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6节

  粉彩碗基本敲定了,齐鸣对价格也没异议。随后他就打算拿出砚台,好让专家确认下具体价值。

  “哦~还有东西啊。你这运气啧啧。”

  唐姓老者也有点意外,当他看到齐鸣小心翼翼的从包里掏出浴巾后,忍不住也开始期待起来。

  要知道眼前这主可是把几万的清粉彩碗装塑料袋的主,那被他这么慎重保存的又该是什么宝贝。

  林轩也是双眼发光,玩古玩的,谁不想多看点宝,不过当他看到厚厚的浴巾时,还是忍不住调侃了起来。

  “呦,这次还包的这么严实,看来是好东西啊。”

  “这也是我今天淘的,我有点看不懂,所以想让你们帮忙确认一下,顺便估个价。”

  齐鸣小心翼翼的把浴巾打开,一方石砚躺在了正中。

  唐老拿过砚台,仔细打量起来。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是东坡劝学句。看器形这应该是块宋砚。”

  林轩适时插嘴“唐叔,我对杂项了解不多,你是怎么看出这是宋砚的。”

  唐老一边继续把玩观察,一边回答“咱们古代一朝一个审美,对砚台也是。大唐讲究大气堂皇,要求大而繁。器形要大,雕刻要精美复杂,尤其是喜欢雕花。明清地域辽阔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碾压周边,因此也基本继承唐朝的制砚风格。”

  “反倒是宋,这个中华古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对砚台却是讲究简洁朴素,规矩方直。目前发现的宋砚,器形较小,造型简单,基本是平面或梯形。你看这~”

  唐老将砚台平放在桌上,手指轻摸砚池。

  “砚池自然下斜,后高前低,是较常见的宋砚器形。砚池上虽然有雕刻,但也只是寥寥几笔。雕的是芭蕉叶,这芭蕉叶寓意大叶(业),意思大家大业,蒸蒸日上。而这砚石黑而发紫,石质细腻,入手沉重,我没看错这应该是块宋朝的端砚!”

  林轩伸手感受了下,又颠了颠,确实和唐老说的一模一样。

  一边的齐鸣也被老人的博学给震惊到了,要知道,他查了半天手机都没老人随口说的多。

  唐老说完又把砚台翻了过来,随后把后面诗句和文字都看了一遍。

  “元符三年确实是宋。这姜弼君?姜弼君?有点印象~”唐老把砚台小心翼翼的放到浴巾上,确定了这是块宋代端砚后,他也多了几分慎重,放好后他拿出了手机。

  鉴宝必须得与时俱进,总不能指望人人都跟电脑一样什么都记得。

  而林轩趁这功夫拿起了砚台,仔仔细细端详起来。

  齐鸣则是拿出手机,开始搜索宋代端砚的市场价,好心里有数,防人之心不可无。

  “放下!”

  “啊?唐叔?怎么了?”

  林轩有点懵,这老头子失心疯了,叫那么大声,吓他一跳。不过他看老人那么紧张还是依言把手上的砚台轻轻放下。

  唐老似乎松了口气,随后问道“你老爹呢?”

  “我爹?楼上啊,今天保利和西冷的人来,想在咱们这收点春拍的东西,这会儿估计在谈。”

  “叫他下来!”

  林轩脑门全是问号,但他还没出声老人就又改了口。

  “不,咱们上去,在这不合适。”

  说完唐老卷起桌上的浴巾,把砚台包了个严严实实。他抱起砚台后就想往上跑,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不是他的东西,只能尴尬的把东西递给齐鸣。

  “不好意思,小兄弟。你这东西太宝贵,我对杂项研究不深,正好店长在,你跟我一起上去让他看看?”

  店长,那就是杨朝明了。齐鸣看唐老的反应,其实心里已经有了底,这砚台可能还真跟苏轼有关。既然这样,他也想看看杨朝明这位当代收藏家,鉴定家有什么说法。

  “你们怎么来了?”

  办公室里杨朝明正跟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聊的火热,没想到被自己儿子突然闯了进来打断了。他本来还想发火来着,等看到店里的唐师傅也进来后,才压下了火气。

  “呦,唐师傅也在啊。”

  “好久不见,唐师傅。”

  办公室里两人也是认识唐师傅,这位在京圈瓷器鉴定里也是一把好手,之前也和他们拍卖公司有过合作。

  “好,好。”唐老随口应付,转身催促齐鸣赶紧过来。

  “老杨,这里有一件东西,我看不准,你给看看。最好把博物院的老刘也叫来,他是杂项的专家。”

  唐老说的博物院,那只能是故宫博物院,这下子屋里本来的三人都来看兴趣。

  “哦~拿过来看看”杨朝明也坐正了身体,拿出了放大镜。

  “嗯,宋端砚,材质,器形,还有包浆都没问题。”

  杨朝明的阐述和唐老开始的时候说的一样。但当他翻到砚台背后时,也愣了愣。过了片刻,他小心翼翼的把砚台放回桌面,闭目沉思起来。

  “嘿,你这砚台哪儿来的。我家老头子可好久没这副样子了。”

  林轩侧了侧身,小声问了下。

  齐鸣刚想说鬼市淘的,但很快意识到了一件事,于是改口“朋友的东西,委托我鉴定的。话说,杨朝明是你爹,你为什么姓林啊。”

  “我家俩孩子,我是老二,我跟我妈姓的。”

  俩人聊天的时候,杨朝明睁开了眼,随后掏出了手机。

  “喂~老刘嘛,你现在空嘛。来我店里一趟,越快越好,来的时候把《西清砚谱》带过来。对,有宝贝!”

  打完电话,杨朝明看向拍卖公司的两人“王经理,赵经理,今天我这边有事,可能没时间谈了。这样明天我抽时间,直接去你们公司拜访吧。”

  保利的王经理笑呵呵的回道“杨老这是有宝贝吧。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能留下来看看吗?”

  西冷的赵经理也是一个意思“对对对,大家都是混古玩圈的,见了宝就走不动路。 ”

  杨朝明脸上露出了犹豫,他跟这两家公司都有合作,不好直接赶人。他只能看向了齐鸣。

  “小兄弟,东西是你的吧。你介意他们在场嘛?”

  “哦,没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齐鸣自然不会反对,后面他想出手没准还得找上这两家。

  王经理和赵经理也是松了口气,要是齐鸣赶人,他们还真不方便留。他们来博古斋都是为了替春拍收藏品的,现在有让杨朝明都动容的宝物自然想要见识一下,如果确认是真品,没准事后还能跟齐鸣聊聊,要是能代理拍卖就更好了。

第10章 一级文物,这就千万了?(下)

  故宫博物院离潘家园也就十来公里,大概半小时左右,一个头发斑白唐装老人就在营业员的带领下上了二楼。

  老人进来时很是急切,他可知道自己这老同事兼老朋友眼光极高,能让他动容的宝物可不简单。

  “老刘,你这是有什么宝贝,这么着急。”

  杨朝明迎了上去“一块砚台,要是今天能确认是真品,那也是能震惊古玩界的一件大事了。”

  “哦~那快拿来看看。”

  “呵呵,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这边几位。”

  杨朝明算是个生意人,做事算是面面俱到。

  只是这位叫刘赞的故宫研究员显然不上心,也就在介绍齐鸣这位物主的时候多打量了一眼,其他人他是看都懒得看,点个头就算招呼过了。

  杨朝明也知道这老朋友脾气,也没勉强,面子上过的去也就行了。于是拉着刘赞来到了那块宋砚前。

  刘赞见到砚台的第一时间眼神就发光,掏出口袋里的老花镜就认真研究起来。边研究边絮絮叨叨,说的东西与杨朝明和唐师傅见到砚台时说的大同小异。

  而唐师傅和杨朝明则拿起刘赞带来的《西清砚谱》一页一页的仔细翻看起来。

  “这《西清砚谱》是什么书?”

  几个老人全情投入,齐鸣也不好打扰,只能是问边上的林轩。

  林轩回忆了下答道“这是乾隆下令修订的,专门记载当时内府收藏的240多方名砚。”

  “你的意思是,我这砚台可能就被记在这书里?”

  “我觉得希望不大。”林轩摇头。

  “在不在,都没关系,这砚台基本能确认,确实跟苏轼有关了。”

  杨朝明忽然插入两人的聊天,笑呵呵的站起来。这话让房间里所有人眼神都亮了起来,尤其是齐鸣,要真跟苏轼搭上关系,那价格不得上天!

  而那边端详着砚台的刘赞也放下了书,表情凝重。

  刘赞来之前,杨朝明和唐师傅已经搜到了不少史料,现在有《西清砚谱》的佐证,对结果就更是信心百倍。

  刘赞还是有点怀疑“这是块宋端砚,但砚石的品质并不算上等。说是和苏东坡有关,有点牵强吧。”

  “呵呵”杨朝明笑笑反驳,拿过电脑指着上面的资料道“砚台后记载的时间元符三年,当时苏轼被流放海南,生活困顿,用不起好砚台才符合常理。”

  “而且你看,在孔凡礼先生编写的《苏轼年谱》上就有记载,苏轼离开海南前,将一块端砚送给了弟子姜君弼。这件事在《新编东坡海外集》,《临高县志》上都有记载。”

  刘赞看着资料点点头,随后拿过了杨朝明手上的《西清砚谱》,书本已经被翻到一个宋砚的书页上。

  齐鸣凑近了看,是一个宋代抄手砚的图样,边上的标题写着:宋苏轼结绳砚正面图。

  杨朝明指着抄手砚一角“你看这,这儿的苏字和这砚台上的苏字是不是一样?”

  刘赞看看书又看看手边的砚台,点点头“确实像,但图画毕竟是图画,而且这砚台也不在记录里。话说小伙子,这砚台你是哪儿弄来的。搞清楚来历也是验证物品真假的一个重要途径啊。”

  这下所有人都看向了齐鸣。

  齐鸣想了想才道“这砚台是朋友委托我来鉴定的,他来历不方便说,不过我知道他老家是山西的,东西也是他在山西老宅发现的。”

  林轩之前还听这家伙说砚台是他淘的,怎么现在又变别人委托了,不过他也没当面点破。

  “山西?”刘赞又有了疑惑“姜唐佐是海南人,那这砚台却在山西,这有点说不通。”

  和刘赞的疑虑不同,唐师傅听齐鸣这么一说却是一拍手,上前按动鼠标跳出一个网页“刘老你看,这是我刚刚查到的姜氏族谱。根据族谱记载,姜唐佐祖籍是福建,为了躲避灾祸和父辈举家搬迁到海南。

  而在他中举后,被赐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后来辞官。他却没回海南而是返回福建原籍。并且娶了都总管王元定之女,生琬、琰、理三子。如今姜唐佐的后裔主要散居在福建,海南,湖南、山西这几个地方。所以这砚台在山西发现才是合情合理啊。”

  刘赞仔细查看起那篇资料,过了少许后点点头“确实,这就说得通了。还真被你说中了,虽然还要继续查询,但这要是传出去也是要震惊文物圈了。”

  “那几位觉得这块苏轼的砚台价值多少呢?”

  保利的王经理趁着这机会上前询问。对房间里的几人来说,拍卖公司的两个经理是除齐鸣外最关心这砚台价格的。

  “哼,俗,俗不可耐。”刘赞最先出声,却是呛了一句。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齐鸣“小伙子,你这砚台应该是国家一级文物无疑,它对研究苏轼生平,以及海南教育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杨朝明听老友这么说,眉头就皱了起来,心里暗想要坏事。

  果然,刘赞夸完就来了一句“我建议,不我希望你能把它捐给故宫博物院,为咱们国家的考古事业出一份力。而且就保管展览条件来讲,博物院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齐鸣本来还是兴致勃勃等估价呢,这老头突然就横插一杠要他捐!那他心情能好?房间里的人都能看到齐鸣脸色拉了下来。

  “刘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敢问你家的文物都捐了嘛!”

  齐鸣这话已经很不客气了。但没想到的是老人居然直接回答道“都捐了!”

  这下子,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尴尬了,齐鸣现在完全被架在了那,一边的林轩想开口缓和,但他一个小辈,实在是没开口的资格。

  “好了,老刘。”杨朝明走到两人中间“人各有志,你是小伯骞,家里有啥捐啥,但也不能要求人人都向你看齐吧。再说博物院要是想要,也可以走正规途径收购。国家每年给那么多预算不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嘛。”

  杨朝明其实很不满老友的捐赠提议,这儿是古玩店。来这的不管买还是卖,图的就是个利。你在店里让人无偿捐献,那人家能乐意能高兴?

  要是传出去了那谁还来他店,对店里名声肯定有影响,所以他才第一时间出来打圆场。

  “不好意思,刘老。东西不是我的,我没办法决定,你的提议我会和我朋友说的。而且我相信如果博物院想收购,哪怕价格略低,我朋友也会优先考虑博物院的。”

首节上一节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