的商品价值还是偏颇了的。

  这倒是让他对包里的砚台多了一丝担忧,别不是也跟这碗一样,看着贵重实际价值却不高?但好歹可能和苏轼沾边的东西,应该不至于。

第9章 一级文物,这就千万了?(上)

  “唐老,你帮我也看看这个吧。”

首节上一节5/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